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设计 > 某区政法队伍建设调研报告 县政法队伍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精选多篇)
 

某区政法队伍建设调研报告 县政法队伍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精选多篇)

发布时间:2019-06-04 14:36:36 影响了:
第1篇第2篇第3篇第4篇第5篇更多顶部目录第一篇:县政法队伍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第二篇:县政法队伍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第三篇:县政法队伍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第四篇:基层政法队伍建设工作情况调研报告第五篇:基层政法队伍建设工作情况调研报告更多相关范文正文第一篇:县政法队伍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为全面加强政法队伍建设,根据省人大常委会组织人大代表开展政法队伍建设专题调研活动的安排,县委政法委围绕平安*县、法治*县建设,专门组织召开了县公、检、法、司分管负责人座谈会,抽调人员组成调研组,通过座谈走访、收集资料等多种方式,利用一个星期时间,对*县政法队伍建设现状进行了一次专题调查。通过调查座谈和综合分析,初步掌握了全县政法队伍建设的基本情况,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加强全县政法队伍建设的建议和对策,撰写了《关于*县政法队伍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一文,供各级领导决策时参考。现将调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县政法部门包括县委政法委、县法院、县检察院、县公安局、县司法局五个单位。全县现有在职政法干警688人,95以上干警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县公安局共有在职民警440人,编制473名,党员民警370人;硕士2人,大学本科139人,大专279人,高中(中专)20人;正科级8人,副科级37人,一般干部395人;内设10个科(股)室,8个直属单位,26个派出所。县法院共有干警104人,编制114人,党员干警80人,在读硕士2人,大学本科86人,专科15人,高中(中专)1人,副处级1人,正科级8人,副科级23人,一般干警72人;内设13个庭局科室,辖3个派出人民法庭。县检察院共有在职干警61人,编制70人,党员干警47人,大学本科41人,在读硕士2人,专科18人,副处级1人,正科级9人,副科级17人,一般干部34人;本院内设法13个处局科室。县司法局共有在职在岗人员57人,离岗退养人员工11人,编制77人,党员56人,大学本科18人,专科27人,高中(中专)12人;正科级2人,副科级9人,一般干部46人,内设7个科股室,指导管理14个镇司法所、15个法律服务所和2个律师事务所。县委政法委共有在职人员15人,编制12人,大学本科8人,专科7人,副处级1人,正科级5人,副科级5人,一般干部4人,内设四个科室。

二、主要成效

近几年来,我县政法各部门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紧紧围绕“富民强县,跨越发展”目标,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为主线,大力加强政法队伍作风建设,认真履行打击犯罪、保护人民、服务经济建设的职能,积极为全县经济建设保驾护航,广大政法干警的政治业务素质和执法水平明显提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得到增强,有力地维护了全县社会政治稳定,保障了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促进了平安*县、法治*县建设,赢得了社会和广大干部群众的普遍赞誉。县公安局连续十一年被市公安局评为警风建设先进单位,连续四年被省公安厅评为优秀公安局,被公安部授予2014-2014年度全国优秀公安局荣誉称号。县检察院2014年被省授予“2014-2014年度江苏省文明单位”,2014-2014年度均被市检察院授予“先进检察院”,2014年被省检察院授予“先进检察院”。县司法局在2014年度全市司法行政系统目标管理考核中排名第三位,在全县万人评议60个执法机关活动中排名第6位,在2014年度全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考核中获二等奖。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1、抓班子,带队伍。近几年来,全县政法各部门狠抓班子建设,不断提高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加强班子思想建设。全县政法各部门领导班子能够以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为契机,认真落实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制度,坚持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武装头脑,着力在理论联系指导实践上下功夫。县公安局新一届党委围绕“政治坚定、开拓创新、团结协调、廉政勤政”的班子目标,班子成员带头讲学习、讲政治、讲奉献,面向全体民警喊响“自我看齐”的口号。县检察院班子成员树立“立检为公,执法为民”的思想,坚持科学发展观、班子决策水平和驾驶全局能力得到不断提高。二是加强班子作风建设。县政法各部门坚持和实行民主集中制,重大问题集体讨论研究决定。县检察院健全党组议事规则、检察长办公会制度,凡重大问题集体研究、民主决策。县司法局党组班子坚持以人为本,科学民主决策,重大事项实行集体研究决策,做到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做到对单位政务、财务定期公开。三是加强班子廉政建设。县政法各部门班子成员把党风廉政建设作为班子建设的重中之重,严格制定了关于领导的各项规章制度、规范决策和领导行为。县公安局党委制定并严格执行《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党委中心组一般双查考核制度》等,按照治警先治长的原则,全面强化班子廉政勤政建设。

2、抓队伍,树形象。一是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县政法各部门始终把思想政治教育放在首位,先后组织开展了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立党为公、执法为民”主题教育活动、“规范执法行为、促进司法公正”主题教育活动、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主题教育活动等为主要内容的政治思想教育。县司法局认真抓好局机关干部、基层司法所干警和公证律师等法律服务者三支队伍建设,认真落实每周三政治学习、周四业务学习计划,实行月考核、季讲评,定期不定期对机关作风情况进行抽查,深入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全面加强司法行政队伍建设。二是深化教育培训,增强业务能力。近几年来,政法各部门鼓励干警接受更多层次的学历教育,更新知识结构,实现科技强警。现公、检、法、司有6人参加硕士研究生学习,2014年有5人通过了国家司法资格考试,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占总人数的95以上,队伍文化结构不断得到优化。同时,狠抓岗位练兵,广泛开展岗位大练兵活动。县公安局制定出台了《民警素质教育培训规划》,把培养业务尖兵、行业能手列入规划项目,形成制度,落到实处,开展了创建“学习型”公安机关、争当学习型民警活动,聘请公安院校专家、教授定期为民警上课。县检察院开展了法律文书制作点评和比赛、汇报案件评比、多媒体操作培训等业务技能竞赛活动。三是坚持从严治警,健全长效机制。县法院建立健全了一系列加强队伍管理的规章制度,该制度涵盖了人事、组织、教育培训、纪律、监督、目标考核、八小时外管理等各个方面,实行了打卡考核制度,加强了检查督促,对制度落实情况定期进行督促通报,把队伍管理纳入岗位目标考核体系,逐步形成了长效管理机制。县检察院抓住“管理立规章、管理动真格、管理定责任、管理出效益”四个环节,建立了一套近60项的较科学、适合本院特点的规章制度。县公安局强化管警措施,以行为规范、规范、装备规范等“三大规范”为主要内容,在基层所队推进《公安机关窗口单位服务规范》、《公安派出所一日制度》,全面落实“首接、首问、首办”责任制,在全局推开公安部30项便民措施、省厅23条贯彻意见及服务经济建设20项承诺。同时政法各部门还完善了内外监督机制,进一步推行了警务、检务、审判公开。县公安局全面推行警务公开,在全县26个派出所及窗口单位普遍设立了警务公开栏,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县法院聘请了18名人民陪审员,并不定期地邀请人大代表旁听法庭,县检察院聘请了9名人民监督员,定期通过简报信息的方式向有关部门报送,全方位接受监督,这些措施使政法部门增强了执法透明度,以公开促进了公正。

3、发挥职能,维护稳定。政法各部门始终把维护稳定作为最重要发展环境和投资环境,作为招商引资最具吸引力的竞争优势,树立“抓发展是硬指标,抓稳定是硬任务”的理念,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全力促进法治*县、平安*县建设,为*县经济发展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治安环境。今年初,我县被省命名为“社会治安安全县”,9个镇被市命名为“社会治安安全镇”。今年我县还全面启动了“法治江苏合格县”创建活动。县公安局充分发挥维护稳定主力军作用,敲响公安职能奋进鼓,唱好平安稳定重头戏,坚持严打不放松,加大构建治安防控力度,全力遏制重大犯罪,2014年八类案件破案率达95.2,杀人案件破案率达到93.3,刑事案件破案率位居徐州市第一名。县检察院依法履行法律监督职能,认真查办职务犯罪大案要案,一批社会影响极大的案件得到查办,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不断加强批捕公诉,重点打击暴力犯罪和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犯罪力度,全面开展刑事案件的立案监督、侦查监督、审判监督、监管监督等,努力维护司法公正。县法院牢固树立审判为法院第一要务的理念,今年上半年共受理各类案件1451件,结案1351件,结案率达88,各项审判的质量和效率指标均有较大提高。县司法局巩固完善“大普法”、“大调解”体系,努力提升社区矫正、法律服务水平,各项业务均取得明显成效。

三、存在问题

1、队伍素质还不高。具体表现在:一是执法思想不正。少数干警宗旨意识淡薄、方法简单粗暴、公仆意识差,特权思想较重,有的部门对有经济利益的案件争着办,以罚款代管,使办案单位处于一种创收经济效益的状态,损害了部门良好的形象,影响了经济发展环境。二是作风不佳。少数干警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裁判不公,办人情案、关系案、金钱案,搞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执法不公、不廉,违反程序执法,办案办事环节多、效率低、服务态度差的问题。三是办案质量不高。部分干警满足于已有的知识水平和办案能力,不思进取,特别是有的办案人员不认真判断案件事实,不认真研究法律规定,主观臆断,往往出现适用法律错误或与法律规定相悖的处理结果。据群众反映有的审判人员对当事人态度冷漠、粗暴,不允许当事人辨解,甚至与当事人当庭吵架;有的干警靠打、逼、吓、暴力取证和询问及口供,有的干警在八小时之外对“五条禁令”的贯彻时紧时松,有的干警扣押当事人财产物品不认真登记,个别严重的私自留用。

2、警力人员严重不足。县公安局警力严重不足,目前我县共有在职民警440人,占全县总人口的万分之3.76,远远低于全市万分之7.59的平均水平。警力不足,直接影响维护稳定各项措施的落实,导致基层民警身体素质普遍下降。县检察院现有在职检察官35人,因人员少,干警长期超负荷,特别是业务部门人员短缺,任务繁重,经常加班加点。县司法局也存在队伍结构失衡,人员缺编严重的问题,基层司法所人员大部分是从乡镇其他岗位上转进人员,业务知识十分生疏,专业人才少,人员年龄老化,45岁以上即将离岗退养人员较多,中层骨干人员少,人员青黄不接。县法院由于近几年来案件数量的上升,办案任务的增加,审判队伍的力量和能力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新任务需要,队伍的执法理念还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亟需加强人员,增加审判力量。

3、经费保障不完全到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犯罪也呈视智能化、集团化,与犯罪分子作斗争也往往呈现出智能化的较量,政法部门经费保障显的尤为重要。就我县而言,政法部门的经费保障普遍不足,政法装备与政法的实际需求仍有很大缺口,运转困难。县公安局尤其是刑警、治安以至基层派出所作为一线实战单位,侦查破案昼夜,服务群众全天侯,通信、水电、车修等经费远远超出其他行政机关,办公经费缺口较大,全局120名事业民警工资仍由公安局自筹发放,一直未列入财政预算。县检察院经费保障不完善,物质装备较差,技侦大楼筹建资金缺口大,各项基础设施不完备。由于县财政困难,县司法局也存在基层司法所经费保障不到位,基层普法、办公经费难落实,部分基层司法所人员特岗津贴无保障等问题,目前基层司法所运转较为困难。县政法委由于平安*县、法治*县建设任务繁重,办公开支较大,办公装备条件较差,经费保障困难。

4、政法队伍流动机制不畅。政法队伍体制上进口不活,出口不畅,存在进人难、留住人才难的问题。《法官法》、《检察官法》对法律本科学历硬性规定和国家司法资格考试报名条件提高,在提高队伍素质和能力的同时,司法体制带来一定影响,法院、检察院、司法局存在通过招录考试,招进人员但留不住人才现象,县检察院招录13人,已有3人调离,法院招录8人,已有4人调离,县司法局招录4人,现已全部调离。主要原因是法、检、司招录门槛高,进入必须是法律本科生,且还需通过司法资格考试才能具备法官、检察官条件,另外*县经济基础差、财政困难、福利待遇难兑现,留不住人才。另外,由于政法各部门领导干部职数、职级职数有限,人员得到提拔机会少,政法各部门横向交流和流动机制不健全,干部竞争上岗、轮岗、轮训、交流制度未有效落实,影响干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未能激发队伍活力。

5、内部监督力度还不够。县政法各部门都根据各自的业务特点,普遍制定了相应的规定、纪律、制度、办法等,但在个具体落实上,却缺乏广度和深度,没有起到干警之间相互监督,部门之间相互制约的作用。使得目前我县政法机关内部启动监督程序力度不大,特别是错案责任追究不尽人意。表现在政法机关内部拉不开情面,怕得罪人,处罚力度经常是“高高举起,轻轻放下”。对办理错案的人员进行责任追究,往往只停留在批评、警告或罚款上,缺少严厉措施起不到警示作用,会对队伍建设带来负面影响。

四、强化队伍建设的对策和措施

针对我县政法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当前在加强政法队伍建设方面,应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1、加强政治思想教育,提高干警政治素质。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加大思想政治教育力度,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占领政法干警的思想阵地,在广大政法干警中深入开展“规范执法行为,促进执法公正”专项整改活动、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主题活动,教育广大干警知荣辱,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树立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精神,遵纪守法,廉洁自律、不断提高干警严肃公正执法的自觉性。在组织学习教育中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不断更新内容,改进教育方法,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用正确的理论指导,解决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教育干警自觉抵御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等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做到一身正气、一尘不染。从思想上解决好“为谁执法,为谁服务”的问题,接受人民监督,努力提高政法队伍的社会公信度,树立自身良好形象,使全体政法干警都牢固树立起“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思想,自觉地坚持为民执法、公正执法,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

2、从优待警,加强对政法部门的保障力度。县财政要逐步增加对政法机关的经费投入。一是要保证工资按时足额发放。按照“从优待警”的原则,切实加强对工资资金的管理,想方设法筹集资金,优先保证政法部门编制内人员基本工资和各项特岗津贴及时发放,让干警解除后顾之忧,全身心地投入。二是要加大对办案经费的保障力度。办案是执法机关一项基本职能,要逐步增加对政法部门办案经费的投入,对大要案经费要实行专项报批、专项安排。避免出现让办案人员垫支办案经费的现象。三是要大力支持政法部门业务建设。通讯、交通工具和基础设施是政法部门履行职能必需的物质条件,其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办案的效率和质量。要安排资金逐步改善政法部门的装备条件。要结合实际情况,统筹规划、分步实施,逐步提高政法部门的装备水平。四是要加强基层基础。要加大对基层所的办公经费的支持,配齐配强必备的交通工具、通讯办公设备,解决部分所无住房办公的问题。同时,多调配一些有一定基层经验的干警深入一线,促进开展;从多角度关心一线基层所,解决干警的后顾之忧,保证干警全身心投入。

3、从严治警,加大政法队伍内外监督管理力度。采取各种有力措施,加大政法队伍的管理监督力度。首先,要加强内部监督管理。健全纪检、监察、执法督查等内部监督机构,充实监督力量。按照责任到人、相互制约、领导把关的要求,在立案、侦查、批捕、起诉、审判、执行和行政执法等各个环节,进一步完善规章制度,堵塞漏洞。其次,要加强外部监督管理。主动接受党的监督、民主监督、群众监督,进一步完善向党委、政府和人大、政协的报告制度。继续聘任一批社会各界政治思想好、素质高的人士任廉政建设监督员,加强对政法干警的监督。大力推行警务、检务、审判和政务公开制度,完善警风评议、院风评议、行风评议制。深化警务、检务、审判、所务公开,以公开促公正、保公平。不断增强政法的透明度,使群众对办事程序一目了然。三是要大力加强纪律作风建设。把纪律作风整顿作为一项制度,持之以恒,常抓不懈。要经常开展警示教育,让干警深刻领会“严是爱,宽是害”的道理,做到思想上警钟长鸣,行为上严于律己。要把德治与法治相结合,教育干警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干警良好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对容易出现腐败的执法部门和执法环节,要加大查处力度,大力开展专项整治。认真核查群众举报的政法干警玩忽职守、徇私舞弊、以权谋私和腐化堕落等违法违纪案件,坚决清除队伍中的害群之马。切实解决少数干警办案效率低下,态度简单粗暴,随便吃请受礼,侵犯群众利益等问题,树立政法干警公正、文明、廉洁、高效的良好形象。

