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总结 > 稻纵卷叶螟的发生规律 2010年射阳县稻纵卷叶螟大发生原因与防治措施
 

稻纵卷叶螟的发生规律 2010年射阳县稻纵卷叶螟大发生原因与防治措施

发布时间:2019-02-15 04:26:03 影响了:

  摘要分析射阳县2010年稻纵卷叶螟大发生的原因,并提出防治措施,以为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稻纵卷叶螟;大发生;原因;防治措施;2010年;江苏射阳
  中图分类号S435.112+1.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7-5739(2011)02-0216-01
  
  射阳县位于江苏省沿海中部,每年种植粳稻3.5万hm2。近年来,稻纵卷叶螟暴发频率高,危害重。据统计,2001―2010年稻纵卷叶螟中等以上发生年份有2003、2005、2006、2007、2008、2010年,稍有忽视,即可出现大面积卷叶现象,成为影响水稻安全生长最主要的害虫之一。2010年稻纵卷叶螟迁入期早、迁入量大、危害期长,为历史罕见,在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及各级业务单位精心指导下,通过准确测报、行政推动,及时部署落实各项防治措施,大力推广综合配套防治技术,及时有效地控制了稻纵卷叶螟的发生危害,确保水稻大灾之年获得丰产丰收。据统计,共挽回产量损失3.16万t,挽回产值5 888万元。
  1重发原因分析
  1.1迁入期早,迁入量大,危害重
  四(2)代稻纵卷叶螟峰次多,地区之间发生不平衡;五(3)代稻纵卷叶螟迁入量特大,防治不平衡,危害重;六(4)代稻纵卷叶螟发生不平衡,中等―大发生,个别田块危害重。
  (1)四(2)代。系统田7月2日始见,比常年早近10 d,当日兴桥普查8块田,蛾量37.5头/hm2,7月8日出现迁入峰,但迁入的蛾量在地区之间表现不平衡,沿海、水旱交界区发生较重,7月21日兴桥镇日新村调查,百穴残虫13.2头,卷叶率3.62%,同日友谊村调查5块田,百穴残虫9.83头,卷叶率2.13%;南庄村调查5块田,百穴残虫平均7.2头,卷叶率平均1.94%。发生极不平衡。
  (2)五(3)代。系统赶蛾,全代蛾量累计501 499.5头/hm2,居1975年以来第1位。7月26日至8月6日卷叶螟进入迁入盛期,发蛾盛期长达12 d,每日蛾量达14 625头/hm2以上。7月31日开始进入产卵激增期,百穴卵量达1 400粒,8月1日进入产卵高峰,当日百穴卵量高达2 266.67粒,达特大发生程度[1]。植保部门防治时宣传推广使用稻丰散、氟铃脲系列等新型高效药剂,坚持速效与长效相结合,分别于卵孵始盛、高峰期施药,防治效果优良。但部分个体户推广辛硫磷、菊酯类等残效期较短的农药,未能及时有效地控制卷叶螟的危害,甚至部分个体户宣传防治不在适期,导致卷叶螟进入束叶期,防治效果差,形成“一片白叶”。残留的高龄幼虫向周围扩散,导致六(4)代发生极不平衡,发生量从中等发生至特大发生。
  1.2繁殖代次多于常年
  2010年四(2)代稻纵卷叶螟由于迁入早,加之射阳县气候条件适宜,其在当地能成功繁殖2个代次,使六(4)代也成为主害代;而常年稻纵卷叶螟只能繁殖1个代次,主害代是五(3)代。2010年稻纵卷叶螟在主害代五(3)代基础上,又增加了虫量基数更大的六(4)代,使稻纵卷叶螟在水稻上的危害程度明显上升。
  1.3残留基数高,危害重
  四(2)代稻纵卷叶螟发生危害期间,由于早期田间发生量较少,危害期提前,虽经宣传发动,但一些农户仍存在麻痹思想,防治不力,甚至不用药,导致这些田块残留虫量较高。7月18日调查17块田,百穴残虫量0~30头,平均16.88头,高于前3年,为下一代的发生积累了大量的本地虫源,导致主害代防治难度加大,从而使稻纵卷叶螟在水稻上的危害程度明显加重。
