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总结 > 道长往事_往事长驻心头
 

道长往事_往事长驻心头

发布时间:2019-04-03 03:46:37 影响了:

  去年9月,我去了趟石家庄,拜访了解放后江西省青委(中共江西省委青年工作委员会)的首任书记杨泽江同志(离休前任河北省顾问委员会主任),这勾起我对解放初期在江西省青委工作和生活那段岁月的回忆。
  (一)
  我们党领导青年运动,开展青年群众工作,在大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时期,先后有过名称为社会主义青年团、共青团、少共(少年共产党国际)、青年民族解放先锋队等组织。抗战时期,党中央设立了中央青委,作为中央一个直属部门,负责指导全国的青年运动。尔后在解放战争时期,各中央局、中央分局大都相应地设立了直辖的青委机构。1949年。杨泽江就是以华北局青委委员兼组织部长的身份,被任命为中共江西省青委书记,带领华北青委的几名干部随军南下,到南昌建立江西省青委的。由于当时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已经成立,所以中共江西省青委对外又叫青年团江西省工委。但解放后的头几年,人们还是习惯性地称团省工委为省青委。
  省青委建立后,立即抓了培养、训练、挑选青年干部,健全团的各级领导机关和积极发展青年团员。普遍建立团的基层组织的工作。1949年7月初,南昌市解放还不到一个半月,省青委即向社会公开招收青年知识分子,举办了青年训练班、暑假青年学园,并委托八一革大单独建班(后改为省团校)培养训练青年干部。到1950年10月,全省先后建立了8个团地(市)工委、71个团县(市)工委、148个团区工委,配备了1338名团的专职干部。1949年10月以前,全省仅有青年团员1825人(其中南下干部中1427人),而且大部分分布在党政领导机关和事业单位。但是仅仅经过一年半的时间,据1951年4月的统计,团的基层组织已遍布全省农村、工厂、学校,团员总数达到64,202人。在省委和各级党委的领导下,全省青年团组织积极动员和组织青年参加征兵征粮、剿匪反霸、减税减息、土地改革、工厂企业的民主改革等社会改革运动,打开了江西青年工作的崭新局面。也可以说,那几年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江西青年团最为活跃、最富有战斗力、作用最显著的时期之一。
  解放初期,省青委的机构是很精干的,人员编制也少。省青委办公室和《学习建设》(团刊)社是人数最多的两个部门。办公室包括主任、秘书、总务人员和警卫员、通讯员、勤杂员等,不过十几个人;我所在的《学习建设》,为公开发行、半月出版一期的团刊(发行量最多时达到5万余份),人员最多时也只有9个人。其他各个部门,包括部长、科长、干事,都只有四五个人。而且机关大多数人每年大部分时间都在基层,或蹲点,或调查研究,或考察指导工作。我们编辑部的同志也必须轮流下乡,在家写稿改稿、编排校对、搞通讯联络的,常常只有三四个人。那时候下乡,我们都是自己带被子。我1950年4月第一次去农村,从宜春到万载,由于不通汽车,背个背包徒步走了90华里,晚上打开背包同农民挤在一张床上睡觉,白天到农户家吃派饭。后来我参加土改和土改复查等工作,情况也一样。所以说战争年代和解放初期,党的干部和劳动群众是鱼水关系。而非油水关系,是并不夸张的。
  (二)
  杨泽江同志是我参加革命后直接接触到的第一位我党的高级干部。在他身上我看到了一个真正的共产党员、一个值得信赖的党的领导干部必须具备的许多优秀品质。
  印象之一:亲切随和,平等待人,没有官架子。大约是1951年,在一次省青委机关干部座谈会上。我给一位南下干部提了条意见,说他喜欢摆架子,常常“以领导者自居”。杨泽江当即插话:“这个意见提得好。在我们革命队伍里,官兵一致,上下平等,大家都是战友,任何人都不要摆架子。到下面去,同群众相处,更要注意这个问题。”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当时我们编辑部的办公室,同他的宿舍兼办公室只隔着一条走廊。每当他从乡下回来,只要没有其他事情,他常常会端个茶杯到我们编辑部来坐一坐,聊一聊,讲他在乡下看到的情况,说他对我们刊物乃至我们写的稿件的意见,询问我们的起居生活,大家在一起无拘无束,亲如一家人。平常,他空闲时,会主动邀我们打打乒乓球和那种简易的“桌球”,胜负必较,互不相让,毫无隔阂。
  印象之二:勤于学习,勤于调查,勤于思考,自己动脑动手,不依赖秘书过日子。杨泽江只读过初级师范,原来的文化程度并不高,但他非常用功学习,即使出差,每有空闲,也手不释卷。他作报告、写文章,总是自己先写出提纲或草稿,然后请办公室的同志补充些事例或数据。他的讲话、文章,极少大段大段搬上级的文件语言,而是用自己的话,讲自己的观点,文风朴实,文如其人。他喜欢下基层搞调查研究,对下情了然于胸,所以他提出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办法,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收效也比较好。如有一次他从乡下回来,到我们编辑部闲聊,说现在土改即将全面铺开,但有不少地方干部对土改政策不甚了了,不少群众也存在一些疑虑和误解,问我们能不能搞个“土改讲话”和“土改问答”。用通俗的语言和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对土地改革进行宣讲并释疑解惑。我们当即决定邀请省青委宣传部的杨小春撰写“土改讲话”,分期连续刊登;邀请几位熟悉农村工作的同志写“土改问答”,同时还通过通讯报道、讲故事、漫画、连环画等形式配合土改宣传。“土改讲话”“土改问答”在《学习建设》上刊出后,受到地方干部、群众的热烈欢迎,《学习建设》的发行量一下子从1万多份增到两三万份。改版后其发行量猛增至4万余份,成为当时除党报外,全省颇具影响力的刊物,两次受到中南局宣传部的表扬。
  印象之三:尊重知识,爱护人才,很注意发挥知识分子在青年工作中的作用。杨泽江通过长期的革命斗争实践,深刻地认识到“一支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的道理。他强调青年团必须把对青年的思想启蒙和文化教育摆在突出的位置,因此团的干部队伍首先必须是一支有文化的队伍。南昌刚解放。他请示省委同意,就提出了全省头几个月的青年工作,要以城市学生为主,恢复学习秩序,动员参军参干,并协助学校培训挑选,为党政机关和青年团组织输送了大批青年知识分子干部。他还在几次会议上指出,对青年学生要看主流,看政治表现,不要把家庭出身不好的学生同工农干部“过度区别对待”。当时省青委大学生干部的数量和比例,是省直机关最多的。其中不少人是中正大学、燕京大学、中央大学、武汉大学学生运动的领袖人物和骨干分子。
  杨泽江不仅放手使用知识分子,而且重视对知识分子干部的培养锻炼。我们这些人普遍参加过解放初期的各项社会改革运动。搞一期土改就是三四个月,有的人还搞了两三期(包括土改复查)。通过实际斗争的锻炼,我们确实加深了对中国社会、特别是中国农村的认识,提高了思想觉悟和工作能力。在杨泽江同志任省青委书记的近3年时间里,尽管也有思想改造、三反五反、镇反等群众运动,但在他的提醒、教育和保护下,省青委的知识分子没有一个挨过整。60多年过去了,当年在省青委工作过的一些老同志都已双鬓飞霜,在一起回忆那段经历时,都满怀感激之情地说""冈0解放就能在以杨泽江同志为“班长”的省青委领导下工作。是我们一生的幸运。
  责编/木艮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