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设计 > 乡镇干部调研报告:乡镇干部进村调研报告双坪镇
 

乡镇干部调研报告:乡镇干部进村调研报告双坪镇

发布时间:2019-06-04 15:15:17 影响了:
第1篇第2篇第3篇第4篇第5篇更多顶部目录第一篇:关于乡镇干部管理问题调研报告第二篇:关于乡镇干部管理问题调研报告第三篇:关于乡镇干部交流的调研报告(1)第四篇:关于提高乡镇干部素质的调研报告第五篇:乡镇干部队伍建设调研报告更多相关范文正文第一篇:关于乡镇干部管理问题调研报告

乡镇干部在干部队伍中是一个庞大的群体,在我县xxx名干部(含事业单位干部)中,占干部总数的17%,他们长年累月处在基层第一线,其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全县的经济社会发展,同时也影响区域的平安稳定。特别是全县规范公务员津补贴以来,虽然在理顺分配关系,调整利益格局等方面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是在利益与现实的搏奕中各类矛盾日益突显,一项惠及干部的好政策却无意中“引爆”了乡镇干部队伍教育管理中的诸多矛盾和困惑,因此,在新时期、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对乡镇干部的教育管理尤为紧迫和重要。关于加强乡镇干部精细化管理进行如下汇报。

一、当前乡镇干部队伍教育管理现状

(一)文化程度全面提高。

从200x年开始,xxx县分配xxx余名大学、中专毕业生到乡镇工作,200x年以后我县又多批次在毕业大学生中招录人员,安置转业、退伍军人400余人,进入乡镇干部队伍。目前,全县1341名在职乡镇干部中,大专学历1104人,占总人数的82%。由于大量高学历人才的注入,有效改变了乡镇干部文化素质低的现状。乡镇干部也由过去的干得多,想得少,逐渐转化为“理论思考多,付诸实践少”,这也给基层工作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二)年龄结构更加合理

当前,我县乡镇领导有xxx人,其中45岁以下的领导xxx人,占乡镇领导总数的xxx%。45岁以下的乡镇干部(含乡镇领导)xxx人,占乡镇干部总数的90%,绝大多数乡镇干部年富力强,处于青壮年时期。由于年龄结构和成长环境等原因影响,当前较多的乡镇干部没有农村生活经历,或在农村生活的时间较短,往往表现出“岸上指挥多、俯下身子干事少,眼光向上多,心系群众少”,与农民和村社干部在思想沟通上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三)工作上的认真程度不够

一些干部在乡镇工作时间较长后,往往认为自己劳苦功高,年龄偏大后,总想有朝一日换个岗位,到县级部门去轻闲一下;一些年青干部认为自己具有年龄优势,文化程度较高,在乡镇工作有点“曲才”的感觉。因此,总会导致部分乡镇干部不能正确估价自己,不能处理好工作关系,抱有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昏昏沉沉混日子的态度,对待工作不热心、不尽心、不细心、不用心、不安心。乡镇干部在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较少,工作方法简单,对干部群众反映的问题避重就轻,思考不够,采取的对策措施少,不能及时处置;有的干部虽然身在基层,却心在机关,到村社开展工作总是走马观花,根本不深入农户,不向农民了解实情,指导工作点子不多,汇报工作长篇大论,推进工作力度不大。

二、乡镇干部精细化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乡镇干部队伍文化素质全面提高,年龄结构更加合理,待遇不断上涨的格局下,乡镇干部的教育,乡镇的管理工作却出现了更加复杂的格局。细细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主观上,与某些乡镇干部学习不够、服务意识淡化、创新能力不强有关;客观上,与乡镇工作转型、乡镇干部管理弱化,乡镇领导的素质和能力不强等息息相关。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乡镇工作转型,让部分干部不会干事

