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计划 > 儒家思想的演变 儒家思想的演变特征
 

儒家思想的演变 儒家思想的演变特征

发布时间:2019-07-31 09:56:25 影响了:

儒家思想的演变

1、儒家思想的演变

(1)春秋战国时期形成:孔子、孟子和荀子的思想主张

(2)汉代成为正统思想: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

(3)宋明发展为理学:两宋时期程颢、程颐和朱熹的思想主张、明朝陆九渊和王阳明的思想主张

(4)明清时期的新发展:李贽的异端思想,顾炎武、王夫之和黄宗羲关于经世致用的主张和对君主专制的批判

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既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也极大地影响了东亚和东南亚思想文

化的发展,成为人类文明史的重要组成。

2.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形成及其特点

形成 春秋时期孔子的思想——“仁”和礼、为政以德、有教无类等。战国时期孟子的思想——“仁政”学说、“民贵君

轻” “性善论”等。荀子的思想——人定胜大思想、“性恶论”、礼法并施等。从孔子创立儒家提出学说,经过孟子、

荀子的总结、改造与发展,儒家思想体系更加完整。

特点 儒家思想较为具体,带有浓厚的理想化色彩;没有严密的理论基础,大多是关于思想修养方面的道德规范

和政治理想方面的治国原则;孟子的“仁政”“民贵君轻”使儒家思想开始与政治相结合,但因脱离现实政治而遭新兴

地主阶级冷遇。

3.汉代儒学主流(正统)思想地位的确立

背景 诸侯王国威胁中央政权、匈奴的威胁使统治者认识到加强中央集权的必要性;汉武帝时期,经济得到恢复

与发展;政治上进一步开拓大一统国家的需要;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适应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统治的需

要。

董仲舒的思想 ①“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理论;②宣扬“君权神授”,提出了“天人感应”“天人合一”

学说;③“三纲五常”学说是为人处世的标准,成为封建伦理关系的准则;④针对土地兼并严重和百姓牛活困顿的

现实,提出“限田…„薄赋…„省役”的主张。

意义 ①有利于国家统一;②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和打击地方割据势力;③确立了儒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

地位,儒家思想上升为国家的统治思想;④限制君主的权利,使君主实行“仁政”;⑤兴办学校,有利于教育的发

展。

4.宋明时期儒学发展为理学

背景 社会形势发展变化与动荡不安,受到道、佛教的冲击,儒学独尊地位动摇而出现危机,佛、道、儒“三教合

一”潮流的出现。

理学的概念 宋代出现的新儒学体系,即理学。理学足儒、道、佛三家融合的产物,儒学从佛、道之中吸取了有

益的东西,完成了更为理论化、思辨化的过程,成为新的儒学。 理学对儒学的发展 宋代形成理学,即道学,汲取了佛、道中的有益内容,完成了理论化、思辨化的过程而形成

新儒学。北宋有程颢、程颐,他们认为,“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把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认为仁是万

物俱生的;南宋朱熹是理学发展的集大成者,提出“理气论”和“心性论”,维护封建等级制度。陆九渊提出“心学”;

到明中期,王守仁进一步发展为“阳明心学”,其思想核心是“致良知”。明清两代,理学和心学相继占统治地位。理

学从哲学方面发展了儒学,为专制等级制度制造理论根据,因此成为官方哲学。 影响 一方面是积极的,对人的人格、气质、品行、立志、责任感等方面具有积极的影响;一方面是消极的,它

所规定的“三纲五常”等伦理道德规范,这是维护君主专制的工具,摧残、扼杀人性,压抑思想进步。消极影响是

突出的。

5.明清时期儒学的传承与创新

背景 政治上,中央集权化与专制制度的加强,严重地阻碍了历史发展和进步;经济上,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

资本主义的萌芽产生和发展;思想上,理学走向“极端”,引发人们的思考与批判。

主张 李贽指责儒家经典并非“万世之至论”,否定孔子是“天生圣人”,反对“成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黄宗羲强烈

批判君主专制制度,认为君主“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天下之害尽归于人”,因而提倡“法治”,反对“人治”。他反对

