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总结 > [探求与创新:榜样教育的现实模式]现实生活中身残志坚的榜样有哪些
 

[探求与创新:榜样教育的现实模式]现实生活中身残志坚的榜样有哪些

发布时间:2019-06-26 03:55:15 影响了:

  摘 要:道德榜样在人类社会的道德进步过程中具有导向作用和标志意义,但是我国榜样教育在方法论上却遭遇困境。传统的榜样教育模式如果不进行改变和创新,就必然导致在理论上因缺乏社会适应性而陷入僵化境地,在实践中呈现效力递减趋势。因此,为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向人格的内化,为推动人的全面发展,有必要建立榜样教育的立体模式、情感模式、网络模式和偶像模式,创新榜样教育的方法论。
  关键词:榜样教育; 立体模式; 情感模式; 网络模式; 偶像模式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749(2012)03-0026-04
  每个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社会主义道德进步的终极目标,这个价值论原则,预置了社会主义道德教育的方法论。在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过程中,道德榜样具有标志性和导向性作用。在传统的榜样教育实践活动中,在“贵师重傅”教育理念中,孕育了以教育者为唯一主体的单纯的传授模式。与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难以共融,在新时期遭遇困境。人物树立模式与多元化的社会发展趋势不协调;单一的灌输式与多样性的学习渠道格格不入;政治说教模式与人的多样性需求不适应。面对此困境,榜样教育模式理应与时俱进,不断改变和丰富,然而实践中榜样教育依然我行我素,以不变应万变,致使榜样教育呈现效应递减的趋势。时代的变迁,人的独立性、自主性的高扬需要人们对教育者与教育对象关系的再定位和再思考。因此,从榜样教育的立体模式、情感模式、网络模式和偶像模式等方面进行探讨成为必要。
  一、榜样教育的立体模式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提纲》一文中对人的本质作了如下概括:“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1]由此,作为人本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思想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也要受到立体的社会关系的影响和制约。而在培养人的思想道德品质活动中,学校是一个重要的阵地,它在整个榜样教育体系中起着主体性作用;社会是整个榜样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广泛和深远的影响力;家庭则是学校和社会榜样教育的扩展和延伸,在榜样教育体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长期以来,学校和社会在榜样教育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发挥着主导作用。社会榜样教育保证了对榜样行为事迹和精神品质最大程度上的宣传,实现了对民众最广泛、最深远的影响,为营造良好的道德氛围和净化社会风气奠定基础。学校榜样教育利用社会提供的大量教育素材,实现了与社会榜样教育的相互补充,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大批榜样。然而我国学校传统榜样教育由于过于强调和突出教师的权威作用,采用直接灌输和政治说教方式,在实践中产生了一系列负面效果。
  随着个体自主意识的不断增强,个体不再迷信和依赖权威的力量甚至开始对权威产生逆反和排斥心理,这无形中就为家庭榜样教育开辟了空间。家庭作为学校和社会榜样教育的扩展和延伸,其成员之间的亲情关系在榜样教育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纽带作用。因为家庭是人生的第一环境,是个体的思想道德品质孕育和萌芽的重要场所。而作为子女最亲近的、最可信赖的人——父母是孩子无法选择的第一任教师,在子女思想道德品质形成和发展中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而在家庭教育中父母首当其冲地成为子女学习和效仿的“榜样”。但父母“榜样”毕竟是社会形象的一种折射,存在着多样性和多层次性。父母“好榜样”可以引导子女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创造条件;反之,将导致子女滑向反面。
  面对着家庭、社会、学校榜样教育孤军奋战、各自为政的缺陷,只有建立学校、社会、家庭通力合作的榜样教育立体模式,才能保证对个体进行全方位的价值引导。如何实现学校、家庭、社会榜样教育结合的立体教育模式,美国著名的人类学家和生态心理学家尤布朗芬布伦纳(U·Bronfenbrenner)的发展生态学理论给我们提供了借鉴。此理论指出,人类发展所涉及的几个关键性的环境因素,学校、家庭、社会、自然等因素对于个体行为,心理发展有重要的影响。只有这些因素相互作用、相互联系,个体才能获得发展。受这一理论的启示,要实现学校、社会、家庭榜样教育立体模式,就要在尊重各自地位和作用的基础上发挥三者整体合作的优势,从而实现最优效果。
  首先,寻找出三者合作点,揭示三者内在联系。合作点是三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基础,是发挥三者整体合作优势的基础。长期以来,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学校、社会、家庭榜样教育常被人为分离。要发挥三者的优势,寻找出三者结合点成为必要。但三者的结合点往往隐藏在三者的内在联系中,只有揭示其内在联系,才能保证三者的有效结合。从一定层面上讲,学校、家庭是整个社会系统的微观系统,其中家庭是社会最基本的细胞,家庭榜样教育是社会榜样教育的映射,学校是社会进行榜样教育的专门化机构。但社会榜样教育所传递的内容需要借助家庭榜样教育的力量才能实现真正的渗透,需要借助学校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实施,才能保证社会榜样教育效果的实现。因而学校、社会、家庭榜样教育三者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即新时期拥有共同的目标——培养“四有”新人,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这一目标保证了三者的合作,为发挥三者的力量奠定了基础。
  其次,在合作的基础上实现三者优势互补,保证立体模式实现。学校、社会、家庭在榜样教育目标趋同性的基础上按照各自职责,有侧重、多角度地对个体进行影响,从而构成了一个有机联系、相互作用的网状结构。学校主要通过教学活动、师生交往校园文化等形式实施榜样教育,保证了人们对各种榜样行为事迹和精神内涵的整合和理论上的认知;社会通过大众媒体宣传,法律、政治制度规范以及风俗民情等来实施榜样教育,保证了对榜样事迹、精神品质宣传的权威和榜样活动的表彰;家庭借助家长素养、情感纽带、言传身教等来实施榜样教育,实现了榜样精神品质的渗透力。但三者各自的优势不足以替代其他任意两者的优势。因而学校、家庭、社会榜样教育需要优势互补,在发挥整体力量的前提下突出重点,在强调部分力量的基础上形成合力,切实保障人的思想道德品质在有序的、动态发展的榜样教育立体网络体系中形成。在幼儿思想道德品质萌芽时期,要重点发挥家庭榜样教育的力量,家长需不断提高自身修身、言传身教,发挥父母榜样的潜移默化作用。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品质塑造时期,需突出学校榜样教育的主导力量,实现家庭、社会榜样教育三者之间的相互支持、相互促进,形成榜样教育合力。在成年人时期,重点发挥社会榜样教育的引导作用,使个体现有的思想道德品质水平得以巩固,并自觉提升个体思想道德品质,实现其动态发展。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