一些干部普遍认为乡镇工作就是跟群众打交道,主要靠“和稀泥”,“搓汤圆”,工作没有技术含量,一看就懂,一学就会,根本没有认识到乡镇工作的艰巨性、复杂性。因此,乡镇干部从主观和客观上放松了学习和技能提高。特别是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乡镇主要工作内容也从七十年代指导生产;八十年代催粮催款,刮宫引产;九十年代引企业,谋发展;到如今构建和谐,讲科学发展。工作已经从管理向服务转变,从为民作主向由民作主转变,从微观向宏观转变,从“取”到“予”转变,从“硬”向“软”转变。巨大的转型让一部分乡镇干部感到“老办法不能用,新办法用不成”,以致工作上找不到方向,无处下手,无从使劲。

(二)激励机制缺少,让部分干部不愿干事。

由于受领导职数及干部选用体制的限制,乡镇干部发展空间极为有限。我县在乡镇建制调整时,将27个乡镇并为13个,乡镇干部领导职数大大减少,去年乡镇干部换届选举,全县仅有10多名乡镇一般干部走上领导岗位,基本上是百里挑一;同时,由于“洋博士领导”和“空降兵领导”的不断增加,让一些自身素质优良的乡镇干部,经过较长时间的努力后,又时常面临年龄、学历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因而走上县管领导岗位的更是凤毛麟角,导致了乡镇干部政治前景变得短暂而且脆弱。政治前途的渺茫,运用经济手段推动工作的办法被取消,在“名、利”两大“利空”因素的影响下,部分乡镇年青干部干事创业热情骤减。同时由于大部分乡镇领导与一般干部之间交流少,谈心少,导致领导与一般干部之间貌合神离,根本无法做到用感情激励人、用事业吸引人、用表率感染人,让更多干部对工作表现出一种无所谓,甚至放任自流的消极态度。一部分组织纪律较强,自觉性较高的同志也进入了“凭良心办事”、“凭兴趣办事”,随波逐流的状态。

(三)粗放型管理,让部分干部不能干事

当前,乡镇领导干部一般不懂现代管理,片面地把工作布置、制定制度、给钱给位当作管理,往往是制度多措施少、安排多落实差、实惠多效率低。有的乡镇工作开展过程中的具体问题和困难无人研究解决,工作基本是提在口上、写在纸上、挂在墙上;有的乡镇热衷于照抄照搬市、县领导讲话和上级文件,不结合实际,安排工作不具体,没有操作性,以至下面无法入手和落实;还有的乡镇总认为上级安排的工作没有结合实际,抱怨上级“搞形式”,不管什么工作一律“软打整”,层层批批文件,玩玩文字游戏、敷衍塞责,应付了事,只管责任追查时能推脱,根本不问工作结果。由于工作任务不清,措施不力,责任不明,导致部分乡镇干部根本不能干事。

(四)同工不同酬,让部分干部无心干事

首先,公务员津补贴政策实施后,事业单位人员绩效工资迟迟未推行;加之乡镇行政和事业混岗现象严重,因此出现了在一个乡镇,同一个科室,干同一种工作,因身份不同,工资出现一倍以上的差别。今年各乡镇发放出差费补助时,人为的再次拉开了乡镇事业干部与公务员收入的差别,让占乡镇干部总数三分之二的事业人员感到与公务员的差别较大,心里不平衡,导致部分事业干部根本无心工作。

(五)权利上收,让干部无力干事

当前,随着乡镇部分职能的上收,村民自治的推行,使乡镇职能进一步弱化,权小责大成为当今乡镇责权关系的真实写照。目前,乡镇作为一级政府,但一级财权、一级事权的空间已经很小,就连人事权也被上级控制,乡镇内设科室的数量和职数都必须由上级确定。在当前社会矛盾凸显期,作为直接面对矛盾的一级政府,开展工作最大的武器就是“靠嘴”,对上“处处求人”,对下“无计可施”。为此,乡镇根本无法掌控经济发展,甚至在机关干部利益的调配,老百姓利益维护上也难有较大作为,进而导致乡镇陷入“干部无能,政府无法”的境地。

三、加强乡镇干部精细化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一个地区工作的好坏,与该地区干部素质有直接关系。因此,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各级都应把抓乡镇干部精细化管理作为一项重点工作,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坚持以人为本理念,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下大力抓好乡镇干部精细化管理教育。针对乡镇干部队伍中存在的共性和个性问题,对症下药,以科学和务实的态度来加以解决,通过切实有效的措施,着眼长远、注重疏导、标本兼治,逐步实现乡镇干部队伍的教育管理制度化、人性化和科学化。

