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总结 > 【2009年度话剧巡礼】年度奥斯维辛话剧
 

【2009年度话剧巡礼】年度奥斯维辛话剧

发布时间:2018-12-24 09:36:42 影响了:

  2009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大庆,也是戏剧院团体制改革的关键性年份。伴随着科学发展观的进一步落实,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伴随着文化消费环境和消费观念的成熟,在对话剧本体特征和产业化走向深入思考的基础上,话剧创作在这一年度里,迎来了它期待已久的繁荣和昌盛。如火如荼的小剧场话剧自不待说,就是大剧场话剧也呈现出蓬蓬勃勃的状貌和人气。献礼剧目、经典剧目和专门为市场定制的喜剧和悬疑剧等一一登场,共同绘就了话剧园地的五彩缤纷。
  
  
  一
  
  献礼剧目是今年的重头戏,不仅数量多,而且质量上乘,其中以部队院团的话剧创作最为抢眼。如《毛泽东在西柏坡的遐想》、《陀螺山一号》、《雷霆玫瑰》、《吼叫水》、《风雪漫过那座山》等等。这些作品或立足于创造性的独特思维方式,或着重于开掘人们共同的精神感受,或刻意把握剧中人物的性格特征,或深入剖析人物的心理过程,其共同特点是洋溢着一股积极的、向上的,充满信心和希望的进取精神。创作者们对于人生的那种真诚的态度和真诚的情感激荡在作品的场景和幕表之间,点燃着观众们的生活热情和观赏热情。
  
  1. 《毛泽东在西柏坡的遐想》
  《毛泽东在西柏坡的遐想》是继《突围》、《圣地之光》之后,总政话剧团的又一部政论剧。这出戏,以它有别于传统戏剧创作规范的主题、人物、情节和结构处理,创立了一种新的美学原则,让人们领略了宏大叙事的魅力。
  主题的单一性和隐蔽性是传统戏剧的讲究,而这出戏却以多义性、公开性和重大性为号召。建国宗旨、领导机制、组织建构、战略决策等议题没有潜藏在情节和动作中,而是被置于前台,公开、响亮地说出来。一句一条标语,一句一个口号――那是来自理性的温度,熔铸着作品的思辩色彩,也烘烤着观众的灵魂。
  人物形象的共性和代表性取代个性,成为这部作品中人物雕像的形神。无论是毛泽东、刘少奇、朱德、周恩来、任弼时、粟裕,还是列宁、斯大林,郭沫若、费孝通。这些人物形象的内涵,或者是一个国家,或者是一个政党,或者是一个阶层。他们作为群体所共有的政治属性和社会属性,在创作者的笔下,远比他们作为个体的性格、心理与情感属性更为重要。因为,此戏的主角是时代精神,是那个时代洪流中的弄潮儿。
  相应的情境设计中看不到性格和情感关系的扭结,或是个体命运的变化,像传统戏剧那样。填补它们的是国家意志、政治关系和群体命运。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的指挥现场,七届二中全会的报告内容,全国土地工作会议的中心议题……它们的内里,无一不隐含着党政军国大事,无一不承载着四亿五千万中国百姓沉甸甸的人生。
  而此剧的结构,也不再呈现为那种因果相连、层层递进式的单线形状,更像是一个并列、开放、发散着的无形网络。剧作以对话为纽带,冲破时空限制,在古今中外间挥洒自如。然而,它们的穿插又绝非散漫。演出开头时有关新政权、新中国、新世界的那段独白,以及结尾“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的宣言,再清楚不过地锁定了这种开放性结构中的“建国”核心。
  
