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总结 > [记叙文阅读指导] 初中生阅读指导的形式
 

[记叙文阅读指导] 初中生阅读指导的形式

发布时间:2019-06-11 11:03:44 影响了:

  【考点综述】  记叙文是指那些只摄取生活中的一个或几个片断,来刻画人物讲述故事,以表达作者情感倾向或人生思考的一种文学样式。它以“记叙”为经,以“描写、议论、抒情”为纬。“记叙”呈现事件的来龙去脉;“描写”突出人物的外貌特征或生存环境;“议论”阐明作者的见解或寓理;“抒情”倾诉作者的心声与真情。记叙文阅读是培养和提升写作能力的基础。因此,记叙文阅读在历年各地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试题中出现的频率较高,一般占40%左右。它主要考查考生对文章内容概括、思路把握、形象分析、主题归纳、感受启示、写法鉴赏、推测想象及精彩词句品味等方面的能力。命题的方式以简答题为主,兼以填空题、选择题、续写题,以及以考查阅读独特体验和感受为目的的开放式探究性试题。
  阅读记叙文一般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整体感知,把握大意。即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理清文章的脉络层次,弄清楚文章写的是何人、何事。此人,具有怎样的性格特征;此事,起因、经过、结果如何。二是重点突破,品味词句。即抓住文章集中描写人物的语段,特别是那些最能表现人物性格特征的词句,或穿插在叙事中的景物描写、抒情议论性的句段,结合所处的语境进行研读,理解其含义和作用等。三是综合观照,鉴赏体验。即综合前两环节所获得的诸多信息,对文章的写作特色、主题思想做出鉴赏评价,并阐述阅读体验与感受。
  【答题点拨】
  一般说来,解答这类试题要坚持“注重整体感知,锁定问题指向,链接文段内容,捕捉有效信息,追求准确表达”的总体性原则。但对于不同考点的题目,还得采取不同的策略。
  1.内容概括题。这类试题在中考中出现的频率相当高。同学们解答这类试题最大的毛病是“急功近利,没有耐心通读文本”,往往习惯于“就题目,找答案”,总认为考试时认真阅读文本,会浪费考试时间。因此,对问题的回答常常出现“挂一漏二,片面偏颇”的现象。其实,只要同学们能够做到“带着脑子读文本”,这个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在看清题目,明确答题要求之后,不要急于作答,而要将这些要求印记在头脑中,然后带着这些问题去认真通读全文,在通读全文的过程中思考问题的答案。即要学会捕捉那些与问题有关的,或对回答问题起关键作用的“词语” “句子”或“语段”,因为这些关键词、重要句就是正确解答问题的“钥匙”。譬如,概括《白杨礼赞》中白杨树的特征。我们在通读全文时,先要找出描写白杨树的相关语段,然后在相关的语段中抓住最能表现白杨树特征的词语或句子,如“笔直的干,笔直的枝” “丫枝一律向上” “紧紧靠拢” “叶子也是片片向上” “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等,再结合全文内容及自己的理解加以提炼概括,便可知作者笔下的白杨树是一种“力争上游”的树,它象征了根据地军民以及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意志”。
  2.思路把握题。这里所说的思路,从某种意义上讲也就是指贯穿全文、组织材料的线索。在记叙文中,用来作为线索的往往可以是人物的活动;可以是某种事物;可以是人物感情的变化;可以是时间和空间的变化;也可以是某一中心事件。要想准确地把握记叙文的线索,先要“吃”透原文,弄清人物之间的关系和事件的来龙去脉,再分析各个材料之间的关系,弄清材料之间的有机联系。譬如鲁迅先生的《社戏》,如果要理清其写作的思路,就必须认真阅读全文,接着要搞清楚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这件事是怎么发生、发展的?这件事最后的结局怎样?然后,便可以概括出“盼看社戏——去看社戏——怀念社戏”的写作思路了。
  3.形象分析题。要想准确分析人物形象,一要通读全篇,缘事求解。因为事件是人物形象刻画的载体,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精神品质等只能通过具体的事件才得以表现,所以分析人物形象,首先必须弄清文章记叙的事件及其前因后果和起承转合。二要注意刻画人物的方法。魏巍先生在刻画蔡芸芝老师这一人物形象时,就综合运用了多种人物描写方法:有传神的动作描写,如写蔡老师假装发怒一事,“从来不打骂我们”的蔡老师居然也举起了教鞭,但就在教鞭落下的时候,却轻轻地“敲”在“我”举起的石板边上;有细腻的心理描写,如“一个孩子的纯真的心,就是那些热恋中的人们也难比啊!什么时候,我能再见我的蔡老师”等文字就真实生动地表现了人物的心理,抒发作者对老师的无限思念之情,从侧面衬托了蔡老师在学生心中的崇高形象。此外,文中还有富有个性的语言描写、精致逼真的细节描写,等等。
  4.主题归纳题。准确地归纳记叙文的主题思想,一般要从三个方面入手:一要仔细分析文章所记叙的事件,发掘这件事的内在意义。记叙文不外乎是写人和记事,写人也离不开事,因为事是文章所要表现的主题思想的载体,所以要归纳文章的主题就得仔细分析文章所记叙的事件。如朱自清先生《背影》中“歌颂父爱力量”的主题就是主要通过对四次“背影”及四次“流泪”的记叙来表达的;二要注意体会文章中的议论。记叙文中的议论往往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因此,具有深刻含义的议论,往往是归纳文章主题思想的关键;三要注意分析文章的写作背景。这是针对那些记叙内容十分久远,或特殊年代发生的事件而言的。虽然中考现代文阅读的选文绝大多数都是与同学们的生活经验相适应的时文,但作为一种阅读的技能,还是做到有备无患比较好。
  5.感受启示题。据了解,我们有不少同学在解答这类题目时,一般存在下列较为突出的问题:一是回答不够全面,常常只答其一,不及其二,反映出对文章理解程度的欠缺;二是抓不住主要方面,次要方面反而抓了很多,结果答不到点子上;三是不能作深层理解,感受的深度不够;四是角度不新,人云亦云,没有真知灼见;五是不明题意,信口开河,特别是对部分要求联系现实或生活实际的题目,不能从实处作答,而是空话口号连篇;六是语言组织不够简洁、明白、流畅。要克服这些毛病,一要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或主题。因为作者的意图和文章的主题是答题的原点,只有由此生发获得的感受和启示等,才是切中题点的,也是主要的和深刻的;二要学会联系现实生活,找出文里文外的联系。最好能选择典型的生活细节来阐述,这样才能做到真实、生动、深刻。当然,如果对答案有字数规定的,就必须严格遵守;三要力求用简洁明白、流畅生动的语言进行表达,这样才能得到阅卷老师的青睐。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