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总结 > 高校贫困生资助 论高校贫困生助困工作“教育资助一体化”模式的构建
 

高校贫困生资助 论高校贫困生助困工作“教育资助一体化”模式的构建

发布时间:2019-06-18 04:04:26 影响了:

  摘要:近年来,国家、社会与学校给予了贫困大学生物质方面的极大支持与帮助,但随着资助力度的加大和资助范围的拓宽,重资助轻教育的问题也逐渐凸显。本文提出资助工作要重在构建“教育资助一体化”的模式,通过资助与教育并举的理念来促进和谐校园、和谐社会的建设。
  关键词:高校;助困工作;教育资助一体化;模式构建
  中图分类号:G52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7-0005-02
  如何实现资助与教育并举的助困模式,一直是困扰高校助困工作的一个难题,长期以来,国家、社会和学校在对贫困生的帮扶上,多采取物质资助的形式,资助额度逐年上升,有效保障了贫困生的顺利入学和完成学业。但随着资助力度的不断加大,高校中也出现了教育深度与资助力度相脱节的情况,本文拟在肯定助困工作取得巨大成效的前提下,重点探讨贫困生教育在资助工作中的突出地位,结合实际提出构建“教育资助一体化”的资助模式,推进贫困生资助工作的全面发展。
  一、“教育资助一体化”模式提出的背景
  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就学问题,积极探索资助工作的新形式,不断加大资助工作力度。1999年,经国务院批准,教育部、财政部、人民银行决定从当年秋季学期开始,在北京等8个城市进行国家助学贷款试点。2000年,教育部、财政部、人民银行在全国所有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校开展了国家助学贷款。2002年,财政部、教育部在公办普通高校设立了国家奖学金制度。2004年,财政部、教育部在改革原有国家奖学金制度的基础上设立了国家助学奖学金制度。2007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教育部建立了以国家奖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为主体,学费减免、特殊困难补助、勤工助学、绿色通道等有机结合的新的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至此,我国在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方面形成了一个比较完善的体系。除了完备的资助体系外,财政投入的逐年增加也为助困工作提供了重要的资金保障。2007年以来,随着新的资助政策体系全部落实到位,每年国家用于助学的财政投入、助学贷款和学校安排的助学经费将达500亿元。全国每年将有大约400万大学生获得各种形式的资助。全国平均每100名大学生中就有20多人可以获得资助。体系的完备和资金的充足使高校的贫困学子得以没有后顾之忧的上大学,在解决学生学习、生活问题上发挥了重大作用,保证了教育公平的实施和和谐校园的建设。但是经济脱贫是基础,思想脱贫才是关键。想从根本上达到解困目的,仅仅依靠经济的资助还远远不够,除了继续完善物质资助制度之外,还应通过行之有效的措施对贫困大学生进行思想、心理等方面的全面教育,帮助其坚强地面对和应付各种挫折,促使其全面成长成才。
  二、“教育资助一体化”模式构建的原则
  1.以生为本的原则。“以生为本”就是“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在高校工作中的体现,也就是说教育不应该存在偏颇,而是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一位学生;因材施教,注重每一位学生的成长,发展每一位学生的个性。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应高度关注贫困生这一特殊群体,并给予他们充分的尊重,必要的思想引领和情绪疏导,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克服困难,转变不正确的思想观念,从而能够健康全面地成长、成才。
  2.合力教育原则。高校贫困生助困工作从根本上说就是以解决贫困生的经济难题为基础,坚持以教育为先导,以育人为目标,鼓励贫困生正确认识和对待贫困,树立坚强的意志品质,使每一位贫困生在经济脱贫的基础上,依靠各方面的教育合力,成为一个学有所成的人,一个心理健康的人、一个品德良好的人,从根本上帮助贫困生摆脱贫困。
  3.创新实践原则。以经济资助为主的助困方式是帮助贫困生脱贫的基础,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则更要重视教育的力量。我们要不断创新资助方式,摒弃单一型的经济资助,倡导以勤工助学为主的资助模式,消除一部分同学等、靠、要的不良思想,逐步将无偿的“输血型”的经济帮扶逐步过渡到“造血型”的有偿帮助。同时加强对贫困生的感恩教育、朋辈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帮助他们思想上脱贫。
  三、“教育资助一体化”模式的实施
