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设计 > 了解孩子需求,引导孩子健康成长【用心倾听,引导淘气孩子健康成长】
 

了解孩子需求,引导孩子健康成长【用心倾听,引导淘气孩子健康成长】

发布时间:2019-02-05 04:08:55 影响了:

  摘要:幼儿园教师经常会遇到一些特别淘气的孩子。这些淘气的孩子,教师普遍感到头疼,家长心里着急,可又缺少引导的办法,听之任之易使孩子产生抑郁、强迫等心理疾病,严重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本文结合教育实际,从淘气孩子的行为表现特征、成因分析入手,通过用心倾听深入淘气孩子内心的方法,采用循循善诱的策略对淘气孩子进行相应的教育,引导其健康成长,取得了不错的成效。实践证明,淘气的孩子是聪明的,是可以教育好的。
  关键词:倾听 引导 淘气 成长
  
  在幼儿园,几乎每个班都有几个淘气的幼儿,他们喜欢搞恶作剧,经常有意破坏物品,捣乱、多动。对于这样的幼儿,教师要么采用严厉的管教,要么采取冷处理,活动时不让他们参加,上课时将他们置于一角。这样非但没有良好的教育效果,教师视线外的这些孩子还可能变本加厉。那么,淘气幼儿有什么共同的行为表现特征?造成这些幼儿淘气的原因何在?如何引导其快乐成长呢?
  一、淘气幼儿的行为表现特征
  心理学研究及从教多年来的经验告诉我们,淘气幼儿一般均有以下特征:精力旺盛、活动量大;注意力不集中、自制力差;霸道、爱发脾气、攻击性强;自尊心强、批评时会顶撞大人;鬼点子多,常做出意想不到的事,回答问题时常回答出一些奇怪的答案。
  二、淘气幼儿的成因分析
  (一)有待探讨的家教方式是导致幼儿淘气的原因之一
  1.父母长辈们把孩子当作宝贝看待,总认为宁愿苦自己也不能苦孩子,在这种意识支配下无原则地满足孩子的任何要求,哪怕明知是不合理的要求。这些在溺爱中长大的幼儿到了幼儿园普遍表现出霸道、脾气大,稍受委曲就大吵大闹等特征。
  2.父母受传统育儿思想影响,信奉“棍棒之下出孝子”,这些孩子在家中没有发表自己看法的机会,稍犯错误就会受到严厉批评甚至打骂。这些孩子在家中因为受到长久的压抑,到了幼儿园就会把怨气发到其他小朋友身上。稍有不顺就会找其他幼儿出气,在学校和家中表现判若二人。
  (二)有待探讨的教师教育态度也是导致幼儿淘气的原因之一
  1.虽然教师都觉得淘气幼儿有灵气,但说实话,每一位教师都希望自己班中这种孩子越少越好,最好没有,因为难于管理。在这种潜意识支配下,淘气孩子要得到教师的表扬比较困难,经常遭到教师的批评,哪怕有些成绩也往往被教师疏忽了,有点错误就被放大,受到批评。
  2.有些教师也想把淘气孩子教育好,但对这个反复、长期、复杂的过程缺乏耐心,没坚持多长时间就放弃了,因此当孩子又一次犯错误时,便以更加简单粗暴的态度对待。
  三、淘气幼儿的引导策略――倾听
  幼儿园教育纲要要求我们:尊重幼儿。但是如何尊重幼儿,特别是尊重淘气幼儿却是一件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的事情。尊重幼儿,并不是对他们百依百顺,而是要求把幼儿当成独立的个体,把教师放在与孩子平等的位置上,蹲下来同孩子说话、交流,用心倾听,借以寻求心理上的沟通与默契。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用心倾听就是尊重幼儿。
  (一)倾听幼儿思想,引导淘气幼儿合理交往
  淘气的孩子精力充沛,活动量大,但自制力差,他们很想和同伴交流,但把在家中养成的不良习惯带到学校,易被其他小朋友和教师误认为是淘气。其实,教师多倾听孩子的想法,满足他们想和同伴交往的愿望,下次就可能不会出现这么多的淘气现象了。况且,在和同伴交往过程中,教师适当引导有助于他们从别人身上学到良好的行为规范和文明礼仪,久而久之,也能帮助他们改正自己的不良行为。因为同伴交往中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往往比教师单纯的说教更有说服力。
  引导淘气幼儿合理交往,教师要为其创造必要的条件,因为淘气孩子以自我为中心等现象比较严重。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一些合作游戏,并且明确要求淘气幼儿必须共同参与。如共同搭积木完成一个造型,共同完成一幅画或几人一组的体育游戏等,为淘气幼儿交往创造机会。活动时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巡视,及时发现问题。这样,共同配合完成一项任务,二人或几人协商的过程就为淘气幼儿提供了交往的机会。教师还可以把淘气幼儿在合作中和同伴交往的培养贯穿在幼儿活动的各环节当中。如共同叠被子、搬椅子、收拾玩具等。这样与人商量、讨论的交往,既让淘气幼儿的精力有了发挥的地方,又在教师的特别关注下培养了他们的自制力,以自我为中心的现象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和同伴合作交往的能力在反复的锻炼中也得到了不断提高。
