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范文 > 观后感 > 纪录电影大国粮仓观后感7篇
 

纪录电影大国粮仓观后感7篇

发布时间:2022-09-28 14:02:29 影响了:

大家在写观后感的过程中,需要联系自己的现实生活,当朋友们欣赏完一部影片后,应该有很多感受,可以撰写一篇观后感,下面是职场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纪录电影大国粮仓观后感7篇,感谢您的参阅。

纪录电影大国粮仓观后感7篇

纪录电影大国粮仓观后感篇1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星期天,我们学校的小记者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了“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爷爷工作和生活的安江农校采访。

安江农校坐落在雪峰山下,气候温和,土地肥沃。我一踏进校园,就被“勤奋务实、文明进取”的校训振憾了。学校里古树参天、风景秀丽、果树成林。

学校的老师告诉我们,袁爷爷在上世纪50年代初从西南农学院毕业后就来到这所学校任教。当时,全国人民严重缺少粮食,过着苦日子。他心里就有了一个愿望,希望大家不再少吃饿肚子。从此,他废寝忘食,潜心研究,揭开了杂交水稻研究的序幕。在他的组织和指导下,终于研究成功了杂交水稻,解决了全世界人口的吃饭问题,为世界粮食安全做出了巨大贡献。杂交水稻从地处物种变异天堂的安江农校发源并走向了世界。

学校的老师还介绍说,现在为了让人记住袁爷爷的伟大发明和贡献,准备建设“安江农校杂交水稻园”,建成后,将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老师讲解完后,带领我们在学校里参观。阵阵凉风从身边拂过,我想:袁爷爷为什么能从一名普通的教师成长为举世瞩目的“杂交水稻之父”呢?我好奇地问身边的老师。老师沉思片刻,告诉我:这或许是因为他勤奋务实,潜心进取,心想人民吧,因为袁院士有个成功的公式就是:知识+汗水+灵感+机遇=成功。

哦,我终于明白了,袁爷爷为了我们的吃饭问题,用自己的知识,付出那么多的心血研制杂交水稻,真是伟大呀!

纪录电影大国粮仓观后感篇2

我毕生的愿望,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袁隆平

愿我还能想起,面对一餐一饭之时,如洗碧空下翻滚的稻浪;愿我还能看着,吟咏《观刈麦》的隽语之时,老农粗糙的双手捧起的新粮;愿我还能听见,此后风吹过稻花沙沙,应是他灵魂的回响。

“后来,历史书上的人,真的成了历史。”

慢慢地我才明白,那些与我们同时代的光芒熠熠的人,其实和伴随我们的日月星辰没什么区别,平时我们总不大会时常想起他们,我们总觉得他们永远会在,因为有些人伟大到我们以为他没有生老病死。然而,他们又与日月星辰不同,是西沉了就不会升起,划过天幕就不会再回来。他们的光芒照耀的地方越多,我们就越会感觉到随着他们的离去,时代的一部分也随之定编。后人翻阅时代的书页时,会清晰地看到这个天体上陨落的注脚。我们虽然无法抵御浪潮,但会永远记得灯塔。

遥记国士袁老,曾将毕生的梦想汇聚为二:其一,乃禾下乘凉之希翼;其二,乃推动杂交水稻覆盖寰宇之宏愿。袁老曾说,他梦见水稻长得有高粱那么高,穗子像扫帚那么长,颗粒像花生那么大,而他则和助手坐在稻穗下面乘凉。最是难忘60年代,饥荒之难席卷华夏,饥殍遍野,满地荒芜。若非袁老领军,三九严冬,步履不辍;三福酷暑,志意犹坚,历十年坎壈,终成杂交水稻之盛果,又何来今日一国之河清海晏?“饱食者,当常忆袁公。”他的名字永刻大地,他的灵魂向死而生。禾下乘凉梦,后辈不敢忘!

都说人的悲喜并不想通,但现在看来,并不是那样,我和好多人一样,我也不知道这是第几次为了一个素未谋面的.人哭。可我好像又与他有着一面之缘,或在课本中,或在饭桌上,或在电视机,或在中国的稻田里。老一辈人十里长街送总理,我并不知道是什么感受,但看见了长沙人乃至更多人送袁老我突然知道这种感受。总有人说中国人不懂浪漫,可我无数次为中国人特有的浪漫而热泪盈眶。“浪漫至死不渝”。《觉醒年代》中辜鸿铭先生有言如是:“真正的中国人是有这赤子之心和成人之思,过着心灵生活的人。”

