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总结 > 有效提高钢琴即兴伴奏教学效益应充分重视的要素|重视服务业发展带来的效益
 

有效提高钢琴即兴伴奏教学效益应充分重视的要素|重视服务业发展带来的效益

发布时间:2018-12-27 03:58:20 影响了:

  钢琴即兴伴奏的概念覆盖面较广,它分为:器乐钢琴伴奏(其中又分独奏伴奏、重奏伴奏)、声乐钢琴伴奏(又分独唱伴奏、重唱伴奏、合唱伴奏)、舞蹈伴奏、体操伴奏和双钢琴协奏等。虽然每一项伴奏都有它不同的要求及伴奏特点,但它们的基本编配要求是一致的。因此,这门课在音乐专业教学、音乐活动、艺术实践、音乐表演层面及对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提高方面,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树立正确的“即兴伴奏”概念
  
  钢琴即兴伴奏既非理论课,又非钢琴技巧课,而是音乐专业教学中多种课目充分相互渗透、融合的综合教学课程。纵观日常的教学与艺术实践中,多年来仍有对“钢琴即兴伴奏”概念把握含混不清的误区。“即兴”一词在汉语成语大词典中的解释是“对眼前景物有所感触,临时发生兴致而创作。”很显然,这种一般“即兴”的含义与钢琴伴奏结合在一起,它并未直观充分地揭示钢琴伴奏的全部与真正含义。钢琴即兴伴奏不完全是“临时发生兴致”,而是在有着严格组织编配和音乐综合理论逻辑中产生的个人弹奏的不同处理与不同表现,是一种思维想象设计、钢琴织体与技巧、音乐理论逻辑编配、艺术实践经验积累、艺术修养的高度结合。而事实上,我们习惯上将不是现成伴奏谱的歌曲伴奏都笼统地称为“即兴伴奏”。即兴伴奏已在音乐专业的教学与实践中更多成为约定俗成似无异议的随机伴奏上的概念。钢琴即兴伴奏是一种钢琴谱创作,它集钢琴、乐理、和声、复调、曲式、作曲、写作为一综合体,是弹奏者审美个性的发挥,为编配与弹奏者提供了非常大的创作空间。钢琴教育家李斐岚在她著书中说到:“任何一首钢琴的即兴伴奏,均应从内容性质、调式调性、和声功能及织体设计等几方面加以考虑,而且它的逐步掌握,有赖于乐理及作曲知识的积累,固定音名与首调唱名法的自如互换运用,键盘和声的熟悉,钢琴技艺的提高,即兴创作思维的敏捷化及想象力等。”[1]所以,“随意的”、“无逻辑”、“无章法”的“即兴”伴奏,决不是真正意义的钢琴即兴伴奏。
  
  建立“精编、精弹、精写”的伴奏意识
  
  钢琴即兴伴奏的弹奏决非是随意的流露,而是根据歌曲的旋律内涵及表现要求,对前奏、间奏、副歌部分、主歌部分、高潮乐句、结束句、尾奏的不同段落的和声与织体的创造性编配。在这个程序中,首先编配者要有清晰的和声理论思维与和声连接功能的能力,然后与钢琴的伴奏织体设计紧密结合,使其成为具有伴奏具有不同色彩、不同层次、不同织体设计、不同表现效果的综合体。那些“一种织体适合弹奏什么歌曲”的概念在钢琴伴奏的编配中是不完全行得通的,甚至是相当粗糙的认识。当然,对于歌曲中每个部分的“编、配、弹”体现了弹奏者音乐对象的基本把握、对音乐作品的不同理解、对音乐内容的不同诠释,更直接体现了弹奏者对艺术审美的不同鉴赏层面。而“精写”意指将所弹方案提升到写作的层面,这一点也是教学中应增加的一个重要环节。如让学生在编配弹奏的同时,对每一首所弹歌曲都进行大量钢琴伴奏谱例的写作,这样做一会使得学生在谱面上快速熟悉简谱与五线谱的互换,加强了两种唱名法的熟悉过程;二会在学生大脑中积累下许多弹奏方案,丰富的编写储存,再去结合多次的艺术实践。通过这种训练,规范了教学与学习,避免了学生在弹奏中的“无章法”与“随意性”,并逐渐积累了弹奏经验,夯实了基础,提高了音乐感知的能力,使得学生的钢琴即兴伴奏明显具有了艺术的气息。
  另外,在“编、弹、写”的基础上,一个人的文化素养与修养在其中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应努力引导学生“不断熟悉与了解音乐、舞蹈、戏剧、电影、文学、诗歌等多种姐妹艺术,并能逐步融会贯通,从而使伴奏者自己的音乐想象力愈加丰富,思想情感愈多变化,理解作品更有深度,表现音乐也更具说服力。”[2]
  