重农抑商,提出“工商皆本”的主张。顾炎武强调“经世致用”的实际学问,反对君主专制,提出“以天下之权,寄天

下之人”,才能“天下治矣”。王夫之认为“气”是物质实体,“理”是客观规律;提出“气者,理之依也”和“天下惟器”的

唯物观点。他还否定理学家主静的形而上学思想,提出“静即含动,动不舍静”的辩证法思想。

影响 对君主专制统治的思想基础造成了冲击;给后世民众以深刻启迪;构成中国早期启蒙思想的源头与基础,

具有解放思想的历史进步性。但在君主专制强化、八股取士和文字狱等文化专制政策、传统儒学文化根深蒂固的

影响下,在当时没有形成主流,影响有限。直到鸦片战争后才被统治阶层重视。

李贽的叛逆性格主要体现在对宋明理学正统的批判上。他从阳明心学的一些基本原则出发,竭力反对宋明理

学家的道德说教和神秘主义。他认为,宋明理学家所推崇的孔子已远不是历史上的真实的孔子,真实的孔子是人,

而不是神。真实的孔子人人可学,而被宋明理学家神秘化了的孔圣人,则不可学,也不必学。因此,他竭力反对

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反对对孔子不切实际的迷信。对于儒家的那些典籍,李贽认为,多半并不出于那些圣人之

口,因而并不能作为"万世之至论",而应根据这些话语的具体背景进行研究和分析。故此他坚决反对宋明理学家

假借圣人的语言以治人的把戏。他称这些理学家为假道学,为"穿窬之盗",为欺世盗名者。他们阳为道学,阴为

富贵,被服儒雅,行若狗彘。既可恶、可恨,甚切可杀、可剐。由此可见,李贽对那些假道学家是如何的憎恨。

李贽对假道学的憎恨,按理说并没有涉及到儒学的整体和真正的儒家精神。事实上,在没有新的资源作凭借

的历史条件下,他所向往的也只能是那些所谓的真儒学、真道学。也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李贽的叛逆性格和异

端思想只是对宋明理学正统有效,他所呼唤和向往的依然是传统的儒学或称之为早期儒学。

思考:宋朝的理学是怎样形成的?明朝时期有何发展?明清两代的思想家是怎样从不同的角度批判理学的?明清之

际,出现思想活跃局面的原因是什么?这一文化现象在哪些方面冲击了传统儒学?它的出现起了什么样的作用

专题归纳与总结

中国传统思想的源头大致起于先秦。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形成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文化

高峰。儒家思想经孔子、孟子、荀子等思想家的创造和总结,较早进入了比较成熟的阶段。从汉武帝开始,经过

董仲舒改造与发展了的儒家思想被确立为国家的统治思想而居于正宗地位,成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主流。魏晋

南北朝及唐宋时期,佛教和道教思想广泛传播,为中华传统文化以及儒家学说注入了新的活力,出现了“以儒学为

主,三教合流”的趋势。宋明时期儒学对佛、道思想加以吸收和扬弃,形成宋明理学。当理学被官方利用、逐渐丧

失自身活力之际,明清时期一些有文化个性的学者向程朱理学及君主专制发出挑战,倡导“经世致用”,再一次开

创了思想活跃的局面。

1.演变历程

形成 春秋战国时期在思想领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儒家思想即在此氛围中产生。儒家思想由春秋时期孔子

创立。孔子提出的“仁”的思想,经过战国时期孟子、荀子的总结和改造,孟子将孔子的“仁”发展为“仁政”,荀子也

主张施政用“仁义”和“王道”,儒学体系更加完整,成为诸子百家中的大宗。

完善 西汉董仲舒根据当时社会需要,吸收诸家理论,改造儒家思想,形成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儒学体系,提出“春

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天人感应”“三纲五常”等主张,得到汉武帝的全面肯定和

推广,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儒学的发展: 隋唐以后出现了“三教合归儒”的趋势。宋代出现了新儒学体系——理学。“程朱理学”是宋代理学的

主体,二程认为“天理”是万物的本原,朱熹提出了“理气论”和“心性论”。明朝中叶王阳明确立了“心学”思想,主张“心

即理也”“心外无物”,提出“致良知”的学说。

儒学的新发展: 明朝后期,李贽揭露了道学家的虚伪。明清之际,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提出新的思想主张,