4、加强教育培训,提高干警的业务素质。政法部门要营造好学上进的良好学风,不断增强学政治、学法律、学业务、学文化、学科技的自觉性。要在继续开展学历教育的同时,加大岗位培训力度,努力办好各种形式的学习培训班,不断提高干警的业务水平,完善专业结构。在培训内容上,按照“要精”和“实用”的原则,根据不同岗位、不同层次的特点,在内容安排上各有侧重,以提高培训效果,促进干警向知识化、专业化方向发展,着力提高政法干警的业务素质。加强干警的学历教育,开展岗位业务培训,努力培养高新术人才和特殊专业人才,使广大干警在实践中不断增长才干,成为有知识,懂业务,胜任本职的内行。通过培训,力争在短期内,培养造就一批精通政法业务、懂得使用现代科技手段的高素质人才,从而推动政法部门更好地发挥职能作用,为经济建设提供高效优质的法律服务。

5、加强对政法的组织领导,保证政法部门依法履行职责。县委、县政府要把加强政法队伍建设作为一件大事来抓,要旗帜鲜明地支持政法部门和干警依法履行职责,千方百计为政法机关和政法干警履行职责创造良好的执法环境,要着力解决警力不足的问题,用足用好现有编制,对公安局33名空余编制,建议通过接收部队转业干部和公开招警尽快补齐,对法院10名、检察院9名和司法局9名空余编制,建议通过公务员招考尽快补齐,将全县800名保安队伍工资纳入县、镇财政预算,保证及时足额发放。进一步建立健全政法部门人员横向交流制度,健全中层干部竞争上岗、人员轮岗、轮训机制,激发队伍活力,调动广大干警积极性,要认真落实政法干部的政治待遇和经济待遇、逐步改善政法队伍的通讯装备、办公用房、公务用车条件。县委、县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坚决维护政法干警的合法权益,及时研究解决政法队伍存在的实际困难和问题,落实“从优待警”的政策措施,保护和调动一线干警的积极性,逐步改善政法干警的条件和生活条件,使政法部门各项得到及时、正常、有序地运转。

第二篇:县政法队伍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文章标题:县政法队伍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为全面加强政法队伍建设,根据省人大常委会组织人大代表开展政法队伍建设专题调研活动的安排,县委政法委围绕平安*县、法治*县建设,专门组织召开了县公、检、法、司分管负责人座谈会,抽调人员组成调研组,通过座谈走访、收集资料等多种方式,利用一个星期时间,对*县政法队伍建设现状进行了一次专题调查。通过调查座谈和综合分析,初步掌握了全县政法队伍建设的基本情况,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加强全县政法队伍建设的建议和对策,撰写了《关于*县政法队伍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一文,供各级领导决策时参考。现将调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县政法部门包括县委政法委、县法院、县检察院、县公安局、县司法局五个单位。全县现有在职政法干警688人,95以上干警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县公安局共有在职民警440人,编制473名,党员民警370人;硕士2人,大学本科139人,大专279人,高中(中专)20人;正科级8人,副科级37人,一般干部395人;内设10个科(股)室,8个直属单位,26个派出所。县法院共有干警104人,编制114人,党员干警80人,在读硕士2人,大学本科86人,专科15人,高中(中专)1人,副处级1人,正科级8人,副科级23人,一般干警72人;内设13个庭局科室,辖3个派出人民法庭。县检察院共有在职干警61人,编制70人,党员干警47人,大学本科41人,在读硕士2人,专科18人,副处级1人,正科级9人,副科级17人,一般干部34人;本院内设法13个处局科室。县司法局共有在职在岗人员57人,离岗退养人员工11人,编制77人,党员56人,大学本科18人,专科27人,高中(中专)12人;正科级2人,副科级9人,一般干部46人,内设7个科股室,指导管理14个镇司法所、15个法律服务所和2个律师事务所。县委政法委共有在职人员15人,编制12人,大学本科8人,专科7人,副处级1人,正科级5人,副科级5人,一般干部4人,内设四个科室。

二、主要成效

近几年来,我县政法各部门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紧紧围绕“富民强县,跨越发展”目标,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为主线,大力加强政法队伍作风建设,认真履行打击犯罪、保护人民、服务经济建设的职能,积极为全县经济建设保驾护航,广大政法干警的政治业务素质和执法水平明显提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得到增强,有力地维护了全县社会政治稳定,保障了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促进了平安*县、法治*县建设,赢得了社会和广大干部群众的普遍赞誉。县公安局连续十一年被市公安局评为警风建设先进单位,连续四年被省公安厅评为优秀公安局,被公安部授予2014-2014年度全国优秀公安局荣誉称号。县检察院2014年被省授予“2014-2014年度江苏省文明单位”,2014-2014年度均被市检察院授予“先进检察院”,2014年被省检察院授予“先进检察院”。县司法局在2014年度全市司法行政系统目标管理考核中排名第三位,在全县万人评议60个执法机关活动中排名第6位,在2014年度全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考核中获二等奖。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1、抓班子,带队伍。近几年来,全县政法各部门狠抓班子建设,不断提高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加强班子思想建设。全县政法各部门领导班子能够以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为契机,认真落实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制度,坚持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武装头脑,着力在理论联系指导实践上下功夫。县公安局新一届党委围绕“政治坚定、开拓创新、团结协调、廉政勤政”的班子目标,班子成员带头讲学习、讲政治、讲奉献,面向全体民警喊响“自我看齐”的口号。县检察院班子成员树立“立检为公,执法为民”的思想,坚持科学发展观、班子决策水平和驾驶全局能力得到不断提高。二是加强班子作风建设。县政法各部门坚持和实行民主集中制,重大问题集体讨论研究决定。县检察院健全党组议事规则、检察长办公会制度,凡重大问题集体研究、民主决策。县司法局党组班子坚持以人为本,科学民主决策,重大事项实行集体研究决策,做到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做到对单位政务、财务定期公开。三是加强班子廉政建设。县政法各部门班子成员把党风廉政建设作为班子建设的重中之重,严格制定了关于领导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规范决策和领导行为。县公安局党委制定并严格执行《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党委中心组一般双查考核制度》等,按照治警先治长的原则,全面强化班子廉政勤政建设。

2、抓队伍,树形象。一是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县政法各部门始终把思想政治教育放在首位,先后组织开展了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立党为公、执法为民”主题教育活动、“规范执法行为、促进司法公正”主题教育活动、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和社会主义法治

第三篇:县政法队伍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文章标题:县政法队伍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为全面加强政法队伍建设,根据省人大常委会组织人大代表开展政法队伍建设专题调研活动的安排,县委政法委围绕平安*县、法治*县建设,专门组织召开了县公、检、法、司分管负责人座谈会,抽调人员组成调研组,通过座谈走访、收集资料等多种方式,利用一个星期时间,对*县政法队伍建设现状进行了一次专题调查。通过调查座谈和综合分析,初步掌握了全县政法队伍建设的基本情况,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加强全县政法队伍建设的建议和对策,撰写了《关于*县政法队伍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一文,供各级领导决策时参考。现将调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县政法部门包括县委政法委、县法院、县检察院、县公安局、县司法局五个单位。全县现有在职政法干警688人,95以上干警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县公安局共有在职民警440人,编制473名,党员民警370人;硕士2人,大学本科139人,大专279人,高中(中专)20人;正科级8人,副科级37人,一般干部395人;内设10个科(股)室,8个直属单位,26个派出所。县法院共有干警104人,编制114人,党员干警80人,在读硕士2人,大学本科86人,专科15人,高中(中专)1人,副处级1人,正科级8人,副科级23人,一般干警72人;内设13个庭局科室,辖3个派出人民法庭。县检察院共有在职干警61人,编制70人,党员干警47人,大学本科41人,在读硕士2人,专科18人,副处级1人,正科级9人,副科级17人,一般干部34人;本院内设法13个处局科室。县司法局共有在职在岗人员57人,离岗退养人员工11人,编制77人,党员56人,大学本科18人,专科27人,高中(中专)12人;正科级2人,副科级9人,一般干部46人,内设7个科股室,指导管理14个镇司法所、15个法律服务所和2个律师事务所。县委政法委共有在职人员15人,编制12人,大学本科8人,专科7人,副处级1人,正科级5人,副科级5人,一般干部4人,内设四个科室。

二、主要成效

近几年来,我县政法各部门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紧紧围绕“富民强县,跨越发展”目标,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为主线,大力加强政法队伍作风建设,认真履行打击犯罪、保护人民、服务经济建设的职能,积极为全县经济建设保驾护航,广大政法干警的政治业务素质和执法水平明显提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得到增强,有力地维护了全县社会政治稳定,保障了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促进了平安*县、法治*县建设,赢得了社会和广大干部群众的普遍赞誉。县公安局连续十一年被市公安局评为警风建设先进单位,连续四年被省公安厅评为优秀公安局,被公安部授予2014-2014年度全国优秀公安局荣誉称号。县检察院2014年被省授予“2014-2014年度江苏省文明单位”,2014-2014年度均被市检察院授予“先进检察院”,2014年被省检察院授予“先进检察院”。县司法局在2014年度全市司法行政系统目标管理考核中排名第三位,在全县万人评议60个执法机关活动中排名第6位,在2014年度全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考核中获二等奖。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1、抓班子,带队伍。近几年来,全县政法各部门狠抓班子建设,不断提高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加强班子思想建设。全县政法各部门领导班子能够以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为契机,认真落实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制度,坚持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武装头脑,着力在理论联系指导实践上下功夫。县公安局新一届党委围绕“政治坚定、开拓创新、团结协调、廉政勤政”的班子目标,班子成员带头讲学习、讲政治、讲奉献,面向全体民警喊响“自我看齐”的口号。县检察院班子成员树立“立检为公,执法为民”的思想,坚持科学发展观、班子决策水平和驾驶全局能力得到不断提高。二是(本文来自好范文网:wwW.HAOWorD.CoM)加强班子作风建设。县政法各部门坚持和实行民主集中制,重大问题集体讨论研究决定。县检察院健全党组议事规则、检察长办公会制度,凡重大问题集体研究、民主决策。县司法局党组班子坚持以人为本,科学民主决策,重大事项实行集体研究决策,做到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做到对单位政务、财务定期公开。三是加强班子廉政建设。县政法各部门班子成员把党风廉政建设作为班子建设的重中之重,严格制定了关于领导的各项规章制度、规范决策和领导行为。县公安局党委制定并严格执行《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党委中心组一般双查考核制度》等,按照治警先治长的原则,全面强化班子廉政勤政建设。

2、抓队伍,树形象。一是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县政法各部门始终把思想政治教育放在首位,先后组织开展了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立党为公、执法为民”主题教育活动、“规范执法行为、促进司法公正”主题教育活动、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和社会主义法治

理念主题教育活动等为主要内容的政治思想教育。县司法局认真抓好局机关干部、基层司法所干警和公证律师等法律服务者三支队伍建设,认真落实每周三政治学习、周四业务学习计划,实行月考核、季讲评,定期不定期对机关作风情况进行抽查,深入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全面加强司法行政队伍建设。二是深化教育培训,增强业务能力。近几年来,政法各部门鼓励干警接受更多层次的学历教育,更新知识结构,实现科技强警。现公、检、法、司有6人参加硕士研究生学习,2014年有5人通过了国家司法资格考试,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占总人数的95以上,队伍文化结构不断得到优化。同时,狠抓岗位练兵,广泛开展岗位大练兵活动。县公安局制定出台了《民警素质教育培训规划》,把培养业务尖兵、行业能手列入规划项目,形成制度,落到实处,开展了创建“学习型”公安机关、争当学习型民警活动,聘请公安院校专家、教授定期为民警上课。县检察院开展了法律文书制作点评和比赛、汇报案件评比、多媒体操作培训等业务技能竞赛活动。三是坚持从严治警,健全长效机制。县法院建立健全了一系列加强队伍管理的规章制度,该制度涵盖了人事、组织、教育培训、纪律、监督、目标考核、八小时外管理等各个方面,实行了打卡考核制度,加强了检查督促,对制度落实情况定期进行督促通报,把队伍管理纳入岗位目标考核体系,逐步形成了长效管理机制。县检察院抓住“管理立规章、管理动真格、管理定责任、管理出效益”四个环节,建立了一套近60项的较科学、适合本院特点的规章制度。县公安局强化管警措施,以行为规范、规范、装备规范等“三大规范”为主要内容,在基层所队推进《公安机关窗口单位服务规范》、《公安派出所一日制度》,全面落实“首接、首问、首办”责任制,在全局推开公安部30项便民措施、省厅23条贯彻意见及服务经济建设20项承诺。同时政法各部门还完善了内外监督机制,进一步推行了警务、检务、审判公开。县公安局全面推行警务公开,在全县26个派出所及窗口单位普遍设立了警务公开栏,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县法院聘请了18名人民陪审员,并不定期地邀请人大代表旁听法庭,县检察院聘请了9名人民监督员,定期通过简报信息的方式向有关部门报送,全方位接受监督,这些措施使政法部门增强了执法透明度,以公开促进了公正。

3、发挥职能,维护稳定。政法各部门始终把维护稳定作为最重要发展环境和投资环境,作为招商引资最具吸引力的竞争优势,树立“抓发展是硬指标,抓稳定是硬任务”的理念,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全力促进法治*县、平安*县建设,为*县经济发展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治安环境。今年初,我县被省命名为“社会治安安全县”,9个镇被市命名为“社会治安安全镇”。今年我县还全面启动了“法治江苏合格县”创建活动。县公安局充分发挥维护稳定主力军作用,敲响公安职能奋进鼓,唱好平安稳定重头戏,坚持严打不放松,加大构建治安防控力度,全力遏制重大犯罪,2014年八类案件破案率达95.2,杀人案件破案率达到93.3,刑事案件破案率位居徐州市第一名。县检察院依法履行法律监督职能,认真查办职务犯罪大案要案,一批社会影响极大的案件得到查办,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不断加强批捕公诉,重点打击暴力犯罪和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犯罪力度,全面开展刑事案件的立案监督、侦查监督、审判监督、监管监督等,努力维护司法公正。县法院牢固树立审判为法院第一要务的理念,今年上半年共受理各类案件1451件,结案1351件,结案率达88,各项审判的质量和效率指标均有较大提高。县司法局巩固完善“大普法”、“大调解”体系,努力提升社区矫正、法律服务水平,各项业务均取得明显成效。

三、存在问题

1、队伍素质还不高。具体表现在:一是执法思想不正。少数干警宗旨意识淡薄、方法简单粗暴、公仆意识差,特权思想较重,有的部门对有经济利益的案件争着办,以罚款代管,使办案单位处于一种创收经济效益的状态,损害了部门良好的形象,影响了经济发展环境。二是作风不佳。少数干警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裁判不公,办人情案、关系案、金钱案,搞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执法不公、不廉,违反程序执法,办案办事环节多、效率低、服务态度差的问题。三是办案质量不高。部分干警满足于已有的知识水平和办案能力,不思进取,特别是有的办案人员不认真判断案件事实,不认真研究法律规定,主观臆断,往往出现适用法律错误或与法律规定相悖的处理结果。据群众反映有的审判人员对当事人态度冷漠、粗暴,不允许当事人辨解,甚至与当事人当庭吵架;有的干警靠打、逼、吓、暴力取证和询问及口供,有的干警在八小时之外对“五条禁令”的贯彻时紧时松,有的干警扣押当事人财产物品不认真登记,个别严重的私自留用。

2、警力人员严重不足。县公安局警力严重不足,目前我县共有在职民警440人,占全县总人口的万分之3.76,远远低于全市万分之7.59的平均水平。警力不足,直接影响维护稳定各项措施的落实,导致基层民警身体素质普遍下降。县检察院现有在职检察官35人,因人员少,干警长期超负荷,特别是业务部门人员短缺,任务繁重,经常加班加点。县司法局也存在队伍结构失衡,人员缺编严重的问题,基层司法所人员大部分是从乡镇其他岗位上转进人员,业务知识十分生疏,专业人才少,人员年龄老化,45岁以上即将离岗退养人员较多,中层骨干人员少,人员青黄不接。县法院由于近几年来案件数量的上升,办案任务的增加,审判队伍的力量和能力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新任务需要,队伍的执法理念还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亟需加强人员,增加审判力量。