  1.4气候条件适宜
  温度适宜,垂直气流频繁,过程性降雨多,雨量大,雨日多等适宜的气候条件,极有利于2010年稻纵卷叶螟成虫的迁入、产卵、卵的孵化及幼虫的存活。
  垂直气流是稻纵卷叶螟迁入的必要条件。2010年6月下旬至7月中旬,当地旬平均气温为26.3、24.6、26.7 ℃,高于29 ℃以上的天气只有3 d。垂直气流强烈,过程性降雨多,雨量大。6月下旬降雨量73.0 mm,比常年多1.1 mm,雨日5 d;7月上旬降雨量382.9 mm,比常年多310.0 mm,是常年的5.25倍,雨日9 d;7月中旬降雨量129.8 mm,比常年多52.0 mm,雨日5 d。这对四(2)代稻纵卷叶螟迁入十分有利,极有利于四(2)代稻纵卷叶螟成虫的产卵、卵的孵化及幼虫的存活,从而为后期大发生提供了大量的本地虫源。
  1.5水稻生育期偏迟
  由于2010年7月下旬至8月中旬的垂直气流频繁,过程性降雨多,雨量大,雨日多等气候条件的影响,用药次数多,水稻未能及时搁田;加之2010年旱直播面积增加0.4万hm2,导致水稻生育期比常年迟7~10 d,营养生长旺盛,贪青、迟熟,极有利于稻纵卷叶螟成虫的产卵、卵的孵化及幼虫的存活,蛾多、卵多、虫多、卷叶率高,防治难度大。
  2防治措施
  2.1准确测报
  稻纵卷叶螟是一种极易暴发的长距离迁飞性害虫,准确测报是防治好该虫的前提和基础[2]。针对2010年稻纵卷叶螟特大发生的严峻形势,射阳县兴桥镇农技推广服务中心专门派2名同志加强该虫情的监测工作,做到系统调查与面上普查、灯下虫量与大田赶蛾、查虫与查卵相结合[3]。由于前期迁入虫量相对较少,为准确掌握虫情,争取全年防治工作的主动权,在四(2)代发生前期特别注重田外杂草及其他虫源田的调查。
  2.2根据稻纵卷叶螟的危害习性,及时准确用药
  稻纵卷叶螟1龄幼虫仅在幼嫩叶或组织上取食,造成针尖大小的白点,一般不易觉察,2龄幼虫即爬到叶尖处,叶丝缀卷叶尖的叶缘,即卷叶期,3龄幼虫纵卷叶片,造成明显的束腰状虫苞。稻纵卷叶螟幼虫的危害具有较大隐蔽性,必须掌握在卵孵高峰至1~2龄幼虫期及时用药,3龄期形成卷叶后再用药会导致防治效果明显下降。
  2.3选准药剂品种,提高用药质量
  氟铃脲系列复配剂对稻纵卷叶螟防效优良,中等发生年份,每个代次防治1次,用量以15%螟纵净乳油900 mL/hm2或20%应用乳油1 125 mL/hm2或15%氟铃脲阿维可湿性粉剂900 g/hm2为宜。这些高效、低毒新药剂品种在2010年稻纵卷叶螟特大发生的情况下发挥了重大作用,防治面积达80%以上,治虫、保叶效果均达95%以上。
  2.4治前控后
  稻纵卷叶螟一般在7月上旬末至中旬初迁入射阳县,四(2)代、六(4)代发生相对较轻,五(3)代为主害代,发生危害相对较重。在稻纵卷叶螟迁入期早、迁入量大的年份,应采取治前控后策略。要重视四(2)代稻纵卷叶螟的防治,这样可有效控制下一代当地虫源量及发生程度,更能降低六(4)代的发生及危害程度,减轻水稻穗期病虫防治压力[4]。
  2.5统防统治,分类指导
  以市、县级制定的防治方案为依据,以镇或村为单位,统一时间,统一药剂,统一方法,统一防治。
  3参考文献
  [1] 王修金.稻纵卷叶螟的综合防治[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09(11):29.
  [2] 李瑞.稻纵卷叶螟的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0(3):205.
  [3] 汤兰.稻纵卷叶螟的发生与防治技术[J].中国农村小康科技,2010(3):46,63.
  [4] 杨洵.黔东南稻纵卷叶螟的发生规律及防治对策[J].贵州农业科学,2001(5):31-33.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