儒学再度活跃。三位进步思想家,批判君主专制,提倡经世致用,重视工商业发展,对传统儒学加以批判继承,

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儒学的演变规律

①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的主流思想——儒家思想经历了一个春秋战国时期的形成、秦朝受到打击、西汉成为正统思

想、宋明进一步发展、明清衰落的过程;

②在这一过程中,儒家思想不断吸收其他学派的思想以完善自身,达到满足统治者维护统治的需要;

③作为统治者不管采取何种思想,都是以维护统治阶级的统治为根本出发点的。

3.演变原因

思想是一定时期的社会经济政治的综合反映,经济是思想产生的物质基础,思想对维护政治局面的稳定起着较大

的作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分散、保守、落后的自然经济长期占据统治地位,决定了政治上形成了高度集中

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而政治上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也就要求思想的高度集中与统一,因而催生了“大一统”

的思想体系。思想的统一性和凝聚性,正是中华民族向心力和凝聚力之所在,也是推动中国统一形成与持续的主

要动力。儒家思想的坚忍包容、延绵不息、根深蒂固,造就了中华民族含蓄内敛、温文尔雅的谦谦君子形象;礼

让为先、睦邻友好、和而不同的文化内涵,也使中国在外交活动中树立了良好的形象,达成了健康和谐的周边关

系。

4.对儒家思想的评价

积极作用 (1)“仁”“德政”的主张对巩固和延续封建统治、保持国家的统一和稳定,起了重要作用。

(2)儒学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注重气节、品德,凸现人性的庄严,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到了积极作用。

(3)其仁政爱民和任用贤才,以仁为核心的道德规范、合理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等,在现代企业管理和教育中仍

有很大价值。

(4)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最主要的部分,是中华文明宝贵遗产的重要部分。

(5)今天我们倡导的“以德治国”“公民道德教育”,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都与儒家思想有一定关系,但也需要注

入新时代的要素与内容,与时俱进,批判继承,理性扬弃。

消极作用 儒学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与等级社会,压抑、扼杀人性,并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钳制着人们的

思想意识,阻碍了科学技术的发展。总之,儒学是中国数千年一脉相承的正统文化,对中国历史和现实产生了重

要影响。

【知识串讲】

孔子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他创立的儒家思想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中

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主干,不仅对中国社会历史发展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也对世界文明进步产生了积极作用。

一、儒家思想的形成、发展与演变

(1)春秋时期,孔子创始儒家学派。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仁”,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主张

以德治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统治者要爱惜民力,取信于民,正身律己。

(2)战国时期,孟子发展了孔子的学说,与孔子合称孔孟。孟子在政治上主张施行仁政,并提出“民贵君轻”思想。

他主张“政在得民”,反对苛政,反对统治者 “虐民” 、“暴民”;主张给农民一定的土地,不侵犯农民的劳动时间,

宽刑薄税。同一时期的荀子提出“水则载舟,水则覆舟”,以水喻民,以舟喻君,强调民心的作用。

(3)秦朝时,秦始皇实行“焚书坑儒”,使儒家学说遭受灭顶之灾。

(4)西汉时,董仲舒对儒学加以发挥,使其处于统治地位。他以儒学为基础,以阴阳五行为框架,兼采诸子百

家,建立起新儒学。其核心是“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他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得到汉武帝的采纳,

从此儒家思想逐渐成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

(5)两宋时期,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形成了新儒学——理学,理学是宋代主要的哲学思想。

南宋的朱熹是理学发展的集大成者。他继承了北宋哲学家程颢、程颐的思想,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了客观唯心主义

的理学体系,后人称之为程朱理学。其核心内容为:“理”是宇宙万物的本源,是第一性的;“气”只是构成宇宙万物

的材料,是第二性的。他把“天理”和“人欲”对立起来,认为人欲是一切罪恶的根源,提出“存天理,灭人欲”。这实

际上是为封建等级制度辩护。

(6)明朝时期,为了严厉控制士人的思想,创立了八股取士制度,规定科举考试仅从儒家的四书、五经中命题,

不许发挥个人见解,从而使儒学的地位空前加强。

(7)明中叶的王阳明反对朱熹把心与理视为两种事物的观点,创立与朱熹相对立的主观唯心主义理论——心学。

这样,理学实现了由客观唯心主义向主观唯心主义的演变,说明它已经走到极端。明朝后期的进步思想家李贽指

责儒家经典并非“万世之至论”,否定孔子是“天生圣人”,反对“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