3、经费保障不完全到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犯罪也呈视智能化、集团化,与犯罪分子作斗争也往往呈现出智能化的较量,政法部门经费保障显的尤为重要。就我县而言,政法部门的经费保障普遍不足,政法装备与政法的实际需求仍有很大缺口,运转困难。县公安局尤其是刑警、治安以至基层派出所作为一线实战单位,侦查破案昼夜,服务群众全天侯,通信、水电、车修等经费远远超出其他行政机关,办公经费缺口较大,全局120名事业民警工资仍由公安局自筹发放,一直未列入财政预算。县检察院经费保障不完善,物质装备较差,技侦大楼筹建资金缺口大,各项基础设施不完备。由于县财政困难,县司法局也存在基层司法所经费保障不到位,基层普法、办公经费难落实,部分基层司法所人员特岗津贴无保障等问题,目前基层司法所运转较为困难。县政法委由于平安*县、法治*县建设任务繁重,办公开支较大,办公装备条件较差,经费保障困难。

4、政法队伍流动机制不畅。政法队伍体制上进口不活,出口不畅,存在进人难、留住人才难的问题。《法官法》、《检察官法》对法律本科学历硬性规定和国家司法资格考试报名条件提高,在提高队伍素质和能力的同时,司法体制带来一定影响,法院、检察院、司法局存在通过招录考试,招进人员但留不住人才现象,县检察院招录13人,已有3人调离,法院招录8人,已有4人调离,县司法局招录4人,现已全部调离。主要原因是法、检、司招录门槛高,进入必须是法律本科生,且还需通过司法资格考试才能具备法官、检察官条件,另外*县经济基础差、财政困难、福利待遇难兑现,留不住人才。另外,由于政法各部门领导干部职数、职级职数有限,人员得到提拔机会少,政法各部门横向交流和流动机制不健全,干部竞争上岗、轮岗、轮训、交流制度未有效落实,影响干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未能激发队伍活力。

5、内部监督力度还不够。县政法各部门都根据各自的业务特点,普遍制定了相应的规定、纪律、制度、办法等,但在个具体落实上,却缺乏广度和深度,没有起到干警之间相互监督,部门之间相互制约的作用。使得目前我县政法机关内部启动监督程序力度不大,特别是错案责任追究不尽人意。表现在政法机关内部拉不开情面,怕得罪人,处罚力度经常是“高高举起,轻轻放下”。对办理错案的人员进行责任追究,往往只停留在批评、警告或罚款上,缺少严厉措施起不到警示作用,会对队伍建设带来负面影响。

四、强化队伍建设的对策和措施

针对我县政法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当前在加强政法队伍建设方面,应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1、加强政治思想教育,提高干警政治素质。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加大思想政治教育力度,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占领政法干警的思想阵地,在广大政法干警中深入开展“规范执法行为,促进执法公正”专项整改活动、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主题活动,教育广大干警知荣辱,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树立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精神,遵纪守法,廉洁自律、不断提高干

起“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思想,自觉地坚持为民执法、公正执法,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

2、从优待警,加强对政法部门的保障力度。县财政要逐步增加对政法机关的经费投入。一是要保证工资按时足额发放。按照“从优待警”的原则,切实加强对工资资金的管理,想方设法筹集资金,优先保证政法部门编制内人员基本工资和各项特岗津贴及时发放,让干警解除后顾之忧,全身心地投入。二是要加大对办案经费的保障力度。办案是执法机关一项基本职能,要逐步增加对政法部门办案经费的投入,对大要案经费要实行专项报批、专项安排。避免出现让办案人员垫支办案经费的现象。三是要大力支持政法部门业务建设。通讯、交通工具和基础设施是政法部门履行职能必需的物质条件,其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办案的效率和质量。要安排资金逐步改善政法部门的装备条件。要结合实际情况,统筹规划、分步实施,逐步提高政法部门的装备水平。四是要加强基层基础。要加大对基层所的办公经费的支持,配齐配强必备的交通工具、通讯办公设备,解决部分所无住房办公的问题。同时,多调配一些有一定基层经验的干警深入一线,促进开展;从多角度关心一线基层所,解决干警的后顾之忧,保证干警全身心投入。

3、从严治警,加大政法队伍内外监督管理力度。采取各种有力措施,加大政法队伍的管理监督力度。首先,要加强内部监督管理。健全纪检、监察、执法督查等内部监督机构,充实监督力量。按照责任到人、相互制约、领导把关的要求,在立案、侦查、批捕、起诉、审判、执行和行政执法等各个环节,进一步完善规章制度,堵塞漏洞。其次,要加强外部监督管理。主动接受党的监督、民主监督、群众监督,进一步完善向党委、政府和人大、政协的报告制度。继续聘任一批社会各界政治思想好、素质高的人士任廉政建设监督员,加强对政法干警的监督。大力推行警务、检务、审判和政务公开制度,完善警风评议、院风评议、行风评议制。深化警务、检务、审判、所务公开,以公开促公正、保公平。不断增强政法的透明度,使群众对办事程序一目了然。三是要大力加强纪律作风建设。把纪律作风整顿作为一项制度,持之以恒,常抓不懈。要经常开展警示教育,让干警深刻领会“严是爱,宽是害”的道理,做到思想上警钟长鸣,行为上严于律己。要把德治与法治相结合,教育干警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干警良好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对容易出现腐败的执法部门和执法环节,要加大查处力度,大力开展专项整治。认真核查群众举报的政法干警玩忽职守、徇私舞弊、以权谋私和腐化堕落等违法违纪案件,坚决清除队伍中的害群之马。切实解决少数干警办案效率低下,态度简单粗暴,随便吃请受礼,侵犯群众利益等问题,树立政法干警公正、文明、廉洁、高效的良好形象。

4、加强教育培训,提高干警的业务素质。政法部门要营造好学上进的良好学风,不断增强学政治、学法律、学业务、学文化、学科技的自觉性。要在继续开展学历教育的同时,加大岗位培训力度,努力办好各种形式的学习培训班,不断提高干警的业务水平,完善专业结构。在培训内容上,按照“要精”和“实用”的原则,根据不同岗位、不同层次的特点,在内容安排上各有侧重,以提高培训效果,促进干警向知识化、专业化方向发展,着力提高政法干警的业务素质。加强干警的学历教育,开展岗位业务培训,努力培养高新术人才和特殊专业人才,使广大干警在实践中不断增长才干,成为有知识,懂业务,胜任本职的内行。通过培训,力争在短期内,培养造就一批精通政法业务、懂得使用现代科技手段的高素质人才,从而推动政法部门更好地发挥职能作用,为经济建设提供高效优质的法律服务。

5、加强对政法的组织领导,保证政法部门依法履行职责。县委、县政府要把加强政法队伍建设作为一件大事来抓,要旗帜鲜明地支持政法部门和干警依法履行职责,千方百计为政法机关和政法干警履行职责创造良好的执法环境,要着力解决警力不足的问题,用足用好现有编制,对公安局33名空余编制,建议通过接收部队转业干部和公开招警尽快补齐,对法院10名、检察院9名和司法局9名空余编制,建议通过公务员招考尽快补齐,将全县800名保安队伍工资纳入县、镇财政预算,保证及时足额发放。进一步建立健全政法部门人员横向交流制度,健全中层干部竞争上岗、人员轮岗、轮训机制,激发队伍活力,调动广大干警积极性,要认真落实政法干部的政治待遇和经济待遇、逐步改善政法队伍的通讯装备、办公用房、公务用车条件。县委、县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坚决维护政法干警的合法权益,及时研究解决政法队伍存在的实际困难和问题,落实“从优待警”的政策措施,保护和调动一线干警的积极性,逐步改善政法干警的条件和生活条件,使政法部门各项得到及时、正常、有序地运转。

《县政法队伍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第3页)》来源于网,欢迎阅读县政法队伍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第3页)。8dg

第四篇:基层政法队伍建设工作情况调研报告

根据市政协年初工作安排,10月下旬,法制委在王世英副主席带领下,组织部分委员并会同市法院、检察院、公安局、司法局等相关部门,先后赴清涧、吴堡、佳县、榆阳等县区,深入派出所、司法所和乡镇法庭,通过实地察看、个别走访、听取汇报和座谈讨论等方式,对基层政法队伍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我市各级政法机关不断加强政法队伍建设,着力提高基层政法干警素质,无论是人员结构、年龄结构和文化结构等诸多因素都发生的深刻的变化。为保民生、保稳定、推动社会经济各项事业顺利进行,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人员结构:全市现有政法干警7359人(男6161人,女1198人),其中法院系统1165人,检察系统660人,公安系统4420人,司法系统1114人,中共党员4618人,占63%。有基层公安派出所164个,乡镇法庭49个,司法所238个。基层政法干警2482人(男2128人,女354人),其中公安民警1594人(在编民警978人,辅警616人),法官干警196人,司法助理员692人。中共党员1028人,占41%。

(二)年龄结构:在全市政法干警中,30岁以下1632人,占总数的22%;31岁至50岁4886人,占总数的67%;51岁至60岁841人,占总数的11%。在基层政法干警中,30岁以下719人,占29%;31岁至50岁1387人,占56%;51岁至60岁376人,占15%。

(三)文化结构:大学本科及以上3274人,占总数的44%;大学专科及以下4085人,占总数的56%。在基层政法干警中,大学本科及以上482人,占23%;大学专科及以下1646人,占77%。

二、主要做法

(一)加强班子建设,提升整体素质。一是加强班子的组织建设。各级政法机关在选拔班子成员上注重选贤任能,把群众满意和有能力的干部配备到领导岗位。市法院在为两级法院选拔领导干部时坚持结构合理和注重实际的原则,形成了年龄结构科学合理、能力结构优势互补的新型领导班子。榆阳区法院巴拉素法庭多次受到市委、市政府的表彰,庭长被授予全市政法机关“十佳人民满意优秀干警”称号。二是加强班子的廉政建设。各级政法机关都把党风廉政建设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全市检察系统在廉政建设中采取组织监督、制度监督、群众监督等多方位的监督办法,取得较好成效。清涧县组织公检法“三长”在县电视台向全县人民报告工作,承诺责任,接受监督,县政法委会同组织部、纪检委对“三长”年度工作特别是廉政情况进行考评,收到了良好效果。三是加强班子的作风建设。各级政法机关在班子作风建设上有个共同特点,就是坚持民主集中,发挥班子作用,提升整体素质。全市基层政法组织围绕加强队伍建设开展了“纪律作风整顿”、“大学习、大讨论”、“整风纪、树形象”、“大走访”等活动,促进了工作作风的转变。

(二)端正执法思想,强化服务意识。一是增强理想信念。全市各级政法机关都把对干警的思想政治教育放在工作的首位,结合基层政法干警工作实际,通过开展“实践科学发展观”、“规范司法行为,促进司法公正”、“社会主义法制理念”等主题教育活动,把思想教育同工作实践相结合,坚定干警的理想信念。二是强化职业道德。全市各基层政法组织针对自身业务工作特点,开展了以增强党纪、廉洁勤政和执法为民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教育,增强拒腐防变能力,提高为民服务意识。三是注重基层工作。目前,全市公安机关一线警力2924人,占到总警力的66%;派出所警力占到总警力的36%,消除了5人以下的派出所。全市县级公安机关领导班子成员中有基层所队长工作经历的占到87%。全市各司法所充分履行职能,积极开展各项业务,仅2014年就调解各类民间纠纷13000余件,为群众解答法律咨询6.5万余次,代写法律文书5000余份。清涧县设立乡镇调委会15个,成员76人;村级调委会640个,调解员1280人;村组信息员360人。今年上半年共排查各类矛盾纠纷5432件,调解成功率达96%,发挥了“第一道防线”的作用。

(三)深化教育培训,增强业务能力。全市各级政法机关有针对性的开展了以提高基层政法干警专业技术水平、拓宽知识面为重点的专业知识培训。法院系统利用新的法律法规实施之机,聘请法学专家为基层工作人员进行专题辅导。吴堡县法院每年开展多项法律业务考试、书记员业务培训、法律文书评比、庭审观摩等活动,并将考试成绩和参加培训情况记入法官干警考评档案中;全市两级检察机关针对岗位特点和实际需要,组织开展了业务知识竞赛等活动;市公安局在全市治安系统开展了业务技能比武竞赛活动,进一步提高了一线公安干警的实战能力。市司法局对新录用的司法助理员分批进行应知应会知识培训,让新上岗人员尽快适应工作需要。

(四)主动接受监督,促进执法公正。全市各级政法机关进一步推进了警务、检务、审判公开,以公开促进公正。各级法院都聘请了人民陪审员,并不定期邀请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旁听法庭庭审。榆阳区法院聘请了7名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担任“廉政执法监督员”,对本院及基层法庭工作进行民主监督。各级检察机关都聘请了人民监督员和执法执纪监督员,各级公安机关和司法组织也都分别聘请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担任监督员,自觉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这些措施增强了各级政法机关执法工作透明度,加大了监督力度,有效减少了执法违法现象。

三、存在问题

(一)队伍综合素质不高。具体表现在:一是个别干警执法思想不端正。宗旨意识不强,公仆意识淡薄,特权思想较重。对有经济利益的案件争着办,使办案变相为个人创收的途径,严重损害执法部门形象,乃至地方经济发展环境。二是少数干警工作作风欠佳。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裁判不公,徇私枉法、吃拿卡要,办人情案、关系案、金钱案等现象时有发生。调查中据群众反映,有的审判人员对当事人态度冷漠,工作方法简单粗暴,不允许当事人辨解;有的干警搞刑讯逼供,靠打、逼、吓等暴力取证;有的干警在八小时之外对“五条禁令”的遵守时紧时松,为了罚款设饵钓鱼;有的干警扣押当事人财产物品不认真登记,个别甚至私自留用。三是办案质量有待提高。部分干警满足于已有的知识水平和办案能力,不思进取。特别是有的办案人员不认真判断案件事实,不认真研究法律规定,主观臆断,往往出现与法律规定相悖的处理结果;有的同一类型、同一性质的案件其判决结果差异很大;有的案件开庭走过场,审判员及合议庭缺席开庭,开庭准备工作不充分,不按规定举证和认证。

(二)人员流动机制僵化。《法官法》、《检察官法》对法律本科学历的硬性规定和国家司法资格考试报考条件的提高,在提高队伍素质的同时,也给当前法检工作带来一定的影响,主要是招录门槛高,且还要通过司法资格考试才能具备法官、检察官条件。近年来,由于我市法、检部门每年通过司法考试的人员很少,而法职人员按规定只能是在法、检部门通过司法考试的人员中任命,在我市现有人员中符合条件的较少,长期从事这项工作经验丰富的老同志硬件又不够,面向社会招聘人员的机制尚未形成,致使全市法、检部门解决法职人员缺少的问题困难很大。在一些基层法庭,有时连组庭人员都不够,严重影响正常工作的开展。

(三)培训管理不到位。近年来,各级政法机关都重视对基层干警的培训,但在具体实施中,对“严格训练、严格要求”的标准坚持的不够。培训工作抓的不实,考试不严格,成绩没有作为人员安排使用的重要依据;培训变成了提高政治福利待遇和获取执法上岗资格的一道程序,没有达到提高素质的目的;有的培训内容不科学、不实用,理论脱离实际,针对性不强,方法单一,没有特色。对实战性、技能性很强的基层政法工作而言,这样的培训于事少益,致使出现一些政法干警对犯罪嫌疑人“追不上、打不赢、说不过”的尴尬局面。

(四)内部监督处罚不力。全市各级政法机关根据各自的业务特点,普遍制定了相应的规章制度,但在具体落实上,却缺乏广度和深度,没有起到干警之间相互监督、部门之间相互制约的作用。特别是错案责任追究工作不力,处罚力度经常是“高高举起,轻轻放下”。对办理错案的人员进行责任追究,往往只停留在批评、警告或罚款的层面,缺少严厉惩处措施,起不到警示作用,对队伍建设带来严重负面影响。

(五)装备落后,经费不足。目前,我市基层政法机关办公经费普遍不足,办案工具落后、装备简单、办公设施陈旧老化的问题普遍存在。一些县区公安派出所辅警的工资长期拖欠,造成潜在的不稳定因素。佳县法院通镇法庭是1956年设立的老法庭,原来借用镇政府的5孔窑洞办公,现在迁至镇上祥和巷一座小楼的二层,使用面积不足120平方米,设施简陋,条件很差。清涧、吴堡、佳县等县由于地方财政困难,政法部门人均1.5万元的办公经费无法保障,严重制约着政法工作的开展。

