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总结 > 【简论上海主流报纸的社论】美国报纸排名2018
 

【简论上海主流报纸的社论】美国报纸排名2018

发布时间:2019-04-12 04:15:46 影响了:

  【摘要】上海的发展举世瞩目,但作为中国的经济中心、国际性大都市,上海却缺乏与其城市地位和身份相一致的“重量级”媒体。本文对上海主流报纸的社论进行考察,并与《南方都市报》进行比较后发现,无论是数量还是内容,上海主流报纸都远逊于《南方都市报》。这一现象值得上海反思。
  【关键词】上海;报纸;社论;南方都市报
  社论,被誉为“报纸的心脏”。不同于一般的评论性文章,一报之社论往往具有代表媒体乃至政党、政治团体等直接发言的喉舌与舆论的功能。在本文中,我们选取了上海颇有代表性的3家主流媒体——《文汇报》、《新民晚报》及《东方早报》,就其2009年1月至2010年4月的社论栏目与《南方都市报》(以下简称《南都》)进行对比,分析异同,以较得失。
  《南都》社论统计
  《南都》创刊于1995年3月,定位为城市综合类报刊。1997年1月由周报改版为日报。至2000年,时任该报主编的程益中提出“新主流媒体”概念,[1]《南都》开始转向主打时政新闻的严肃报纸路线。
  2004年,《南都》“时评版”改版,将原来简单的“时评版”改成“社论版”和“个论/众论版”,改版后的时评版在操作上更趋规范与成熟。社论版还成为《南都》唯一完全不接受广告的版面,基本上做到日均1篇社论,有的时候会同时刊登两篇社论,这在全国报业发展上又走在了前面。[2]
  在我们所截取的2009年1月1日至2010年4月30日期间,《南都》秉持改版以来的传统,坚持每日刊载1篇甚至2篇社论,总计发表488篇。深入分析《南都》社论的内容构成:按区域来看,关注广东省内事件的社论共138篇,关注外省及全国性事件的内容为314篇,关注国际事件的内容为36篇。按主题分,关注中央及地方政治、政策的内容为138篇,占全部内容的28%;关注经济的内容为93篇,占19%;关注社会民生的内容共210篇,占43%;其他47篇,占10%。目前,《南都》在广州、深圳、东莞、佛山、珠海、中山零售量居第一,是珠三角地区发行量最大、覆盖面最广、读者忠诚度最高的报纸。
  上海主要媒体与《南都》之社论比较
  首先是《文汇报》。
  《文汇报》是一张立足上海、面向全国,以知识分子为主要读者对象的综合性报纸。尽管《文汇报》多年来标榜以知识分子为读者群,副刊版面的设置也与上海市委机关报《解放日报》有所区隔,但从时事新闻版面来看,与党报《解放日报》面目依稀相近。
  一些基本数据的比较。从发布数量来看,在2009年1月到2010年4月的统计区间内,《南都》社论为488篇,《文汇报》社论为26篇。前者平均每天1篇,后者平均每月1.6篇。从数量上来看,两者不在一个量级上。
  从发布时间来看,《南都》社论除个别节假日,基本确保每天1篇,有时甚至是2篇,分布时间相当平均;《文汇报》社论的发布时间则较为随意,单纯看时间没有特别规律,而细究其内容,基本上每篇社论都有其发布背景。从版面占位来看,《南都》有专门的评论版,社论一般作为评论版的头条;《文汇报》没有开设社论版,社论大多发布在头版,但没有固定位置,有时也会出现在二版或三版。
  内容比较。如表1所示,从内容上看,两者相差悬殊,基本关注点几乎没有重合。
  表1:文汇报2009年1月~2010年4月社论主题分类情况汇总
  地域比较。《南都》社论64%为全国性议题,28%为本地内容,更关注全国其他区域;而《文汇报》社论89%关注本地议题,仅11%为全国性议题,明显偏重上海选题。
  其次是《新民晚报》。
  《新民晚报》是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所属的面向广大市民的综合性报纸,是一张晚报性质浓郁的报纸,其办报的思路更多注重于文化或者说海派文化内涵的传播与发扬。
  《新民晚报》评论版一般出现在周一至周五,版面基本在A02~A03,有时候也会出现在A05~A06。《新民晚报》在我们所统计的时期内,没有发表过任何社论。因此,我们以它的主要评论栏目“今日论语”为比较对象。“今日论语”是《新民晚报》的一个言论栏目。早先由著名报人林放(即赵超构先生)主持,以后历任总编辑都是该专栏的常客,是该报的重要品牌栏目。
  内容比较。从评论内容的主题来看,两者都十分关注社会民生,晚报的关注度比例为55%,《南都》为43%;对于中央及地方政治、政策的关注度方面,《新民晚报》和《南都》分别为28%和21%;差别比较大的在于对经济事件的关注,《新民晚报》仅为7%,而《南都》则接近20%。此外,《南都》对于国际事件的关心则远超《新民晚报》,《新民晚报》在前述日期内仅有1篇针对国际事件的评论。
  区域比较。《新民晚报》与《南都》均更关注外地及全国性内容,其关注度比例分别为72%和64%。因此,从上述比较结果而言,撇开是否有社论不谈,同为区域性都市类综合性报纸,《南都》更像一份政经类大报,并像它所宣告的那样,朝着“办中国最好的报纸”的目标前进,具有全国性甚至国际性的视野和关怀。
  最后是《东方早报》。
  《东方早报》2003年7月7日创刊于上海,覆盖苏浙沪三地,强调对主流人群的影响力,报道风格偏于宏观视野和深度挖掘,是一份政经综合类报纸。它自成立以来,一直非常注重评论。最初设置以整个A2版为评论版,包括“早报短评”、“早报自由谈”、“东方评论”、“报刊观点”4个栏目。改版后,在A22~A23版设置社论来信和观察分析版,包括“东方评论”、“传媒观点”、“来论”、“早报自由谈”、“社会观察”、“新师说”等栏目。《东方早报》评论版的设置接近欧美风格,但其最贴近社论的“东方评论”均为署名评论,来源有两方面:一方面是首席评论员,主要是鲁宁;一方面是特约评论员,其中发表数量以特约评论员居多。
  发布数量比较。从发布数量来看,在统计区间内,《南都》社论为488篇,而《东方早报》无相应的社论栏目。我们以其最受重视的“东方评论”作为比较对象。在统计时间内,“东方评论”每周一至周五定期发表,但其中首席评论员评论仅为89篇,不定期刊出,而其余皆为特约评论员文章。《东方早报》的首席评论员文章虽然也是针对当前热点进行评论,但是刊出时间上存在不确定性,数量上与《南都》相比较为悬殊。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