(8)洪秀全吸取儒家大同思想,将其与西方基督教义和农民的平均主义思想结合起来,创立了拜上帝教的宗教

理论。

(9)十九世纪末,康有为著《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把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与传统儒家思想相结

合,宣传维新变法的道理,将儒家思想赋予了新的内容。

(10)民国初年,袁世凯大搞尊孔复古,陈独秀等人掀起新文化运动,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把斗争矛头直

接指向儒家思想,提出了“打到孔家店”的口号,彻底否定儒家思想。新文化运动严重动摇了以儒学为代表的封建

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但儒学的统治地位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

(11)新中国成立以后,马克思主义居于主导地位,儒学的统治地位被彻底推翻。“文化大革命”时期,儒学再次

受到猛烈批判,影响进一步减弱。

(12)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国家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思想界对儒家学说进行了实事

求是的评价,肯定它包含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思想的主流,同时存在许多封建落后的内容。

二、如何正确对待儒家思想

儒家思想,也称为儒教或儒学,是以“仁”为核心和“人为贵”的思想体系。儒家思想是中国最为重要的传统文化,

它既包含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思想的主流,如仁政爱民、以德治国和尊师重教等等;同时存在许多封建落后的内

容,如三纲五常、三从四德等等。

对于儒家文化和儒家思想,我们应该吸取历史的教训,既不能妄自菲薄,全盘否定;又不能陶醉于历史,

在故纸堆中被束缚。我们应当继承其精华,弘扬其优秀部分;剔除其糟粕,批判和否定其中的消极因素。

【典例分析】

1、(′05江苏,2)孔于思想中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的是

①“仁者,爱人” ②贵贱有“序” 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④“有教无类”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B。本题考查对孔子政治思想的掌握。②是维护周朝的“礼”,是孔子思想中的保守部分,与“爱人之心”相违背;

④是孔子的教育思想,不是政治思想,可以排除。

2、(′05全国三,13)宋代以朱熹为代表的新儒学所吸收的思想是

A.佛教和道教思想 B.法家思想和“经世致用”学说C.佛教、道教和法家思想 D.佛教思想和“经世致用”

[答案]A。本题考查宋代儒学的发展。“经世致用”学说是清代提出的,故B、D明显不符合题意。C项中法家是不

符合史实的,宋代新儒学只吸收了佛教、道教思想而没有吸收法家思想。

3、(′04上海,3) 在一次国际学术会议上,外国学者引用了2300年前中国思想家的名言:“天时不如地利,地

利不如人和。”这位思想家是 A.老子 B.孔子 C.孟子 D.荀子 [答案]C。题干中所引用的名言,显然是强调了一种“重民”思想,且2300多年前是我国历史上的战国时期。根据

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的孟子曾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与之相符。

4、(′04上海,4)汉武帝问策贤良文学,董仲舒对曰:“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

使并进。”(引自《汉书·董仲舒传》) 董的对策

A.指出了汉武帝弱点 B.违背了汉武帝初衷 C.触犯了汉武帝忌讳 D.迎合了汉武帝意愿 [答案]D。董仲舒的回答实际上是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而此时的儒学经过董仲舒的发展,提出了“大

一统”和“天人感应”的思想,恰好迎合了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提供理论依据的需要。

5、(′04上海,34) “苛政猛于虎”。秦、隋二世而亡是后世许多开国君主的前车之鉴。“天子者,道则人推为主,

无道则人弃而不用,诚可畏也”。一个“畏”字,促使不少统治者调整政策,从而出现了社会繁荣。请选择一个中国

古代的繁荣时期,简要分析其原因与表现。

[答案]名称、原因、表现。例:名称:贞观之治或唐前期.。

原因:勤于政事,吸取前朝教训,轻徭薄赋,爱惜民力,重视人才,善于纳谏。

表现:政治清明,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社会稳定,民族融洽,国力强盛,边疆巩固,邦交和睦……

