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设计 > 【教育奠基未来】 奠基美好未来
 

【教育奠基未来】 奠基美好未来

发布时间:2019-01-30 03:51:56 影响了:

  教育现代化是社会现代化的前提条件和根本动力。沛县作为一个人口大县,只有靠教育现代化,才能把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巨大的人力资源,才能实现人口素质的大提高和农村经济的大繁荣。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我们创新理念,高标定位,努力推进教育思想现代化,确立了发展教育就是发展生产力、抓教育就是抓经济的理念,让教育与经济共生共荣、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坚定不移地落实“科教兴县”、“人才强县”战略,促进了教育科学发展、均衡发展、和谐发展和跨越发展,为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加大投入,科学配置,着力推进办学条件现代化
  
  一是优化学校布局,科学配置资源。壮大职教中心、新建保安学校,带动全县职业教育迅速发展。职教招生规模继续扩大,普高与职高之比趋近4:6。以创建星级高中为契机,撤并了5个镇完中的高中部,迁建6个镇的7所学校。全县共撤并初中22所、小学317所,恢复建设15所公办幼儿园,优化了教育资源,提高了办学效益。按照调高、调大、调优的原则,小学、初中、高中、职高呈现出高位均衡发展态势。
  二是完善投入机制,优化发展环境。加大教育投入,在省拨基础上,县财政投入2000多万元,全部化解了农村义务教育债务。努力提高中小学生均公用经费标准,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生均公用经费达到省定小学300元、初中500元的标准。教育经费全面纳入财政保障范围,学生学杂费、贫困生资助、教师工资、公用经费、校舍建设维修改造等经费均由政府承担。教育经费在财政预算中单列,专款专用,避免了挤占、挪用。关心弱势群体,2007年发放孤儿和贫困学生补助费64.84万元,受助学生2577人。
  三是创建优质学校,提高办学品位。全县继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危房改造”、“三新一亮”、“六有”、“校校通”、“四配套”、“合格学校建设”等工程之后,实施“农村合格幼儿园”建设工程。2008年上半年,有三镇已经顺利完成省优质园验收,10所幼儿园待验,年内所有幼儿园均建成省合格幼儿园。完成特殊教育中心校改扩建工程。全县小学、初中(含民办)、高中均达到省标准化建设要求。现有省市现代化示范初中以上22所、省市实验小学50所、省市优质幼儿园15所,三星级高中5所。
  四是打造“数字校园”,实现教学手段信息化。沛县教育信息网、教育资源网进一步完善,成为覆盖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幼儿教育、成人教育的教育教学网络资源中心和信息指挥中心。全县小学全部接入教育城域网,省三星级以上高中、重点职中、示范初中、省级实验小学基本建成独立的校园网系统,所有中心小学以上的学校都已建成自己的网站。
  二、提升内涵,多措并举,全力推进育人水平现代化
  一是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全面发展。按照“德育为先、素质领先”的要求,加强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理想信念教育,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德育网络不断完善,学校德育主阵地地位得到加强。国家“十一五”规划立项课题《“新・心”德育研究》全面展开,增强了德育工作的针对性、主动性和实效性。编印了《沛县中小学歌谣集锦》,以日常行为规范和基础道德养成教育为重点,培养学生良好的品格、健全的人格。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采取切实措施关心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重点开展小学“习惯养成年”、中学“课堂效率年”和职业学校“创建达标年”活动。建立国家级、省级、县级德育基地10个,创建省市德育先进学校22所、省市绿色学校10所。
  二是深化课堂改革,推进有效教学。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核心,实施精细化管理,深入开展“教育质量年”活动,制定《教育教学精细化管理规程》,在全县开展小学学习无锡师范附属小学,初中学习杜郎口中学,高中学习拼茶中学活动,实施一系列教学改革、管理制度改革。建立校长、园长听课点评制度,认真组织有效教学专题研讨活动。开展“有效教学”优秀课评比活动,建立、完善教育教学质量监测和评估等相关制度。
  三是强化教研科研,提高教学效益。加强教科研队伍建设,选拔一批业务水平高、组织能力强、富有开创精神的人员充实到教研室和教科室,发挥专业引领作用。深入开展“问题即课题”研究,及时把教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行为,服务教育教学。完善校本教研制度,发挥校本教研示范校的作用,深入开展跨乡镇、跨学校的联合教研。充分发挥网上教研作用,形成全员参与教科研的良好局面。2008年以来申报“十一五”科研课题128项,其中国家级课题9项,国家级重点子课题16项。
  
