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总结 > [爱国,互换理性的思考]大学生如何理性热爱祖国
 

[爱国,互换理性的思考]大学生如何理性热爱祖国

发布时间:2019-07-19 10:10:52 影响了:

北辰网9月16日讯,据新华网报道,外交部发言人姜瑜16日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目前日方仍非法扣押着中国渔船船长,这是当前中日关系的突出障碍。日方应采取切实行动消除这一障碍。

在就日方非法抓扣中国渔民渔船事件答记者问时,姜瑜说,当前的事态完全是由日方在钓鱼岛问题上的所作所为造成,日方应为此承担全部责任。日方应立即放回中国船长,避免进一步伤及中日关系。

姜瑜表示,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中国对此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中国政府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的意志和决心坚定不移。中方已就此事件通过多种渠道多次向日方表明了严正立场。

姜瑜说,相信中国民众会以理性和合法方式来表达他们的想法,也相信中国有关部门会继续依法保护包括日本在内的各国驻华机构和人员的安全。

谈到“九一八”事变,姜瑜表示要铭记历史,以史为鉴,在此基础上面向未来。“希望日方能正确认识和对待过去那段历史,以实际行动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

当下的态势是明显:岛链是美国 布的局,日本是美国的看家狗,那霸和钓鱼岛互为犄角,就是 锁住通道的一把锁。这条通道就是中国从东海通过岛链进入太平洋的通道。于是,现在的问题 就很清楚了,除非中国具备了冲出岛链的实力,否则根本无力改变现状。 那么,如何才能具备这种实力? 战略的选择就是:抓住战略机遇期,发展自己。这个就是邓说 的韬光隐晦,江说的战略机遇期。这就是当下的大战略。这是第一点。 那么,还有第二点:为何中国这 一次的表态前所未有的强硬?是一种战略进攻的开端?是的, 毫无疑问。这种进攻的着力点在哪儿?就是在不改变钓鱼岛归属的前提下,蚕食小日本的战略 空间,或者说让占领的一方付出代价。 只要钓鱼岛的归属不改变,那么 “渔船”可以随时去,牌就可以随时打。这次是推迟东海油气 谈判。下次呢?反正“渔船”可以随时去,有牌就可以随便打。不管牌大牌小,钓鱼岛的归属 不会改变,而得利的是我方。何况我方还有“渔船”随时去的便利,那就意味着主动权一直在 我方。 所以,一定要改变思路:不是中 国挺起腰杆,而是已经挺起来了。现在的问题是:挺起来以后 如何干的?不能蛮干,而要讲究战略策略。坚持战略机遇期的战略,不能动摇。但也并不是说 毫无作为,而是在这个战略之下,仍然有可以作为的空间。蚕食就是一种办法。 试想一下,如果继续稳定

发展十 年,只要十年。中国的经济实力接近美国,国际威望进一步提 升,而关键在于:中国可能有了三个航母战斗群。一个部署在印度洋,保护中东到中国的能源 通道。一个部署在南海,一个部署在东海。然后南海的航母从菲律宾和台湾之间进入太平洋, 东海的航母从钓鱼岛以北进入太平洋,最后会合到台湾以东洋面上演习。 那么,这是不是就已经把台湾包 起来了?如果是,那么台海还有战事吗?如果台海没战事了, 台湾统一了,那么第一岛链还有意义吗?如果第一岛链没意义了,钓鱼岛还有什么事呢? 所以,在这整个事件中,我归结 的对策就是八个字:争是不争,不争是争。前者是策略,后者 是战略。二者紧密相关,保证符合大战略之下有所作为。于是,鼓动甚至挑动“争”,在我看 来都是可虑的。“渔船”随时去,鬼子随时扣。你扣一次,我就咬你一块肉,不论大小,咬到 就成。咬到就成,见好就收。又想咬了,就又去一艘“渔船”。这就是韬光隐晦之下的有所作 为。如果见好不收,以后咬不到了,就亏大了。而更极端的主张,更可能和整个大战略相抵触。中国对外政策的基本立足点。体现了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宗旨。第一,独立自主。主要体现在: (1) 坚持把国家主权和国家利益放在首位,以自己的国家为利益最高准则;(2) 真正的不结盟;不参加任何国家集团与军事集团;(3) 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中国永远不称霸。是中国对外政策的纲领。第二,维护和平。主要体现在: (1) 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2) 坚持正确处理党际关系的四项原则,即“独立自主,完全平等,互相尊重,互不干涉内部事物”;(3) 通过对话协商解决国与国之间存在的分歧与争端;(4) 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建立民主、平等、合理、公正的新型国际关系,促进世界持久和平与人类共同繁荣。新中国建立以来,就制定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并取得了重大成就。改革开放以后,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根据时代主题转换为和平与发展的国际形势的新特点,进一步突出了和平与发展,强调不结盟方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有机组成部分。进入21世纪,面对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的复杂形势,中国共产党强调了中国和平发展的理念,并提出构建和谐世界的战略思想。《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指出: 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走和平发展的道路,永远不称霸。最佳答案

刚上完思想道德课,对爱国主义有一点思考,写了下来,若有不妥,希望各位师兄及同学指正一下。

“你爱国吗?”——如果有人问我们这句话,我们一般都会很忙不迭的回答,“爱!”。“坚决吗?”“坚决!”——惟恐落后于人。还记得那位面对大奖而拒绝入美国籍的小女孩王渊那句煽情的话吗:“中国有千千万万个像我这样的人, 但是, 我王渊只有一个中国啊!”