(一)强化思想理论教育,让乡镇干部素质高

在新时期新形势下,要进一步加强干部队伍的思想理论教育,通过采取学习辅导、专题讲授、开展读书活动等有效形式,强化干部对历史、政治、经济、科技、专业技能等方面知识的学习,不断拓宽干部知识面,开阔眼界,提升素质。紧跟时代步伐,强化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学习,注重结合工作实际,有针对性地选学一些与工作密切相关的理论,以便有效推动工作。同时,还要强化对干部的反腐倡廉教育,真正把干部培养成为有知识、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新人。

(三)减少务虚工作,让乡镇干部干实事

乡镇作为最基层的一级政权,工作的重点就是落实上级的方针政策。由于自身或上级的原因,当前乡镇耗用了大量人力、物力从事务虚工作。一方面由于层层工作开展的检验标准是看材料,因此导致乡镇也花费大量人力从事文字工作,一部分乡镇领导不管对上汇报对下布置工作也步入了“事事靠秘书,处处要材料”的局面;另一方面乡镇除参加县委、县政府组织的会议活动外,还要参加各个县级部门组织的各种会议和活动,有的部门为追求视觉效果,经常要求乡镇出人头凑数,甚至还向民营企业中大量抽人到县“当群众演员”,耗费了乡镇相当大的人力。因此,必须从上到下纠正这种不良风气,让乡镇把更多的人力投入到具体工作之中。同时在乡镇实施精细化管理,将乡镇工作规范化,目标具体化,结合定岗定责,编制乡镇干部工作手册,形成乡镇领导分工的最佳搭配模式,细化科室及科室人员的职责、工作流程、办事程序,具体到每个环节,让每个乡镇干部明白自己的工作目标、工作要求、工作职责,明确工作不开展或开展不好,将受到什么处理,通过规范管理,实现领导“要我做”向“我要做”转变。

(四)落实退出机制,让乡镇干部干好事

要从根本上扭转一部分乡镇一般干部“大错不犯,小错不断”和领导干部“在其位不谋其政”的顽症,就必须打破“终身制”问题,让乡镇领导和一般干部工作有压力。严格逗硬领导干部和一般工作人员的年度考核,对乡镇干部实行月评与年度考评相结合,对日常工作不努力,任务完成较差的一律纳入每月的考评,对一年中有几个月考评不称职的年度考核一律不称职,并根据相关规定是一般干部的进行待岗或辞退,是领导干部的一律免职。对已经在经商办企业,把工作当副业,“泡”在机关求有退路的乡镇干部,借鉴周边区县做法,发挥他们有经济头脑、协调能力强的优势,出台政策,给他们招商引资任务,让这部分人合法流出,如没有完成招商任务不享受工资待遇,避免加重财政负担的现象。

(五)提升管理水平,让乡镇干部干成事

撤并乡镇后,乡镇人数由原来几十人,增加后多的达到近300人,全县增加100人以上的乡镇有4个。面对人员队伍庞大的乡镇机关,传统的人盯人、“革命靠自觉”等粗放型管理办法,根本无法适应乡镇的发展变化。另外,县在选拔乡镇领导时,大都偏重于业务精、品性好,在管理能力和水平上考虑相对较少,这些人到领导岗位上“临阵磨枪”,往往对管理认识不全面,更谈不上科学管理乡镇。因此,要有计划地面向社会引进一些懂管理的人才进入乡镇领导队伍,推动乡镇实行科学管理,真正从管理中调动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第二篇:关于乡镇干部管理问题调研报告

乡镇干部在干部队伍中是一个庞大的群体,在我县***名干部(含事业单位干部)中,占干部总数的17%,他们长年累月处在基层第一线,其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全县的经济社会发展,同时也影响区域的平安稳定。特别是全县规范公务员津补贴以来,虽然在理顺分配关系,调整利益格局等方面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是在利益与现实的搏奕中各类矛盾日益突显,

