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总结 > 【让素质教育走进数学课堂教学】 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让素质教育走进数学课堂教学】 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发布时间:2019-02-03 03:45:58 影响了:

  摘要: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国家发展有着深远影响。学校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阵地。本文从重视课堂预习的作用,充分展示多媒体教学的魅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三方面,分析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方法。
  关键词:素质教育;课堂预习;多媒体;创新能力
  
  数学既是一门学科,也是一门文化,可以有力推动素质教育的实施。学校教育担负着数学教育的重任,课堂教学成功与否直接关系着素质教育的成败。教师在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极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在数学教育逐步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过程中,教育工作者要适应时代的要求,更新观念、开拓创新,积极提高教学质量。
  
  一、重视课堂预习的作用
  
  长期以来,学生习惯文科的预习,对理科的预习不重视。一些数学教师也认为学生看不懂,怕浪费时间。因此,教师与学生都没有预习的概念。其实,预习在数学教学中,有着积极的作用。初中生好奇心强、接受力强,课前预习给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使其有思考的时间。一言堂的传统教学方式,认为教师讲得越多越好,其实是只求速度不求质量,没有很好的教学效果。学生是被动式学习,过分依赖于老师的课堂讲解。在短短的45分钟,有的学生思路跟不上老师的教学。如果课前预习,学生会对数学基本概念,课程内容有基本的认识,在上课时就会心中有谱。预习发挥了学生的潜力,让学生可以放开去想,在预习中能发现的疑惑之处,在教师讲解时能更加注意理解,增强了学生学习的注意力。预习使教与学更有目的性,提高了教学的时间效率。韩愈曾说过:“弟子不必不如师”。所以,教师首先要放开思想,让学生养成课堂预习的良好习惯。
  
  二、充分展示多媒体教学的魅力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学手段也发生了深刻变化,多媒体被广泛应用于教学当中。教育心理学知识告诉我们:人们获取知识,单靠听觉只能记忆约1/6,单靠视觉只能记忆约1/4,而同时使用视听两种感觉,则能记忆约2/3。因此,多媒体教学的感官刺激,在教学中有重要作用。多媒体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老师根据教材内容,学生心理特点,用多媒体教材制成课件,集图文并茂、视觉和听觉为一体,给学生强烈的冲击力,是一种教学大餐,寓教于乐,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调动了学习积极性。多媒体让枯燥的数学原理、公式变得形象化,易于学生掌握。数学是一门具有高度抽象性和严密逻辑性的学科,尤其是数学概念更是如此。刚入学的初中生年龄小,以感性思维为主,缺乏理性思维的训练。学习掌握数学概念感到吃力困难,以致学生对概念会背不会用,影响教学质量。如果用多媒体制作成动画,移植到有关的生活事例中,就会加强学生对抽象数学概念的理解,用多媒体能释疑教学中的难点。多媒体是突破教学重点的手段,不是简单的演示工具,要合理安排多媒体在教学时间中所占比例。多媒体的内容量要适当,过于冗长,不能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多媒体教学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散和想象,恰到好处地运用多媒体,在教学中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学无止境,教学是不断创新的过程。教师进行素质教育的教学理念,必须具有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从教学观念、教学方法上,思考创新型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1.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活跃的课堂气氛,构建创新思维的环境。课堂教学往往过多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让学生当配角。老师讲的多,学生说的少,限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教师对待学生要有亲和力,平等看待每个学生,使学生认可老师,学生才会积极参与到教学中。学生要积极融入班集体的活动中,能够集思广益,互相交流,增强学生的合作能力,营造民主课堂气氛。学生要敢于发表独立的见解,或修正他人的想法,培养集体合作创新能力。
  2.教师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小进,大疑大进。科学史上“日心说”的诞生来源于对“地心说”的怀疑;比萨斜塔实验来源于对亚里士多德理论的怀疑等等。教师要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最终达到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目的。新课程强调教育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发展,教师是为学生的学习服务的,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因此课堂上要发挥学生主体性,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提问题就可以看出学生是否真正把握了问题的特征。学生若能提出高质量的问题,说明学生对知识深入思考了,反之,则要分析原因,继续引导,直至学生能够在总体上准确把握问题。
  3.兴趣是创新的原动力。学生有强烈的自尊心,喜欢争强好胜。在教学内容上,一定要让他们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对学习有信心。反之,学生会认为学习困难,产生畏惧心理,在学习中就停滞不前。比如,开展几何图形设计大赛、数学逻辑推理演说等,展开丰富的想象力,发挥他们不同的特长,在活动中充分展示自我,找到生活与数学的结合点,体会到数学给他们带来的快乐,培养创新的兴趣。利用数学中图形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兴趣。在生活中能找到数学几何的图像,来源于数学理论。学生不妨把生活与实践联系起来看问题,形成“生活数学化,数学生活化”的学习观念,找到学习的突破口,产生共鸣,维持长久的创新兴趣。老师可通过延伸数学知识,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结合课堂学习内容,讲述数学发展的历史,历史人物、典故,以及一些名人趣事,增加学生对数学的内涵和外延的认识,拓展学生思维,使其具备丰富知识,增加对数学的兴趣,学习其中的创新精神。
  4.老师通过设置疑问,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给学生积极思考的动力,探索性的质疑能深化学生的思维。运用发散思维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逻辑性、形象性和创造性。
  5.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数学教学实践活动。学生由被动式学习变为主动式学习的过程中,数学实践活动开始受重视,实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通过观察、操作、讨论、交流、猜测、理解数学问题的提出,数学概念的形成,以及数学知识的应用,逐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实践活动把枯燥的内容情景化是一大特点。钟启泉教授指出:“在情境认识论中,认知带有极其具体的性质。它强调认识活动不是单纯地积累抽象的逻辑操作与概念性知识,具体的情境是在该社会生活中活生生地进行活动的实践过程。”因此,实践活动开拓了学生学习的广阔空间。总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列夫・托尔斯泰曾指出:“如果一个人在学校学习时,什么也不会创造,那么,他一生就只会摹仿和抄袭。”教师在教育的初级阶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对学生的成长有重要作用。
  总而言之,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数学应用面的扩大,数学的地位逐渐被人们认可,数学教育对人全面素质的提升有着很大影响。实施素质教育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对培养人才,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有着深远意义。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