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总结 > 网络诱奸犯罪防控策略研究 天才犯罪邮件
 

网络诱奸犯罪防控策略研究 天才犯罪邮件

发布时间:2019-06-24 04:17:59 影响了:

  摘 要:网络诱奸犯罪作案的风险较小,成功率高,促使其呈高发状态,作案人常反复作案。考察其原因有:作案人多经过严密的策划,受害人不敢轻易报案。网络诱奸犯罪的防控策略主要有:加大网络诱奸犯罪的宣传力度、提高网民的警惕与防范意识;加强网络道德教育、净化网络环境;警方主动出击、引蛇出洞;提高网络技术水准、建立预警机制;加强对无业人员、有相关前科人员的监控;加强对潜在受害方的引导、宣传、教育;积极宣传受害方在案件发生时的心理和人身应变防范技巧;实行网络实名制等。
  关键词:网络诱奸;特点;成因;防控对策
  网络诱奸犯罪在近年来时有发生,此种犯罪的多发性、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已成为污染社会治安环境、破坏社会治安秩序的严重问题。这是一种新型犯罪,但其发展势头却很猛,2002年1-10月份,仅河北省邯郸丛台区检察院就起诉了此类案件5起,占同期**案件总数的35.7%﹝1﹞。为了切实有效地惩治和防范网络诱奸犯罪活动,全面研究网络诱奸犯罪的概念、特点、多发原因及防控策略有着深刻的意义。
  一、网络诱奸犯罪的概念和特点
  (一)网络诱奸犯罪的概念
  所谓网络诱奸犯罪,即违反国家法律规定,以互联网为工具,以互联网信息为基础,采用引诱、欺骗、麻痹、"洗脑""攻心"及其它手段,在犯罪人与受害人从虚拟空间中达到一定的"了解""熟悉"程度之后邀约妇女想见,采用暴力胁迫及其它手段,强行与妇女发生性交的行为;或**不满14周岁幼女的行为。
  (二)网络诱奸犯罪的特点
  1.作案人的特点
  作案开始阶段,作案人首先利用网络与被害人进行沟通交流。犯罪人一般熟练操作计算机及其它通信终端设备,一些作案人采用"黑客技术"获得在某一地区经常使用的QQ号码及个人信息,进而有针对性地进行交流沟通,这些都需要一定的技术性和智能性。
  作案人常隐瞒自己的真实信息,有些更狡猾的作案人盗用、冒用他人的IP地址、网络账号与作案对象进行联系。作案人各种信息的虚假性,给案发后的侦查取证带来了重重困难。
  2.作案手段
  作案人与作案对象交流的过程中经常采用的手段有以下类型:故意显露财富型,冒充军警人员型,利用或冒充自己是高级知识分子型,扮演"奴隶"型,假借招生招聘型等,并以此为借口贴近作案对象,进而实施犯罪。
  3.作案对象
  作案对象具有广泛性、不确定性,如不同年龄段、不同职业、不同行业、不同地域等。
  4.作案时间、地点
  网络诱奸犯罪的时间地点就有较大的随机性,因作案人与受害人邀约想见的时间地点的不同而各异。
  5.犯罪后果严重
  2006年5月27日,江西省余江县11名青年利用网络聊天的方式结交当地女网友甚至在校学生,伺机约到郊外,然后借着夜色,分批对9名女网友实施强暴,一共**、**32次,令人触目惊心﹝2﹞。
  从作案人方面来说,此种犯罪的作案人经过精心策划,比如相对安全的作案地点、时间,以"情侣身份"相掩护等。
  从受害人方面来讲,由于受害人对作案人具有一定的交往和信任,一旦案发,受害人心理上形成了一个截然相反的落差,加之身体的伤害,双重打击之下,有可能走向极端,精神异常,轻生或者自杀。
  6.犯罪行为具有复杂性
  由于网络诱奸犯罪的成功率高、报案率低,势必提高作案人的嚣张气焰,促使其反复多次作案,在作案过程中常伴有其它犯罪行为,如抢劫犯罪、故意杀人犯罪、组织强迫妇女**犯罪等。
  二、网络诱奸犯罪发生的原因分析
  (一)作案人具体动因分析
  作案人精神空虚、寻求刺激;发泄不满、进行报复,因对工作、生活,上司、妻子、恋人或其他人的不满,进而实施此种犯罪以发泄心中的怨愤;生理饥渴、铤而走险;挑战情商智力水平、玩世不恭,作案人采用各种手段实施犯罪,以犯罪得逞的次数作为考量自己情商智力水平高低的标准;其它原因如作案人有政治目的,在一段时间内对一定区域范围内实施多起犯罪,给当地政府和公安机关造成巨大压力,给当地人民群众制造恐慌等。