四、对策和建议

(一)强化教育,提高综合素质。当前,要结合科学发展观教育,引导广大干警讲政治、讲大局,把维护公平正义、强化社会主义法制观念和“为谁执法、为谁服务”的问题放在教育的首位。有针对性地进行学法、守法和严格执法教育,使干警能正确对待和处理好公与私、名与利的关系,消除特权思想,把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赞成不赞成作为衡量工作的标准,做到公平正义、执法如山、清正廉洁。

(二)依法治警,严把“入口”畅通“出口”。《法官法》、《检察官法》、《人民警察法》等法律法规,对政法干警的职权、义务、纪律、组织管理和法律责任等都作了明确的规定,是搞好政法队伍建设的法律依据,各级政法机关应严格贯彻执行。一方面,要严把入口,就是要通过公开、公正、公平的全面考试考核,确实把高素质人员选拔到政法干部队伍中来。在人员的录用管理、奖惩等方面整章建制并抓好落实,坚决防止低素质人员进入政法队伍;再一方面,要放松出口。使无德、无才、无能的人员能及时调整出政法队伍。对基层政法机关自行招用的人员,应进行清理整顿,对不符合条件的坚决辞退,维护政法机关的形象。

(三)着力治本,提高队伍的执法能力。各级政法机关要把对基层政法干警的培训工作纳入目标管理考核范围。开展形式多样的在职培训活动,重点加强岗位业务培训,强化岗位技能;不断提高业务培训的质量;努力使学历转化为能力,知识转化为素质,文凭转化为水平;要把培训结果与干警的升迁挂勾,做为干警使用的重要依据,真正使培训工作起到内强素质的作用;切实培养出更多的技术硬、本领强、守纪律、讲奉献的警官、检察官、法官和司法人员,使政法干警对犯罪嫌疑人能够“追的上、打的赢、说的过”。

(四)从严治警,加大监督和处罚力度。各级政法机关要切实从适应现代社会发展要求出发,不断强化自身管理,建立健全各项工作制度,特别是完善以执法责任制和错案追究制为主要内容的内部监督制约机制,加大内部监督处罚力度,对严重违法违纪的坚决惩处,对严重损害政法部门形象的害群之马,坚决予以清除,不断净化队伍。同时逐步试行公布处罚决定、判决书的做法,进一步全面落实警务公开、检务公开、公开审判制度,接受社会各界监督,树立基层政法机关的良好形象,切实提高基层政法队伍的执法水平和服务质量。

(五)从优待警,强化投入和保障机制。各级政府要想方设法增加对基层政法机关的经费投入,以稳定队伍,改善装备,提高战斗力。一是要保证工资按时足额发放。按照“从优待警”的原则,保证政法机关编制内及辅警等人员基本工资和各项补贴的及时发放,让干警解除后顾之忧,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二是要加大对办案经费的保障力度。办案是执法机关的基本职能,要逐步增加对办案经费的投入,对大案和要案经费要实行专项报批、专项安排,避免出现让办案人员垫支办案经费的现象。三是要大力支持政法机关业务建设。交通、通讯等办案工具装备和办公等基础设施是政法机关履行职能的重要物质保障,直接影响着办案的效率和质量。要结合实际情况,统筹规划,分步实施,逐步改善基层政法机关的装备条件,增强基层政法队伍的战斗力,为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第五篇:基层政法队伍建设工作情况调研报告

根据市政协年初工作安排,10月下旬,法制委在王世英副主席带领下,组织部分委员并会同市法院、检察院、公安局、司法局等相关部门,先后赴清涧、吴堡、佳县、榆阳等县区,深入派出所、司法所和乡镇法庭,通过实地察看、个别走访、听取汇报和座谈讨论等方式,对基层政法队伍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

基本情况

近年来,我市各级政法机关不断加强政法队伍建设,着力提高基层政法干警素质,无论是人员结构、年龄结构和文化结构等诸多因素都发生的深刻的变化。为保民生、保稳定、推动社会经济各项事业顺利进行,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人员结构:全市现有政法干警7359人(男6161人,女1198人),其中法院系统1165人,检察系统660人,公安系统4420人,司法系统1114人,中共党员4618人,占63%。有基层公安派出所164个,乡镇法庭49个,司法所238个。基层政法干警2482人(男2128人,女354人),其中公安民警1594人(在编民警978人,辅警616人),法官干警196人,司法助理员692人。中共党员1028人,占41%。

(二)年龄结构:在全市政法干警中,30岁以下1632人,占总数的22%;31岁至50岁4886人,占总数的67%;51岁至60岁841人,占总数的11%。在基层政法干警中,30岁以下719人,占29%;31岁至50岁1387人,占56%;51岁至60岁376人,占15%。

(三)文化结构:大学本科及以上3274人,占总数的44%;大学专科及以下4085人,占总数的56%。在基层政法干警中,大学本科及以上482人,占23%;大学专科及以下1646人,占77%。

二、主要做法

(一)加强班子建设,提升整体素质。一是加强班子的组织建设。各级政法机关在选拔班子成员上注重选贤任能,把群众满意和有能力的干部配备到领导岗位。市法院在为两级法院选拔领导干部时坚持结构合理和注重实际的原则,形成了年龄结构科学合理、能力结构优势互补的新型领导班子。榆阳区法院巴拉素法庭多次受到市委、市政府的表彰,庭长被授予全市政法机关“十佳人民满意优秀干警”称号。二是加强班子的廉政建设。各级政法机关都把党风廉政建设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全市检察系统在廉政建设中采取组织监督、制度监督、群众监督等多方位的监督办法,取得较好成效。清涧县组织公检法“三长”在县电视台向全县人民报告工作,承诺责任,接受监督,县政法委会同组织部、纪检委对“三长”年度工作特别是廉政情况进行考评,收到了良好效果。三是加强班子的作风建设。各级政法机关在班子作风建设上有个共同特点,就是坚持民主集中,发挥班子作用,提升整体素质。全市基层政法组织围绕加强队伍建设开展了“纪律作风整顿”、“大学习、大讨论”、“整风纪、树形象”、“大走访”等活动,促进了工作作风的转变。

(二)端正执法思想,强化服务意识。一是增强理想信念。全市各级政法机关都把对干警的思想政治教育放在工作的首位,结合基层政法干警工作实际,通过开展“实践科学发展观”、“规范司法行为,促进司法公正”、“社会主义法制理念”等主题教育活动,把思想教育同工作实践相结合,坚定干警的理想信念。二是强化职业道德。全市各基层政法组织针对自身业务工作特点,开展了以增强党纪、廉洁勤政和执法为民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教育,增强拒腐防变能力,提高为民服务意识。三是注重基层工作。目前,全市公安机关一线警力2924人,占到总警力的66%;派出所警力占到总警力的36%,消除了5人以下的派出所。全市县级公安机关领导班子成员中有基层所队长工作经历的占到87%。全市各司法所充分履行职能,积极开展各项业务,仅2014年就调解各类民间纠纷13000余件,为群众解答法律咨询6.5万余次,代写法律文书5000余份。清涧县设立乡镇调委会15个,成员76人;村级调委会640个,调解员1280人;村组信息员360人。今年上半年共排查各类矛盾纠纷5432件,调解成功率达96%,发挥了“第一道防线”的作用。

(三)深化教育培训,增强业务能力。全市各级政法机关有针对性的开展了以提高基层政法干警专业技术水平、拓宽知识面为重点的专业知识培训。法院系统利用新的法律法规实施之机,聘请法学专家为基层工作人员进行专题辅导。吴堡县法院每年开展多项法律业务考试、书记员业务培训、法律文书评比、庭审观摩等活动,并将考试成绩和参加培训情况记入法官干警考评档案中;全市两级检察机关针对岗位特点和实际需要,组织开展了业务知识竞赛等活动;市公安局在全市治安系统开展了业务技能比武竞赛活动,进一步提高了一线公安干警的实战能力。市司法局对新录用的司法助理员分批进行应知应会

我们向您推荐更多范文:

政法队伍建设调研报告

政法队伍建设情况报告

政法队伍建设工作调研报告

关于全市政法队伍建设情况的调查报告

队伍建设情况的专题调研报告

第1篇第2篇第3篇第4篇第5篇更多顶部目录第一篇:县家长学校调研情况的报告第二篇:县家长学校调研情况的报告第三篇:家长学校调研报告第四篇:家长学校工作调研报告第五篇:家长学校现状的调研报告更多相关范文正文第一篇:县家长学校调研情况的报告

摘要:**县家长学校发展有其成功的方面,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需各方共同努力加以解决。

关键词:**县家长学校概况做法问题设想规划2014年9月,**县教育局下发书面调查表、分四大组进行实地考察调研等方式,对全县11个学区及县局直属学校(幼儿园)的家长学校办学等情况进行了调研。

一、我县家长学校建设的总体情况

 

 上世纪90年代,**县实验小学与桥头镇第六小学在全县率先创建了示范性家长学校以来,县教育部门、团县委、关工委、关协、妇联等部门单位密切配合,深入研究指导,全县各级家长学校蓬勃发展,中小学、幼儿园纷纷创设了不同层次不同级别的家长学校。近年来,县实验小学被评为省级先进家长学校,桥头镇第六小学荣鹰省示范性家长学校称号,外国语实验小学等10所学校列入市示范性家长学校行列,县级示范性家长12所(含市级)。全县现有中小学292所(至2014年3月),创建了家长学校83所,创建率达28.4,省、市级示范性家长学校(含先进家长学校)12所,所占比例为4。在调研中发现,我县的家长学校建设形势逼人,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必将会有新的大发展。

二、家长学校建设的主要做法

1、部门联合社会参与,形成了家长学校的办学合力。一是各级政府部门、教育行政部门和领导的重视,特别是各级妇联、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等部门密切配合与指导学校开展教育活动。二是充分发挥“五老”的作用,为各类家长学校上课与指导工作,充实和丰富了家长学校的教育内容、教育方式。三是积极配合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安排,2014年在瓯北、上塘、乌牛等学区组织家长参与“争做合格父母,培养合格人才”家庭教育知识巡回报告会,社会反响强烈,教育效果显著。

2、建立完善的办学机制与办学发展规划。领导机构健全,各项制度完善,基础工作扎实,各类资料完备。如桥头六小的家长学校制订的家长学校办学“九五”发展规划与“十五”发展规划比较超前,原国家教委主任朱开轩到桥头参观市场经济与农村集镇的农民培训及扫盲工作时,看到一所农村完小有家长学校发展规划时,很是赞赏。**二中制订的家长学校办学章程具有可操作性,县机关幼儿园的网上家长学校得到了广大家长的首肯,内容丰富且具有互动性,做到了学校与家庭互动,全社会共享。

3、办学形式灵活多样,办学内涵不断发展。在家长学校的办学层次上,把学校传统的“大课堂讲课”方式走向社区与家庭,把教育的触角向社区与家庭延伸,选择切合学生、家长和本校实际的各种授课方式。如桥头二小的家长教育学校以班建班,以级段建组,进行分层次开展家长教育活动,充分利用晚上与双休日的时间进行上课并请全国人大代表王碎奶、省市县人大代表邹永芳结合市场经济与桥头的发展及教育对经济的促进作用来教育家长如何培养开拓型的现代化人才,很受家长的欢迎。**县实验中学充分利用校园的广播系统对家长进行的上大课与以班为班的分班教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家长教育活动,效率高,灵活性强。根据我县2014年下半年开展的家长学校建设调查与不完全统计显示,一学期中参加家长学校教育工作的教师为1786人,上课班级数为1075个教学班,参加学习培训的学员数为34544人次,半年中家长学校总上课540次,总上课时数为1219节。

4、教育模式综合化,管理评价相融化。鉴于家长教育学校的起源才近二十年,它的创建还比较年轻,应该说是新的教育综合产物,现在不管是党政部门还是教育主管部门,对建立社区实验区教育工作都十分重视,是新时期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区教育在新课程综合改革中是不可或缺的部分,而家长学校的建设正好是社区教育重要方式与教育的载体和教育途径。因此,我县中小学(幼儿园)中,不少家长学校都建章立制,把家长学校教育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有专人分管,并把家长学校的教育与管理工作融入到相关的中心工作之中。许多中小学把家庭教育工作与“学校毒品预防教育星级评估”有机地结合起来,把创建“平安校园”与家长学校教育工作结合起来,把“法制教育”与家长学校教育结合起来,罗浮中学等学校把法制教育与家长学校教育工作密切结合,特别是在2014年省、市、县“四·五”普法验收检查中,他们所开展教育的成功经验与做法,所取得的教育的效果与成绩得到了省政协副主席和温州市委陈爱华副书记的高度评价。

一些山区学校由于地域分散,家长又少,不易集中,坚持家访制度,利用村干部配合学校开展家访,深入了解学生家庭背景、生活状况,然后组织相同类型的家长座谈,以面对面座谈互动的形式进行教育活动,

三、主要存在问题

1、经费短缺导致部分家长学校已是名存实亡。一是家长学校由于没有经费保障,工作开展难以深入持久。二是学校层面的家长学校靠挤占教学经费维持。从调研中得知,大部分中小学家长学校只能从有限的教学经费中挤出

第二篇:县家长学校调研情况的报告

摘 要:**县家长学校发展有其成功的方面,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需各方共同努力加以解决。

关键词:**县家长学校 概况 做法 问题 设想规划

2014年9月,**县教育局下发书面调查表、分四大组进行实地考察调研等方式,对全县11个学区及县局直属学校(幼儿园)的家长学校办学等情况进行了调研。

一、我县家长学校建设的总体情况

上世纪90年代,**县实验小学与桥头镇第六小学在全县率先创建了示范性家长学校以来,县教育部门、团县委、关工委、关协、妇联等部门单位密切配合,深入研究指导,全县各级家长学校蓬勃发展,中小学、幼儿园纷纷创设了不同层次不同级别的家长学校。近年来,县实验小学被评为省级先进家长学校,桥头镇第六小学荣鹰省示范性家长学校称号,外国语实验小学等10所学校列入市示范性家长学校行列,县级示范性家长12所(含市级)。全县现有中小学292所(至2014年3月),创建了家长学校83所,创建率达28.4%,省、市级示范性家长学校(含先进家长学校)12所,所占比例为4%。在调研中发现,我县的家长学校建设形势逼人,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必将会有新的大发展。

二、家长学校建设的主要做法

1、部门联合社会参与,形成了家长学校的办学合力。一是各级政府部门、教育行政部门和领导的重视,特别是各级妇联、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等部门密切配合与指导学校开展教育活动。二是充分发挥“五老”的作用,为各类家长学校上课与指导工作,充实和丰富了家长学校的教育内容、教育方式。三是积极配合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安排,2014年在瓯北、上塘、乌牛等学区组织家长参与“争做合格父母,培养合格人才”家庭教育知识巡回报告会,社会反响强烈,教育效果显著。

2、建立完善的办学机制与办学发展规划。领导机构健全,各项制度完善,基础工作扎实,各类资料完备。如桥头六小的家长学校制订的家长学校办学“九五”发展规划与“十五”发展规划比较超前,原国家教委主任朱开轩到桥头参观市场经济与农村集镇的农民培训及扫盲工作时,看到一所农村完小有家长学校发展规划时,很是赞赏。**二中制订的家长学校办学章程具有可操作性,县机关幼儿园的网上家长学校得到了广大家长的首肯,内容丰富且具有互动性,做到了学校与家庭互动,全社会共享。

3、办学形式灵活多样,办学内涵不断发展。在家长学校的办学层次上,把学校传统的“大课堂讲课”方式走向社区与家庭,把教育的触角向社区与家庭延伸,选择切合学生、家长和本校实际的各种授课方式。如桥头二小的家长教育学校以班建班,以级段建组,进行分层次开展家长教育活动,充分利用晚上与双休日的时间进行上课并请全国人大代表王碎奶、省市县人大代表邹永芳结合市场经济与桥头的发展及教育对经济的促进作用来教育家长如何培养开拓型的现代化人才,很受家长的欢迎。**县实验中学充分利用校园的广播系统对家长进行的上大课与以班为班的分班教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家长教育活动,效率高,灵活性强。根据我县2014年下半年开展的家长学校建设调查与不完全统计显示,一学期中参加家长学校教育工作的教师为1786人,上课班级数为1075个教学班,参加学习培训的学员数为34544人次,半年中家长学校总上课540次,总上课时数为1219节。

