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计划 > 【浅议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浅议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发布时间:2019-07-21 03:55:02 影响了:

  【摘要】“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语文素质的核心是听、说、读、写四种能力。文章读得透彻,才能写得畅达。可见“读”是学习语文,提高语文素质最重要的环节。叶圣陶老先生特别提倡“美读”,所为“美读”就是设身处地,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尽情发挥作者当时的情感,“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了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相通了。那么,朗读在语文教学中有什么重要作用呢?
  【中图分类号】G623.2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4-0222-01
  一、朗读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
  学习语文,主要不是依靠理性分析,而是靠语言的直接感觉和积累。语感不是先天就有的,它是外部语言刺激和内在知识能力迅速交融的产物。它的获得是建立在语言现象条件反射般熟悉的基础之上,它具有直觉性的特征,据此,我们必须对典范的语言材料进行感受,从而获得认知上的直觉能力。这种直接感受最有效的途径就是通过“朗读教学”。
  例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笔者在教学中没有急于分析前三句景观景物描写,而是让学生设身处地,有感情地朗读,使他们自然而然地感受到诗歌中所渲染出的秋天的萧瑟、悲凉情景。在《紫藤罗瀑布》一文的教学中,把教学重点就确定在朗读训练上,学生通过反复品读,感觉到了作者重见紫藤罗盛开,而引发了对生命的感慨,并借此表达对美好人生的追求。这是客观事物激起的主观感觉,是认识上的感性直觉,这是获得语感的前提。但这是建立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之上的,因为“读”本身就是一种琢磨和体验过程。通过诵读的吟咏,直接迅速地感受到语言的优美,领略文章的韵味,得到语言的感悟能力。“个人的讲解是死的,如同进行解剖,朗读是活的,如同给作品以生命。”道出了读书的真谛。中学课本中有不少文质兼美的抒情文章,老师在教学中应转变观念,淡化一些知识的传授,多一些引导学生诵读,丰富学生的语感。
  二、朗读有助于审美教育
  在教材中,有许多描写自然景物的文章,如《春》、《济南的冬天》、《听潮》等。课本上所选的美文都有很强的可读性。教学时,教师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用声音再现画面,让学生进入意境,认识文中所描绘的事物的形状、颜色、特点,感受自然的美。还可以采用教师范读、分角色朗读、分组朗读、个人朗读、全班齐读等多种方法进行朗读教学。比如教朱自清的《春》一文,可以通过配乐范读,让学生走进课文所描绘的春景中,要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作品的自然美。除指导学生在朗读中如何停顿外,还要在语调、语音上加以指导。如“春风图”的描写、“母亲的‘手’和‘抚摸’”两处,重音要读得语重而情深,令人觉得温馨而舒坦。通过“声”的画面、鸟声“清脆”、“婉转”,牧童的笛声“嘹亮”使人感到耳畔似乎响起一支充满青春活力的春天交响曲。朗读“春花图”时,叫人感觉到春天百花争艳的繁荣景象。文中作者把自然景物的赞美之情倾注在字里行间。教师通过绘声绘色的朗读,把自己对作品的理解感染给了学生,使学生入情入境,不但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更唤起了他们对美的共鸣,从中得到美的享受。激发他们爱美,追求美的高尚情怀。
  三、朗读有利于对文章的理解
  在朗读中,学生能够体会文章的内容、神韵、风格。朗读是考查学生理解程度最简单的手段。学生对课文的文句、情节、结构、情感的理解,都可以通过朗读来判断。朗读是培养学生精读能力的有效方法,特别是含义较深的语句、段落。可以在反复朗读之中让学生体会和品味。新课标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可见,诵读在语文学习中之重要。
  在语文教学中,我始终把朗读教学和学生的思维、想象紧密相结合,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教《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课时,通过朗读方式,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培养了他们的想象能力。在朗读中激起了学生对作品鲜明的“内容视像”再现。把作品内容清晰而具体地浮现在自己的脑海里。不但像百草园那样具体地描写,可以形成一幅百草园中花繁叶茂、万物竞生的欣欣向荣的景象,就是一些简单的白描,也可以在头脑中形成具体而清晰的画面。所以说成功的朗读教学,是培养学生整体把握语言能力的有效途径,也是对一篇文章的理解的重要方式。
  总之,在语言教学中,朗读教学是其中的最要的环节之一。切忌轻视、甚至忽略。如果学生每天都在老师的指导下,以各种方式用饱满的感情朗读课文,与作者同悲同喜,声声入情,入情悟理,自然会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受能力,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在感情饱满的朗读中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和学习成果。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