  2. 《陀螺山一号》
  作为一部正面描写我军“现在进行时”的高难度作品,南京军区创作的《陀螺山一号》通过描写三代军人在武器装备、后勤保障、心理战术、高科技作战手段如电磁干扰、DW―6目标识别跟踪系统等等方面进行的训练和演习,生动形象地展示了我国军人的智慧和胸怀,不断更新的知识结构、远见卓识,以及对国家的忠诚。
  作品的立意是通过宋戈这个出生于80后的新一代知识军人的形象塑造实现的,是通过对他那特立独行,具有独立人格色彩的精神世界的深入开掘完成的,也是在他接二连三的违规、冲撞、受批评、被惩罚等“犯错误”的成长过程中被具体化、形象化的。如果说军人是以服从为天职的话,那他却是个不服从的特例。他坚持在带有表演性质的演习中暴露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不按照传统的“成功三分之二、不足六分之一、表决心六分之一”的模式发言;他大胆地进行复杂电磁环境中飓风2000A型主战坦克的列装试验,以至造成了首长前来视察时EW系统突然出故障的严重后果。首次自主对抗演习,宋戈一会儿拦住旅长江海涛说坦克团集中在石矶山水库以东地区不合适,一会儿认为基本指挥所不能设在四号区域,因为四号区域靠近423公路,一会儿又建议江海涛取消电视台的采访,弄得旅长大为光火。于是,他从装甲团的副参谋长被弄到修理所当了工程师。新的自主对抗演习中,作为蓝军旅装甲团的代团长,他被分在了八号地区的预备队。他的委屈、恼怒和抱怨,与他的知识结构、远见卓识、以及他的忠诚等互为因果地扭结在一起,使他像被不停抽打的陀螺那样旋转、进步,最终走向成熟。从他和他的战友身上,我们看到了当下新军事变革的历史进程,看到了发生在军队指挥员头脑中的有关军事思想、军事观念的巨大变化。
  
  3.《雷霆玫瑰》
  空军政治部推出的《雷霆玫瑰》从“塑造自我”和“融入军队”两个方面入手,抓住了新一代女兵的成长特点,描写了战斗机女飞行员在空军航空大学、空军第一飞行学院以及空军训练大队进行各种科目和心理素质磨练,最终成为优秀人才的历程。这是与老一代军人完全不同的形象。多为独生子女的她们时尚、自我,对人对事都有自己独特的看法。热衷于吃零食、用手机、谈恋爱的她们还振振有辞:这些都是“女孩子生命的一部分”,“现代人生命的一部分”,“正常人生命的一部分”。剧作对以赵枚为代表的这一代女兵的喜爱与礼赞,推给人们无数个有关成长和军队等有着严肃现实意义的命题。
  
  4. 《吼叫水》
  作为兰州军区战斗文工团为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精心创排的献礼作品,大型现实主义题材话剧《吼叫水》以军民齐心找水打井的故事为切入点,描写了兰州军区给水团官兵帮助吼叫水村打出了甜水井的事迹,张扬了人民军队忠于使命、服务人民、福泽百姓的感人精神,展现了一幅西北回汉民族大团结、军民鱼水情深的美好画卷。该剧以写实及诗化相结合的艺术风格,鲜明地塑造了一批感人的艺术形象。如一批感人的艺术形象有情有义、有勇有谋、有胆有识的吼叫水村党支部书记叶龙泉,豁达开明、慈祥可亲、沧桑凝重的老奶奶,忠于职守、心系人民、勇敢顽强的某给水工程团连长曹清涛等。剧情跌宕起伏、环环相扣,催人泪下。舞台呈现上大量运用了现实主义和表现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手段,通过时空交替运用、心灵外化等艺术手法,使观众在新旧观念的激烈碰撞中得到深刻的启迪与感悟。
  
  5. 《风雪漫过那座山》
  《风雪漫过那座山》的创作难度很大,因为它几乎没什么情节,其创作模式更像是类似《死无葬身之地》那样的情境剧。故事写上个世纪40年代初一个寒冷的冬季,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师第三团在敌人的围追堵截中仅剩下了7个人。政委方梅带领6名抗联战士被迫进入人迹罕见的“神山”,寻找传说中的“通天路”。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相继牺牲。最终,方梅与小羊倌引燃炸药包,引发大雪崩,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开辟出了一条“通天路”。在这个绝境中,他们的内心世界、精神内涵,与他们在面对死亡、生存等等一系列本质的、不得不面对的终极人生问题时的心理变化被呈现出来。创作难度在这儿,成功的地方也在这儿。
  人性的光芒和弱点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碰撞。创作者对于周山这个人物形象的处理,集中体现了他们对于人类心灵复杂和偶然形态的认知,这是我们以前的话剧创作中很少涉及的。周山作为一个形象的成功之处,在于真实地展示了一个人在绝境面前由坚强到脆弱的精神崩溃的过程,从而使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或多或少地联想到自身面对人生困境或绝境时的无力。他像是一面镜子,映照出了方梅们攀登精神高地时真实的跋涉身影,映照出了人类精神跋涉之难,也映照出了我们的创作者对自身的开掘深度。
  