[解析]本题引用古人相关论述,结合古代治世出现的原因及表现,考查考生的综合分析、概括、认识等能力。题

目中孔子的言论,已涉及到治世出现的背景和原因,要注意对其内涵的挖掘;在此基础上,根据题目中“秦、隋”

等信息,从汉、唐出现的治世方面而组织答案。回答时,先答出治世的名称,如文景之治、贞观之治等;再从这

些治世出现的背景、原因、表现等方面进行概括。回答时,要注意对题目本身信息的提炼,对相关课本知识按要

求进行归纳和概括。

【跟踪演练】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思想不包括

A.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 B.反对社会改革,维护旧制度

C.主张以德治民,取信于民 D. 维护周礼,主张贵贱有序

2.孔子思想中,为历代封建统治者所接受,并传承的道德规范是

A.“仁”的思想 B.“礼”的思想 C.“有教无类”的思想 D.“为政以德”的思想

3.孔子主张“以德治民”。这里的“德”,主要指的是

A.以道德教化百姓 B.任用贤德之人治理国家 C.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D.让农民有一定的土地

4.孔子“仁”的思想在先秦时期所体现的进步意义主要是

①有利于抑制统治者的暴政 ②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

③成为各国变法的理论依据 ④有利于调解社会人际关系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5.下列不属于孔子思想精华内容的是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以德治民,反对苛政 C.维护周礼,贵贱有序 D. 有教无类

6.孔子“仁”的思想和孟子“仁政”的思想都重视

A.人的生存权利 B.人的善良本性 C.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D.人的自由与平等

7.古代思想家孟子认为:使百姓有“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

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对孟子的上述言论理解正确的是 ①这是对孔子的思想体系核心部分的继承和发展

②他的这一主张有利于当时社会生产的发展,具有进步意义

③客观反映了战争频繁年代人民对安居乐业的渴望

④站在平民的立场上提出了分给农民田宅的思想

A.①②③④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③

8.孟子发展了孔子的思想,孟子思想的核心内容是

A.制天命而用之 B.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C.选择天下之贤者,立以为天子 D.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9.孔子主张社会和谐,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孟子主张“政在得民”。这些主张产生的共同社会背景

A.社会长期动荡不安 B.百家争鸣趋于合流 C.奴隶制度全面崩溃 D.封建经济逐步兴起

10.下列对先秦儒家思想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仁”强调个人修养,规范社会伦理 B.《诗经》体现了儒家思想的人文精神

C.它关注社会和自然,重视人的能力 D.它在当时利于结束分裂,实现统一

11.思想界由“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从根本上反映了

A.封建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的趋势 B.重农抑商政策限制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逐步加强 D.封建制的确立阻碍了思想文化的进步

12.从宋代理学提出“灭人欲”到明代心学提出“内心反省”克服私欲,说明

A.主流思想文化维系了专制统治 B.儒学的发展强调个人的道德修养

C.儒学的演变已阻碍了社会的进步 D.孔子的仁学被发扬到极端

13.朱熹是我国宋代杰出的儒学宗师,下列有关他的叙述,正确的是

A.他最早把儒家思想发展为理学

B.他认为“气”是构成宇宙万物的材料

C.其思想特点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了法家、道家思想

D.他发展了孟子的性善论,提出“人欲”与“天理”的辩证统一

14.理学是儒学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其特点包括

①吸收了佛教和道教思想②维护封建等级制度,压制人性③认为“理”是客观规律④是极端主观唯心主义思想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5.下列对明清两代儒家思想的分析,不正确的

A.儒家的理学和心学相继占据统治地位 B.李贽是我国反封建思想的先驱

C.王夫之否定了理学家主静的形而上学思想 D.黄宗羲反对“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

16.两千多年来,儒家思想之所以能够长盛不衰,主要在于

A.儒家思想代表封建统治阶级利益 B.孔子在中国人心中的地位不可动摇

C.儒家思想本身具有兼容和发展的特性 D.其它思想不能对儒家思想构成威胁

17.儒家思想在中国政治思想发展中的主要表现有

①大一统 ②存百姓 ③工商皆本 ④以德治国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8.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内涵在不断地丰富于发展着,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汉朝时,儒家思想吸收了法家的“大一统”思想