4、教育模式综合化,管理评价相融化。[找材料 到大-秘-书-网-www.Haoword.com-网上服务最好的文秘资料站点]鉴于家长教育学校的起源才近二十年,它的创建还比较年轻,应该说是新的教育综合产物,现在不管是党政部门还是教育主管部门,对建立社区实验区教育工作都十分重视,是新时期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区教育在新课程综合改革中是不可或缺的部分,而家长学校的建设正好是社区教育重要方式与教育的载体和教育途径。因此,我县中小学(幼儿园)中,不少家长学校都建章立制,把家长学校教育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有专人分管,并把家长学校的教育与管理工作融入到相关的中心工作之中。许多中小学把家庭教育工作与“学校毒品预防教育星级评估”有机地结合起来,把创建“平安校园”与家长学校教育工作结合起来,把“法制教育”与家长学校教育结合起来,罗浮中学等学校把法制教育与家长学校教育工作密切结合,特别是在2014年省、市、县“四·五”普法验收检查中,他们所开展教育的成功经验与做法,所取得的教育的效果与成绩得到了省政协副主席和温州市委陈爱华副书记的高度评价。

一些山区学校由于地域分散,家长又少,不易集中,坚持家访制度,利用村干部配合学校开展家访,深入了解学生家庭背景、生活状况,然后组织相同类型的家长座谈,以面对面座谈互动的形式进行教育活动,

三、主要存在问题

1、经费短缺导致部分家长学校已是名存实亡。一是家长学校由于没有经费保障,工作开展难以深入持久。二是学校层面的家长学校靠挤占教学经费维持。从调研中得知,大部分中小学家长学校只能从有限的教学经费中挤出资金来维持运作,较重视的学校苦于无米之炊难发展,不重视的就应付了事。导致大部分存在严重的“以会代课”现象,流于形式;教学内容欠缺研究,针对性、系统性、实效性不强。

2、职责不明确,管理出现灰色地带。由于家长学校的职权不清晰,主管关系未理顺,导致家长学校缺少规范统一的评估、约束标准,对其机构组成、教学场地、教学计划的实施等软硬件缺少具体、量化的评价标准,更多时候检查工作只

是核实一块家长学校的牌子,更有甚者的是有些家长学校连一块牌子都没有。办得好的没受表扬,办得差的也一样过关,这就直接造成了校方的不重视和家长学校公信力的低落。

3、师资队伍素质参差。目前家长学校师资队伍的组成大体有两种:一种是由关工委老同志、离退休老教师、部分妇联、共青团等相关部门的热心人士以及极少数专家组成的结构松散的组织。哪个学校需要上家长课了,便被临时请去为家长们作讲座。由于其组织形式上的松散、不稳定,很难有目标、有组织、有系统地对这支队伍进行培训和提高,也不便于学校进行选择,这就对其发展造成了限制。另一种是由以班主任为主的学校教师组成的兼职队伍。这支队伍主要是满足本校自身的需要,由于个别教师自身家庭教育知识比较欠缺,加上他们的特殊身份,往往会使家教课从内容到形式都变成另一场家长会,偏离了家庭教育的核心内容。

4、家长对家庭教育的认识和家教水平良莠不齐。调查中了解到,不论是沿江经济发达地区,或是山区欠发达地区,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家长不理解学校、学校难教育家长的情况。有的家长认为自己付了钱给学校,就把教育的责任全部推给学校;有的家长工作忙,难请假参加家长学校举办的活动;有的家长则自认为对家教的认识已经很足够了,对学校的课程不感兴趣。以上种种原因,导致家长学校作用未能充分发挥,社会对家长学校效果的评价褒贬不一。

四、设想与规划

1、以政府支持、多方筹措为途径,尽快切实解决经费问题。首先,各级政府应划拨一定的专项经费扶持家长学校,尤其是要建立具有组织、协调功能的县家庭教育指导中心或社区教育示范实验区。其次,要与当地物价部门联系,做好工作,取得家长学校收费政策许可,允许家长学校有限制地收取一定费用。家长学校是成人教育培训机构,不应纳入义务教育“一费制”的限制范围。结合家长需求强烈的现实,在政府无法包办的情况下,应考虑允许家长学校在家长自愿的前提下,收取一定的授课费用;或者按照市场运作模式,让家长学校以法人身份参与到成人教育市场的竞争中。通过“三点式”的方法来解决部分经费短缺问题既“政府拨一点款、家长交一点费、学校出一点”这样“三个一点”来解决经费问题。

2、重新完善管理机制,保障家长学校健康、持续发展。一是明确领导和工作架构。明确妇联牵头、教育部门唱主角的领导架构,以学校家长学校为主渠道、社区家长学校为辅助的工作阵地格局,由妇联和教育行政部门协调,共同制定家长学校工作规划和实施方案,制定细化、量化的考核和评估标准,规范管理。二是定期进行联合检查和考核评估。按照“把家庭教育纳入学校德育评估体系”的要求,对家长学校领导班子、辅导员队伍、教学大纲、教材更新、教学效果等情况进行科学的评价。三是建立动态激励机制。建立家长学校与教师的职责考核奖惩制度,明确职责,每年进行考核测评,奖励和推介优秀家长学校、优秀教师和家长,对未合格家长学校,加强重点督查与指导,对确不符合示范点条件的家长学校予以摘牌。

3、整合社会资源,组建高素质、高水平的专、兼职家长学校教师队伍。一是挑选热爱家教事业,综合素质较高,既有专业理论又有实践经验的专、兼职人员,组成市、区(市)家教讲师团网络。该网络由县家教指导中心统一协调,师资可在县内流动,课程统一公布提供选择,县家教指导中心负责组织编撰地方教材,并指导核编校本教材,实现全县范围的资源共享。二是建立网上家长学校和社区、媒体等阵地,由讲师团成员广为传播家教知识,为家长答疑解难,让更多家长受惠。

4、努力构建社会、学校、社区三结合的家庭教育宣传网络。一是在宣传导向上注重与宣传媒体合作,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在报刊杂志开设家庭教育专栏,在电视台、广播电台制作播放家庭教育专题节目。二是抓好优秀家长学校的宣传表彰。三是做好宣传入社区工作,充分利用社区家长学校贴近群众的有利条件,以墙报、宣传栏等形式配合社会、学校进行宣传。

5、做好县家长学校“十一五”教育发展规划,并要付诸实施,及时督查、评价、总结、表彰。为新时期的新农村建设服务!

**县教育局

2014年10月8日

第三篇:家长学校调研报告

家长学校调研报告

家庭教育现代化工作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也是一项长期、复杂、艰巨的社会工程。着力抓好长效机制建设,尽快实现家庭教育现代化工作的常态化”的要求,使之更加贴近时代、富于创新,不断的得以巩固、加强、拓展、延伸。通过对家庭教育现代化工作进行调研,现就其情况简述如下:

一、家长学校主要做法及建设情况

1、提高认识,健全领导工作体系

为确保家长学校各项活动的顺利开展,学校健全了家长学校的组织机构和各项规章制度,成立了家长学校“领导小组”和“家长委员会”。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实(推荐访问范文网WwW.hAOWORD.COm)施家长学校的办学工作,做好家长学校信息的收集、反馈、调研和决策工作,“家长委员会”主要由不同年级班级的优秀家长组成,负责将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反馈给学校,起到家长和学校沟通的纽带作用。

2、转变观念 提升家教理念

理念是行动的灵魂。在活动中,我们首先要求教师转变角色观,并要求班主任利用读书活动交流,通过一系列的学习,教师们认识到指导家庭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家庭教育的指导也不是程式化的,具有独特性,针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家庭情况要有不同的指导模式。在指导过程中,要考虑到家长的具体困难,不能光凭家庭教育模式进行指导。

3、精心设计,彰显活力

首先我们要明确:家长学校是家长的培训基地,家长之间交流经验的活动场地,学校与家长密切联系的阵地。为此,我们主要从三个方面做起:

(1)认真上好培训课,有针对性地学习家教理论知识。

(2)多形式、多渠道进行家教方法指导。如设立家长开放日,召开家长会,经常进行家访,开展“致家长一封信”活动,评选优秀家长,开展“我和父母同读书活动”,“享受亲情,学会感恩”活动,设立 “校长接待日”等。

二、家庭教育工作及办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困难问题和原因

1、存在问题和困难

父母担任子女“第一任教师”能力偏弱,家庭学习氛围不浓。当前很多父母缺乏对自身的“约束”,使一些自身的“不良习气”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到孩子;有的家长认为学习就该是老师的事,忽略的了家庭教育在整个教育的主导地位,不善于积累和学习,对孩子的问题“一知半解”或“避重就轻”,使孩子感受不到家庭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2、亲子教育的理念没有根本形成,父母与子女“互动”不够。 现阶段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重孩子智力开发,轻个性、情感和良好习惯的培养;对孩子过多限制、过度保护导致许多孩子自理能力差,自主性差;因为独生子女特多,导致孩子缺乏一起交流玩耍的伙伴;有些家庭隔代抚养或请保姆照管孩子,导致家庭亲子关系生疏。

3、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没有根本达成一致,相互脱节。

当前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象两条“平行线”,没有交集,各做各的,使孩子在校学习的理论、知识、道理无法一以贯之地在家庭中得到正确的

应用,这种现象的形成主要取决于家长对孩子教育的忽视。

三、家长学校在办学过程中的建议

1、父母加强自身学习和养成,成为孩子信赖和引以为傲的“第一任教师”。

2、不断强化“亲子教育”的重要性,做到持之以恒。

3、在学校教育中相应地融入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使“三位一体”的教育方式日趋完善。

4、加大家庭教育宣传力度,加强沟通与交流,为营造关心下一代的良好氛围发挥作用。

5、重视家庭教育校本教材的研究和编写。学生的思想、需求以及对他们的教育需要加强方面,学校老师最为清楚,为切实加强家庭教育,必须重视家庭教育校本教材的研究、编写与使用。

6、加强学生德育教育,培养学生成人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把教育学生,关心学生所开展的各项工作和活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将这些工作和活动做精、做细、做实、做强,使教育功能作用达到最大化,达到事半而功倍的效果。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有了健康的细胞,才能有健全的肌体,重视家庭教育是每一位家长义不容辞的责任。要把家长学校办出特色,让主动学习成为广大家长自觉的行动,让父母与孩子共同成长。每一位家长要善于摒弃错误的教育观念,依托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把我们的孩子培养成社会栋梁。

第四篇:家长学校工作调研报告

南闸镇中心小学家长学校工作调研报告

改革开放以来,外出务工人员逐渐增加, 留守儿童成倍增长,所谓留守儿童是指中国长期的城乡二元体系松动的一群“制度性孤儿”。一方面,他们的父母到城里打工拼命挣钱,争取或获得了另一种生存方式;另一方面,他们又因为在城市里,或自身难保,或无立锥之地,无法将他们的子女带进城里,留在自己的身边。同时为了生活或生存,他们不能够轻易的离开自己的工作,不能轻易的离开城市,就是在这种带不出与回不去的双重矛盾中,产生了大量的留守儿童。最近我们南闸中心小学成立了“关工委”并对留守儿童做了调查,全校在校人数为 588,父母其中有一人在外打工的就有389人,占总数66,16%,父母都在外打工的216人,占在校人数的36,73%,其中包括特殊留守儿童如孤儿3人,单亲24人留守儿童队伍越来越大,人数越来越多,这样一来如何教好这些孩子成为关注的焦点,留守儿童正处于身心快速发展的时期,由于远离父母,缺少了与父母交流的机会,一旦有了烦恼与问题无法向父母倾诉,而监护人又无暇顾及,或者不关注这些孩子的情绪情感变化。不少的孩子都有心理上的障碍,我们针对如此状况首先启动第二期关爱救助工程,从校外请了四位爱心妈妈,本校教师九位任“爱心妈妈”或“好心叔叔”,在启动仪式上,救助者们不光给孩子们买来穿的,吃的,还有学习用品玩具等,更重要的是给予孩子们的心灵的安慰、心理的疏导、学习上的帮助生活上的照顾。而且开通“知心热线电话”每位帮扶的对子他们互有对方的电话,并保证24小时不关机,同时学校每位“关工委”同志的手机号码就是学校的“知心热线电话”许校长在大会上真诚的说;“在此我真诚地对孤儿、单亲、留守儿童们的现时监护人说,现在时代不同了,历史赋予我们新的使命,我们要共同的全心关注孩子们的健康成长,你们不光给予孩子们的物质上的满足,更重要的是要学习和掌握教育新时代孩子的新方法,要注重与孩子的沟通,他们太缺乏父爱和母爱了,你们如果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可拨通“知心热线电话”让我们关工委的同志以及知心妈妈、叔叔们帮你们解决难题。在此我还想对孤儿、单亲、留守儿童们说,孩子们你们不要悲观,不要失望,学校是个大家庭,是你们的第二个家,你们缺失的父爱和母爱会从学校这个大家庭中找到的。当你们遇到与爷爷、奶奶们沟通不了的事、

解决不了的问题,千万记住要打“知心热线电话。”

一、 监护人岁数大,贪玩无暇顾及。例如我校二(2)班周强9岁,该孩子没

有母亲,父亲在南京打工,和爷爷在家生活,家里就祖孙俩,爷爷贪图每天

打麻将,中午就在面店或小吃部吃两碗面或混炖之类,早晚吃的也很简单,

长期这样,孩子营养不良,显得瘦小,再看孩子穿的衣服并不少,家里也剩

余不少衣、袜等,有得穿戴,但很龌龊,脏稀稀的,孩子连袜子都不穿,再

看孩子的脸和手也同样是脏得一蹋糊涂。就连班主任也很少接触他。这样的

孩子太需要父爱、母爱了,太需要社会关注了。

二、 单亲、留守儿童不缺吃穿和临花钱,缺父爱和母爱。经调查单亲、留守儿

童他们不缺吃、穿和临花钱,最缺的是父爱和母爱,缺的是象父母那样的人

去关心他,疼爱他,

孩子遇到问题、挫折心理有障碍没有人去疏导他,留守儿童在心理方面的

问题主要表现为:内向、孤僻、缺乏自信、不善与人交流;情绪不稳定、易

冲动、具有较强的逆反心理、自律能力差;受一起生活的老年人影响,出现

固执、偏激、缺乏活力、心理老化等问题。

三、 爷爷奶奶们认为只要多给孩子一些钱就行了,孩子的教育是学校的事。

样孩子缺乏学习的动力,究其原因,正是孩子们的许多物质需求都被轻易满

足了,而精神方面的需求又长期得不到关注和强化。其实为孩子的生活注入

激情的最好办法是一句话:对孩子的需求“不可满足,不可不管”。及时有效

地关注孩子的精神需求,适度控制对其物质需求的满足。别把孩子的成长寄

托在优越的条件上。

四、 在家长中普遍存在一种心理:以为重视教育就是首先让孩子上最好的学

校,上了好的学校孩子将来就一定有出席,忽视了对孩子的思想品德的教育,例如四(1)班有一名叫朱子豪的学生,他父亲在国外打工,孩子和母亲在家,每逢寒暑假他都能花钱为孩子去补课,平时他也想尽一切办法把孩子托付给

附近的老师补习,但孩子的母亲不注意对孩子的品行的指导,该孩子在校打

架骂人、不守纪律,思想落后,人家积极为旱灾捐款唯他不捐,星期日孩子

偷了小店6袋食品,(后来班主任查出来)让他退3元钱,别人都退了他不肯

带钱,班主任打电话给孩子的妈妈也答应退给小店,孩子回家只拿一元给小店,(她以为班主任不会知道)后来让班主任知道了硬是让她补了2元。这样的孩子将来能即使成才也不能成人。

五、通过调查发现,有部分家长在家没有出去打工的,家长认为目前自己教育孩子的困难主要是:工作忙根本没时间关心孩子,孩子家庭作业不做也不问;有的有时间自己没有好的教育方法,想和孩子沟通,但孩子不听,家长工作忙是为了生计、为了谋求更好地发展空间,以便为孩子提供更好地学习、生活环境,其实家长忽略了孩子的教育,孩子的发展出现了偏差,就得不偿失。建议家长挤出时间,融入孩子的学习、生活中,了解孩子,及时的引导孩子,做好孩子的引路人。

