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总结 > 2018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论在中小学普及舞蹈教育的必要性]
 

2018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论在中小学普及舞蹈教育的必要性]

发布时间:2019-06-12 03:55:45 影响了:

  素质教育已经在我国推行了很多年,越来越多的学校和家长意识到在重视成绩的同时,学生的个性发展和专业特长也应该得到同样的重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是我们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很重要的出发点。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中小学舞蹈教育的普及已经提到议事日程,然而它的教育与普及工作却大大落后于时代对它的要求。大多数学校更看重的是升学教育指挥棒,舞蹈教育在学校中的地位仍未落实,其重要性和作用远未得到应有重视。
  一、普及中小学舞蹈教育的背景条件
  (一)普及中小学舞蹈教育的社会环境
  舞蹈频繁地出现于各个电视台文艺晚会、各大中小院校的文艺汇演,甚至各种名目的茶话会、洽谈会,也要舞蹈助兴,可见舞蹈的盛行。然而,我们不难发现,众多的舞蹈大多来自专业演出团体,属于普通中小学生的屈指可数,即使有也是出自舞蹈队或舞蹈小组等,那么几个“颇有舞蹈天分”的学生在跳,而广大的喜欢舞蹈的学生却被置之度外,只能暗叹自己不如别人。然而,如何接受舞蹈教育则是个难题:上群艺馆、文化宫、少年宫,只能解决少数人的要求,而且受家庭条件的限制。如果学校本身就有这门课,那么不仅能培养学生对艺术的兴趣,而且可能使其成为专业院校的后备军,同时提高学生艺术欣赏能力,培养新世纪高素质人才,是舞蹈教育的最终目的。
  (二)普及中小学舞蹈教育的历史环境
  周代王室建立“大乐司”对其弟子进行舞蹈教育时规定“十有三年,享乐、诵歌、舞勺、成童舞象”,认为舞蹈作为乐舞、诗、道德修养三要素之一,同诗礼相融合,用以陶冶人的性情,形成自己的美学思想。早在1989年,秦安强就有“舞蹈艺术待普及”的呼声,只是其普及途径仅限于传播,欣赏、学习舞蹈只是间接地提到一点。而张肖虎先生则“建议在高中设艺术必选课程——学生应从音乐、美术、戏剧、舞蹈中选一门必选课,使高中学生的美育不致中断”。现在各个学校都需要舞蹈教师或有舞蹈特长的音乐教师,时代需要舞蹈教育用来培养学生的情感个性及素质修养。
  二、舞蹈有自成体系的教育作用
  “舞蹈”是人类最早创造的艺术形式之一。舞蹈和舞蹈精神在中国艺术中更具有特殊的地位。一代美学大师宗白华先生曾提出,“一切艺术都趋向音乐的状态、建筑的意匠”,又说,“‘舞’是中国一切艺术境界的典型。中国的书法、画法都趋向飞舞。庄严的建筑也有飞檐表现着舞姿。” “中国的绘画、戏剧和中国另一种特殊的艺术——书法,具有共同的特点,这就是它们里面都是贯穿着舞蹈精神(也就是音乐精神)。” 无疑,舞蹈是中国艺术教育中不可或缺的核心部分。
  (一)有利于促进中小学生智力的发展
  青少年舞蹈非常符合同学们爱动、爱跳的特点,也很符合他们通过感知和依靠表象来认识事物的心理特点。同学们在动作、节奏、娱乐中提高了模仿能力,加深了对于外界事物的认识和理解。舞蹈动作是无声的语言,中小学生们常常依靠丰富的想象和心灵的感悟去表现这些动作的内涵。而这些动作又能激发、启迪他们产生丰富的联想,开拓创造性的思路,培养他们的形象思维,训练其敏锐的观察能力,使学生的感知、联想、想象、幻想等得以淋漓尽致地发挥,从而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
  (二)有利于培养中小学生良好的道德意识和意志品质
  舞蹈是一门整体艺术,中小学生舞蹈往往是以群舞形式进行排练或演出的,整齐的队形,划一的动作,常常是衡量整体美感的标准之一。如果有一个学生不认真,动作不协调,就会影响甚至破坏画面的美感。通过这种步调一致的训练,久而久之,中小学生们就会养成一种自觉守纪律、主动关心帮助他人、注意集体协作的行为习惯。