世间最浪漫,莫过于中国人。是他们自发的聚集在医院门口,看着灵车驶出,又紧紧追着跑;是他们纷纷停车,鸣笛致哀;是他们送去了三束水稻,带着泥土和大地的气息;是他们在给他的照片打伞;是他们在纸片上写下“禾下乘凉,我们接棒”;是他们在天上看见了稻穗状的云,愿意相信神明的存在;是他们倾尽了一城的花,只为祭奠一个人;是他们排了两小时的队,只为鞠躬说声谢谢;也是他们免费发放口罩,提供鲜花,接送吊唁的人;更是他们熄灭了景观灯,作出了稻穗状的烟花……“国士无双,一路走好”。这种特有的浪漫,我称之为怀念。

“一愿社稷昌,二愿黎民宁,三愿我所爱无忧无虑,岁岁长安。”世人皆知袁老的两个梦想,却不知道他第三个梦想是与妻子白头偕老。袁老曾说,他这辈子最大的幸福就是在人生最困难的时候,妻子始终和他在一起。当年,他的实验种盆被人砸,是她在安慰;那年,她突发脑炎,是他在照顾;后来,他栉风沐雨,穿梭田间,是她陪他粗茶淡饭,分外香甜。袁老自是幸运,遇到了他人生低谷中的一束光,伴他盛世将倾,深渊在侧。

?寻梦环游记》中有句话,“死亡不是生命的终点,遗忘才是。”他把人民放心间,人民便把他高高举起。我明白,他没有离开,他只是带着种子走向了远方,秋天到来时,稻穗在烈日下低头,那是他在身后。

而在我心里,他也应万寿无疆,永远健康,开着他的小车,带着他的小猫,穿梭在他的实验田,看着稻穗粒粒低垂。

最后愿,稻菽千层浪,禾下好乘凉。

先生所做事业,千古流芳。

纪录电影大国粮仓观后感篇3

2021年5月22月13点07分,“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与世长辞。在得知这个消息后,我先是不肯相信的,袁老取得的一个又一个令世界震撼的成就,为全人类做出的无与伦比的贡献,让我们将他视作一座屹立不倒的丰碑,一个精神永存的标杆,却忽略了他也是一个有着生老病死的普通人。

我久久难以平息内心的惊讶,难以起笔写下这篇文章。我带着一颗虔诚而崇敬的心,重新回顾了袁老充满坎坷与坚持的一生,试图从单薄的语言与真实的影像中汲取这一伟人的精神甘泉,用我不够厚重的文字,以我最真挚的情感,记录我眼中的山高水长的袁老之风。

袁老是一位伟大的梦想者。

“我有两个梦,一个是禾下乘凉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多么美好的梦想,多么动人的梦想,多么伟大的梦想啊!从那个“涂有饿莩”,饥荒肆虐的时代到不被认可、难见成效的时期,袁老始终敢于梦想,始终追求梦想。“我们都在路上,我们都是追梦人。”袁老这些追梦人中的一员,九十岁高龄仍坚持下田,为水稻产量年年创造奇迹,为了心中的梦想,不断开拓,不断突破,不断前行!

袁老是一位执着的坚满分持者。

袁老经历了成千上万次失败,承受了成千上万次失望,却始终坚守着自己内心的方向,从失败中找寻经验,在失望时愈加勇毅。数十年的风吹日晒,让他的皮肤变得黝黑,却未能让他的坚持有丝毫动摇。靠着这份坚持,他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明知前方陡峭,偏要开路而往,用恒心培育出高产杂交稻,让农民展笑颜,让人民露欣喜。

袁老是一个积极的乐活者。

与印象中的科学家不同,袁老更像一个朴实的老人。袁老爱好广泛,乐于生活,袁老爱游泳,爱理发,爱打排球,爱拉小提琴,富有情调。袁老养猫,希望猫儿长大,守护家旁的水稻试验田。袁老爱打麻将,防止老年痴呆,想要多坚守岗位几年。袁老心系水稻,心系工作,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消除饥饿的人类的伟大事业中。

5月24日,在袁隆平遗体送别仪式中,在飘着点点细雨的长沙,壮观的场面让我感慨袁老的贡献之大,更感动于袁老在老百姓心中的位置!我想,袁老啊,您是去了天上,在比高梁还高的稻穗下乘凉了;我们每个人都铭记“袁隆平”这个闪闪发光的名字。

我还有万千思绪,此刻竟无法收笔,唯道一句:“袁老之风,山高水长!”

