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设计 > 粮食!石油!生物燃料? [生物燃料遭遇粮食危机]
 

粮食!石油!生物燃料? [生物燃料遭遇粮食危机]

发布时间:2019-02-13 03:48:13 影响了:

  国际米价在2008年4月7日创造了历史新高,粮食危机席卷全球。“米荒”正在威胁着21世纪的全球粮食供应。世界银行发出了这样的警告:粮食和能源价格飙升,33个国家可能面临社会动荡。与此同时,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今年一季度经济数据显示,全国农产品生产价格同比上涨25.5%,其中小麦上涨8.7%,稻谷上涨3.5%,玉米上涨8.9%,豆类上涨36.5%。“粮食危机”这个似乎远离了一段时间的词汇再次走向了前台。
  
  争粮食的汽车?
  
  生物燃料曾经一度被视为应对能源紧张与气候变迁的“魔力工具”,但现在却因为基本农作物的价格大涨而遭受了空前未有的微词。很多人认为,使用生物燃料会造成一个可怕的结果,那就是――人们的饭桌上将会空空如也。生物燃料甚至被称为是汽车与人争粮食。这么说不无道理,近两年来,国际原油价格大幅飙升,作为世界最大的能源消费国,美国从2007年底通过新能源法案来鼓励大幅增加生物燃料的使用量。据美国农业部预计,今后几年美国玉米产量的1/3将用于乙醇生产。联合国粮农组织的专家认为:一些国家将粮食转化为燃料的做法是一种“反人类罪”。农业作物首先应该用来应对饥饿,而不是生产生物燃料。将数千万吨玉米、大豆转化为乙醇燃料对贫困人口来说绝对是场灾难。玉米换石油,本身就是在制造世界范围内的粮食短缺。有分析称,2006 年,美国投入4 200万吨玉米生产乙醇,按照全球平均食品消费水平计算,足可以满足1.35 亿人口整整一年的食品消耗。按照美国2007通过的新能源法,2022 年美国生产150 亿加仑乙醇需要1.8 亿吨玉米,足够5.8 亿人口吃一年。
  粮食价格的上涨,真的与生物燃料的空前繁荣密不可分吗?显然,这是原因之一,但并不是决定性因素。很简单的例子比如水稻,并没有用来作生物能源,但是它的价格也依然在飞速上涨。粮食危机的真正原因恐怕源于对农业的忽视。近十年的时间里,世界粮食需求量增长较快,而主要粮食作物的生产增长幅度则相对较小,最终导致如今供求关系的失衡。来自世界银行关于主要谷类产量增长趋势的资料显示,小麦、水稻、玉米这三种主要作物,在20世纪70年代时每年的产量增长达到2.4% ,而当时世界人口的增长率在2%以下。但80年代中期以后,主要粮食作物的增长下滑到1.5%以下,水稻更突出,最低的时候每年只有1%, 大大低于人口增长速度。今天的粮食供应不足从那时就已经初露端倪。
  然而,产量增幅的下降却被各国的粮食库存所掩盖。1998年-2000年主要国家粮食库存达到高峰,而进入新世纪,主要粮食作物如水稻、玉米、小麦等的库存一直处于下降趋势。总的来说,粮食库存为供求关系不平衡提供了缓冲,实际上也遮掩了供求关系的紧张,拖延了价格的上涨。还是以水稻为例,在未来十年里,全世界每年需要比2005年多生产5 000万吨的水稻,也就是说每年的增长速度要在1.5%~2%才能够满足人口增长对粮食的需求,这是个非常严峻的挑战。
  人口的增长对于我国则更为严峻,我国总人口数已超过13亿,并且在逐年递增。大量农民的“弃田从工”转战城市,更导致了不少的抛荒现象。如果放任粮食供需矛盾的增长,一旦粮食危机真正爆发,供求矛盾就不是通过价格调节所能解决的了。
  