  1.资助与自助相结合。目前,国家、社会和高校分别采取了各种措施以缓解贫困生的困难。但是,任何的减贫方式若没有贫困生主体的参与和实践,就不可能取得显著的成效,因此,我们提倡在获得资助的同时,也同样要强调通过贫困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实现自助。对贫困生而言,虽然助学贷款、国家奖助学金等资助方式对他们如同雪中送炭,但是单纯的发放助学金、给予困难补助、减免学费等无偿资助措施,容易使贫困生滋生等、靠、要的思想,学校应提倡贫困生在不影响学业的前提下,参加一些兼职工作和勤工助学。勤工助学作为有偿的资助方式,使学生通过付出一定的劳动来获得一定的报酬,依靠自食其力以完成学业,能体现贫困生自身的价值。但实际生活中也存在这样一些现象,即勤工助学岗位太少、工资太低,而且还要占去一大部分学习时间,重学业的同学不愿影响学业等。这就要求高校要把勤工助学活动真正作为一种成才的方式来加以认识,勤工助学不仅是帮助高校贫困生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途径,而且能增强高校贫困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在实践活动中树立自立、自强、自尊的品格。因此,高校应尽可能地给予贫困生提供更多的勤工助学岗位,并设置弹性工作时间,根据学生的课业安排情况来安排勤助工作,真正帮助贫困生把经济资助和自我救助结合起来。除此之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引导学生进行自助时,还要帮助他们不断发现并总结自身存在的问题,从而促进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和素质的不断提高,实现心理的成长。
  2.资助与互助相结合。心理学上的互助教育方式是指从学生心理问题的相似性及其自发助人的愿望出发,在学生积极参与的基础上,借助一些典型个案,引导学生分析、帮助当事人,其实质也是分析、帮助自己。在贫困生教育中提到的互助教育,指的即是朋辈教育。这里的朋辈教育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贫困生之间的互相帮扶和启发。在成长中,每个学生都会遇到一些困惑、挫折,贫困生尤其如此,他们普遍具有自尊心强,容易自卑等特点,而且求助意识较为淡薄,即使有求助行为,其对象往往是同伴,通过与之有相同背景的人来分享信息、观念和行为易于被其接受。因此,高校利用身边人、身边事来对贫困生进行教育具有较强的可实施性和有效性。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倡导贫困生之间的互助,要善于发现贫困学生中品学兼优、励志奋斗的优秀典范,用他们的生动事例来勉励广大的贫困学生努力成为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朋辈教育中的另一方面,则是指贫困生与其他同学的互相帮扶。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平时要多关心贫困生的学习状况,耐心解决贫困生的学习困难,在学习优秀的学生和学习困难的贫困生之间开展帮扶活动,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成绩,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和综合能力。
  3.资助与助人相结合。高校贫困生在受助之后是否具有感恩意识,是否懂得帮助他人,这是衡量资助工作成效的一个重要方面。除了继续完善经济帮扶制度外,还因通过行之有效的措施对贫困大学生进行感恩教育。要认识到感恩并不是人与生俱来的品质,而是要通过教育的不断引导。要让他们明白所获得的一切经济资助并不是天经地义的、理所当然的,而是要知恩于心,报恩于行。具备了感恩意识,有助于贫困生与他人建立起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的良好人际关系,有助于贫困生树立回报他人、回报社会的信念。为了倡导感恩意识,高校可以对于贫困生享受资助设置要求,如要求他们每学期参加一定时长的志愿服务,才能获得资助。通过志愿服务、社会公益活动等为别人服务的工作,他们可以看到人与人是相互支持的,正因为有了国家和社会的帮助,使他们能够完成学业,那么他们也必须用他们自己的力量来回报祖国,来奉献社会。另外,在助人的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的责任心、自信心,并提高他们帮助他人的能力,全面提升自身素质。在助人过程中,贫困生通过体验被帮助当事人的情感,分析其问题的原因,并在老师的引导下做出一些正确的判断。这不仅仅是贫困生情感的培养,同样还可以提高他们的认识水平,修正自身的一些不当行为。
  资助是手段,育人是目的。总之,高校目前的助困工作在国家、社会、学校等各方面的努力下,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我们仍必须意识到,贫困生的困难绝不仅仅表现在经济方面,因此,高校贫困生的资助观念不能只单纯地停留在“经济助贫”的层面,还要高度重视对贫困生自助、互助与助人的引导,建立起“资助育人一体化”的模式,真正帮助高校贫困生全面成长成才。
  参考文献:
  [1]周文华.贫困生发展性资助模式的构建[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2).
  [2]张桂华,黄建美.高校贫困生教育救助政策中的缺失与对策[J].当代教育论坛,2011,(11).
  [3]邹树梁,简世德,王莉芬.和谐校园视角下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创新研究[J].当代教育论坛,2011,(7).
  基金项目:南京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SZJ11224
  作者介绍:金燕(1978-),女,江苏苏州人,南京师范大学辅导员,讲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