B.董仲舒和朱熹对儒家思想的发展都作出了贡献

C.宋朝时,新儒学中已经吸收了佛教等外国文化的成分

D.明末清初,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被西方文化取而代之

19.儒家思想在与其他思想的不断碰撞中

A.不断修改自己的学说 B.保持正统思想不变 C.吸收其他思想补充发展自己 D.压制其他思想发展

20.中国近代史上,康有为在宣传维新变法时,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这

A.维新变法运动带有浓重的封建性 B.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C.西方的政治学说开始在我国传播 D.孔子是历代改革的先师

21.袁世凯就任大总统后,封孔子、祀孔庙、倡读经,这主要是由于

A.辛亥革命没有彻底批判封建思想 B.孔子思想仍符合时代潮流

C.孔子、孔庙、儒家经典是都国宝 D.袁世凯复辟帝制的需要

22.儒家思想在前期新文化运动中被彻底否定,激进民主主义者提出了“打到孔家店”的口号,下列评论正确

的是 ①与尊孔复古逆流针锋相对 ②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③促进了人们思想的空前解放 ④

对待传统文化有偏激情绪

A.①③④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23.全球首次联合祭孔,说明德治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德治与法治的区别主要是

①德治属于思想建设,法治属于政治建设 ②德治是公民的事,法治是国家的事 ③德治注重感召力和劝导

力,法治强调权威性和强制性 ④德治的对象是全体公民,法治的对象是违法犯罪分子

A.①③ B.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24.儒家思想体系包含中华民族优秀传统,这些优秀思想传统包括

①以德治国 ②依法治国 ③轻徭薄赋 ④“仁”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④

25.儒家思想的许多积极部分不仅对中华民族(包括海外华人)有着深远的影响,而且被东亚一些国家、民

A.儒家思想已成为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 B.世界文化既具有多样性,又有统一性 C.人类社会的文化最终将会走向统一 D.优秀文化既有民族性,又有世界性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有4小题,第26题11分,第27题8分,第28题13分,第29题18分,共计

50分。)26.(11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

材料二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 材料三 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

道,得其心,斯得其民矣。 -----《孟子》 回答:

(1)分别归纳三则材料的主要观点,(6分)并指出其共同之处。(2分)

(2)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评价上述观点。(3分)

27.(8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孔子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他创立的儒家学说的核心是“仁”,如孔子“仁者,爱人”,“己所不

欲,勿施于人”。主张用爱人之心调解和谐社会人际关系,主张统治者以德治民,反对苛政贺任意刑杀;主张统治

者要爱惜民力,取信于民,正身律己。 主要说明了 族所包容,被世界所推崇。这表明

材料二 忠、孝、贞节三样,却是中国固有的旧道德,中国的礼教(祭祀教孝,男女防闲,是礼教的大精神),

纲常、风俗、政治、法律,都是从这三样道德演绎出来的;中国人的虚伪(丧礼最甚)、利己、缺乏公共心、平等观,

就是这三样旧道德助长成功的;中国人分裂的生活(男女最甚),偏枯的现象(君对于臣的绝对权,政府官吏对于人民

的绝对权,父母对于子女的绝对权,夫对于妻男对于女的绝对权,主人对于奴裨的绝对权),一方无理压制一方盲

目服从的社会,也都是这三样道德教训出来的;中国历史上现社会上种种悲惨不安的状态,也都是这三样道德在那

里作怪。” ——陈独秀《调和论与旧道德》 请回答:

(1)孔子的主要道德观是什么?他的道德观反映了怎样的历史背景?(3分)

(2)陈独秀为什么要大肆抨击旧道德?(3分)

(3)我们今天应如何对待传统道德?(2分)

28.(13分)1988年,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法国巴黎发表宣言:“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

须回到2500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2005年9月28日全球首次举行联合祭孔,参加祭典的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

教授安黛丽·霍尔说:“儒家思想的精要之语对世人可以起到警醒作用,儒家的一些价值观念正在融入世界文化的

主流。”

(1)指出孔子的身份地位。我们研究孔子主要依据什么资料?(4分)