但爱国真的都是好的吗?**爱国不?“武士道”爱国吗?非但爱,简直爱得发疯!日本的“挺身队”,那么多花季少女自报奋勇充当军妓,她们的誓言是:兄弟们用生命为国征战,我们为什么不能用身体给他们温暖?还不仅如此,危急时刻她们竟一丝不挂地上战场拼杀。中国远征军司令卫立煌将军亲自审问一名“挺身队”俘虏后,只能摇头叹道:爱国爱到如此地步,愚忠不堪了。

那这里就有一个问题,爱国的定义到底是什么?

首先是,国家的定义是什么?我们的教科书上是“国土、国民、政府”,不过陈独秀对于国家的定义,却另有一番见解。

1932年10月15日,陈独秀在上海公共租界寓所被工部局巡捕逮捕,经第一特区法院略事询问,即将同案人犯引渡给上海市警察局。接着蒋介石命令将陈等解押南京(同案尚有彭述之、濮一凡、王武、王兆群、何阿芸、王子平、郭镜豪、梁有光、王鉴堂等),交军政部部长何应钦派军法司司长王振南审理。这时全国各地报纸纷纷发表消息,国内和国际的著名学者如蔡元培、杨杏佛、爱因斯坦、罗素、杜威等人都打电报给蒋介石,要求释放陈独秀。蒋介石在国内外的舆论压力下,被迫批示,由军法司移交地方法院审理。在法庭上,审判长问:“你知不知道,你要推翻国民政府是犯危害民国罪吗?” 陈氏回答:“国者何,土地、人民、主权之总和也。”而其辩护律师也有说道:“……国家者,土地、人民、主权之总称也;政府者政党执行政令之组合也。”因此对于国家的定义,区别只在于这最后一项,是主权还是政府。“孙中山、黄兴曾反对满靖政府和袁世凯,而后者曾斥孙、黄为国贼,岂笃论乎?故认为反对政府即为叛国,则孙、黄已两次叛国矣!”陈独秀这一言论引得一片大笑,却也让我得出一个推论:假如国家的定义真如我们教科书上所言,则自然反政府即卖国,因此,中国的历史其实就是一部卖国的历史。

那么我们当然可以有一个恶意的对我们政府的揣测(但还是不要谈及政治好点),德全兄就说了一点:“狂热的爱国主义激情被利用了。”他举了一个例子:“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假设国内几拨人闹得不可开交,那么只要告诉大家,现在外国人对我们虎视眈眈,你们是要内讧还是一致对外?于是阶级矛盾下降,民族矛盾上升……当然,这也只是一方面

最近看到一则故事,让我百感交集。

崇祯二年十月,皇太极率领满清大军再度入侵,他们不敢碰袁崇焕,绕过辽西走廊,从大安口、遵化一带突破长城防线,直抵京师。袁崇焕帅所部九千骑兵星夜入援北京,在北京城下与满清铁骑大战数场,稍微稳定了战局。就在这个时候,大家都知道的,崇祯皇帝中了皇太极的反间计。但很多人忽略的是,袁崇焕被皇帝逮捕后,所部官兵大为惊骇,纷纷逃散。袁崇焕却在牢里认认真真的写了一封信,语重心长的劝部将祖大寿、何可刚带部队回来,打退清兵,保卫大明朝的江山,“帝取崇焕狱中手书,往召大寿,乃归命。”什么叫深明大义?能做到的这样的人有几个?

在当时的明朝方面的记录和当时老百姓们的街谈巷议中,千夫所指地说袁崇焕是奸细,是叛徒,直到清人编撰《明史》,把满人自己编辑的档案《太宗实录》拿出来参考修订,才算让真相大白于天下。大家都听过当时北京老百姓吃他肉的事吧?这何尝不是一种狂热的爱国激情?因为狂热,所以被利用。

我觉得,爱国是理所当然的,但必须是理性的,而非类似一种宗教狂热式的。在中国,一个男人的气节总是很重要的,但却丝毫不考虑个人的具体处境究竟如何,只问结果,看你是不是失节了,至于当时是怎么回事,那无关紧要。对于女人的贞节,似乎也是如此。但忽略了一点,我们都是各自活生生的不同的人。而且,我们都应该有自己理性的分析和判断,针对国土、国民、主权三要素来选择自己的行为——我想,这才是真正的爱国主义吧。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