一项惠及干部的好政策却无意中“引爆”了乡镇干部队伍教育管理中的诸多矛盾和困惑,因此,在新时期、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对乡镇干部的教育管理尤为紧迫和重要。关于加强乡镇干部精细化管理进行如下汇报。

一、当前乡镇干部队伍教育管理现状

(一)文化程度全面提高。

从200*年开始,***县分配***余名大学、中专毕业生到乡镇工作,200*年以后我县又多批次在毕业大学生中招录人员,安置转业、退伍军人400余人,进入乡镇干部队伍。目前,全县1341名在职乡镇干部中,大专学历1104人,占总人数的82%。由于大量高学历人才的注入,有效改变了乡镇干部文化素质低的现状。乡镇干部也由过去的干得多,想得少,逐渐转化为“理论思考多,付诸实践少”,这也给基层工作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二)年龄结构更加合理

当前,我县乡镇领导有***人,其中45岁以下的领导***人,占乡镇领导总数的***%。45岁以下的乡镇干部(含乡镇领导)***人,占乡镇干部总数的90%,绝大多数乡镇干部年富力强,处于青壮年时期。由于年龄结构和成长环境等原因影响,当前较多的乡镇干部没有农村生活经历,或在农村生活的时间较短,往往表现出“岸上指挥多、俯下身子干事少,眼光向上多,心系群众少”,与农民和村社干部在思想沟通上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三)工作上的认真程度不够

一些干部在乡镇工作时间较长后,往往认为自己劳苦功高,年龄偏大后,总想有朝一日换个岗位,到县级部门去轻闲一下;一些年青干部认为自己具有年龄优势,文化程度较高,在乡镇工作有点“曲才”的感觉。因此,总会导致部分乡镇干部不能正确估价自己,不能处理好工作关系,抱有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昏昏沉沉混日子的态度,对待工作不热心、不尽心、不细心、不用心、不安心。乡镇干部在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较少,工作方法简单,对干部群众反映的问题避重就轻,思考不够,采取的对策措施少,不能及时处置;有的干部虽然身在基层,却心在机关,到村社开展工作总是走马观花,根本不深入农户,不向农民了解实情,指导工作点子不多,汇报工作长篇大论,推进工作力度不大。

二、乡镇干部精细化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乡镇干部队伍文化素质全面提高,年龄结构更加合理,待遇不断上涨的格局下,乡镇干部的教育,乡镇的管理工作却出现了更加复杂的格局。细细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主观上,与某些乡镇干部学习不够、服务意识淡化、创新能力不强有关;客观上,与乡镇工作转型、乡镇干部管理弱化,乡镇领导的素质和能力不强等息息相关。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乡镇工作转型,让部分干部不会干事

一些干部普遍认为乡镇工作就是跟群众打交道,主要靠“和稀泥”,“搓汤圆”,工作没有技术含量,一看就懂,一学就会,根本没有认识到乡镇工作的艰巨性、复杂性。因此,乡镇干部从主观和客观上放松了学习和技能提高。特别是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乡镇主要工作内容也从七十年代指导生产;八十年代催粮催款,刮宫引产;九十年代引企业,谋发展;到如今构建和谐,讲科学发展。工作已经从管理向服务转变,从为民作主向由民作主转变,从微观向宏观转变,从“取”到“予”转变,从“硬”向“软”转变。巨大的转型让一部分乡镇干部感到“老办法不能用,新办法用不成”,以致工作上找不到方向,无处下手,无从使劲。

(二)激励机制缺少,让部分干部不愿干事。

由于受领导职数及干部选用体制的限制,乡镇干部发展空间极为有限。我县在乡镇建制调整时,将27个乡镇并为13个,乡镇干部领导职数大大减少,去年乡镇干部换届选举,全县仅有10多名乡镇一般干部走上领导岗位,基本上是百里挑一;同时,由于“洋博士领导”和“空降兵领导”的不断增加,让一些自身素质优良的乡镇干部,经过较长时间的努力后,又时常面临年龄、学历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因而走上县管领导岗位的更是凤毛麟角,导致了乡镇干部政治前景变得短暂而且脆弱。政治前途的渺茫,运用经济手段推动工作的办法被取消,在“名、利”两大“利空”因素的影响下,部分乡镇年青干部干事创业热情骤减。同时由于大部分乡镇领导与一般干部之间交流少,谈心少,导致领导与一般干部之间貌合神离,根本无法做到用感情激励人、用事业吸引人、用表率感染人,让更多干部对工作表现出一