  6. 《窝头会馆》
  地方院团的献礼剧目可以北京人艺的大戏《窝头会馆》为代表。刘恒编剧,林兆华导演,濮存昕、宋丹丹、杨立新、徐帆、何冰五大台柱子联袂出场。这出戏让人不由自主地想起《茶馆》,不仅在立意和风格上,而且在结构和语言上。剧作有着夏、秋、冬的季节划分,但情节却没有被时间所“推动”。作品各个构成之间,更多是依场景或者说由氛围焊接在一起的。 过程被隐蔽了,或者说被省略了,过程设计中甚至还留有因为偶然因素而导致的一些随意性和不合理。传统戏剧那些行之有效的悬念等结构方法也没有被好好运用。几个小悬念都是到了下半场才逐渐显现的。演出秩序是按照场景、或者说空间因素排列而成的。将北京老式四合院的建筑形式作为正宗北京风味所在地的一般样态搬上舞台,不仅展现着当时人们的生活秩序,而且陈列着人们的人际关系和人际交往方式。格局中有创作者对旧北京最稳定的生活、文化和心理形态的完整把握,有从建筑格局到生活格局,从生活格局到人们内心格局的引领。在这个院落里,世态而非事件,空间形象而非时间过程成为创作者刻意表现的内容。捏窝头,洗猪肠子,晾晒膏药,碾药面儿,捣腾蛐蛐罐儿等日常动作,包括邻居们之间明里暗里为一些鸡毛蒜皮之类的小事而产生的摩擦,都可以用宽得多的时间尺度来衡量,都更容易让人联想到历史生活中那些共时性的凝固方面,那些坚厚的沉积层以及重压下更为普遍而久远的悲剧。
  在这种结构中被突出的,还有语言,那种不避世俗、不避重复、不避千篇一律的京味方言。方言中展露着他们各自的身份和性格。卖炒肝的,卖膏药的,卖私酒和卖咸菜的,这些是他们的职业,也是这些语言的背景。对于这些三教九流之间对话和语言的选择,透露着创作者对底层大众那种琐细、凡庸、平淡生活浓厚而持久的兴致。
  
  
  二
  
  对于经典的演出和复排成为2009年话剧创作中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这不仅出于各大院团树立自身品牌意识,发挥品牌效应的有力举措,也是降低创作成本,占领演出市场的战略选择。《简・爱》、《龙须沟》、《浮士德》、《鸟人》等作品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在这些剧目中,创作者那种认知、理解世界的独立思维方式,那种个性化的感受、表达能力,那种不拘一格、活泼、变通性的艺术呈现方式,都再一次带给观众以新鲜的感觉和体验。
  
  1.《简・爱》
  话剧《简・爱》是国家大剧院开幕以来推出的首部原创话剧,也是这部西方文学经典在国内话剧舞台的首次呈现。首轮演出就将大批热爱原著的观众拉到了剧场。故事以简・爱与罗彻斯特跌宕起伏、环环相扣的爱情波折为主要线索,以简爱的童年生活为“闪回”式的“断点”穿插,写出了简・爱在爱情和生活中自尊、自重的人格魅力。
  袁泉与王洛勇分别饰演男女主角。在两个多小时的演出中,二人的精湛表演将简・爱与罗彻斯特的爱情表现得跌宕起伏、痛入骨髓,不断在舞台上掀起巨大的情感“波浪”。特别是袁泉对于人物的低调处理,如淡定、内敛的气质,朴素、雅致的灰色长裙等,使那段经典台词一次次穿越时空,高调回荡在现代剧场和现代观众的心里:“你以为我贫穷、低微、瘦弱、不美,就没有灵魂,没有心了吗?你错了!我跟你一样是有灵魂的,也有一颗完整的心!……”
  