  分析、浏览大量钢琴文献的精华
  
  钢琴伴奏和声与织体的编配与弹奏来源应该是大量钢琴文献的又一次组合与运用。浩瀚的钢琴文献为钢琴伴奏的编配与设计提供了丰富的参考资料。如德、奥作曲家舒伯特,其一生创作了600余首艺术歌曲,歌曲旋律与伴奏浑然一体,每首歌的伴奏,作曲家都进行了精心的编写。舒伯特艺术歌曲的钢琴伴奏,除了是伴奏织体外,还是精美绝伦的钢琴习作小品,堪称浪漫派时期艺术歌曲之瑰宝。如他的《小夜曲》,流动、梦幻般的织体,成为这类题材
  歌曲的经典伴奏音型。还有如:莫扎特、舒曼、格里格、门德尔松、罗西尼、威尔第、普契尼等等莫不如是。在我国也涌现出了大批艺术歌曲作曲家,如:萧友梅的《玫瑰三愿》、青主的《我住长江头》、黄自的康塔塔《长恨歌》、赵元任的《教我如何不想他》等等,开创了我国早期艺术歌曲创作之先河,他们的歌曲旋律吸收了西方音乐元素,伴奏织体朴实、简洁,且富于诗意,音乐表达意境深远。在现代,同样也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作曲家创作的艺术歌曲,在课上适时地选择以上钢琴及作曲家们的作品进行和声与织体的分析及弹
  奏,对于学习者是鉴赏、提高的一种十分有效的方法。分析这些作品,可以感受大师们创作与表现艺术的出发点与角度,在和声与织体间可以聆听大师们创作的呼吸,更能感受到大师们博大的艺术胸怀。因此,笔者认为这个教学环节的实施是快速提高学生伴奏编配能力与修养,激发写作灵感的不可缺少的一个方面。
  
  对副属和弦在编配中的应用与把握
  
  副属和弦的应用在教学与学生的掌握中多为难点,但运用把握得好也是编配与弹奏之亮点。在和声的编配中,如不涉猎副属和弦的使用,那么,编配方案必然是缺乏艺术性与表现力,也就是说只一味地运用大、小三和弦及副三和弦,是不能完全表达音乐作品内容与情感色彩要求的。我们头脑中应该有这样的逻辑:和声配置――色彩变化――情感表达――艺术感染力――作品全部,即和声的配置与变化连接,直接导致听觉色彩的变化,色彩的变化又
  直接影响情感的表达,情感的表达又直接作用于作品艺术感染力。因此,和声的选择与运用,是钢琴伴奏设计方案的最基本最具难度的环节。在一首歌曲中,和声的配置方案有多种,只有最能体现作品情感表达的方案为最佳,往往这里副属和弦的使用起到提升歌曲艺术品位的关键所在,是渲染旋律情感最具魅力的色彩和弦,是体现作品艺术性的点睛之笔,更是体现编配者艺术品味和艺术气质的重要表现之处。
  副属和弦分为:重属(七)和弦――Ⅴ(7)/Ⅴ;二级属(七)和弦――Ⅴ(7)/Ⅱ:三级属(七)和弦――Ⅴ(7)/Ⅲ;四级属(七)和弦――Ⅴ(7)/Ⅳ;六级属(七)和弦――Ⅴ(7)/Ⅵ;及三个变和弦:降六级和弦bⅥ;降七级和弦bⅦ;降三级和弦bⅢ等。副属和弦的应用主要为作品中的和声处理与和声色彩带来不同的变化,它们增加了和声中导音化的声部进行,它可以使它支持的某一大、小三和弦具有临时主和弦的作用,成为“主和弦化”的不稳定和弦,这就增加了调性作用上的复杂效果,增加了和声的色彩作用,丰富了音乐表现,是作品中广泛应用的一种和声编配方法。对于副属和弦的使用除了外国作曲家的作品外,更应多浏览中国作品。可以说,在中国钢琴作品中,副属和弦及变和弦的使用,产生了戏剧性的音响效果,将中国作品的内涵与情感表达带入到了另一个听觉意境中,为中国钢琴作品注入了中西结合的独特的文化表现魅力。因此,在这些优秀作品中汲取编配与弹奏的元素,无疑是快速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捷径。
  
  艺术实践活动的参与和弹奏经验的积累
  
  钢琴伴奏的教学与艺术实践是不可分割的教学过程延续与综合体。在课堂上就要形成艺术实践的雏形。回课形式的设立,可采用一弹一唱、分组的方式,即钢琴伴奏的学生须与一演唱的学生俩人作为一组来合作与回课,在依次每组的回课中教师讲评优缺点:如艺术表现的完整性、和声配置方案的选择、织体层次的设计、音乐处理方面的合理建议、节奏的准确性与特殊处理、声音的表达如何更加完美、音乐风格的准确把握、伴奏对于音乐表现的推动作用、合伴奏及俩人的现场配合等等,反复雕刻、磨合,无形中将学生引入到“艺术指导”的层面。有了课堂上这些严格、规范的要求与训练,便为学生参加舞台表演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使得学生不会为上台而无所适从。教师用自己的艺术实践与亲身感受去鼓励学生勇于参加艺术实践的勇气。如每学期学生的声乐汇报、考试,以及校内外各种音乐演出活动,在艺术实践中去“摸爬滚打”锻炼自己、丰富自己、提高自己。
  “当今世界各国音乐界都愈来愈重视‘钢琴演奏者作为合作者’的表演艺术,有些国际音乐比赛为钢琴伴奏优秀者颁奖,不少国际钢琴比赛把钢琴家作为合作者的表演项目也列入优胜者竞争的条件,并将促使钢琴伴奏艺术水平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3]我相信,在有着科学教学理念的前提下,通过我们多年的教与学、丰富的艺术实践与坚持不懈的追求,定会造就今后的钢琴伴奏家与出色的艺术指导。
  
  参考文献
  [1][2][3]《钢琴伴奏艺术纵横》,人民音乐出版社1996年第92、9、6页。
  
  马岩峰 天水师范学院艺术学院音乐系副教授
  
  (责任编辑张宁)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