第三篇:关于乡镇干部交流的调研报告(1)

关于乡镇干部交流的调研报告

区委党校、独山镇、单王乡调研组

乡镇干部交流是指对在乡镇机关的工作人员进行的有计划调换职位岗位。干部交流工作是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干部人事工作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生动体现。实践证明,实行干部交流,有利于干部成长,有利于队伍建设,有利于事业发展。根据区委组织部《2014年全区组工调研重点课题实施方案》的要求,8月中旬,我校抽调骨干教师组成调研小组,对独山、单王、石婆店等乡镇进行了一次深入细致的调研,现将有关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我区乡镇干部队伍结构现状

截至2014年7月底,我区22个乡(镇)街共有一般干部104人,其中男性83人,占79%,女性21人,占20%。30岁以下34人,占32%;31-40岁5人,占4、8%;41-50岁34人,占33%。大学学历47人,占45%;大专学历28人,占27%;中专学历29人,占28%。

本次调研活动中召开座谈会三场,发放问卷调查表50份,收回有效问卷调查表48份。

从座谈和调研情况看,绝大多数被调查者认为干部交流非常必要,约占85%;61%的被调查者认为交流干部的年龄应年轻一点,最好在35岁以下;56%的被调查者认为,交流干部应该以副科级职务为主。

二、我区乡镇干部交流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认识方面:

1、提拔交流满意,平职交流不满意。

2、乡镇交流到区直单位满意,区直单位交流到乡镇不满意。

3、事业企业单位交流到公务员单位满意,公务员交流到事业企业单位不满意。

4、普遍存在想调入到经济条件好的乡镇或靠城区近的乡镇工作。条件差的乡镇交流到好的乡镇满意,条件好的乡镇交流到差的乡镇不满意。

5、对一般干部交流的目的性、重要性认识不足,存在“本位主义”思想。往往只从狭隘的利益出发,愿意接收保留素质好、能力强的一般干部,而从本乡镇推荐交流出去的一般干部往往是“差”的、“弱”的或者有“毛病”的干部,将干部交流调整当作对干部的一种组织处理,给干部交流调整涂上了消极的色调。

(二)组织领导方面:

1、区直单位与乡镇副职双向交流太少。

2、条件好差乡镇之间干部交流力度不大。

3、对交流干部的跟踪、培养和提拔力度不够。

4、干部交流缺乏正常化、制度化。

5、有一定程度上的不正之风,存在用人不透明、不公正现象。

6、干部交流缺乏人性化,对家庭确有困难的同志关心照顾不够。组织领导对交流干部的夫妻分居、子女抚养、老人赡养、家庭住房等实际问题解决的不够。

(三)工作方面:

1、区直单位交流到乡镇的干部没有乡镇的工作经验,往往

只顾自己的分管工作,不理解乡镇的工作难度,只会发号示令,不大符合实际。

2、交流频繁会影响干部工作的积极性,存在临时观念,工

作不够认真。同时领导干部交流频繁对乡镇的连续稳定发展不利。

3、发展思路好,情况熟悉,群众拥护的领导干部交流走了

影响当地的发展。

(四)家庭生活方面:

1、部分离家较远的交流干部,家庭父母子女难以照顾,给家庭生活带来不便,工作不安心,存在间断性,工作时间得不到很好保障。还有的乡镇住房困难。

2、不同乡镇待遇不一样,影响交流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影响其家庭生活。特别是从经济发达的乡镇交流到贫穷乡镇的干部,福利待遇相差很大,心理上存在不平衡。