  解决之道
  
  世界各国为了应对粮食危机制定各种政策,粮食补贴、粮食援助、市场保护等,但是最根本的解决之道还应该是对于科学技术的投入。英国首相布朗向八国集团提出要协调行动,呼吁当前不仅要关注应急措施,更要注意中长期的解决办法,重点提出科学技术、科学研究问题。国际农业研究组织也在大声向世界领袖们呼吁,在当前食物危机的应对战略措施中,一定要包括加强科技投入的措施。事实上,无论是国际还是各国的科技部门,都已经有一些比较成熟的农业技术,可以在相对短的时间内迅速增加农业产量。比如说在云南山区,通过推行新的旱稻种植技术,水稻产量从过去的每公顷1吨~1.5 吨,提高到了6 吨,农民在两年之内就可以脱贫。再如非洲的国际玉米小麦中心,最近已经研究出了抗旱玉米,能够在现有的农业种植生产条件下和中等干旱情况下,把当地的玉米产量提高30%。
  此外,各国应该关注对“雨养田”(中国人称为 “望天田”)的科技投入。比如南亚、非洲等地区的一些国家,不以具有灌溉条件的农业生产为主,印度45% 的农业生产是靠天吃饭。而通过农业技术,在几年之内能比较快地把“雨养田”的农业产量水平至少提高一倍。
  以水稻为例,在过去二三十年,世界科技研究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提高灌溉稻产量,而对非灌溉水稻的研究推广都忽视了,一直没有出现突破性进展。最近两三年,国际水稻研究所和印度国家农业研究中心,已经有一些品种在印度东部州进行实验,可以达到每公顷5吨产量,非常抗旱、耐瘠薄。不过,现在仍处于小规模示范阶段,因为优良种子的供应跟不上。而种子需要有一个产业链条,现在这个链条的环节尚不健全,其中有政策问题,也有技术问题和市场组织的问题,但这些工作近年来一直被忽视。
  加强产后各环节技术的投入也很重要,包括储藏、加工、仓储中各种损失的预防与应对。每年这种产后的损失在15%~20%。
  还有,挖掘“遗传资源”潜力,突破农业技术,也是中长期的目标。世界粮食产量新的突破点在于生物技术。眼下,国际水稻所保藏着11万份水稻资源,其中只有不到10%是做过研究的。挖掘公共领域遗传资源的潜力,现在就要开始研究突破性技术。
  
  我们的出路
  
  科技之路也是我国应对粮食危机的首选之路,坚定不移地加强对农业科技的投入,尽快实现“十一五”提出的目标。加强农业科研单位和中国科学院及相关部门协同攻关,培育和发展农业的突破性技术,尽快在农业产量水平上取得突破。让广大农民拥有掌握信息的平台,对农业科技、农业种子产业可以有更深的了解。
  针对我国的特殊情况,政府应继续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格,继续加大对农民的种粮补贴,提高农民种粮的积极性。由于存在工农产品价格剪刀差,粮食价格相对偏低,光靠种粮收入维持不了农民的各种开支,因此很多农民宁愿去城市打工都不愿守着家里那几亩薄田。而欧美国家相对而言,农民的种粮补贴都较高,种粮属于高收入行业。因此,中国政府应继续加大种粮补贴,在继续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的同时注意调控农资价格的过快上涨,让农民真正得到更多的实惠。只有这样,粮食产量才会稳步上升。
  在应对粮食危机问题上,既要“开源”,也要“节流”,双管齐下,才能有所成效,提倡节俭的消费方式势在必行。粮食浪费现象几乎无处不在,有的甚至触目惊心。所以,提倡节俭的消费方式尤为重要,要在全社会形成“以节约粮食为荣,以浪费粮食为耻”的意识和风气。
  无农不稳,无粮则乱。粮食问题不应该被淡忘。“全球米贵”深深触动了人们的神经,同时,也给了我们一个及时反思的机会。■
  (责编潘亚文)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