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计划 > 生活录像——习作灵感的源泉
 

生活录像——习作灵感的源泉

发布时间:2019-07-18 03:57:37 影响了:

  “唉,又要写作文,我一点灵感也没有。写作文真的是比登天还难。”“唉,写《一件有趣的事》,哪有什么有趣的事?天天待在家里,无聊极了。”学生提起笔的时候,经常是无从下手,这样的唉声叹气经常可以听到。
  为了让学生有习作灵感,有素材可写,我充分利用平时自己拍摄的录像,调动学生的习作兴趣。
  从网络下载的录像教育资源虽然也能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弥补学生生活知识的不足,但不如身边的真实生活录像更吸引人。
  我是个语文老师,业余也是个摄影爱好者,我走到哪儿,摄像机就跟我走到哪儿。我拍摄了很多生活录像,有探望老人、旅游采风、田间劳动、家庭趣事、饲养宠物、社会实践活动、业余生活(跳广场舞、锻炼等),留下了美好的回忆,也为我的生活增添了乐趣。我想:何不好好利用这些生活录像,为学生的习作提供帮助呢?
  那是一个周末,我回老家探望父母,顺便帮父母做点事。我跟着父亲来到他辛勤耕耘的菜园摘蚕豆荚。望着眼前丰收的景象,我想要是能与学生们一起分享该多好。于是,我让母亲当摄影师,拍下我与父亲一起摘蚕豆荚的情景。
  我把录像放在教室的多媒体上播放。果真,我的生活录像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兴趣,学生观看时笑得前仰后合,课堂气氛轻松快乐,动笔写起作文来,能做到“言之有物”。
  一、巧用老师的田间录像,指导描写人物的外貌
  指导学生写人物外貌是习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可学生描写人物外貌常千篇一律,用词格式化。比如,“炯炯有神”可用在描写任何一个人的眼睛上。我就想换一种方式,让学生学会写人物外貌,改变学生的观察途径,那就是巧用我在田间劳动的生活录像。
  1.指导观察,抓住特点
  老师的劳动录像,贴近学生的生活,令学生感觉很新鲜、亲切,老师在田间的打扮,也激发了学生的观察兴趣,学生怀着好奇的心情,用一种羡慕、向往的眼神认真观察画面中的老师,有效调动了学生观察一个人的外貌的兴趣。
  学生通过对录像中的老师的打扮进行细致入微的观察,有话可说,言之有物,就能有条理地按照“从整体到部分”的顺序描写人物的外貌。
  学生观看了录像中老师的形象后,激动地说:“老师,您的打扮跟平时差别很大,真是有天壤之别啊。”
  于是,我就指导学生按从上到下的顺序描述老师的形象。
  “高老师的打扮很滑稽、很朴素,就像一个农民工。”
  “老师在蚕豆田里的打扮真土气,也很滑稽,和在学校里时尚、端庄的她简直是判若两人。瞧,她头上戴着一顶草编的斗笠,腰上系着一条红色的围裙,手臂上套着黄色的袖套,活脱脱就是一个田间劳动能手。”
  2.先说后写,由易到难
  我指导学生先说后写,先观察后动笔,完成观察外貌的训练、说话训练任务后,就动笔写外貌片段《“雷人”的老师》。
  学生在说的基础上,掌握了描写外貌的顺序,动起笔来就轻而易举,因为学生有了表达的兴趣和欲望,不再是“无源之水”,不再是“无中生有”。在学生的笔下,老师是那么朴素自然,又是那么“雷人”,让人发笑。
  二、巧用老师的《摘蚕豆》录像,指导描写一个劳动场景
  学生很快就完成了一个外貌描写的片段,我接着播放录像,让学生观察“老师在蚕豆田里摘蚕豆荚”的情景,让学生自由说说观察到怎样的情景?
  1.指导表达,具体生动
  “高老师在长势喜人、郁郁葱葱的蚕豆田里摘饱满的蚕豆荚。”
  “老师左手端着红色盆子,她找蚕豆荚也不容易。”