3、偏远乡镇交通不便,特别是副职以下干部,双休日下班回家的交通难解决,并且交通花费较高。

4、干部交流对女同志困难很大,家庭照顾不上,子女缺乏管教等。

三、加强我区乡镇干部交流工作的建议

活力出自流动。“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是事物发展的规律,也是干部成长的一条重要规律。干部长期在一个地方工作,虽然有情况熟悉,便于开展工作的一面,也易形成固守老套套、老框框,视野不宽,对新情况、新事物缺乏敏感性,产生自满情绪和惰性,工作干劲下降等不利因素。其次,有些干部工作时间长,在工作过程中得罪了一些人,造成工作在本地难以开展,实行干部交流调整,改变工作环境,使他们跳出原有的工作圈子,尤其是人情圈子的束缚和影响,更有利于开展工作。其三,干部交流调整是优化干部队伍结构有效途径。经过干部交流调整可以优化干部年龄结构,改善文化层次、合理搭配专业特长,解决男女比例、干部老化、工作懒散、内部不团结等弊端,整合优化人力资源。因此,加强干部交流调整对干部队伍建设是有益的。针对我区乡镇干部交流的现实情况,提出如下建议。

1、加强领导,广泛宣传,营造干部交流调整的良好氛围。干部交流调整是干部人事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一种严肃的组织手段,必须切实加强领导。乡镇党委、政府主要领导,要树立大局观念,营造好干部成长的氛围,积极配合和支持干部调配工作,在全区形成一盘棋,逐步使干部交流制度化、正常化、经常化。同时建议区委在相关会议上重申干部调配纪律,以确保调配

工作顺利进行。同时采取多种形式,对干部交流的目的和意义进行广泛的宣传,以最大限度地帮助广大干部提高对干部交流工作的认识,从而自觉接受组织安排,以高昂的斗志和崭新的精神面貌迎接新的工作考验。

2、明确原则,形成制度,确保乡镇干部交流调整有序进行。干部交流调整要达到预期的目标,取得预期效果,必须坚持明确的指导原则,即:严格程序、依法办事的原则;合理流动、人尽其才的原则;分期分批、适度调整的原则;突出重点、抓好后备的原则和多方兼顾、主动关心的原则,使干部交流更加规范。同时要建立起一整套相对完整的制度来做保障。因此,要着眼逐步建立干部交流调整工作的长效机制,建议制定《裕安区干部交流调整工作的实施办法》,对干部交流调整的原则、范围、对象、程序及工作纪律等方面进行具体规定,使干部交流调整成为一项经常性的工作。

3、突出重点,选好对象,确保干部交流的实效性。干部交流的根本目的在于不断改善干部队伍的年龄、知识和能力结构,全面提高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这就要求在实施干部交流的过程中,必须突出重点,确保被交流干部在新的工作岗位能有所收获,建功立业,同时也不影响其原单位的工作效能。

在交流对象上,要重点抓好那些有发展潜力和培养前途的优秀年轻干部及分管组织人事工作的党委副书记、纪检监察干部和

机关综合部门一些管钱、管物权力相对集中的岗位上的干部的交流。

在交流方向上,要重点抓好干部的横向和纵向交流。增进机关与基层的沟通、理解和工作的协调共振。让一批年轻干部到艰苦环境中去锻炼成长,培养他们驾驭各种复杂局面的能力。特别是加强向偏远乡镇交流,将发展快的乡镇经验传授到较差的乡镇,以达到取长补短,优势互补,带动差的乡镇经济快速增长,促进平衡发展。

在交流属性上,要重点抓好回避交流和换岗交流。这种交流可以使干部尽快摆脱各种复杂关系的干扰,放开手脚大胆工作,进一步拓宽知识面,得到更多的、比较全面的锻炼。

4、全面清理,规范手续,严格控制区直机关借调乡镇工作人员。区直机关从乡镇借调工作人员,既占原单位编制,又占岗位,削弱了乡镇工作能力,给乡镇工作增加了很大的压力。并且被借调的人员大多是乡镇工作扎实、能独挡一面、年轻的骨干。建议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一次借调人员清理工作,对借调人员进行分类分析,对确因工作需要借调的,(推荐打开范文网:wWW.HaoWorD.cOm)由组织、人事编制等部门办理手续,进一步完善干部借调管理制度,明确管理权限,加强对借调人员的考核管理。