六、要发挥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功能

家庭教育的特殊功能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所不能代替的,家长对孩子的要求要与学校要求合拍,多与学校沟通,及时了解孩子在校的表现,达到对孩子教育的针对性。同时要注重净化社会环境,发挥居委会、村委会对青少年思想教育的积极作用,学校教育更有其自身的教育功能和教育优势,学校应加大与家长的联系和沟通,给家长教育提供理论和技术上的支持,形成家庭、学校、社会齐抓共管的局面,为孩子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

七、农村学校,则受教育理念、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等多方面的制约,在学习生活上也难以给留守儿童更多的关心和爱护,对他们的情感和心理健康的关注也不够,很少开设专门的心理课程、配备专门的心理教师。就连我们学校在这方面做得也不够,计划终结都有这方面的内容,但留于形式,没有起多大的作用。

第五篇:家长学校现状的调研报告

为更好地推动家长学校的制度化、规范化建设,提高家长学校的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近日,连云港市灌南县妇联、县教育局组成专题调研组,对灌南县的家长学校基本情况、运行现状进行了广泛调研,对家长学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思考,并提出加强家长学校工作的建议,现将有关调研情况总结如下:

一、家长学校基本情况

家长学校以未成年人的家长及其抚养人为主要对象,是为提高家长素质和家庭教育水平而组织的成人教育机构;是宣传正确的家庭教育思想,普及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的主要场所。家长学校的开办,促进了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灌南县现有中小学校60所,已全部办有家长学校,其中省级5所,县级30所,目前有15660名家长参加过家长学校培训。

二、家长学校主要做法和基本经验

1、举办专题家长培训,提高教育的针对性。

在深入进行调查研究基础上,根据不同的学生、不同类型的家长,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内容选择家长共同的话题。如:每年一年级新生入学,举办新生家长培训班,传授教育学、心理学基本知识,明确怎样做好孩子入学准备工作,知道怎样帮助孩子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怎样迈好成长第一步。对毕业生家长以“成才基础教育”为主题。根据六年级毕业班的特点,重点作“怎样的毕业生才是合格的毕业生”、“临近毕业学生的心态分析和我们应注意的问题”、“如何做好小学与初中的衔接工作”等讲座。学校中总有一定比例的后进学生,他们有的道德品行较差,有的智能较差,有的则是体质较差。针对这种情况举办“后进学生家长培训班”。在这一专题家长培训中,注意方式方法。做到:①不告状;②不在会上批评或批露孩子的错误;③不责怪家长教育无方。请他们来谈认识、分析孩子的主客观原因,分析孩子的现状及双方配合的策略,使家长放心而来,满意而去。

2、开展亲子活动,提高教育的实效性。

“亲其师,信其道”说的是教师要和学生之间建立起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这样才能实施有效的教育。同样,在家庭教育中也是这样,只有建立起和谐融洽的家庭关系,家长才能和孩子之间建立最起码的信任感和认同感,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才有效。

(1)实施“做合格小公民”系列活动:在家做个“小帮手”,在学校做同学的“小伙伴”,在社会上做个“小标兵”,为家长和孩子提供了共同参与活动的场所,潜移默化进行品德教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2)开展亲子活动,融洽家庭关系。结合传统节日的有利契机,如三八妇女节、母亲节、父亲节等节日,玩一玩,猜一猜,做一做,乐一乐,开展了融游戏和教育于一体的亲子游戏活动。在亲子游戏过程中,为人父母的,享受到了孩子的童心童趣,改善了彼此之间的关系。为人子女的,在与父母一起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建立了信任,建立了爱的基础。

(3)营造“爱的感动”,激发爱的行动。独生子女在爱的氛围中成长,父母长期的爱的付出让孩子或多或少地形成了自私、骄横、任性的性格特征。孩子们把享受父母的爱当作理所当然,只知道索取,不知道奉献回报。针对以上具有现实性的问题,开展“爱的感动”专题教育。以“寸草之心报春晖”作为活动的主题。先是感受父母的爱,听一听父母养育孩子的故事,看一看从小到大的照片,说一说最感动的事。组织开展“感动班会”。激发了爱的感动,要落实到爱的行动上,开展四个一活动,要求孩子从细节处做起:“每天向父母问一声好,每天为父母倒一杯茶,每天为父母夹一筷菜,每天逗父母乐一乐”。争得家长的配合和支持,让父母一起来参与到活动中来,督促和教育孩子每天的孝心行动。很多班级还把这项活动引向了深入,相继开展了“为父母洗一次脚”“给爸爸妈妈说说心理话”等活动。在此次活动中每个学生的心中都充满了感恩和感动。

3、改革家长学校办学形式,实现教育的广泛性。

在现实生活中,家长们总希望自己孩子品学兼优,办事能力强,更希望他们出色、成才。这些想法正好与学校老师工作目标相一致。但在实际教育过程中,一部分家长对子女的教育始终不能与学校工作协调一致,他们往往重知轻德,轻视学生的全面发展。也有一部分老师缺乏了解学生家庭教育情况,学生个性特点,教育效果不理想。因此,家长学校重视与家长们通过多种形式建立信息沟通的渠道,要求教师深入每个家庭实施因材施教,请家长参与和协助学校的各项活动,从而避免出现“双方目的相同而手段各异,造成受教育者茫然不知所措,最终收效甚微”的现象,促进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相结合,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巨大潜力。采用的主要形式有:

(1)教师走访家庭。学校每学期开展教师走访家庭活动,安排全体教师定期集体家访与分散家访相结合,做到有计划、有目的、有准备家访,并写好访谈录。重点上门接受咨询,宣传家教知识,指导家教方法,同时让教师更多地了解学生家庭情况,学生在家学习、生活状况,有效调整学校教育。

(2)把家长请进校园①听课。学校每年举办开放日活动,让家长来校听老师怎样上课,子女在课上有什么表现,让家长领悟到教学的艺术,知道子女怎样才能上好课,养成哪些学习习惯,便于家长配合学校教学。让老师聆听到改进的意见,便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②观摩。请家长到学校来参加观摩活动。“学校艺术节”、“科技小制作展”“优秀作业展”等活动,吸引了很多家长。家长在观看活动过程中发现孩子的优缺点,增强育人的责任感,懂得“外面世界很精彩,世界的竞争很激烈”,必须培养孩子全面素质,发展个性特长。③参与。邀请部分家长来校和自己的孩子一起参加有关活动和比赛。

(3)家长交流育人经验每个学期评选“优秀家长”。为了倡导正确的家教方法,通过优秀家长介绍家教知识交流各自的家庭教育体会,传播家教方法。通过评选来树立榜样,以典型引路,促进全体家长素质提高。

三、家长学校存在的问题

1、家长学校工作发展不平衡。各校对家长学校办学工作的认识水平和重视程度不一,家长学校工作的发展状况不平衡,相当一部分家长学校工作流于形式,缺乏创新,甚至名存实亡,以家长会取代家长学校工作,应付了事,没有开展实质性的活动。

2、师资队伍力量缺乏培训。家长学校师资来源主要有三部分:一是本校领导和富有教学经验、热心家庭教育工作的老师,一般都是班主任兼任,这支队伍主要是满足本校自身的需要,由于个别老师自身家庭教育知识比较欠缺,加上他们的特殊身份,往往会使家庭教育课从内容到形式都变成另一场家长会,偏离了家庭教育的核心内容;二是本校的优秀家长代表,他们更多的是介绍教育子女经验体会,理论成分较少;三是家庭教育讲师团老师或是学校聘请的心理教育、幼儿保健、法律教育工作者,哪个学校需要给家长上课,便临时请这些人员去举办讲座。由于师资队伍组织形式上的松散,很难有目标、有组织、有系统地对这支队伍进行培训和提高。

3、对家长学校的管理督导不够。家长学校缺少规范统一的评估、约束标准,对其机构组成、教学场地、教学计划的实施等软硬件缺少具体、量化的评价标准。没有建立家长学校的激励约束机制。

4、活动经费缺乏保障。家长学校普遍反映没有专门的办学经费,只能从有限的教学经费中挤出资金来维持运作,部分学校缺少举行大型家教活动多功能室。经费的不足,严重制约了家长学校的扩大及发展,影响学校举办家长学校活动的主动性,制约了家长学校的工作开展。

四、几点建议

1、加强指导,完善管理机制。为促进家长学校健康、持续发展,要建立和完善统一的管理办法。一是明确领导机制。妇联和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对家长学校工作进行指导与管理,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对中小学、幼儿园家长学校工作的具体指导。二是加强考核评估。要把家长学校工作纳入学校德育评估体系,对家长学校的领导管理、组织建设、办学条件、教学管理、理论研究、家长受教育率、考核合格率等情况进行科学的评价。三是建立动态激励机制。建立家长学校与教师的职责考核奖惩制度,明确职责,定期进行考核测评,表彰奖励优秀家长学校、优秀教师和家长。

2、加强建设,增强服务家长的能力。要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与管理,建设一支业务强、热心家庭教育工作的师资队伍。加大家长学校师资队伍的培训力度,每年至少统一培训一次,帮助教师掌握家长学校的工作方法,更新家庭教育知识。要形成一套适合家长学校使用的教材,提高家长学校教育的针对性、实用性、系统性。要增强家长学校的凝聚力,通过举办各种活动,让家长切实感受到学有所得。

3、加强学习,提高家长自身素质。家长是孩子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的终身课堂。家长素质在家庭教育中发挥重要影响,要通过大力开展“学习型家庭”活动,引导广大家长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特别是通过学习,提高素质,掌握科学的教子方法,克服“重智轻德”的家庭教育倾向,树立“为国教子,以德育人”的观念,以家长的言传身教引导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4、保障经费,促进家长学校良性运作。首先,政府应加大对家长学校的资金投入,把家长学校的办学经费作为专项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并确保逐年增长,财政可采取按生均标准拨给家长学校办学经费,保证家长学校正常运转。其次,推行有偿教学,允许家长学校收取一定的费用。因为家长学校是成人教育培训机构,不应纳入义务教育“一费制”的限制范围。通过“政府拨一点款、家长交一点费、学校出一点力”这样“三个一点”来解决经费问题。

欢迎阅读其他文章:

家长学校工作调研报告

永嘉县家长学校调研报告

一完小家长学校调研报告

学校师资情况调研报告

学校师资情况调研报告

第1篇第2篇第3篇第4篇第5篇更多顶部目录第一篇:县新农村建设调研材料第二篇:我市新农村建设调研材料第三篇:我市新农村建设调研材料第四篇:县新农村建设调研材料第五篇:新农村建设调研材料更多相关范文正文第一篇:县新农村建设调研材料

 2014年中央十六届五中全会、中央一号文件以及全国两会均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热门话题,标志着中国改革和发展重点转向农村,新农村建设正式成为国家发展战略。这同时也是我国发展道路上的又一次“战略提升”。但由于这次新农村建设并未触及与农民切身相关的土地制度改革,这就决定了它在一开始对广大农村和农民的思想上和行动上的影响程度,不可能同如上世纪80年代初,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开启我国的改革开放一样,对广大农村起到“前所未有”的影响和“翻天覆地”的变化。所以,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的同时,仍听不到作为新农村建设主体农民”自己的声音。建设新农村绝非一场运动,在当前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流舆论覆盖下,我们同样需要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具体组织者和实施者各级党委和政府的的冷静思考,更需要倾听广大农民的意见和看法。

我们正是带着这个问题,对我县的多个乡村进行调研,对新农村建设中的问题进行剖析的基础上进行了一些思考,仅供领导决策参考。

一、当前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四个突出问题

(一)目标上不知所措。新农村建设为我们明确提出了提出五大目标,即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在调查中,发现目前各级特别是农村基层对新农村到底如何起步、具体怎么分步走、要建成什么样子等,根本没有明确思路。只知道上级和政策怎么要求,自己就怎么做。并把新农村建设等同于新村建设,大多热衷于修村级公路、修村部、修水厂等之类的事。因为相比之下,只有“农村基础设施改善”这一目标自己易做、大家易见,同时相对见效较快,而其他四大建设目标则相对比较长远、难以奏效、或是比较抽象。

(二)思想上等靠索要。建设新农村中央讲了三句话,第一句是依靠农民的辛勤劳动;第二句是国家政策要加以扶持;第三句是要动员全社会广泛参与。调查中则发现新农村建设中的“半步”思想比较流行:就是新农村建设早一步有可能多费自己的财、多费自己的力,反而结果可能和别的村一样;迟一步又可能好处都让别的村占尽,不能享用自己份内的上级投资计划;只有早半步或是慢半步正好,既不致于多耗费自己的人力、财力、物力而和别人享受一样新农村建设成果,又不致于新农村建设起步太迟而成为落后村。有的甚至是连村里力所能及、举手之劳的事都抱着等靠思想,如陈家嘴镇有一个村沟渠不通,投几个工就能解决的事,支部书记却要求新农村建设的后盾单位帮助投资疏洗。部分乡镇党委书记公开表示:“新农村建设,我们不急。国家财力只会越来越强,省市财政收入也会不断增加,上级对农村的投资也只会越来越大,到时说不定上级会帮我们把新农村全部建设好,现在根本不需要费财、费神、费力,再说以我们现在的财力,根本不具备新农村建设所需的资金配套实力。”座谈中,村民们对新农村建设反映最多就是目前村里一无钱财,二无资源,三来支部又没有号召力。所以对新农村建设抱的希望不大,只求能把村里的路修好,要是真能解决看病贵、读书难的问题就已经很满足了。

(三)行动上急功近利。实际上,城市经济发展初期的很大一部分也是围绕着公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而展开的。从这一点来看,新农村修公路、扩村部、建水厂本无可厚非。但在规划未出的情况下,大家都一哄而上,只求有项目,不管项目是否紧急、是否长效。如建一座小型自来水厂,可以指望上级的支持,但总不能长期指望靠政策投资来养活它。按目前情况分析,养活一座小型自来水厂,必须能长年保持约有500个用户、2014人的生活用水才行,但如果村民居住太散,铺设管道太长,水厂的经济效益是不会乐观的。所以在村民集居点未规划出来的情况下,将不可避免地造成部分无效投资。出现此类现象,一方面是因为部分换届新上任的村干部抱着必须在任期内做出一些看得见、摸得着的事的思想影响;另一方面在目前国家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省、市、县三级每年财政增量重点向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倾斜的大好时机,自己不为本乡本土争回一点投资,地方组织则显得无能;再就是乡村经济捉襟见肘,正常的工作都难以开展,向上、向外争回一点资金,自身的日子也会好过一点。

(四)人才上严重缺乏。一是规划人员严重缺乏。目前全县没有一家具有规划设计资质等级的专业院所,县新农村建设办这方面的专业人才也仅有一名,当前编制完成五图一书”草案的只有安障会子庙村、安裕乡安庆村、安全志中村等3个市级示范村,这与目前村庄规划的紧迫性严重不符。二是培训农民的专业人员严重缺乏。乡镇机构改革后,原来网络强大、服务齐全的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站已形同虚设,农民素质教育办公室等机构自身都难以为继,目前农业技术人才和农业科技转化能力严重不足。三是农村经营管理人才严重缺乏。言传不如身教,农村尤为如此。农村经济其实就是能人经济,农民差

第二篇:我市新农村建设调研材料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能否持续、健康发展,关系到国民经济全局;农村是否稳定,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安定团结;农民能否增长,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在新时期新形势下,农业农村工作的重要性更加明显,解决“三农”问题也成为农业部门工作的重中之重。党中央、国务院连续几年以一号文件强调农业农村工作,进一步说明农业农村工作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我们责无旁贷。通过对全市调研,对我市新农村的建设提出如下建议:

一、成功经验及做法

(一)调整种植业结构,发展特色农产品

以“点”为中心,主要着手建设期限短、效益高、见效快的示范基地,实施基地带动战略。推行“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发挥规模效应,实施定单农业,形成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联农户的农业产业化建设新格局,推进“产--加--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的农业产业经营方式,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大力推广“两杂”良种,抓好新品种的试验示范。树立“粮食要增产、种子应先行”的指导思想,做好“两杂”良种为主的种子调运和供种工作;大力发展优质稻和再生稻,为我市粮食生产开辟一条新途径;调整油菜、小麦种植面积,扩大和发展薯类作物种植面积;积极发展无公害蔬菜和反季节蔬菜,逐步实现蔬菜生产基地化、技术规范化、专业化和规模化。