  (二)“倾听”幼儿行为,引导淘气幼儿学会约束
  淘气的孩子霸道,爱发脾气,颇具攻击性,其中攻击是孩子宣泄抑郁和不满情绪的最不好方式,对幼儿的身心健康极为有害。所以教师必须进行及时矫正、引导。在幼儿园,特别是活动时,教师由于怕淘气孩子闹出事情,在活动时会尽量减少让他们参与的次数。其实许多淘气的幼儿都是聪明的,有的还具备很强的协调和组织能力。教师应该尽可能地满足他们的参与欲望,在事先打好“预防针”的基础上,让他们和其他幼儿一样也有开心活动的机会。如果不能满足他们参与活动的这种欲望,他们就会通过发脾气、攻击这些不良行为来引起教师的注意,因此也就显得更加淘气。实践证明,以下方法对引导淘气幼儿学会约束非常有效。
  安排座位时,教师可以把淘气幼儿安排在自己视线易顾及的地方,经常提问和暗示让他们明白老师非常关注他们,平时尽量多给予鼓励肯定,每次活动前时让淘气幼儿先操作,然后要求他们协助老师负责管理本小组,活动中让他们当本小组教练或组长,从而培养他们形成耐心、专注的习惯,逐渐学会约束自己。
  (三)倾听幼儿提问,引导淘气幼儿主动探索
  淘气幼儿爱提问题,回答问题时常回答出一些奇怪的答案。其实,孩子的好奇心是非常可贵的,它是孩子学习、获取知识的动力。
  对幼儿好奇的行为,我们不应简单地把它归为淘气捣蛋而加以批评和制止,这时如果只是斥责或打击,他们的求知欲望就会被泯灭,正在萌发的自信心也会遭到扼杀。我们应当具体分析,给他们正确的引导和鼓励。一方面,我们要向孩子介绍简单的事物知识,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另一方面,我们要耐心讲道理,对回答出一些奇怪的答案在必要时适当地加以解释,或请幼儿本人展示此答案的来龙去脉,使幼儿被强烈的求知欲望支配,积极主动地探索事情。这样幼儿在精神上得到极大满足的同时,那些淘气捣乱的行为自然会逐渐减少。
  (四)倾听幼儿要求,引导淘气幼儿懂得放弃
  淘气的孩子自尊心强,批评时会顶撞大人,要求得不到满足时就大哭大闹,甚至尖叫、打滚。如何能既保护幼儿自尊性,又不迁就他们的无理要求,且让他们心悦诚服呢?关键在于长辈和教师的教育态度和方法。这需要家园配合,共同努力。
  1.态度上应该既尊重孩子又不迁就孩子。以下案例就很能说明问题:有位小男孩在某商店里发现了一辆带铁轨的玩具小火车,叫他爸爸买,爸爸对他说:“这火车太贵了,爸爸没那么多钱买,我们到别处去看看好吗?”孩子立即说:“那您有了钱要帮我买。”说着跟爸爸走开了,周围的人对这小孩赞不绝口,都说他太懂事了。有人问他爸爸是如何培养孩子的,爸爸的回答很简单:“从孩子出生的那一天起,我们之间就相互尊重,孩子对的,我尊重他的意见;孩子错了,我决不会迁就他,会找理由说服他,要求他也尊重我,这是习惯。”这习惯使孩子从小就学会了讲道理,学会了懂得放弃。心理学研究也表明:如果不论是否合理一味地否定孩子提的各类要求,孩子要么形成不服管教的性格,要么变得一味顺从,行为没主见;如果不论是否合理一味地满足孩子提的各类要求,孩子要么形成自私自利的性格,要么变得不讲道理、任性。因此,只有能相互尊重又懂得放弃的孩子,心理才会健康发展。
  2.与孩子对话要平等,不能认为自己是父母或教师就可以趾高气扬。只有这样,才能了解孩子为什么要提这个要求,可能深入交谈后孩子自己都为认为所提要求并不合理。因此,我们必须让孩子明白,需要的满足是有条件限制的,谁都不能随心所欲。只有这样,家园共同努力,孩子才会懂得无论是在家中还是学校里,并不是所有的要求都能够得到满足的,必须放弃不合理的要求。
  总之,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和家庭的希望,我们应以正确的态度对待淘气幼儿。淘气的孩子都聪明,用心倾听,帮助孩子扬长避短,特别是纠正言行举止上的不足对家庭、学校、社会都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我深信,通过家园的共同努力,在不断的教育实践中,一定会使众多的“淘气王”健康、快乐成长,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材。
  
  参考文献:
  [1] 庄爱平.“调皮”儿童的形成原因及教育对策[N].新疆石油教育学院学报,2006-01-30.
  [2] 姚金芳.正确看待“调皮孩子”[J].山东教育,2007(11).
  [3] 张丽芳.儿童攻击性行为案例分析[J].辽宁教育,2005(12).
  [4] 黄人颂.学前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责编 潘冰)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