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总结 > 心理语境 [本土化语境下当代中国特有的文化心理与设计]
 

心理语境 [本土化语境下当代中国特有的文化心理与设计]

发布时间:2018-12-24 09:36:12 影响了:

  中华民族文化源远流长,民族众多,尤其近代以来,中国传统经济文化的落后与西方文化的植入,致使研究中国的文化心理变得十分复杂。而设计本身在某种意义上是生活的文化,因此中国当下的设计产品必然要面对不同社会层次、文化背景下的受众,而且了解不同族群的文化心理对中国的设计师而言也极为重要。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蕴藏着深厚、精髓的中华文明,但客观地分析,中国的文化心理并不都是健康、积极的,当下中国社会中仍存在大量的“亚文化”,如何适度地取其精华部分融入现代文化,果断地弃其消极思想带来的负面影响,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探讨。
  
  一、中国传统文化中特有的文化心理与设计
  
  1、天人合一的文化心理
   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体系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特有的文化心理,是构成中国传统观念和文化精神主体的要素之一,它从本质上强调人与自然的协调和统一,这既包含着人的行为和自然规律的和谐,也包含着人的精神和自然精神的一致。具体到设计艺术中,在现代工业文明发达的时代,伴随着技术革命带来的生产进步,作为“人工物”的设计产品越来越丰富,却也逐步机械化、信息化、市场化,慢慢脱离其自然、生态的属性,人与本源自然之间的关系愈加矛盾和紧张,这种不和谐的因素在转型期的中国社会显得更为突出。“天人合一”的文化心理从中国古代延续到今天社会,早已渗透于每个中国人的思想深处,这种民族的文化心理要求设计师在设计和制作各种产品时,要“重视顺应自然物性,遵循自然规律”,即运用自然的形态、色彩、材料、技术与设计师从生活中激发出的灵感“生态”的融合在一起,赋予机械化的人工物以自然的韵味,增强人与自然的情感交流。
  2、“中庸”的文化心理
  中庸的思想是儒家的核心文化,是中国人典型的文化心理,是一种包容万象、不偏不倚的精神状态。这种文化心理使造物不能越过一定的界限,要有“度”的约束。中庸文化中“度”的衡量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演进过程中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和社会思想的进步是略有差别的。中庸思想在今天现代化的中国社会仍然发挥着其潜在的文化心理因素的影响,这使得我们在设计产品时要“审曲面势”,适度地选用材料和设计造型,避免使技术发展为“奇技淫巧”。但这不意味着设计要平庸化,恰恰相反,要加强设计理念的创意性和深层次的文化内涵,使设计的外在形式和内在的精神实质相匹配、相协调,并且满足舒适、便捷、健康等功能美要素,这样才真正符合中国人的文化心理特征。
  3、从众文化心理
  从众心理从侧面折射了中国人喜欢服从他人、不自信甚至带有奴性色彩的文化心理,表现为相信权威、随波逐流,在当下经济转型期的中国社会极容易造成设计文化的“非理性”取向。上世纪90年代初在中国许多城市室内设计行业中流行的“装修热”,一方面凸显了人们急于融入主流文化和生活观念的迫切需求,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大众由“服从”到“盲从”的行为,已经发展为不健康的文化心理,不仅造成了极大的资源浪费,并且会导致设计品格庸俗化,使设计失去其精神文化属性。针对从众的文化心理,设计者应在设计之前对消费群体做客观冷静地分析,由此产生适合不同层次并且有新意、有创造性的设计理念,重视媒体和广告的推介作用和健康的市场引导,增强产品的形式感、功能性和文化性,设计师通过设计语言与大众之间建立审美趋向的交流,从而提升整个族群设计文化的品味。
  4、“礼”的文化
  中国的“礼”文化源于原始社会的物质交换和人际来往,“来而不往,非礼也”是其初始的涵义,发展至周代文王制礼,形成了系统的典章制度和繁文缛节。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孔子拓展人道的功能,看到了其内在的道德伦理意义。进入到现代中国社会,物欲横流、精神文化的缺失,设计艺术更加需要重视产品传达出的道德寓意。2008年北京奥运会火炬的图案设计选用的是“祥云”,通过“天地自然,人本内在,宽容豁达”的东方精神,借祥云之势,传播祥和文化,传递东方文明,拓展新时代背景下中国传统“礼”文化在设计艺术领域的应用。
  
