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总结 > [谈心理健康课的课堂教学艺术] 谈一谈心理健康这门课的感受
 

[谈心理健康课的课堂教学艺术] 谈一谈心理健康这门课的感受

发布时间:2019-02-05 03:49:09 影响了:

  [摘 要]“民主平等、和谐参与”教学理念的建立是心理健康课课堂教学艺术的源泉,“互动、反思、分享”教学环节的实施是心理健康课课堂教学艺术的体现,师生间的教学共振可缔造出心理健康课“教学合一”的艺术境界。
  [关键词]心理健康课 教学理念 教学艺术
  
  成功的心理健康课把教学活动看作是师生生命的沟通,把教学过程看作是动态发展着的教与学统一的过程。在和谐的教学氛围中,师生共享学习资源、学习过程、学习成果以及情感、体验、价值观,通过教学共振缔造出“教学合一”的艺术境界。
  
  一、“民主平等、和谐参与”教学理念的建立――课堂教学艺术的源泉
  
  首先,确立“双主体”地位。新课改背景下的心理健康课应确立新的师生观、新的教学观――教师是“平等首席者”,学生是学习活动的真正主人;教师既是教学者又是学习者,学生既是学习者又是建构者;教师是学生无法替代的精神指导和人格引领者,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是真正的精神主体。可见,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是密不可分的,其“双主体性”地位是推动着“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形成的根本动力,直接影响着教学各要素(教师、学生、课程、教科书及其他教育资源)作用的发挥,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形成。
  其次,倡导“双边式”参与。应以心理健康课课堂为主阵地,打破传统的单向式灌输的教学模式,营造一个和谐自主的课堂参与环境,给教师自己机会,也给学生机会,以激发和调动学生自我心理发展的自觉性和积极性,让师生共同参与教学活动。通过情感体验、心理陈述、沟通交流、讨论分析、行为训练等方式,师生双方都能在双边式的参与中享受满足感、愉悦感,感受心灵的冲击,体验生活的快乐,凝聚向上攀登的需要和信心,自觉激励自己努力探索,以求得自主发展,从而实现教学共享、教学相长,并逐渐走进自我学习、自我教育的理想境界。
  
  二、“互动、反思、分享”教学环节的实施――课堂教学艺术的体现
  
  1.“互动”环节的实施。“互动”是指师生双方的双向互动,是师生双方在平等基础上进行的多形式、多渠道的双向交流与合作,是彼此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促进的过程。“互动”的前提是建立平等互助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尊重学生,要从关注“教”转向关注“学”,“怎么学”、“学什么”都没有权威性和强迫性,而应使学生在平等、民主的气氛中自觉参与学习。师生之间应从“我讲你听”到“大家一起学”,在自由、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中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共同享受学习的快乐。“互动”环节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交流合作中互动。每个学生由于个人的背景及兴趣爱好不同,对同一事物往往有不同的理解和认识程度上的差异,因此,学习群体间的交流就显得非常必要。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一起讨论和交流问题情境,通过合作学习,教师和学生的个人智慧可以上升为集体智慧,并为整个群体所共享,借此取长补短。交流与合作学习为心理健康课课堂提供了宽松的学习环境,这样,学生在参加交流时就会大大减轻心理负担,发言机会也会大大增加,有利于其智力和情感的发展。老师参与交流则可以从中了解情况,指导小组活动,更重要的是还能在互动中直面学生提出的各种意想不到的问题,以及时采取应对策略,将主题向纵深推进,最终有效提高课堂的学习效果。
  (2)在体验、感悟中互动。心理课堂之所以充满了生命活力,就因为它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体;心理课堂教学的价值就在于每一节课都是不可预设、不可复制的生命历程,追求生命的意义应成为教学的起点和归宿。互动的课堂教学应是教师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引起学生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投入体验的过程,并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师生相互影响、共同体验,在体验中发挥学生的主动精神、创新精神,以实现自我发展的目标。
  2.“反思”环节的实施。“反思” 就是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性学习,即通过对自身的工作过程不断反思、学习。反思性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是“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念的反映,是自我评价、自我改进的学习行为,也是学生对自身工作过程的再思考、再审视,它将“课堂学习”与“自我教育”、“自主”与“反思”有机结合起来,是自我提升的开端。而在传统的心理健康课教学中,最薄弱的正是“反思”这一环节。因此,心理健康课应坚持以学生的学和发展为本,要教会学生学会如何反思以及如何把反思策略运用到学习过程中。“反思”环节具体体现在:
  (1)对学习过程的反思。学生对学习过程的反思主要包括对学习态度的反思,对学习目标的反思,对学习方式的反思。学生应不断反思、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用内心的创造和体验来参与教学。同样,对目标的反思过程也是非常重要的。学生如果善于了解和反思学习目标,就能明确学习方向,有效地朝着目标迈进,并不断地反馈、检查、矫正、调整、优化学习、探索过程。而对学习方式的反思则可以使学生的学习活动不局限于被动地记忆、模仿和接受,对形成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的思维习惯大有裨益。”
  (2)对问题行为的反思。心理健康课的教学过程是一个伴随着交往、创造、追求和喜、怒、哀、乐的综合过程,是学生整个内心世界的呈现。通过对自己过往的认知和行为反思可以加深情感体验,有利于培养积极的心态,变被动发展为自主发展。事实上,每个学生都积累了一定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反思时应注意将自己已有的体验与课堂学习到的或别人(包括教师和其他学生)的经验进行比较:先思考自己旧有的认知层面是否合理,过往的行为方式是否能促进自己的发展,能否需要及时进行调整。再思考能否创造性地吸收教师和优秀同学的经验,以优化自己的认知和行为。
  3.“分享”环节的实施。“分享”就是教师在团体中分享自己经验的同时,也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困惑或者自己反思的结果。就教师和学生而言,心理健康课不仅是传授知识和学习知识的过程,更是一起分享理解、共同成长的过程,它意味着师生角色定位的转换: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向发展的促进者,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者过渡到主动的发展者。师生在相互分享、潜移默化中成长。“分享”环节具体体现在:
  (1)分享此时此刻的感受。心理课堂是教与学互动的场所,每一主题的教学活动都少不了个人感受分享这一重要环节。分享的形式有小组间的分享与全班分享等不同形式。分享过程是相互理解、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的过程,也是当下课堂成果集中与论证的过程。通过每个人的分享交流,可以充分展示对同一件事情不同人的不同看法和不同心态,起到交流情感、思维碰撞、达成共识、携手共进的作用,使学生真正做到将心比心,用心灵感受心灵,真正学会站在他人的立场上看问题,并真正去理解他人,从而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2)分享解决问题的方法。课堂经常围绕热点的议题进行探讨。师生可以分享对新问题的新见解,也可以分享自己对当前相关现象的分析,等等。当然,着重分享的应是拟采取的有效措施和解决问题的途径,同时也应把遇到的困惑、难题摆出来,大家一起探讨、研究,力求找出能真正解决问题的办法,并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悦。事实证明,求真、务实、自由、融洽的经验分享,能有效地提升师生应对突发问题的心理素质,使心理健康课课堂教学效果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张敬环,任瑞仙,常志英.基于信息素养的教师反思能力培养[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5,(2).
  [2]潘�舟.体验式教学的理论与应用[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06,(6).
  [3]王一川.科研与教学共赢实施分享式教学[N].中国教育报,2006―7―14.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