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总结 > 从“三趣”入手 调控小学生数学学习的注意力
 

从“三趣”入手 调控小学生数学学习的注意力

发布时间:2019-06-12 04:20:25 影响了:

  每位教师都希望在自己的课堂上学生对学习感兴趣,能够聚精会神地听,积极开动脑筋,踊跃交流自己的想法。然而,在小学课堂里,时不时会出现那些“身在曹营,心在汉”的学生:有做小动作的;有开小差的;甚至有站起来不知道回答什么问题的……这样的情形不仅会影响课堂的氛围,更会影响教学效果。然而,出现这样的情形我们不能一味地责怪孩子的注意力不集中,应该考虑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我的课为什么学生不感兴趣?怎样才能使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情绪学习和思考?
  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个体一旦对某种活动产生了兴趣,就能提高这种活动的效率,学习亦是如此。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如果老师不设法使学生进入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只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情怀,没有学习的兴趣,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负担。本文从兴趣发展的三个阶段初探如何调控小学生的注意力。
  一、用有趣的教学内容,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
  有趣是兴趣发展的低级水平,它往往是由某些外在的新异现象所吸引而产生的直接兴趣。故事、游戏、现实生活场景都是小学生最容易接受的学习方式。课堂中运用有趣的喜闻乐见的场景,可以牢牢地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学生仿佛自己进入了故事情景中,不由自主地产生了强烈的探究欲望,思维的源泉被打开,滚滚的泉水尽情地流淌。
  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一课的最后环节时,可以问学生:大家听过《猪八戒吃西瓜》的故事吗?有一天,孙悟空和猪八戒得到了一个大西瓜。如果师徒四人平均分,每人能得到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呢?(答案:1/4)可是猪八戒却说:“猴哥,我想吃多一点儿行吗?”悟空听了说:“你这个馋猪,给你这个西瓜的1/2吧。” 猪八戒一听急了:“不行,不行!1/2太少了!”悟空乐了:“那就给你这个西瓜的1/8吧!”“太好了!太好了!”于是悟空把这个西瓜平均分成了8份,给了八戒其中的一份。这时,八戒手捧着西瓜哭笑不得。然后可以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学生们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八戒错了!”“因为西瓜平均分得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就越少!”“因为几分之一,分母越大,分数越小”…… 下课铃已经响了,可学生依然兴趣盎然。
  二、激发学生学习的乐趣,拴住小学生的注意力
  乐趣是兴趣发展的中级水平,它是在有趣的基础上逐步定向而形成的。其特点是:基本定向,持续时间较长。所以要在追求那种表面的、显而易见的刺激,引起学生对学习和上课的兴趣的同时,设法控制学生高涨的求知欲,使他们的思维处于活跃的思考状态。在教学中用得最多的方法就是设置悬念,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丰富想象力,吸引注意力,增强记忆力,开拓思维。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设置悬念,激发学生学习的乐趣。
  1.设置让学生产生疑惑的问题 ,使学生心理上感到困惑,产生认知冲突,进而拨动其思维之弦
  如在教学“年、月、日”时,教师先提出这样的疑问:小明今年12岁,他只过了3个生日,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这一问题有悖常规,会使学生情绪高涨,心理产生悬念,迫切地想知道原因,这就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随即教师指出:等你们学了今天的课后就知道了,这样从一开始,就把学生推到了主动探索的主体地位上。
  2.设置耐人寻味的问题,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好胜心和创造力,是创设悬念的有效方法
  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笔者提出如下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自行车的车轮是什么样的吗?”学生回答:“是圆形的。”“如果是长方形或三角形的行不行?”学生笑着连连摇头。 笔者又问:“如果车轮是椭圆形的呢?”(随手在黑板上画出椭圆形)。学生急着回答:“不行,没法骑。”笔者紧接着追问:“为什么圆形的就行呢?”学生一听,马上活跃起来,纷纷议论。这一系列的提问不仅使学生对所要解决的问题产生悬念,而且为以后的教学提供了必要的心理准备。学生“找结论”的思维之弦绷得很紧,而且这样找到的结论理解、记忆得也很牢固。
  3.设置矛盾,调动情绪。教学时有意搜集或编设一些学生易犯而又意识不到的错误方法和结论,使学生的思维产生错与对之间的交叉冲突和悬念,进而引导学生找出致误原因,克服思维定式
  如在教学四则混合运算时,笔者出示了一道题的两种解法:①27-27÷3=0÷3=0 ②27-27÷3=27-9=18 问这两种计算哪种正确?顿时,学生纷纷争论:有的说第一种解答正确;有的说第二种解答正确。笔者看到学生的情绪高涨,对问题的答案有着非常浓厚的兴趣,于是说:“到底哪种解答方法正确呢?我们学习四则混合运算后,就知道答案了。接着,笔者板书“四则混合运算”后再讲授新课,效果很好。实践证明,有目的地设计一些容易做错的题目,造成“悬念”,有助于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4.尝试一题多变,在教学中对典型的问题进行有目的、多角度、多层次的演变,使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此类数学问题的一般规律和本质属性,也使学生对学习始终感到“新”、“奇”,由此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如学习百分数应用题后,可出示下列变式练习:
  (1)有苹果树20棵,梨树24棵,苹果树是梨树的几分之几?
  (2)有苹果树20棵,梨树24棵,梨树是苹果树的几倍?
  (3)有苹果树20棵,梨树24棵,苹果树是梨树的百分之几?
  (4)有苹果树20棵,梨树24棵,梨树是苹果树的百分之几?
  (5)有苹果树20棵,梨树24棵,苹果树比梨树少几分之几?
  (6)有苹果树20棵,梨树24棵,苹果树比梨树少百分之几?
  这样的变换使学生再度陷入问题的探索之中,而且这种求“变”,将会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为学生思维潜力的发挥起创景设情的作用。
  5.巧妙设置结尾,设法在学生心理上留点“余味”,为后继课涂上点“神秘色彩”,激励他们进一步探索和解决问题的兴趣
  如新授小数除以整数,除总结好本课内容外,还可提出:21.45÷15,小数除以整数,如果把15缩小100倍,21.45÷15→21.45÷0.15,小数除以小数,又怎样计算呢? 这样留尾既总结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又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埋下了伏笔,促使学生去发现新旧知识间的联系,主动建立新知结构。
  三、培养学生学习的志趣,集中小学生的注意力
  志趣是兴趣发展的高级水平,它与崇高的理想和远大的奋斗目标相结合,是在乐趣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特点是:积极自觉,持续时间长,甚至终身不变。
  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切身体会到学习的志趣所在呢?前面我们从课堂的形式上强化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从问题的悬念中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乐趣,这些工作都是引导学生走向志趣的有形的阶梯。同时我们还要注意学生学习兴趣的心理发展变化,要不断地通过鼓励、表扬等方式肯定他们在课上专心听讲、积极思考,使他们看到自己在学习上的成功及获得成功时的喜悦心情,同时也树立了他们学习的自信,从而更加激起学生的求知欲,这样,学生对学习感兴趣就不再流于形式,而是发自内心的。正如前面所说的,兴趣只要上升到了志趣阶段,就会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活动中。
  (责编 黄 晓)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