(2)孔子的主要思想主张有哪些?他的观点在当时为什么不受重视?(6分)

(3)孔子的思想精华对我们现代精神文明建设有什么重要意义?(3分)

29.(18分)儒家思想是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古代相当

长的一段时间内对维护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起了重要的作用。自从明朝以后,儒家思想逐渐僵化保守禁锢了

人民的思想,阻碍了社会的进步。

请回答:

(1)“三孔”(孔府、孔庙、孔林)是世界文化遗产。“三孔”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历史原因是什么? (4分)

(2) 唐朝初期,统治者运用儒家思想治理国家取得了怎样的成就? (2分)

(3) 李贽的思想主张是什么?主要说明了什么问题? (4分)

(4) 中国近代经济、政治的发展对儒家传统思想产生了影响和冲击,对此,洋务派和维新派分别采取了什么

态度?这种态度对他们的政治改革主张有何影响?(4分)

(5) 在18世纪的启蒙运动和法国大革命中,卢梭猛烈抨击中国的儒家学说,而罗伯斯庇尔却推崇孔子,两

人的思想是否相互矛盾?为什么?(4分)

一、选择题1、B 2、D 3、C 4、A 5、C 6、A 7、C 8、B 9、A 10、D 11、C 12、A 13、B 14、A 15、D 16、C 17、

D 18、D 19、C 20、B 21、D 22、B 23、A 24、C 25、D

二、非选择题

26.(11分) (1)材料一:爱人并推己及人;材料二:以德治民;材料三:得民心者得天下。(6分)共同之处:

主张建立和谐的社会人际关系。(2分)

(2)评价:上述思想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值得弘扬;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无法实现。(3分。文字

27.(8分)

(1)“爱人”、“以德治民”。春秋晚期诸侯纷争,民不聊生,礼崩乐坏。(3分)

(2)袁世凯北洋政府以尊孔复古来抵制民主共和,以封建纲常伦理来维护专制统治,陈独秀作为激进民主

主义者向专制、愚昧、迷信等传统道德发起了猛烈的进攻。(3分)

(3)今天我们对传统道德应采取扬弃的态度。(2分)

28.(13分)

(1)孔子春秋末期人,我国历史上影响最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主要依据是表述不一定与参考答案雷同,有所发挥并言之有理的也可同等给分)

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4分)

(2)“仁”是孔子的思想核心,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孔子维护周朝之“礼”,主张贵贱

有序。教育上主张“有教无类”。孔子的“仁”、“礼”思想适应封建社会伦理道德观念,有利于封建统治秩序,

但在战乱纷争的年代,其主张距激烈的社会变革太遥远,必然遭到统治者的冷落。(6分) ( 3)

孔子在政治上强调以民为本,反对苛政贺任意刑杀;在伦理道德上强调和谐的人际关系。比如他要求人们

注意自我修养、尊老爱幼、尊师重贤、富有爱心、言必行、遵守社会公德、学习上不耻下问、温故知新、

积极进取的处世精神等都体现他对治国和社会生活的深刻智慧和优秀价值,其思想精华是对世界文明的贡

29.(18分)(1) 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备受后代推崇;儒家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影响

很大;孔子是世界文化名人之一;儒家思想是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历史封建统治者注重“三孔”的修建和保

护等。(4分)

2) 唐朝初期,唐太宗李世民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励精图治,采用儒家思想,调整统治。如轻徭薄赋,实

行租庸调制,通过完善科举制选拔人才,任用贤能。唐太宗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社会秩序安定,

国力强盛,出现了“贞观之治”的盛世局面。(2分)

(3) 李贽反对以孔子的思想作为衡量是非的标准。随着封建制度衰落和商品经济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

变化,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受到怀疑。(4分)

(4) 洋务派极力推崇儒家思想,主张引进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巩固封建专制统治;维新派主张改造、利用儒

家传统思想,建立君主立宪政体。(4分)

(5) 两人的思想并不相互矛盾。他们都从当时国内政治斗争的需要出发,借助对中国文化的评价表达自己反

对法国专制王权,提倡资产阶级民主、自由的政治主张。(4分) 献,也为现代文明提供了汲取的营养。(3分)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