  青少年舞蹈还能培养同学们活泼的个性和坚强的毅力。青少年,特别是当代独生子女,在家中受到亲人的宠爱,在公众场合可能会有内向害羞、娇气任性的毛病。而舞蹈是当众表演的,这种艺术活动有着现场即时进行人际交流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舞蹈的外向特征,激发学生进行富有表情的表演。通过参加排练、外出演出、集体活动,许多学生克服了性格内向、胆小害羞等不健康的心理。参加艺术活动,开阔了学生的眼界,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培养他们开朗活泼的个性。另一方面,舞蹈又是一门残酷的艺术,在舞蹈训练过程中,有些动作必须付出痛苦和艰辛才能完成。培养了青少年坚强的意志和吃苦精神。
  (三)有利于增强体质,改变不良姿态,使其动作协调优美。青少年身体处在迅速生长发育时期,体内新陈代谢旺盛,身体各组织器官的结构和功能,都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和可塑性,体育当然有以上功效,但体育不免带有身体的侧重点:即身体某一部位得到强化,而另有一些地方却得不到明显的锻炼。而舞蹈的体形训练中,一般都是正反两方面都要进行的,所以身体左右两侧发展均衡。舞蹈男女角色定位不同,符合男阳刚女阴柔的特点而体育除了在指标上有所不同外,男女一视同仁。舞蹈又有或悠扬或奔放的音乐伴奏,更能受到青少年的青睐。
  (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通过舞蹈教育,使学生感受中华民族舞蹈的魅力,了解民族舞蹈的文化气韵,丰富视野,团结各族人民,保存民族舞蹈文化,在继承基础上不断发扬光大,达到爱国主义教育的目的。舞蹈是通过人体的动作呈现的动作力度、间歇、旋转、张弛、刚柔所形成的节奏与旋律来渗透真情、启人心智。舞蹈艺术是体现真、宣扬善、表现美的艺术,它具有的教育功能是其他教育所不能替代的。
  三、普及舞蹈教育的可行性
  舞蹈教育作为陶冶情操,开启心智,激发创造力和想像力的手段,对于全面提高民族文化素质,特别是对于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由此可见舞蹈教育的重要性和普遍性。既然舞蹈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益处很多,就应该重视推广,怎样才能积极有效地在中小学校园内开展舞蹈活动,针对中小学缺少专职舞蹈老师的现状,本人认为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一)改校园游戏为舞蹈
  如现代校园游戏“对脚”、“开火车”、“小兔跳”、“跳皮筋”、“跳绳”、“踢毽子”等,掺杂着简单的舞蹈动作,老师可有意识在选择,稍做加工,就会突出游戏中的舞蹈成份,使之成为协调的、统一的,而又具有普及性,易学的舞蹈。
  (二)开展校园集体舞活动
  集体舞蹈是校园中的一种有组织的、广泛性的、群体性的舞蹈活动,其动作都比较简单,易教易学,易推广。如邀请舞《找朋友》,单圈集体舞《拍手歌》、双圈集体舞《我的朋友在这里》,队列舞《我们中共产主义接班人》、《祖国、祖国我爱你》等。这种舞蹈对于锻炼少年儿童的体魄、开发智力、增进团结、加深友谊、培养少年儿童的集体观念和组织纪律性均有益处。
  (三)歌编舞
  歌编舞是少年儿童喜闻乐见的舞蹈形式,它在操作上比较简单,只要有一台录音机、几盒磁带,老师只要选一些同学们熟悉易懂的青少年歌曲,配上简单形象的舞蹈动作就行了。如《娃哈哈》、《种太阳》、《小鸭子》、《金孔雀轻轻跳》等校园歌曲,配上简单形象的动作,都会成为学生们喜爱的舞蹈,这种舞蹈不仅有助于同学们理解能力的提高,还能使同学们的审美情趣得到较大满足。
  (四)模仿并改编
  这是从好的青少年舞蹈集锦中选择好的成品舞进行排演,改编并推广。学校的舞蹈老师很少是专业出身,加上学校经济条件的限制,搞创编还是有一定难度的,选择好的舞蹈精品进行模仿改编,学习别人的精华。根据本校学生的自身条件,并稍作修改,是我们正在和将来都要借鉴的教育方法。
  综上所述,在中小学开设舞蹈课有其内在的科学性,能更好地促进学生身心全面的健康发展。普及舞蹈教育要从中小学抓起,素质修养的提高培养不能缺少舞蹈教育。虽然目前还存在不少的困难,但是只要有志于舞蹈教育事业的队伍不断扩大,社会教育界对舞蹈教育作用的认可、关心和支持,舞蹈教育一定能像音乐、美术、体育一样成为自成体系的一门学科,为我国的素质教育做出不可替代的贡献。
  责任编辑:刘小红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