  我及时点拨:“从哪里看出找豆荚不容易?找不到,老师有什么表现?找到了,老师又有什么样的表现?请展开想象,从老师的动作、眼神、神情等方面描述。”
  学生在我的引导下表达得更加清楚:“老师右手拨开深绿的叶子,在找蚕豆荚。看到成熟的蚕豆就喜上眉梢,脸上笑成了一朵花,伸手迫不及待地摘下来,只见那蚕豆饱胀得好像就要裂开似的。当她找不到饱满的蚕豆时就垂头丧气,她多么希望蚕豆荚自己会长着翅膀飞到她手中的盆子里,而饱满的蚕豆荚好像是故意躲起来不让老师找到。”
  我及时点拨学生把一句话表达具体,表扬学生一个比一个观察仔细,从而使学生掌握观察的方法,描述老师摘蚕豆的劳动情景也变得具体而有条理。
  学生的“说话”环节,我及时纠正学生的语病,引导学生完整地表达,让学生学会准确地遣词造句,能运用上比喻句、拟人句。抓住学生发言的关键词进行板书,有的放矢,有效指导。
  在观察、口头描述的基础上,学生有了语言积累和素材积累,动笔书写一个片段就水到渠成了。
  如,有的学生写道:“高老师的眼睛像扫瞄器一样仔细地搜索着四周的蚕豆藤,她一会儿翻翻左边的蚕豆叶,一会儿拨拨右边的蚕豆叶,可蚕豆就像淘气的小孩,躲在叶子的后面,跟老师捉迷藏呢。”
  2.从扶到放,自由选材
  学生往往不会选材,不懂得从普普通通的材料中选择与众不同的角度来写作。老师要给学生提供自由选材、自由表达的空间,可以由扶到放,指导选材,拓宽习作范围,鼓励自由习作。
  学生观看了老师的劳动录像后,掌握了习作方法和习作顺序后,指导学生由此及彼、举一反三,由“老师摘蚕豆荚”拓展联系“自己摘蚕豆、家人摘蚕豆”的劳动经历。学生的思路再一次被打开。
  “老师,我跟爷爷到自家菜园里摘过蚕豆。”
  “老师,我家别墅旁边的空地上种着蚕豆,我收获了很多蚕豆。”
  “蚕豆荚有的长,有的短,有的圆鼓鼓,有的瘦瘪瘪,但大都是弯弯的,像月牙。爷爷告诉我,小的、不饱满的、没有成熟的不能摘。而貌不惊人、黑不溜秋的却是成熟的。”
  于是,我就指导学生:“同学们,写观察日记并不难,我手写我见,我手写我心,同学们可自由选材,可以写老师摘蚕豆,也可以写自己摘蚕豆。”
  学生有了自己真实的摘蚕豆的劳动体会,有了表达的欲望,就会做到自由选材、自由表达,就能做到“我手写我见”,从而做到“言之有物”。
  三、巧用录像与情境,指导描写一个场面
  写场面也是一项重要的习作训练内容。我把录像与利用实物创设情境有机结合,让学生有亲身体验的情境,使学生有鲜活的习作素材,从而激发学生的习作灵感。
  我带来的一大盆蚕豆荚帮助学生完成了观察任务后,我接着宣布说要进行一场剥蚕豆的比赛,同学们一听,个个跃跃欲试、摩拳擦掌。
  于是,我把蚕豆荚分发给学生,学生们人手两个蚕豆荚,兴致勃勃地摆放在桌子上,一副严阵以待的架势。
  我先让学生观看了一段“老师在家中剥蚕豆的录像”,学生观看得入神了,也间接有了剥蚕豆的一点经验,知道了剥蚕豆的方法。
  “见证奇迹的时刻到了,看谁今天能比高老师剥得更快、更好?”我一声令下,教室里立刻热闹起来。
  学生们在快乐的气氛中,争先恐后地动手剥蚕豆。那场面相当热闹。
  过后,学生们进行快乐的片段创作:
  “我沿着豆荚的线将豆荚一分为二,只见五颗蚕豆躺在豆荚中,安静地睡着,好似刚出生的婴儿,让人忍不住想捏一捏它。我小心翼翼地将蚕豆宝宝请出来,用手摸了摸它的‘家’,软绵绵的,似乎垫了床棉被,如同席梦思般舒适。蚕豆宝宝躺在这儿,应该很惬意吧!”
  我利用自拍的生活录像,为学生提供了鲜活的、贴近学生生活的习作素材,确实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激发学生的习作灵感,让学生学会了如何选材、如何遣词造句,在提高习作水平的过程中体验到习作成功的快乐。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