  二、现代化语境下当代中国流行的文化心理与设计
  
  1、消费文化心理
  消费文化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消费文化的层次与社会文明程度、人们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态度以及人们的整体素质有很大关系。消费文化不应当是一味地追求奢侈享受和炫耀财富的浪费行为,而应当是健康积极的文化在消费领域的渗透与发展。中国的消费文化就有着自身某些独特的现象,例如传统观念中“未雨绸缪”的思想在某种程度上就可以制约无节制的浪费,然而今天中国特殊的时代背景,富有阶层的高消费行为促使了奢侈文化的流行和蔓延,怎样合理地抑制“物欲横流”的现象,构建和谐、生态的社会,设计文化是有一定责任的。因此设计艺术的消费文化应当定位于两个方面,一方面不断地创新设计理念和完善功能性,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另一方面,在“量”和“度”的把握上适当控制奢侈豪华的设计之风,提倡节约性的设计消费观念和文化。
  2、休闲文化心理
  在经济学中,休闲经济的出现是经济和社会发展出现的新现象。在中国当代,是人们“有钱”之后具备了一定的物质基础,而逐渐加强对休闲文化消费的欲望和需求,向“以人为本”的方向回归。有经济学专家谈到“这种新的生活方式指引我们‘返回到健康、平衡的天性上来,在这种状态中,每个人都会真正地成为自我,并因此而使生活富有意义’”。在休闲文化心理的作用下,设计作品所诉求的就不是简单的衣食住行的问题,而是超越其上的融合、和谐和自然的精神满足,符合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人类需要层次理论。如以野生动物等为题材的主题性酒店设计、城市近郊度假村的景观规划以及大中城市不断增多的有特色的咖啡厅、酒吧的室内空间设计等等,都是设计的休闲文化的体现。
  3、都市文化心理
  现代信息化的社会带来了快节奏的都市文明,商品经济、信息科技的高速发展使我们的日常生活发生了改变,衣、食、住、行的节奏都随之加快,出现了“seven-eleven”等24小时便利店、中式快餐、城市近郊一日游、网上购物等等新的生活方式以及高效率的工作方式,由此孕育出新的设计形式。但这种现代的都市文化心理常常伴随着人的心理和生理上的不适应感,“比如我们通常所说的‘人际冷漠’、‘水泥城堡’、‘焦虑’、‘机械复制’等感觉”[1],这便要求设计“物”既要满足简便快捷的理念,又要在有限的条件下运用形式美的规律,给现代都市生活的人们以轻松舒适的感受。
  4、次文化
  次文化亦称为“亚文化”,在当下社会表现为“年轻一代”对物质文化中主流文化的排斥,寻求自我主张的人生价值理念,对设计艺术有一定的影响,如趣味性、年轻化的街头涂鸦设计、年青人词汇中“GOTHIC”小说中所代表的各种奇幻的东西(如图1),有象征意味的服饰设计等等,都反应了对保守价值观的一种反面嗜好的设计文化心理。我们要明确一点,次文化在某种程度上具有“反文化”的趋向,但不全是垃圾文化,在设计艺术中的次文化有着一种原生、创意的具有前瞻性力量的文化,而且某些设计次文化如街头涂鸦等在当下已慢慢为商业文化和大众文化所接受。
  
  三、建构本土化语境下“生态”的设计文化心理
  
  1、肯定和延续中国传统优秀的文化心理,树立民族设计文化自尊和自信
  中国传统设计文化于漫长的演进过程中,精髓的思想和优秀的文化心理仍然滋养着中国的现代设计艺术。天人协调的和谐观念、文质彬彬“中”与“和”的文化心理、崇尚“礼”与“仁”的道德伦理观都为中国当下设计艺术的设计语言和精神内涵积淀了丰厚、深邃的民族文化基础,是全球化设计和国际风格所不能替代的中国独有的设计文化特征。当我们欣赏和赞叹中国古代工艺造物的杰作时,民族设计文化的自尊与自信感油然而生。肯定和延续中国传统优秀的文化心理对中国当下的设计艺术是极具现实意义的,传统的文化心理以其一脉相承的广博性、传承性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现代设计理念和设计形式,尤其近年来在本土化语境下探讨中国设计新文化的研究层出不穷,对设计中“传统之根”的诉求也愈来愈强烈,我们在融合传统哲学思想与现代设计理念、东方含蓄玄奥的文化心理与西方人本、绿色的多元设计新概念中找到一个交点,以“释放出更具生命力”的中国特有的现代设计文化,实现民族设计的“复兴”与“超越”。
  2、认识和避免中国特有的文化心理对设计文化的负面影响
  中国传统与当下的文化心理中都不乏大量“亚文化”的存在。假如把设计比作植物的生长,那么设计师就犹如细心辛勤地园丁,要时时梳理设计文化的叶脉,去除腐朽、枯萎等不健康的枝枝叶叶。例如,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从众”心理,对于普通大众而言,极易出现审美水平的下降和世俗化,降低设计文化的格调和品味;更为严重的是,中国设计师如果大量存在“从众”的心理会出现大量的抄袭和模仿,很难产生有亮点的革新设计理念和创意设计形式,失去了设计的个性化语言和地域文化特征,从而使中国当代设计文化之路举步维艰;再如当代中国流行的奢侈文化心理,虚浮而不切实际地追求“物”的庞大数量和昂贵材料上的挥霍,既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破坏,也影响了设计艺术的健康、积极的生存。因此,正如世界上没有生来完美的事物,设计文化亦是如此,我们要时常正本清源,“清醒地认识自身文化的优劣,有所发明、有所发现,有所创造”,实现传统文化心理与流行文化心理的有机融合。
  3、构建“包容万流”生态化的中国当代设计文化心理
  设计文化心理不是单一、孤立的存在模式,而应当是着眼于“包容万流”生态化的生存状态。我们既肯定信息时代带来的现代化文明的优秀成果,鼓励设计文化中商业价值的开发,又要重视流淌于我们血脉里的传统文化心理的作用,充分认识到“节制消费”、崇尚自然与强调人自身发展等心理对当下设计文化发展的现实意义,也就是伽达默尔所说:“传统并不是我们继承得来的一宗现成之物,而是我们自己把它生产出来的,因为我们理解着传统的进展并且参与在传统的进展之中,从而也就靠我们自己进一步规定了传统”。尤为重要的是在本土与全球、“土”与“洋”之间的取与舍、传承与融合中不断丰富设计文化心理的内涵,并增加其要素,在本土化语境下,构建具有新形态、周全的“包容万流”的生态化中国当代设计文化心理,从而守候我们设计文化的精神家园。
  
  注释
  [1]王慧.《都市文化与中国当代艺术略谈》.《美术界》.2008年02期
  参考文献
  1. 杭间:《中国工艺美学史》,人民美术出版社2007年版
  2. 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3. 吕品田:《必要的张力》,重庆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4. 王慧:《都市文化与中国当代艺术略谈》,《美术界》2008年02期
  
  陶海鹰: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
  责任编辑:唐宏峰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