纪录电影大国粮仓观后感篇4

“乍闻袁老赴仙门,日月无光天地昏。曾转乾坤惊世界,稻花香里念君恩。”——题记

地平线被刷成金黄色,黄昏似一老妪,拄着拐杖,脚步轻盈地把缕缕最黄艳的暮色撒在天边,撒在土地上。农民伯伯戴着草帽在地里干活时,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那位老人,那位把毕生经历都放在杂交水稻上的袁隆平爷爷在天边露出慈祥的微笑……

1930年9月7日,一阵啼哭打破了产房的宁静,没有人知道这个孩子会是未来人们的救世主,也没有人知道杂交水稻每年可多养活约一亿人口。抓周时,他抓到了水稻,从此注定了他不平凡的一生,注定了他一生的绿色农业梦。

1950年,袁爷爷已经研究出了高等、产量大的西红柿、马铃薯等。之后,他不顾世人的嘲笑,走上了杂交水稻之路。饥荒迫使学校停学,他看到了小女孩儿将一张饼紧紧地搂在怀里,他看到了小女孩儿扶着墙走不动路,他看到了一小袋干粮悬挂在高高的房梁上,他听说了人到死前也未曾动过一口干粮……这一幕幕的发生,他怔住了,这更加坚定袁爷爷的梦想。袁爷爷和他的团队没日没夜的研究,终于发现了一株“败育型雄性野生稻”,他手上轻握着这株“败育型雄性野生稻”欣喜地笑着,这是他前进的动力,袁爷爷细心地做了几盆实验,可是好景不长,文革又开始批判袁隆平。在袁爷爷干活的时候,红卫兵把他的心血毁灭了,听到这个消息,他赤着脚立刻跑回了家里,他的眼神是那么无助,但这也没有能打破他前进的意志,袁爷爷继续细心地研究着他的实验田。可是一次大雨再次摧毁了他的心灵,在狂风暴雨中,他义无反顾地冲向那片稻田,看到眼前的一切,他扑向那面目全非的稻田,嘴里嘶吼着:“这是谁干的!谁干的!”他抓着那一株残留的水稻幼苗,眼里尽是委屈和伤心,雨水顺着脸颊和耳垂流下。他抓住了最后一丝希望,坚定地继续搞农业,可这次袁爷爷又失败了,没关系,再来!再来一次!成功了!他成功了!全国人民看着报纸,眼睛笑得眯成了一条线。他做到了!他真的做到了!他实现了那句话“我毕生追求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九十多岁的老人家依然朴实无华,依然穿着最普通的衣服,骑着普通的电动车,庄稼地里的真院士,农民百姓的心上人。他不是小鲜肉,但他就是中国人心目中永远的神!

家里的老人教育我们,不要浪费粮食,说到饥荒他们眼里还流露出几分惶恐,“挨饿挨怕了”。袁爷爷在5月22日午饭过后去世的,他看着孩子们吃了饭才离开的。疫情当下,国粮紧缺,我们更不应该浪费粮食,让袁爷爷担心。我们会继续传承袁爷爷的意志继续谱写这美丽的华章。希望大家在吃饭闻到饭香的时候,不要忘记这样一位心系百姓温饱,一生鞠躬尽瘁的老人家——袁隆平。

纪录电影大国粮仓观后感篇5

年轻时代与饥饿有关的一幕幕场景成为袁隆平院士前进道路上的动力。从此,他立志使我国农民摆脱贫困,立志向饥饿挑战。为了人民不为饥饿所困扰,为了国家不被“一粒粮食”所“绊倒”,他始终坚定着“要把超级水稻杂交稻合成”和“让杂交稻走向世界”的信念,将一生都奉献给了杂交水稻事业。学习袁隆平院士就要学习他的这种为国为民、信念坚定的精神。八个人的理想同国家、民族的奋斗目标统一起来,把个人的人生追求同社会的改革实践结合起来,牢固事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远大理想和永远跟党走的坚定信念。

袁隆平院士的一生,是矢志不渝、勇于追梦、敢于圆梦的一生。袁隆平院士有两个梦想:一个是“禾下乘凉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为了实现这两个梦想,他始终铭记投身科学研究的激情与梦想,始终铭记把杂交水稻不断带向更高的不渝追求。90岁的他依然时刻警醒自己,“不能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依然醉心于提升杂交水稻产量,醉心于科技兴农大业。作为新时代下实现复兴梦的实践者,学习袁隆平院士就要学习他这种勇于追梦、敢于追梦的精神,始终保持一以贯之、慎终如始的激情与活力,心怀不抛弃、不放弃的决心与毅力,不故步自封、不坐井观天,在不断推进高质量发展新征程,在更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中,拼搏奋斗、矢志奉献,书写不负韶华、不负时代、不负人民的新篇章。

袁隆平院士的一生,是不畏艰险、锐意进取、攀登高峰的一生。杂交水稻是世界上的一个难题。这条路从一开始,就困难重重。明知道是难题,但袁隆平院士还是选择了难题。几十年如一日的头顶烈日,一次又一次的失败,都没能挡住他探索和实践的脚步,凭借他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意志和精神打破难题,终于发明了新一代的水稻品种。学习袁隆平院士更要学习他那种知难而进的精神,正视挫折、珍惜挫折,不因一时的遭际就一蹶不振,不因一时的困难就止步不前,时刻保持战胜困难的斗志,在挫折面前不气馁,困难面前不退却,历经“千锤百炼”方能“百炼成钢”,成为党和人民事业的“实践者”,不断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勇前行。