  三、强基固本,苦练内功,大力推进队伍现代化
  
  一是强化师德师风主题教育,树立教师队伍良好形象。深入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把师德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通过组织师德报告团、举办师德论坛、邀请专家讲学、评选“师德模范”等一系列活动,强化广大教育工作者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职业意识,大力弘扬爱岗敬业、甘为人梯的崇高师德风尚。制定下发了《全县教师队伍管理意见》、《全县校干队伍管理意见》,进一步规范和完善了教职工的管理。
  二是深化教师继续教育,加快专业成长步伐。深入开展以新理念、新课程、新技术为重点的新一轮教师全员培训,加强校本培训,举办教师发展学校,为教师专业成长搭建快捷、有效的平台。在全省率先改革教师培训机制,整合教师进修学校、教研室、教科所、电教馆、装备站等资源,组建教师学习资源中心。出台了《沛县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实施意见》、《沛县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实施细则》和《沛县中小学教师校本培训实施细则》等一系列文件。
  三是优化校干队伍素质,提升现代管理能力。大力实施名教师、名学校、名校长“三名工程”建设,先后举办名师、名校长培训班87人次,校干培训近千人次。举办“现代化背景下校长角色的使命”、“精细化管理策略”、“当好科研型校长”等中小学校长主题论坛,引导校长在科学管理、依法治校方面理性思考,交流提高。创新校长培养方式,选派部分年轻骨干外出挂职锻炼,加大校级干部直选力度,促进干部队伍的年轻化、专业化。加大后备干部的培养、培训和管理力度,建立教育系统人才库,为校干的成长创造和谐宽松的环境。实行校长任期目标责任制和定期交流制,改进校长工作考核办法,增强校长的事业心和责任心。
  四是重视培养名优教师,构筑教育人才高地。大力实施名优教师培训工程,以学校为单位制定名师培养计划,指导有潜力的教师制定个人成长规划,引导教师向教学有特色、科研出成果方向发展。实施名优教师考核制度和津贴制度,加大对名优教师的奖励力度,全方位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和创造性。
  
  四、提档增效,做精做细,强力推进教育管理现代化
  
  一是落实细节管理,提高管理水平和管理效能。深入贯彻《江苏省中小学管理规范》,注重突出教育教学常规管理、校园管理、后勤管理等重点环节。2007年5月,召开全县中小学精致管理现场会。在全县中小学中全面开展科学管理、规范管理、精致管理和高效管理活动,倡导教育教学精细化、精致化。2007年底,教育局对全县中小学进行了贯彻落实《江苏省中小学管理规范》大检查,并将检查结果纳入对学校的年终考核。
  二是加强学校文化建设,提升办学品位品格。教育局按照打造人文校园、书香校园、生态校园的总体思路,大力开展学校文化建设活动,成立了校园文化研究推进会、陶行知研究推进会。先后开展大树进校园、石头进校园、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提升学校品位,先后组织3次学校文化建设巡回观摩活动。县教育局于2007年12月和2008年4月两次在全国现代学校文化建设论坛上作经验介绍。
  三是推进和谐校园建设,展示教育新形象。教育局围绕平安校园、法治校园目标,开展和谐校园创建活动。建立健全孤贫儿童帮扶救助机制,成立沛县贫困生救助管理中心,全年资助贫困生2.4万人,救助资金212万元。其中全县共排出758名孤儿和4981名特困儿童,采取一对一方式进行帮扶。着力抓好校园食品、公共卫生、消防、交通、校舍、网络与信息安全工作,加强校园周边环境整治,校园无一起意外伤害事故发生。组织师生走进社区,倡导文明新风;开放学校设施设备,促进学校、家庭和社区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形成社会理解支持教育、教育服务回报社会的良好态势。
  经过努力,沛县教育事业取得较快发展,我们将进一步加快全县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为全县教育又好又快的持续发展奠基,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更大的活力,为百姓未来富庶文明的新生活奠基。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