  (二)受害人受骗原因分析
  部分受害人年龄较轻,心理还不成熟,社会阅历和经验还不丰富,很容易受骗;贪图财物诱惑、试图谋取私利,有些受害方甚至为了实现自己的所谓升学、就业、明星等梦想自愿走入作案人布下的陷阱;随着双方在网络中熟悉程度的不断加深,受害人的思维产生了定势,进而失去防范自救意识。
  三、网络诱奸犯罪的防控对策
  (一)加大网络诱奸犯罪的宣传力度、提高网民的防范意识
  针对网络诱奸犯罪多发的现状,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通过官方新闻媒体以各种形式对此种犯罪进行宣传解析,使得全社会关心关注此种犯罪,提高网民对此种犯罪的认识和警惕,并了解如何对此种犯罪进行防范和打击。
  (二)加强网络道德教育、净化网络环境
  政府部门、文化部门,新闻媒体加大对网络道德缺失行为的监督管理和惩戒,构成违法犯罪的要依法坚决予以严惩,以净化网络环境,从思想源头上减少和遏制此类犯罪的发生。
  (三)警方主动出击、引蛇出洞
  警方获取案件信息后,在不能轻易查获犯罪嫌疑人的情况下,可扮演成潜在受害者,主动与犯罪嫌疑人取得联系,当嫌疑人提出约见要求后,由女侦查员化妆与其相见,选择合适的时机对嫌疑人进行控制,并做好相关的秘密录音录像工作,以收集证据。
  (四)提高网络技术水准、建立预警机制、尽早发现犯罪迹象与可能
  提高网络自动监察识别可疑信息传输的技术,开发智能监测软件,对单个男性网络账户同一时间段内广泛与众多女性进行网络信息传输进行后台自动跟踪监控,发现可疑信息如邀约相见、邀请旅游等内容,监测系统自动发出善意提示,提醒女方相关安全信息。通过软件系统监测,建立自动预警机制,及时发现网络诱奸犯罪的苗头和迹象并采取相应措施防止犯罪的发生。
  (五)加强对无业人员、有相关前科人员的监控
  部分无业人员以及部分有相关前科的人员如**犯、猥亵妇女犯,组织、强迫、容留妇女**犯等,这类人员是网络诱奸犯罪的高危人群。对此类人群,除了网络软件监测系统的自动监控外,还可以采用通过基层单位或社区力量进行必要的心理督导和行为监督。
  (六)加强对潜在受害方的引导、宣传、教育
  除了通过官方新闻媒体之类的途径进行宽范围的宣传之外,还可以进行有针对性的宣传引导,比如针对中学、大学的在校女生、企事业单位的女员工等进行专门的有针对性的宣传教育。让潜在受害方了解此类案件发生的一般情况,进而避而远之。
  (七)积极宣传受害方在案件发生时的心理和人身应变防范技巧
  受害方在案件发生时要尽可能保持冷静,根据现场情况想办法拖延时间,比如要求吃饭喝水吃药上厕所等,伺机与外界联系或者呼救;情况紧急时,受害方可以假装精神病,装疯卖傻,披散头发,在脏乱地面打滚,在脸上身上涂上泥巴剩饭菜之类,或者当即扣喉催吐或者就地大便,以此可降低或消除作案人的性冲动和欲望,此类方法会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作案人的成功率。
  (八)实行网络实名制、将犯罪嫌疑人暴露于阳光之下
  实行网络实名制,这样犯罪嫌疑人的网上言行就可以与其本人直接对应起来,使其不敢轻易通过网络途径冒险实施犯罪以及犯罪的准备。同时切实保障好网络用户的个人隐私。采用此种方式,将潜在的犯罪嫌疑人拉到阳光下暴晒,对于预防和打击网络诱奸犯罪以及其它网络犯罪产生极为有效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闫帅,郝雪强. 透视"网络**"犯罪现象,《河北法制报》 2002.12.03.
  [2]中国法院网 刘祚保. 发布时间:2008-04-24,11青年男子诱骗女网友实施**** 作案32次,/id/299156.shtml.
  作者简介:许杰(1981-),男,河南商丘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2011级侦查学专业研究生。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