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总结 > 小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城市的标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党小艳】
 

小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城市的标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党小艳】

发布时间:2019-07-28 09:58:46 影响了:

《城市的标识》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高陵县城关小学 党小艳

【教材分析】:

本文的作者是张抗抗。全文紧紧围绕“标识”来写。作者先用大量的笔墨描写了城市的雷同致使城市失去了它特有的个性,失去了活力和灵性,为下文写“树”是城市唯一不可被替代的印记,不可被置换的标识埋下伏笔。最后作者以真实的内心感受,来唤起人们崇尚自然,回归自然,珍惜大自然赐予人类的天然礼物的意识。用“树”是大自然留给我们最后的馈赠,也是城市仅存的个性,来号召人们要自觉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已初步具备了独立阅读能力,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查阅资料的能力。教学时应放手让学生多读,在读中有所感悟;同时,抓住学生乐于质疑问难的特点,让学生多问,多交流,教师及时点拨引导,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教学中,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作为主线,倡导多读的教学模式,新课标明确指出三种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都是以读为前提,

以读为中介,以读为纽带,以读为归宿的。让学生在多读的过程中,加深对课文的深理解和体验,使其有所思考和感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正确读写“掳掠、茫然无措、川流不息、遒劲、蔚为壮观、干涸、馈赠”等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清课文的思路,能运用修辞手法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 讨论 读中感悟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以心去爱护我们城市的树,从而使我们增强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通过反复地阅读课文,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能运用多种修辞手法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体会树对于城市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当我们一谈到城市,你眼前会浮现怎样的景象?

2、今天我们就共同来学习《城市的标识》这篇课文,来看一看城市的标识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强调多音字“识”的读音,指出“识”是多音字,解题:什么是标识?所谓标识, 是指用来辨认识别事物的标志。课前,你了解了哪些事物可以 作为城市的标识?

4.介绍作者。

学生汇报预习作者情况,教师课件补充作者资料。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打开语文书,自由朗读课文。

2、边读边勾画本课的四字词语,一会儿一起交流。

三、检查学生的自读情况。

1、学生反馈自己找到的词语。

2、出示词语。自由读一遍,边都边思考这样分组的原因。 第二组:

3、谈读后感受。

4、理清文章脉络。

课文层次清晰,共分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1-6)自然段(写出了城市的雷同现象) 第二部分:(7-17)自然段(写出了树才是城市的真正标识)

四、精读课文,感悟重点。

1、品读城市的雷同部分。

(1)师: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1—6自然段,把描写城市

雷同的句子勾画下来,想一想,做上批注。不懂的地方和同桌讨论。

(2)学生交流反馈。

高耸的大厦和大楼、满街的霓虹灯和高架的立交桥、川流不息的车辆、满街的现代化服饰和商品等。学生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做点拨。

(3)生活在这样的城市,难怪作者发出这样的感慨。齐读第6自然段。

师:读完后能找出感受很神的赐予吗?

生:迷失、复制。

师:同学们,能我们从这千篇一律的城市中走出来,再读读第二组词语。

(4)出示第二组词语。

读完后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闻到了什么?

2、既然树是城市的标识,作者为什么用大量的笔墨描写城市的雷同呢?

(为了突出事物的主要方面,用有差别和相反的事物做陪衬,我们把这种写法叫做衬托。)

3、浏览课文中出现的树的图片,为学习下节课做准备。

五、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城市雷同部分,下节课我们接着学习树才是城市的真正标识部分。

六、布置作业。

(任选一题,多选有奖):

1、抄写我的摘录笔记的词语。

2、了解自己家乡有哪些标识,写下来。

板书设计:

城 市 的 标 识

(标志)

城市 树

雷同 标识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