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设计 > 影视转场漫谈_浅析转场在影视
 

影视转场漫谈_浅析转场在影视

发布时间:2018-12-24 09:40:13 影响了:

  我对电影产生兴趣,是缘于五十多年前墨西哥的一部影片,倒不是电影本身所叙述的故事情节,而是被其中一个转场镜头所吸引。   大概是在1+57年,电影院正放映墨西哥影片《生的权利》,当时我十二、三岁,对影片的思想意义似懂非懂,不过能看出点大致故事情节:有个女人不孕了,找医生要求堕胎,医生列她讲了个故事。故事说某富家小姐爱上一个男人,后来怀孕了,但是家人反对,逗她堕胎,她不干,偷偷生下孩子,托付老保姆藏到别处抚养……孩子长大成人当了医生,这医生就是我。
  打动我的是电影中一个转场镜头(那时还不知道叫“转场”),这孩子由少年到青年的变化过渡:老保姆给孩子穿衣服,少年的手在扣纽扣――扣完――衣服穿好,少年成了青年。这个转场镜头简直让我着了迷,噢――原来电影可以这样干的,太巧妙啦!记在心里至今五十多年也没忘。
  从那以后,就此爱上了影视,看电影往往格外留意这类镜头的转换。这种时空变化镜头在影视中经常会出现,比如一个孩子在穿鞋,鞋带系好了,镜头摇上来变成大小伙子:或者说小女孩学芭蕾,先在练功房练习足部跳跃动作,接着镜头由跳动的足部拉开,空间转换到在舞台上演出。又比如:
  草地上娃娃们在踢足球
  奔跑着的腿部镜头
  滚动的皮球
  跑动的腿(镜头拉开)出现的是足球
  运动员
  诸如此类的镜头简直不胜枚举,后来慢慢才知道这就是镜头蒙太奇组接技巧,又叫“转场”。转场是影视套用于文学写作中的“过渡”而来,过渡在写作中原意是上下文之间的衔接,影视中称其为“转场”,表示镜头或镜头组(段落)之间转换连接的编辑手法,也叫“蒙太奇”。
  
  两组不同时间、不同地点或不同人物事件的镜头段落,假如把它们直接联在一起,可能显得比较生硬、别扭,观众看起来也许感觉突兀、冒失,这就需要编导设法安排转场,以合乎人们的观赏思维习惯。
  影片通过转场处理,可以实现时间和空间的大幅度跨越,使作品更为精炼紧凑,时间更节省,内涵更丰富,脉络清楚、层次分明,镜头信息量更大,尤其语言表述更具自由度,结合故事内容自然贴切而合情合理地创造奇妙的“蒙太奇”效果。
  常见的转场方法是:在两个不同时空跨度的场景中设计出某个交叉点,前后镜头(或人或物或语言)相互之间有某种类似或关联,通过镜头把二者连接起来实现过渡转场。转场镜头一般以大全景或特写居多,大全景镜头的抒情意境和修辞功能在转场中得以充分发挥,特写镜头的方位不确定性和形象的相似性为转场提供了基础。转场技法经常采用叠化、淡化或遮挡的方法,镜头多以拉(或摇)来表现。
  “转场”转得好或不好?合适不合适?“贴”不“贴”?够不够“绝”?有没有“新”意?就看你编导怎么“玩”啦!俗话说“戏法人人会变,各有巧妙之处”,许多中外艺术家有大量上乘杰作。笔者不揣浅陋,就本人所见对巧妙转场略举数例,与读者诘君共同赏析。
  
  特写镜头转场
  
  印度电影《流浪者》中,少年拉兹因偷窃一块面包而被关押在儿童监狱十多年,直到长成青年拉兹。镜头是怎么转场的呢?这个转场是借助监狱里每天派发的食物――一块面包(面饼)的特写镜头来完成的。
  (少年犯)孩子们捧着大碗排着长队领取食物
  镜头摇到小拉兹
  
  他领到了食物――一块面包
  小拉兹凝视面包(思绪万千)竟放声大笑
  碗里的面包
  大笑着的青年拉兹
  狱警说:“你满期了,到外面去吃饭吧……”
  为这小小的一块面包(薄薄的饼)拉兹在儿童监狱中艰难度过了十几年的时光,拉兹凝视面包放声大笑,从少年到青年,几秒钟镜头涵盖了十多年的漫长岁月。这个转场为强调人物命运、烘托作品主题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转场方式远远不限于上述这几种(以上对转场的分类也未必精准恰当)仅仅为了行文分析的需要略举几例而已,此外常见的转场还有如:虚化法、淡化法和遮挡法以及利用人物语言转场等等,这些都是用以跨越时空的行之有效的好办法。重要的是:学习前人经验,要求我们在创作过程中不断思考并勇于创新,根据作品内容和主题,构思出新颖、合适而又巧妙的转场方法。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