(二)积极开展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

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实现农村现代化、工业化和城镇化的重要途径,是建设现代农业、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是统筹城乡、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以市场为导向,对自愿转移的农民工开展引导性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工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的就业能力。积极推行劳动预备制度,组织农村未能继续升学准备进入非农产业或进城务工的初中毕业生参加必须的转移就业前培训,使其掌握一定的职业技能并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等级证书,为进城务工作好充分准备。

做好农民工跟踪服务和就业指导工作。主动参与农村劳动力就业市场体系建设,为学员就业创造条件并提供信息服务,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减少农村富余劳动力流动的盲目性,降低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成本。建立农民工培训人才资源库,把各类教育培训机构、中介机构、用人企业等各种资源组织起来,全方位开展农民工培训转移就业工作。2014--2014年,为使农民工向城镇转移,并设了竹加工、建筑装璜、美容美发、保健按摩、机电、计算机、家政服务、汽修、旅游与酒店管理十大专业,对4000名农民工进行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培训,现已全部培训结束,大部分已实现转移就业。

(三)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发展沼气生态农业建设

沼气资源是一种可再生能源,对沼气资源进行综合利用,有利于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农民生活环境的改观。实施沼气建设,将生态农业和效益农业有机结合起来,开展“猪---沼---菜”、“猪---沼---鱼”、“猪---沼---果”生产示范,对沼渣和沼液进行综合利用,大大提高了农村经济社会效益。通过经济效益评价,每口沼气池每年可为农户节约用煤2.72吨,直接经济效益每户每年在475元以上,综合经济效益每户每年800元以上。截至2014年,全市已修建沼气池5600口,绝大部分进行“一池三改”。

(四)加强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切实减轻农民负担

继续做好减轻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工作,防止农民负担反弹,制定了农民负担监督工作目标责任书,并与各乡镇和7个涉农部门签订了《农民负担工作责任书》。认真贯彻落实《土地承包法》,加大宣传力度,做到家喻户晓,并切实加强对土地承包合同的管理,热情接待上访群众,及时解决上访问题。指导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执行的新的财会制度的建立,规范农村财务制度,使减负工作落到实处。

二、农村建设和发展面临的矛盾和问题

首先,当前我市农业农村生产连年出现“四个减少”,耕地面积减少,粮食播种面积减少,粮食产量减少,人均占有量减少,其中最重要的是我市耕地面积由于退耕还林、退耕还竹等因素,正在大幅度减少。其次,我市受自然条件、土壤肥力等因素制约,使得种植业结构调整的空间有限,优质、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布局分散,难以形成规模,再加之基础设施滞后,产销衔接不紧密,农产品流通不畅,严重制约了农业产业化步伐。第三,鉴于赤水特殊的地理特征和地质条件,造成常规农业先天性不足,出现严重挤压的格局,加之投入不足,管理体制不顺,导致了农业适用技术推广的滞后,给常规农业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各乡镇五站合一建“农服中心”,实行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双重管理,在很大程度上存在着管理不畅的现象,这使得农业行政部门协调难度加大,服务功能很难得到全面发挥。再加之乡镇工作头绪多,农服中心工作人员经常抽调到其它部门工作,就使得农技干部无法专心从事农技推广工作,农技推广造成滑坡的现象。第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2014年,我市实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此项工作,专门成立领导小组,指导全市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培训工作,进行组织协调,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引导性培训的宣传力

第三篇:我市新农村建设调研材料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能否持续、健康发展,关系到国民经济全局;农村是否稳定,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安定团结;农民能否增长,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在新时期新形势下,农业农村工作的重要性更加明显,解决“三农”问题也成为农业部门工作的重中之重。党中央、国务院连续几年以一号文件强调农业农村工作,进一步说明农业农

村工作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我们责无旁贷。通过对全市调研,对我市新农村的建设提出如下建议:一、成功经验及做法

(一)调整种植业结构,发展特色农产品

以“点”为中心,主要着手建设期限短、效益高、见效快的示范基地,实施基地带动战略。推行“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发挥规模效应,实施定单农业,形成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联农户的农业产业化建设新格局,推进“产--加--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的农业产业经营方式,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大力推广“两杂”良种,抓好新品种的试验示范。树立“粮食要增产、种子应先行”的指导思想,做好“两杂”良种为主的种子调运和供种工作;大力发展优质稻和再生稻,为我市粮食生产开辟一条新途径;调整油菜、小麦种植面积,扩大和发展薯类作物种植面积;积极发展无公害蔬菜和反季节蔬菜,逐步实现蔬菜生产基地化、技术规范化、专业化和规模化。

(二)积极开展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

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实现农村现代化、工业化和城镇化的重要途径,是建设现代农业、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是统筹城乡、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以市场为导向,对自愿转移的农民工开展引导性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工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的就业能力。积极推行劳动预备制度,组织农村未能继续升学准备进入非农产业或进城务工的初中毕业生参加必须的转移就业前培训,使其掌握一定的职业技能并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等级证书,为进城务工作好充分准备。

做好农民工跟踪服务和就业指导工作。主动参与农村劳动力就业市场体系建设,为学员就业创造条件并提供信息服务,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减少农村富余劳动力流动的盲目性,降低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成本。建立农民工培训人才资源库,把各类教育培训机构、中介机构、用人企业等各种资源组织起来,全方位开展农民工培训转移就业工作。2014--2014年,为使农民工向城镇转移,并设了竹加工、建筑装璜、美容美发、保健按摩、机电、计算机、家政服务、汽修、旅游与酒店管理十大专业,对4000名农民工进行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培训,现已全部培训结束,大部分已实现转移就业。

(三)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发展沼气生态农业建设

沼气资源是一种可再生能源,对沼气资源进行综合利用,有利于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农民生活环境的改观。实施沼气建设,将生态农业和效益农业有机结合起来,开展“猪---沼---菜”、“猪---沼---鱼”、“猪---沼---果”生产示范,对沼渣和沼液进行综合利用,大大提高了农村经济社会效益。通过经济效益评价,每口沼气池每年可为农户节约用煤2.72吨,直接经济效益每户每年在475元以上,综合经济效益每户每年800元以上。截至2014年,全市已修建沼气池5600口,绝大部分进行“一池三改”。

(四)加强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切实减轻农民负担

继续做好减轻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工作,防止农民负担反弹,制定了农民负担监督工作目标责任书,并与各乡镇和7个涉农部门签订了《农民负担工作责任书》。认真贯彻落实《土地承包法》,加大宣传力度,做到家喻户晓,并切实加强对土地承包合同的管理,热情接待上访群众,及时解决上访问题。指导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执行的新的财会制度的建立,规范农村财务制度,使减负工作落到实处。

二、农村建设和发展面临的矛盾和问题

首先,当前我市农业农村生产连年出现“四个减少”,耕地面积减少,粮食播种面积减少,粮食产量减少,人均占有量减少,其中最重要的是我市耕地面积由于退耕还林、退耕还竹等因素,正在大幅度减少。其次,我市受自然条件、土壤肥力等因素制约,使得种植业结构调整的空间有限,优质、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布局分散,难以形成规模,再加之基础设施滞后,产销衔接不紧密,农产品流通不畅,严重制约了农业产业化步伐。第三,鉴于赤水特殊的地理特征和地质条件,造成常规农业先天性不足,出现严重挤压的格局,加之投入不足,管理体制不顺,导致了农业适用技术推广的滞后,给常规农业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各乡镇五站合一建“农服中心”,实行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双重管理,在很大程度上存在着管理不畅的现象,这使得农业行政部门协调难度加大,服务功能很难得到全面发挥。再加之乡镇工作头绪多,农服中心工作人员经常抽调到其它部门工作,

就使得农技干部无法专心从事农技推广工作,农技推广造成滑坡的现象。第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2014年,我市实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此项工作,专门成立领导小组,指导全市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培训工作,进行组织协调,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引导性培训的宣传力度不够大,使部分农民对

劳动力转移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培训过程中基础设施和师资力量薄弱,学员自身素质低,培训的效果没有得到最好的发挥;培训与转移结构不科学,学员培训多数是就地转移,向经济发达地区转移的比例较小;各培训基地协调不够,为完成各自任务,各培训机构没有形成一个有效的整体,农业部门在协调上存在着很大的困难。第五,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急需解决,植物检疫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在赤水基本上是一片空白,农民的生产和城镇居民的生活缺乏基本保障。此项工作应提高到政府重要议事日程上予以启动,除配套工作经费外,应配备必要的检测检验仪器,对进入我市的农业生产资源和农产品进行检验检测,确保群众生活安全。

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几点建议

(一)深刻领会精神,切实加强领导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中发[2014]1号)和中共遵义市委、遵义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大支农力度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意见》(遵发[2014]4号)文件指出,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主题,立足于建立促进农业增效的长效机制,稳定、完善和强化各项支农政策,以科学的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进一步增强农业发展后劲。各级党委、政府要深刻领会文件精神,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工作。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做到领导到位,措施到位。实行行政领导负责制,层层落实责任,把农业农村工作纳入对下级政府年终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保证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二)加大农业经费投入。农村工作需要经常下到基层,随时掌握第一手资料,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定期开展业务技术培训,指导全市技术工作,使得工作经费严重不足。各级政府要大力支持农业部门工作,给予解决一定的工作经费。上级业务部门也要安排一定的项目资金,推动赤水农业健康发展,坚持政府推动和市场运作相结合,逐步形成政府投入为导向,其它投资为主体的主渠道投资格局。

(三)大力推进优质农产品体系建设

建立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和加工基地,计划实施优质稻生产基地2万亩,优质糯玉米生产基地2万亩,建立优质农产品加工厂一个,全面实行“产--加--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的生产格局。建立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按照赤水的气候特征和地理条件,建立城郊早熟型、高山延后型、交通要道加工型的蔬菜基地。建立专业农产品批发市场,促进我市农产品有效流通,推动我市农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机构,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推行市场准入制度,严把上市产品质量关,推动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快速发展,提高我市农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四)大力加强沼气生态农业建设,改善农村生态环境。

积极实施国债和省沼建设项目,到2014年共修建沼气池1000口,普及全市各乡镇、各村组彻底改善农民生活条件,积极推广沼液和沼渣的综合利用,在全市实施“三沼”综合利用项目以及“猪--沼--粮”、“猪--沼--鱼”、“猪--沼--果”等综合示范项目。

(五)实施培训工程,提高转移就业

2014--2014年,对全市30000名农村劳动力开展引导性培训,并对其中12014人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对4000人开展阳光工程示范性培训,并转移到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就业。这就要求我们要加大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的宣传力度,周密部署,精心组织,进一步加强和各培训机构的协调能力,整合教育培训资源,改造和完善一批教育培训机构,改善教学培训条件,建立一批起示范带头作用的农民工培训基地。跟踪做好农民工信息服务工作和就业指导工作,为学员的就业提供信息服务并制造条件,努力提高转移就业率。

赤水市农业局张宗平

第四篇:县新农村建设调研材料

 2014年中央十六届五中全会、中央一号文件以及全国两会均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热门话题,标志着中国改革和发展重点转向农村,新农村建设正式成为国家发展战略。这同时也是我国发展道路上的又一次“战略提升”。但由于这次新农村建设并未触及与农民切身相关的土地制度改革,这就决定了它在一开始对广大农村和农民的思想上和行动上的影响程度,不可能同如上世纪80年代初,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开启我国的改革开放一样,对广大农村起到“前所未有”的影响和“翻天覆地”的变化。所以,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的同时,仍听不到作为新农村建设主体农民”自己的声音。建设新农村绝非一场运动,在当前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流舆论覆盖下,我们同样需要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具体组织者和实施者各级党委和政府的的冷静思考,更需要倾听广大农民的意见和看法。

我们正是带着这个问题,对我县的多个乡村进行调研,对新农村建设中的问题进行剖析的基础上进行了一些思考,仅供领导决策参考。

一、当前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四个突出问题

(一)目标上不知所措。新农村建设为我们明确提出了提出五大目标,即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在调查中,发现目前各级特别是农村基层对新农村到底如何起步、具体怎么分步走、要建成什么样子等,根本没有明确思路。只知道上级和政策怎么要求,自己就怎么做。并把新农村建设等同于新村建设,大多热衷于修村级公路、修村部、修水厂等之类的事。因为相比之下,只有“农村基础设施改善”这一目标自己易做、大家易见,同时相对见效较快,而其他四大建设目标则相对比较长远、难以奏效、或是比较抽象。

(二)思想上等靠索要。建设新农村中央讲了三句话,第一句是依靠农民的辛勤劳动;第二句是国家政策要加以扶持;第三句是要动员全社会广泛参与。调查中则发现新农村建设中的“半步”思想比较流行:就是新农村建设早一步有可能多费自己的财、多费自己的力,反而结果可能和别的村一样;迟一步又可能好处都让别的村占尽,不能享用自己份内的上级投资计划;只有早半步或是慢半步正好,既不致于多耗费自己的人力、财力、物力而和别人享受一样新农村建设成果,又不致于新农村建设起步太迟而成为落后村。有的甚至是连村里力所能及、举手之劳的事都抱着等靠思想,如陈家嘴镇有一个村沟渠不通,投几个工就能解决的事,支部书记却要求新农村建设的后盾单位帮助投资疏洗。部分乡镇党委书记公开表示:“新农村建设,我们不急。国家财力只会越来越强,省市财政收入也会不断增加,上级对农村的投资也只会越来越大,到时说不定上级会帮我们把新农村全部建设好,现在根本不需要费财、费神、费力,再说以我们现在的财力,根本不具备新农村建设所需的资金配套实力。”座谈中,村民们对新农村建设反映最多就是目前村里一无钱财,二无资源,三来支部又没有号召力。所以对新农村建设抱的希望不大,只求能把村里的路修好,要是真能解决看病贵、读书难的问题就已经很满足了。

(三)行动上急功近利。实际上,城市经济发展初期的很大一部分也是围绕着公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而展开的。从这一点来看,新农村修公路、扩村部、建水厂本无可厚非。但在规划未出的情况下,大家都一哄而上,只求有项目,不管项目是否紧急、是否长效。如建一座小型自来水厂,可以指望上级的支持,但总不能长期指望靠政策投资来养活它。按目前情况分析,养活一座小型自来水厂,必须能长年保持约有500个用户、2014人的生活用水才行,但如果村民居住太散,铺设管道太长,水厂的经济效益是不会乐观的。所以在村民集居点未规划出来的情况下,将不可避免地造成部分无效投资。出现此类现象,一方面是因为部分换届新上任的村干部抱着必须在任期内做出一些看得见、摸得着的事的思想影响;另一方面在目前国家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省、市、县三级每年财政增量重点向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倾斜的大好时机,自己不为本乡本土争回一点投资,地方组织则显得无能;再就是乡村经济捉襟见肘,正常的都难以开展,向上、向外争回一点资金,自身的日子也会好过一点。

(四)人才上严重缺乏。一是规划人员严重缺乏。目前全县没有一家具有规划设计资质等级的专业院所,县新农村建设办这方面的专业人才也仅有一名,当前编制完成五图一书”草案的只有安障会子庙村、安裕乡安庆村、安全志中村等3个市级示范村,这与目前村庄规划的紧迫性严重不符。二是培训农民的专业人员严重缺乏。乡镇机构改革后,原来网络强大、服务齐全的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站已形同虚设,农民素质教育办公室等机构自身都难以为继,目前农业技术人才和农业科技转化能力严重不足。三是农村经营管理人才严重缺乏。言传不如身教,农村尤为如此。农村经济其实就是能人经济,农民差

的不是干部,而是会带头经营的村级班子。这从华西村、南街村以及村级经济发展发达的江浙、广东的发展情况就可以清晰看出。

二、当前基层期待上级着力解决的五个突出问题

(一)农村“三大民生”问题。上学难、看病难、行路难等问题,可称之为当前农村新的三大民生问题。调查中我们发现,带给农民最大痛苦的并不是疾病本身,而是医疗体制造成的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农民最大的担心就是得病,得病后怕进医院,怕耽误时间为子女挣钱读书。相比之下,农村教育之痛比患病之痛更加剧烈。一名普通高中一年约要花费6000-8000元,一名普通大学生一年约花费15000元,而我县201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为3150元,基本处于全市、全省、全国的平均水平,也就是说以我县农民的收入水平,2个农民才能供养一名高中生,5个农民才能供养一名大学生。对于行路难的问题,安全乡高阳村的村民最有发言权。近年来,安全乡农民从订单榨菜的生产获利颇丰。但高阳村却因交通不便,榨菜需经菜农肩挑手提运上板车,再由板车转手扶拖拉机运出,由于交通费用过高,在别的村一亩可获利200多元的情况下,高阳村的菜农则收效甚微,甚至亏本。