纪录电影大国粮仓观后感篇6

“杂交水稻之父”、“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因多器官功能衰竭,于2021年5月22日13时07分在长沙逝世,享年91岁。听到这个噩耗传出时,我心头一颤、难以相信这个消息,原来有的人伟大到让我们以为他没有生老病死。袁隆平院士的一生有两个梦:“禾下乘凉梦”、“杂交稻覆盖全球梦”,并将此作为毕生追求。他带领中国科研团队一次次攻破难题,为中国人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做出重要贡献。看完《袁隆平》这部电影后,我颇有感悟。

“伟大出自平凡,平凡造就伟大。”回顾袁隆平院士的一生,他心怀“禾下乘凉梦”,秉着“躬耕田垄情”,毕生辛勤耕耘,让全球数亿人口摆脱饥饿,用一生为这句话写下了注脚。我们要读懂袁隆平院士“平凡”背后的“不凡”,用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敢为人先的创新创造、朴实无我的奉献精神,写就不凡人生。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亲历过饥馑岁月的袁隆平怀院士揣着“让中国人民吃饱饭”的理想,决心向“饥饿恶魔”发出挑战,深扎实践热土,努力发挥聪明才智,脚踏实地把科技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让粮食大幅度增产,用农业科学技术战胜饥饿,用一生的实践让水稻高产成为现实。

“操场里跑不出千里马,花盆里长不出万年松。”袁隆平院士凭借丰富的想象、敏锐的直觉和大胆的创造精神,认真总结了百年农作物育种史和水稻育种经验,做到了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双结合”,推动杂交水稻研究取得重大突破。古代先贤荀子在《劝学》中说:“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试想,如果没有在平凡岗位上锲而不舍、日积月累的创新创造,哪有积沙成塔、集腋成裘的成就斐然。作为青年学生,我们要勤于“下田”、善于“蹲苗”、敢于“拓荒”,努力从实践中汲取“创新”之经、“闯关”之法、“夺隘”之策,在经风雨、见世面中长才干、壮筋骨,练就担当作为的硬脊梁、铁肩膀、真本事,努力做敢于担当的排头兵、善于作为的领头雁,以水滴石穿的韧劲和迎难克难的姿态践行为民之情,实现报国之志。

接续奋斗,是最好的纪念。我们要从袁隆平的“不凡人生”中汲取成长力量,播种为国为民之梦,涵养创新创造之能,积蓄苦干实干之功,在为民造福、奉献社会中发光出彩。

纪录电影大国粮仓观后感篇7

古代有岳飞精忠报国,近代有黄继光为国捐躯。他们生活的年代不同,但是他们都有着一个共同的梦想,那就是报效祖国,为国争光。

以前的祖国衰弱,腐败,任人欺负,但是有了那些怀揣梦想的中国人之后,我们的祖国就渐渐强大了起来,有了巨大的成就。

开国大典上的那一句:新中国成立了!这句话敲打着每个人的心,使每个人心中的热血沸腾了起来,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当“神舟五号”发射成功后,每个人都观看着“神五”升起的录像,每个人都在高兴着,欢呼着。

我相信,在未来的发展中,祖国会变得更加繁荣昌盛,更加美好,这是中国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就有着一个中国梦,那就是不再让全国十三亿人口再有挨饿的了。有一次,一个人把袁隆平辛辛苦苦研究出来的成果扔下了水井,他奋不顾身地跳了下去捡回了自己的研究成果。以前我不明白,袁隆平为什么会为了一棵小小的水稻而奋不顾身,但现在我明白了,那不是普普通通的水稻,而是他的中国梦,是他凝聚了许多汗水和希望的中国梦……

我也有着一个梦,它虽不及袁隆平的梦那样伟大,但是却是十分美丽。

小时候,我常常幻想自己长大以后,可以成为一个救死扶伤的医生,可以穿着圣洁的白大褂穿梭在医院里,为重病的患者做手术,想象着别人叫自己“白衣天使”时的画面,我就十分喜悦。我知道我离我的梦还很遥远,但我会刻苦学习,努力早日使我的梦实现,我会用自己的汗水浇灌我那个美好的梦……

一个人的梦虽然渺小,但成千上万个人的梦加起来就是非常伟大的。它就像一滴水,单靠这小小的一滴是聚不成滚滚不息的江水的,只有汇聚在一起才有意义……

猜你想看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