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总结 > 涅槃_“中国制造”的涅槃
 

涅槃_“中国制造”的涅槃

发布时间:2019-07-19 04:05:52 影响了:

  过去十年是“中国制造”崛起最快的时期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部长?赵晋平  过去十年是“中国制造”崛起最快的时期。根据世行统计计算,2001年中国的出口在全球所占份额为4.3%。而到了2010年,这一比例已经上升到10.4%。如果按照增加值计算,中国制造业占全球制造业的比重,1991年只有2.8%,2010年达到17.6%,“中国制造”的提升可谓迅速。
  但是,应当看到,“中国制造”在质的方面的崛起与在量的方面的崛起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在涉及核心技术、核心竞争力的那些领域,我们在全球所占比重较小。譬如IT产业,我们在核心技术和竞争力较强的上游零部件领域主要依赖进口,通过在国内组装成整机再销往国际市场。
  第二,缺少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自主品牌。我们很多产品出口位居世界第一,譬如纺织品、服装,具有当之无愧的国际竞争力,但是我们出口的服装产品,七八成用的是国外的品牌,这说明自主品牌仍然缺乏国际竞争力。
  第三,“中国制造”在产业链中处于中低端位置。以IT制造业为例,其核心技术主要集中在芯片等上游,加工组装等中下游环节技术含量并不高。而我国的IT零部件贸易仍然是逆差,成品贸易是顺差。表明在产业链中的定位仍然位居并不代表核心技术的中低端环节。
  “中国制造”的传统竞争优势面临很大挑战,培育新的竞争优势要从以下入手:
  首先,推进市场多元化战略。前不久我去浙江调研,在出口非常困难的大环境下,有些企业形势还不错,原因是他们长期以来坚持市场多元化。
  其次,推行品牌战略。目前真正使用自主品牌出口的商品只有20%左右。培养能够被国际市场认可的自主品牌是我们的当务之急。
  再次,提升技术研发能力、创新能力。从世界银行公布的研发投入占GDP比重的数据来看,我国平均1.7%,韩国和日本为3.2%至3.4%,基本是我们的两倍。我国每千人中研发人员为1.45至1.5,但在日本、韩国则达到10以上,相当于我们的十倍。这说明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大科研和研发力度。
  最后,要注意和其他战略的结合。充分利用政策环境、制度优势,提升“中国制造”的影响力。譬如和“走出去”战略结合,主动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创造市场空间等。
  “中国制造”转型可能要经历痛苦过程
  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区域合作与全球治理研究室副主任??沈铭辉
  过去十年,“中国制造”举世瞩目,给人留下的印象是铺天盖地的“Made in China”。但是,这或许只是一种表象。本质上东亚才是世界生产工厂,中国只在其中扮演了最后组装成品出口的角色。
  从最新数据来看,东亚经济体间的内部贸易占到该地区贸易总额的50%以上,而且主要是零部件的贸易。由此可以看出,东亚贸易体系是一种生产加工体系。对东亚货物贸易出口进行分解,东亚经济体的出口主要流向美国、欧洲等传统市场。因此,在整个国际分工体系中,中国、日本、韩国等国从事的仍主要是一种生产性分工,而且中国在分工中处于比较靠后的组装位置。
  2004年是中国由劳动力过剩变为劳动力短缺,导致劳动力价格迅速开始上升的刘易斯转折点,从此,中国劳动力成本低廉的优势大大衰减,加上其他各种资源逐渐变得稀缺,因此我们已经看到了中国制造业从沿海发达地区向内陆,甚至是向东南亚转移的情况。而2015年,中国的人口红利可能就会结束,即中国人口达到峰值并从绝对数上减少,因此上述产业转移过程会继续发展甚至加速。但是,这并不能简单地说是中国经济突然出了问题。因为从世界经济的发展规律来看,产业转移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
  现在更重要的问题是,在劳动力价格上升且资本出现转移的过程中,我们能否抓住机遇,迅速提升除劳动密集型产业以外的其他产业的竞争力。这是个两难的问题,一方面要解决就业,另一方面要进行产业升级,一般而言,产业升级还有可能影响就业,所以这个转变的过程可能是很痛苦的。
  历史上,日本也有类似经历。上世纪90年代日本经济的衰退,从表面上看是房地产泡沫的破裂,实际上是产业结构没有及时调整,大部分企业变成“僵尸企业”,需要银行不断输血,最后造成大量呆坏账。中国如何在吸取前车之鉴的基础上完成本国的产业升级换代,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但是,产业升级换代刻不容缓,一旦错过了最佳的转型窗口,便会演变成结构性问题,到时候再调整就更困难了。
  中小企业是“中国制造”的主力军
  温州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会长 周德文
  过去十年,中国迅速崛起为世界最大的制造业大国,中小企业在其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可以说,中小企业是“中国制造”的主力军,在走向世界的过程发挥了重要作用。
  温州是“中国制造”的重要基地,在40多万家温州企业中有70%是出口外向型企业。他们大部分生产的是轻工业产品,并源源不断地销往世界各地。在这些企业中,绝大多数都是中小企业。这些企业比大企业生产成本低,相对来说处于产业链低端,主打的是中低端国际市场。不可否认,物美价廉的“中国制造”商品确实受到了国外消费者的喜爱。但下一步“中国制造”的商品定价必须和国际接轨,要合理估价,从长远发展来看,不是卖得越便宜越好。
  金融危机以来,温州制造业的困境折射出全国的情况,企业的压力主要来自成本上升。我国的制造业面临着重大变革时期。中国是一个大国,市场庞大,中国制造业即使在国际市场遭遇困境,在国内也能寻找到发展机遇。所以要趁现在在国内练好兵,使我们的产品将来在国际市场上有更强的竞争力。
  “中国制造”之最
  2002年,长城企业战略研究所公布的《科技创新与中国制造》研究报告指出,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四大生产国,目前有100多种制造产品的产量成为“世界第一”,“Made?in?China”已经在国际上逐渐崛起。
  2003年,中国手机出口达到9523万部,成为世界最大的手机出口国。
  2004年,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大鞋类生产国和出口国,鞋类是中国轻工工艺行业最大的出口商品。
  2005年,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家具出口国。
  2006年,中国日用玻璃制品出口位居世界第一。
  2007年,中国成为世界制药原料药第一大生产和出口国。
  2008年,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大黄金生产国。
  2009年,中国汽车产销量超越美国,居世界第一。
  2010年,中国船舶业造船总量世界第一。
  2011年,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第二大进口国。
  2012年,中国或将成为世界最大LED晶片制造国。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