  2. 《龙须沟》
  年初,北京人艺复排了50多年前首演的老舍名剧《龙须沟》。其创新不仅体现在舞美上,也体现在剧情上。如旧社会替军阀向大家收钱的刘巡长被人民政府留用,小恶霸冯狗子给程疯子道歉等情节,体现了时代特点,也体现了人艺的现实主义风格。旋转舞台上破烂的棚户区、低矮的小房子,烟囱、板凳和水缸等旧物,都展现着浓郁的旧社会老北京风土人情。炉子里冒出的烟及下雨、下雪等真实场景让观众有身临其境之感。而程疯子、程娘子、王大妈、赵老头等人物形象的成功塑造,则突出了“沟臭人不臭,修沟更修人”的主题,突出人的价值和意义,在舞台上呈现出一群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小人物金子般的心。
  剧中还新增了两条原著中没有的爱情线。一对是二嘎子和二春之间朦胧的青春恋,另一对是王大妈与赵大爷之间的黄昏恋。正如导演顾威所认为的那样:“上一版《龙须沟》中的人物关系戏比较少,演到新中国成立后基本上都是口号戏,放到现在观众不感兴趣。加上爱情戏,这个剧就变得有趣好看了。”
  
  3.《浮士德》
  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对于德国诗人歌德经典诗剧《浮士德》的排演也是2009年话剧界的一件大事。主创采取只删不改的原则,以浮士德面对魔鬼的诱惑而产生的思想变化为线索,展开一段寻找自我的奇幻之旅,以展示其精深博大的思想内涵。
  象征与隐喻成为浮士德博士书斋和爱情两段生活描写中巨大的戏剧张力。主创采取只删不改的原则,以巨大的浮云、远山、大海,以及始终不绝的海浪声为背景,使转台成为浮士德人生路上倒行逆施的重要隐喻。具有深刻寓意的还有剧中的钢架桥,它架构了《浮士德》的精神脊梁,既能够通过不同的角度转换变成书斋、闺房、酒馆、监狱,更像是一个心灵的角斗台,承载着人类不断纠结、搏斗着的双重灵魂。其音乐设计也完全追寻着《浮士德》的“魂魄”,从起始的《创世纪》旋律,到少女甘蕾青个人独白段落使用的李斯特钢琴曲――《爱之梦》,每一个乐段都成为了剧情的完美注解和深刻阐释。
  
  4.《鸟人》
  《鸟人》的复排再次引起了轰动。在带有黑色幽默和荒诞色彩的喜剧氛围笼罩中,鸟类学家、贩鸟人、心理医生与“鸟人”们“笼中鸟”般的生存困境和内心困境引导观众认识着世界和自身。
  演出怪诞的风格又一次征服了观众。北京的高楼大厦与古城墙,现代信息与悠久历史,老一辈遗老遗少与高端知识精英交织在一起,构成了生活环境的复杂状态,怪诞更体现在人与人之间的隔膜和人自身的冲突中。“鸟人”眼中只有自己养的鸟,他们养鸟的同时也将自己关在“笼中”。心理医生只关心自己的治疗成效,鸟类学家关心的是自己的研究和自己的扬名。他们都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无法自拔,不关心周围的事物,不去真心关心他人,最终只能成为更大一个笼子里的“鸟”。剧作通过这些人的生活提醒着人们重新审视生活和事业,审视自身的生活态度。除此之外,戏中戏的结构和那些“京味儿”的台词也成为吸引观众眼球的重要因素。浓郁的“京腔儿”,韵味十足的对话,含意深远的逗乐儿,渲染出了皇城根的地域色彩和生活真实。
  
  
  三
  
  《风声》、《独生女――让你任性》、《鹿鼎记》等几部话剧是专门应对着市场和观众需要而出炉的,它们与铺天盖地的小剧场话剧一道,点染着城市夜空的绚丽,激活了曾经奄奄一息的戏剧市场,构成了对传统戏剧生产方式的巨大挑战。这些作品的上演,大多是真正意义上的民间戏剧活动。这些活动对戏剧界从组织结构到演出体系的深层冲撞是富有力度的。应该说,它们已成为话剧演出在大、中城市起死回生的重要力量。
  
