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总结 > 旧“三化”和新“三化” 化新为旧
 

旧“三化”和新“三化” 化新为旧

发布时间:2019-06-27 04:09:55 影响了:

  新上任的北京外国语大学校长韩震向全校师生公开承诺“三不”:担任校长期间,不再做自己的专业(外国哲学)学术研究,不再申请自己原有学科专业的研究课题,不再谋求与教学有关的个人荣誉。不仅一个大学校长这么承诺了。从去年以来,已有多所大学的新任校长宣布,担任校长期间,不再从事学术研究,不再带研究生,全心投入校长工作。如北京师范大学校长承诺:在任期间不申报新课题、不招新研究生、不申报任何教学科研奖、不申报院士。
  这在内地大学颇为新鲜,但放眼世界范围,却显得“落伍”。从发达国家的经验看,有的国家有明确的法律规定,学者担任校长之后,不得再从事学术研究;而即便没有做出明确规定的国家,从利益回避出发,校长不再从事学术研究和教育教学,也成为不成文的规定。耶鲁大学校长列文就曾说,在担任耶鲁大学校长的12年里,没有带过一个研究生、博士生,也没有挂名领衔做过一个具体的科研项目。
  与国外大学校长早已职业化不同,中国大学校长有着另外的“三化”。一是“官员化”,大学校长有着从副厅到副部的级别,显然是“高官”一枚,主管部门有时在任命大学领导时,就将其作为考虑某位官员晋升的台阶,自然,校长本人也就把自己的身份首先定位为官员,而不是“教育家”。
  二是“兼职化”,大学校长一心只做教育管理的,几乎没有,哪怕是由政府官员转任大学领导的,此前没有教育教学经验,也不从事学术研究,但进大学以后,立马会有教授的身份,也开始招收研究生,并承接课题,开展研究,非此不能体现领导的能力。就更不用说担任大学校领导之前本身就是学者的校长了,理由十分冠冕堂皇:这是为学校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而上级部门和学校在评价其“贡献”时,也把学术研究成果作为一项重要标准,在各大学的官网上,经常可见校长获得某项重大课题等消息。
  三是“福利化”,作为官员的大学校长,享受相应的待遇自不待言,而他们一边掌控学校行政权,一边进行学术研究,还把校长岗位“福利化”,其中比较典型的就是,院士出任校长,以及校长在任上或任期后当选院士,所谓院士和校长互为福利。
  大学校长的“三化”,是大学严重行政化的结果,并且已经造成中国大学办学水平的下降和大学精神的迷失,因此,多名校长宣布在任期内不再从事学术研究,得到舆论的广泛好评。但这毕竟是校长的个体行为,要让大学校长的旧“三化”得到改观,必须推进新“三化”,即校长的职业化、专业化和去行政化。
  在现代大学制度中,校长应是职业化、专业化、非行政化的。道理很简单,校长必须是教育家,懂教育,懂教育管理,尊重教育规律和学术规律,而不是一心追求官位,信奉官场规则的官员;校长只有全身心投入,才能管理好一所大学,这不是靠兼职就能完成的;校长的行政权力必须得到约束,而不是教育权、学术权一把抓。为此,应该按照这一要求遴选校长(不愿意放弃学术和教育工作的,可自动放弃遴选),考核、评价校长(只考察校长管理学校的业绩,而不再考察校长的学术成果和教学业绩)。如果一名院士懂教育、懂管理,也有意愿投身学校管理,他可以参与校长遴选、接受任命,上任后就按职业化的要求,全身心投入学校管理。而如果院士没有管理能力,也无意愿放弃学术从事管理,让其担任校长不是既对学校不负责,又对他自己不负责吗?
  实现校长的“新三化”,最关键的一步是,要对校长不再从事学术研究、教育教学做出制度化的规定。这会促使大学校长遴选标准发生根本变化,关注候选者的教育管理能力,而非其他表现;也可让校长人选对自己有清晰的定位,不要指望既当校长,又从事学术研究,继续“多栖”,谋其多重福利。更重要的是,可以由此重新构建大学的内部权力关系,真正实现行政权和教育权、学术权分离。

猜你想看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