(二)乡镇政权和村级组织的行政经费缺口问题。乡镇机构几经改革,上级是人疲马乏,基层是人心惶惶,结果人员包袱依然沉重。免征农业税后,靠有限的国家转移支付资金肯定无法维持生存,村级管理人员也是无米下锅,乡镇政权和村级组织履行服务农民和管理农村社会的行政职能所需的行政经费缺口越来越大。乡村两级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主要组织者和实施者,总不忍心在他们捆住肚子的情况下,去领导广大农民把新农村建设好。

(三)乡镇管理体制问题。上世纪80年代以来,关于转变政府职能的改革搞了四次,均没有取得明显的成功。官本位的管理体制和有待完善的干部提拔机制的存在,使领导干部的对上负责制仍没有转变为对下负责制,农民遭受领导者短期行为和形象工程造成痛苦的现象不可避免,并引发了不少新的矛盾:新农村建设,明确农民是主体;建设资金的投入使用,政府部门是主体。在这种管理体制下,国家对农村的各项补贴和对新农村建设的各项投资必将被原有体制所稀释,政府部门在新农村建设资金的使用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产生新的“权贵部门”。

(四)乡村债务问题。据初步统计,全县(本站向你推荐WWw.hAOWord.COm)目前乡村总负债约6亿元,20个乡镇本级乡乡负债,且平均超过1000万元;258个行政村中,村平负债在130万元以上,负债最多的村达到了400万元,2014年获县委表彰的无债村仅有15个。黄山头镇界沟村现负债117万元,约低于全县平均水平,据其支部书记周胜赋反映,每年的年关和村级兑现,是支部书记被逼债而最难熬的时期,不光人要到处躲,就是兑现的物质也要四处分散藏,一年中应付债主的精力至少要花费支部书记的40。同时,乡村债务的存在,也是乡村两级组织对广大人民群众树立诚信的巨大障碍。乡村债务包袱不卸下来,新农村建设同样难以起步。

(五)财政资源配置方式问题。当前我国用于农村建设的大部分资金采取“跟着项目走”的办法,争取到项目就意味着拿到了更多的建设资金。而大多数项目又要求地方各级政府资金配套,省里的项目要求市县两级财政配套,国家项目则要省市县三级配套。像我们这样财政状况拮据的县,在争取项目过程中就肯定处于劣势。为了拿到农村建设项目,多数时候尽管配套资金还没着落,首先一定要爽快地承诺下来,千方百计保证拿到项目。项目到手后,出于财政的压力,配套资金缩水或是项目质量折扣的事,也就在所难免。农村建设资金“嫌贫爱富”的项目资金配套体制,很有可能导致县域之间“富者越富、贫者越贫”。

三、当前决策者应树立的四种思想观念

(一)树立新农村建设的长远观念。目前对新农村建设到底需要多长时间完成,有两种观点比较有代表性。北大教授林毅夫提出我国新农村建设应当在2014年完成,政府财政可以为新农村建设提供足够的资金。他所依据的两条逻辑是:一方面通过农业劳动力非农产业转移,促进农民增收;另一方面增加对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消费,消化已经过剩的产能。而著名经济学家华生则旗帜鲜明提出反对意见,他表示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需要进行严密的规划和科学的论证,从现在起仍然大约需要40-60年左右的时间;新农村建设基本完成,其基本标志应该是农村和农业实现现代化。从当今世界发达国家的共同特征来看,其标志是整个国家已经现代化,农村和城市的收入和现代化程度的差距已经消失,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通常下降到5%-10%左右。按照这个标准,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完成要到2014年前后,大体上需要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起步阶段(现在到2014年)。这一阶段新农村建设除了农业生产、科技和市场组织以外,重点应当是农村的教育、培训、卫生和医疗,为农村人口提供基本生活保障,提高农村的人口素质,做好城乡统筹和衔接,适应农村人口向城镇大规模转移的需要。做好“减少农民、富裕农村”的大文章。第二阶段:展开阶段(2014-2014年)。这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阶段,在这个阶段,随着目前9.5亿农村人口从占总人口比重的70%下降到30%-40%左右,城乡人口和居住格局大体清晰,乡村的村落布局也开始初见端倪,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可以较大规模展开。第三阶段:完成阶段(2014年到本世纪下中叶)。这一阶段的建设,主要是实现农业的高度集约化和现代化,农村布局会依此有进一步的发展和调整,同时适应后城市化阶段一部分城市就业人口在乡村居住的需要,乡村居住逐步成为一种现代时尚居住方式。

(二)树立以县域经济发展促进农村生产发展的观念。当前出现这样一种认识,或者说是一种潜移默化的观点,就是把新农村建设的内涵局限于农村,就农村建设农村,以农村发展农村,而忽视用整个县域经济的发展来促进农村生产发展。县域经济是农村生产发展的集中反映,只有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才能更好地实现以城带乡、以工促农,从而实现城乡协调发展,这其实也是新农村建设的应有之义。

(三)树立外内并重的劳动力转移观念。国家免征农业税后,又系统实施新农村建设工程,是不是说把农村建好了,把农民留在农村,让农民工回到农村发展。调查中我们发现许多村民深以为然,他们中大多数认为不可能打一辈子工,农民终究还是要回到农村。目前城乡户口差别逐渐缩小,市民申请农村户口的事例已屡见不鲜。农民问题的根本是增加收入,增加收入的根本就是减少农民。1997年之后,我县农民新增收入的50%来源于非农产业,农民来自非农产业的收入在农民纯收入的比重中已经突破40%,这说明,农民不外出,收入则很难提高。同时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演进经验来看,按照国家现在的规划,到2014年全国农村即使3亿多人定居到城市,也还有5亿多人在农村。所以转移农民必须外内并重,在重点向大城市转移的同时,也要注意加快中小城镇建设,扩充中小城镇对农村劳动力的吸纳能力,但转移重点应放在前者,所以我们要摒弃旧有的“离土不离乡”的劳动力转移思想。

(四)树立以县城建设为重点的小城镇建设观念。建设中小城镇,重点应是县城,当然个别有产业支撑的乡镇集镇也应在之列,但不能遍地开花。一般来说,乡镇规模太小,辐射能力太弱,还达不成一个城市的规模,而且资源占用太大。相对于农民进入大城市,进入县城的代价要小得多,首先离家近,语言、气候,饮食习惯等问题都不成问题,安家置业成本也较低,农民容易转化为市民,身份置换时间相对较短。

四、当前基层应积极探索的四个问题

(一)如何制定具有本地的特色的村庄规划。制定村庄规划,无论对建设、国土等政府部门,还是对专业规划设计单位来说,都还是新生事物,而且新农村建设涉及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各个方面,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规划设计的内容比较复杂,对普通村民来说还比较超前。这就需要县、乡、村进行积极探索,在村庄规划中必须明确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思路、目标和措施。

(二)如何提高农村基层组织及党员的公信度和凝聚力。目前农村基层组织及党员的公信度和凝聚力可以说已经大为下降,大部分农村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已严重弱化,党员在农村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地位与一般群众并无两样,制度改革和组织创新迫在眉睫。我们应积极进行探索,找准农村党员先进性教育与新农村建设的结合点,创新党员教育、发展及组织生活模式,使村级组织和农村党员在新农村建设中积极发挥名副其实的组织实施和模范带头作用。

(三)如何培育农村的“第三种力量”。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首先必须凝聚民力,要凝聚民力必先凝聚民心。在目前农民与组织之间相互缺乏信任的时候,积极探索如何培育农村的“第三种力量”,不仅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而且也是农村市场经济发展使然。中央一号提出“在继续增强农村集体组织经济实力和服务功能、发挥国家基层经济技术服务部门作用的同时,要鼓励、引导和支持农村发展各种新型的社会化服务组织。推动农产品行业协会发展,引导农业生产者和农产品加工、出口企业加强行业自律,搞好信息服务,维护成员权益”。这正是我们探索培育农村的“第三种力量”的政策依据和方向指引。安凝乡新兴堡村农村经济协会于2014年成立,目前该村农民通过协会组织买肥购种,规模采购效益明显;通过协会组织支农贷款收放,解决了农户贷款户散、额小、信誉度低等问题;通过协会组织农产品销售,部分缓决了农民单枪匹马闯市场的现状。同时协会由农户自发组织形成,会员由农户组成,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部分解决因农民对基层组织的不信任而难以解决的事情。

第五篇:新农村建设调研材料

新农村建设调研材料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

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也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城乡统筹发展一项基本战略。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内涵,超前研究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思路和方案,稳妥解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所存在的一系列困难和矛盾。这是我们基层干部当前必须思考的一个重大课题.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目标,马渠乡将如何依据实际、创造条件、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本人做以下几个方面调查与思考:

一、全面正确理解社会主义新农村内涵,把广大干群的思想统一到新农村建设这一主题上来。

首先要加大舆论宣传力度,全面准确理解新农村建设内涵。开动一切宣传工具,采取一切有效手段宣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重大历史意义,让大家从根本上明白,什么叫社会主义新农村;为什么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怎么样建设新农村。要让广大干群真正懂得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宏伟、内涵丰富,是一个科学的系统工程,必须正确把握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和任务,既要注重发展农村生产力,又要注重调整农村生产关系;既要注重加快经济发展,又要注重推进农村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谐社会建设;既要注重推进农民生产方式的现代化,又要注重推进农民生活方式、思维方式

和价值观念的现代化。要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新农村建设的全过程,并作为当前和今后“三农”工作的总目标和总抓手,使党中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伟大战略,进一步深入人心,并成为广大干群的自觉行动。

其次要统一广大干群的思想认识,形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强大思想动力。目前,在新农村建设上从干部到群众都普遍认为,这是党中央为农村发展所办的一件大好事、大实事,是一项功盖千秋、福泽子孙的伟大事业。这一决策深得民心,无比英明。这是一个基本共识。但从我们所了解掌握的情况看,在一部分干部中,也存在着不同的思想顾虑,有的同志认为新农村建设面广量大,涉及千家万户,随着这一工程的推进,可能导致许多矛盾和问题,客观上给基层干部的工作带来一定的复杂性和艰巨性。也有一部分同志面对新农村建设这一宏大工程,感到自己缺乏通盘规划能力和决策能力,工作方式方法难以适应,新农村建设驾驭能力不足,担心工作做不好。目前,在新农村建设上基层干部反映比较集中的主要有四难:一是建设资金投入难。对我们贫困乡村来说,在新农村建设投入上,除了国家投入还是国家投入,由于经济薄弱,无论是乡财政,还是村积累,都拿不出钱来投入建设,在关键时期可能因此而影响总体进程。二是建设用地难调整。中心村建设都要按总体规划进行集中布局安排,而所规划中心村建设用地都是一家一户的承包地,有的还涉及到跨组、跨村,由于受现行承包土地法律法规制约,这部分建设用地调整难,矛盾多。三是建设规划实施难。新农村建设完全可以按照中央和省市的要求,进行全面科学的规划。难就难在实施上。由于目前农村村庄布局分散,居住零乱,基础设施配套不到位等原因,加之复杂的群众思想工作。给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的实施带来一定的难度。很难按上级要求的时序进度实施到位。四是农民素质提高难。鉴于农民文化科技水平普遍滞后这一现状,农民文化教育、技能培训的任务十分艰巨,在短时间内要全面提高农

民素质是比较困难的,这是一个现实问题。对上述这一类问题我们都要按上级领导的要求,在统一思想认识的基础上,逐步加以解决。

二、瞄准目标,因地制宜,稳步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就马渠乡而言,当前在新农村建设上必须牢牢抓住三点:

1、加快发展,激发新农村建设内生动力。发展经济、致富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和基本前提。因此我们将坚持从本乡实际出发,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坚持以城镇化带动农村,通过加快小城镇建设,拉动三产经济发展,促进劳动力转移,多层次增加农民收入。

2、科学决策,拟定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按照发展定向,功能定位,布局定点的要求和“三集中”的原则,重点对经济发展、乡村建设、社会事业发展、环境整治等方面进行全面科学的规划。为新农村建设,提出一个科学可行,切实可靠的实施方案。

3、典型示范,有计划、有步骤推进新农村建设。计划在工作基础较好的赵渠村,率先启动新农村建设工程,搞好试点工作,不断总结经验,以点带面,循序渐进,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在抓好上述三项重点工作的同时,我们还将一并抓好农民文化技能培训、干部队伍建设,以及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等工作,使新农村建设绐终沿着健康轨道运行。

三、认真调查研究,全面掌握并致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当前从我们调查了解所掌握的情况看,群众最为关心的问题,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担心在新农村建设中是否会增加农民负担;二是部分群众对新农村建设主动意识不强,存在着等、靠、要的思想。三是一部分弱势群体的生产生活仍然是新农村建设中的一个突出问题。针对

这些问题,我们都将要认真宣传和引导,并采取积极措施逐步加以解决。从我们马渠乡实际情况看,目前,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思考:

第一,强化对广大农民的宣传教育,最大限度地调动和激发农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要把宣传教育的重点,放在启发引导农民继续发扬自力更生的精神,牢固确立自主创业、艰苦创业、全民创业,彻底克服等、靠、要思想。通过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加快发展生产,致富农民,壮大实力,催生新农村建设的内生动力,使广大农民真正成为建设新农村的主力军,依靠农民自身的力量,依靠农村经济的发展,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第二,着眼长远,立足当前,循序渐进地推进新农村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既是一项伟大的历史任务,也是一个非常远大的目标。按照中央提出的二十字要求。像我们马渠这样一个贫困乡镇,距离十分遥远,任务非常艰巨。但我们应当坚持立足实际,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强势推进,稳步扎实的抓好新农村建设,做到能快一步快一步,能办一件办一件,能抢一拍抢一拍,尽可能地加快速度,缩短距离。当前,我们要致力从四个方面去努力。一是继续加大梯田改造力度,彻底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全面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二是大力发展二、三产业,促进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走以工促农,以工富民的发展路子。三是抢抓机遇,积极兴办各类社会基础事业,重点在农村交通、卫生、教育和小城镇建设上加大投入,为新农村建设打好基础。四是加强农民的文化、科技培训。全面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增强农民的致

富本领,力争在较短时间内建成一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型农民队伍。

第三、制定完善政策,整合社会资源,努力挖掘新农村建设的动力源泉。依据国家政策法规,结合马渠实际情况,研究制定一系列政策措施,把社会财力资源引向导向新农村建设上来。对一些龙头企业,二、三产业项目、基础设施和中心村建设,可以鼓励群众合股兴办,也可以鼓励本地能人大户独资兴办,还可以通过经营权、收益权转让,吸引外地客商投资兴办,多渠道的整合资源,聚合力量,加快建设速度。

第四,建议国家结合新农村建设这一实际,对农村一些政策作适度调整。一方面对农村土地承包政策进行调整,有利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用地的顺利流转征用。现行政策土地承包30年不变,这给未来的农村道路建设、中心村建设用地的调整流转带来很大的难度,如现行政策不调整,总体建设规划就难以实施。另一方面,政府在对弱势群体的扶持救助政策上要继续放宽,特别是对困难群众的看病就医、子女入学等方面,要大幅度地提高扶持标准,集中实施救助,彻底解决他们看病难、子女读书难问题,以争得在和谐环境中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让弱势群体更多地享受改革成果,和其他群众一起共同走上致富道路,加快新农村建设进程。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伟大的历史任务,也是一个全新的时代课题,我们决心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改革的胆略、创新的精神、科学的态度、求实的作风,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探索新路子,谋求新突破,全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实现富民强村,全面小康作出应有的贡献

wang小编推荐访问其他精彩范文:

关于发展女党员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调研材料

对妇女发展和参与新农村建设的调研材料

乡村规划及新农村建设调研汇报材料

市政协领导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镇调研材料

全省新农村建设联合调研汇报材料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