  1.《风声》
  《风声》是现代营销策略“一物三吃”传播链条中的一个环节。在同名电影热映、电视剧制作紧锣密鼓进行的过程中,话剧适时出手,抢占舞台高地,着实赢得了不少观众,特别是已经那些看过电影的观众。
  剧作写抗日战争时期顾晓梦、李宁玉、金生火、吴志国等四个国民党特工,在深夜被带进一个曾经闹鬼的房间。房间内吊灯摇曳、光影斑驳,人物长长的影子倒映在墙壁上,渲染着恐怖、惊悚的气氛。谁是“老鬼”的悬念始终牵扯着观众,让人喘不过气来。日本人肥原长的首次询问在时尚、诡异的舞蹈动作中完成,为该剧增添了时尚、轻松的元素。结尾带给观众一个意外,老鬼虽然还是共产党员李宁玉,但最终送出情报的却是顾晓梦――一个中统特务。顾晓梦、李宁玉平时各为其主,但在民族危亡的关头,两人却联起手来共同对付日本人。这个结局深化了主题,使结尾变得更加耐人寻味。
  两位女主角被塑造得光彩照人。看似娇纵,实则聪明、冷静的顾晓梦;看似文静,实则勇敢、刚强的李宁玉,在分寸和尺度的把握上都恰到好处。一动一静的性格设计,多方面地展现了女特工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形象魅力。特别是当二人最终明白了各自身份时的复杂心理状态,都在动作、形体、表情等方面呈现得丝丝入扣。而肥原长从容不迫的外表和极度惶恐的内心也使这个人物的处理显得不一般化。
  
  2.《独生女――让你任性》
  武警文工团今年推出的喜剧《独生女――让你任性》,以叙事严谨,节奏轻快,时尚元素浓郁、女演员活泼亮丽而享誉剧坛。这是他们继喜剧《独生子当兵》之后创作的又一部独生子女题材的力作。该剧创作不落俗套,避开了独生女与家长冲突等惯常的表现形式,通过一群即将成为“白衣天使”的医学院女学员的“战痘经历”,开掘出“80后”女兵在性格、心理等方面的特点,将脆弱与坚强、谎言与诚实、推卸与承担、尴尬与无奈、孤独与合群、自私与仁义、霸道与民主、愚蠢与智慧、好高骛远与脚踏实地等重叠在一个空间中。
  喜剧情境设计建立在性格上。独生女何豆豆做事喜欢走极端,甚至霸道、不讲理。这种任性的毛病与她的职业必备素质――“要善解人意、要体贴病人、要温柔忍让”等构成了鲜明的冲突。她不承认自己任性,但脸上的痘痘却使她的性格昭然若揭。为了美丽,也为了更称职地工作,豆豆成了“战痘天使”。在帮助她改掉这个毛病的过程中,同学们费了很多心思,也动用各种手段。心思和手段中也显露出了各自任性的一面。于是,不断的麻烦和悖论在夸张和幽默的氛围中接踵而来,层层递进地牵出了她们背后的故事和人生,牵出了她们的事业与爱情,也牵出了这个社会给予她们道德、文化、伦理层面的种种赐予。
  
  3.《鹿鼎记》
  《鹿鼎记》通过韦小宝在宫廷和江湖荒诞不经的遭遇,让观众在开怀的大笑中重新审视世态的丑陋和人性的异化。在惊险、诡异的情节展现中,夸张的表演、幽默的台词和多种舞台因素的运用,将观众牢牢地拴在椅子上动弹不得。
  作品从韦小宝遇到自称小玄子的康熙开始,叙述智杀奸相鳌拜,成为天地会总舵主陈近南的关门弟子,奉康熙之命前往寻找老皇爷顺治,在打闹中结识红颜知己公主。康熙亲封“赐婚使”,再由“赐婚使”变成驸马爷,直到不忍加害天地会兄弟,弃官而逃。光怪陆离的情节铺展中夹杂着韦小宝那无所顾忌的性格。溜须拍马,因缘附会,很多常人不敢做,不屑做,不会做,不能做的事,都在韦小宝身上复活,可以说是开尽了历史的玩笑。
  不仅是情节和性格,表现手段的运用也可以用“无所顾忌”来形容。韦小宝与康熙不堪入目的武功比赛,鳌拜在后拽拉、康熙在前表演的提线木偶动作,众武士智杀鳌拜时“大砍活人”的魔术表演,对于“东华门”往东还是往西走的语言重复游戏,甚至是刀枪不入的背心和削铁如泥的匕首等道具设置,都不仅为此剧涂抹了“反英雄,反传统,反束缚”的精神叛逆色彩,而且打上了“拿来主义”、“后现代”等艺术拼贴的明显烙印。
  
  
  刘彦君:中国艺术研究院话剧研究所所长
  栏目策划、责任编辑:唐宏峰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