5、摸清实情,分类定级,提高边远乡镇干部的福利待遇。根据全区乡镇各自的经济发展和交通远近情况,由相关部门调研后确定不同等次、标准的交通费、生活补助等,纳入经费管理范围

公开、透明发放,提高干部的积极性,鼓励一般干部到边远乡镇工作。对少数家庭、身体等方面确有实际困难的干部,根据工作表现和干部培养需要又必须交流的,应考虑尽量就近交流,并对其家庭生活等实际困难给予关心和照顾,以便其安心工作。

8、严肃纪律,严格要求,确保乡镇干部交流调整落到实处。

干部交流调整工作是一项严肃的组织工作。在干部交流调整调配过程中,各级党组织都要注意广泛听取意见,充分发扬民主,集思广益,每个层次、每个环节都要做到“集体讨论,会议决定”,决不能搞个人说了算,不能搞本位主义。交流调整方案一经确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改变,并严格执行有关工作纪律。对无正当理由拒不执行组织交流决定的要给予免职或降职处分。确保干部交流调整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使我区干部交流工作更好地服务和服从于我区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

(执笔:区委党校)

2014年10月

第四篇:关于提高乡镇干部素质的调研报告

关于提高干部素质的调研报告

农村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乡镇干部在这一建设实践中居于不可替代的特殊地位,建设高素质乡镇干部队伍是开创农村建设新局面进而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的关键。了解干部应具有的基本素质内涵,探索提高其素质能力的途径,是新形势下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问题之一。 一、跨世纪乡镇干部应具备的素质能力 ——政治思想素质。任何历史时期,任何阶级和国家,对其公务人员都会提出政治思想素质的严肃要求。乡镇工作者应具备的政治思想素质具体包括:1、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和人生观,树立起为社会主义事业顽强奋斗的决心和信心。在现阶段,要强调他们树立起为开创农业和农村工作新局面努力拼搏、勇往直前的价值观念。2、坚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尤其要努力学习和掌握好邓小平理论,用以指导自己的实际工作。

胡锦涛同志指出:“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是全党的一项刻不容缓的重大任务。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也必须把建设高素质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作为关键环节和必须达到的一个目标。”农村基层干部是我们党和国家干部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骨干力量,担负着直接联系群众、团结群众、组织群众,把党的各项方针政策落实到基层的重要责任。农村基层干部素质如何,直接影响着农村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因此,新形势下如何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

一、提高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素质的主要做法及成效

近年来,党组织切实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提出的“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目标要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 1

统领,在卓有成效推进固本强基工程的同时,突出在农村基层干部中全面实施农村基层干部“素质提升工程”,强化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大大提高了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的战斗力和创造力。

(一)突出教育培训,农村基层干部队伍整体素质得到提高。近年来,按照中央关于开展大规模培训干部工作的要求,统一规划,分类指导,创新机制,精心组织,通过办培训班、集中辅导、专题研讨、座谈讨论、电化教育、参观考察等形式,在广大农村基层干部中扎扎实实地开展学理论、学党章、学经济、学法律、学科技等活动,努力提高干部教育培训的质量和水平,切实提高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切实提高农村基层干部的“双带”能力,使农村基层干部成为农村各项工作的“领头雁”。

(二)突出选准配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结构趋于合理。党委重视抓好农村基层班子建设,以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工作为契机,采取双向选择、竞争上岗、“两推一选”、直接民主选举、下派任职等多种形式,真正把那些有水平、有能力、群众公认、德才兼备的人才选拔到村干部岗位,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增强村“两委”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同时,为了更合理地配置使用大学毕业生资源,更好地吸纳、留住、储备和用好大批本土人才,解决当前农村基层人才缺乏的问题,。

(三)突出建章立制,农村基层干部管理实现制度化和规范化。建立了村党支部“三会一课”制度、村务公开、党支部议事规则等一系列规章制度,逐步推进村干部管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同时,经过多年来的努力,农村基层民主管理得到加强,农民民主意识不断提高。建立完善民主评议制度、离任审计制度,尤其是完善村务公开、党务公开、财务公开制度,强化民主监督机制。

(四)突出组织设置,农村基层干部作用得以充分发挥。结合实际,

及时调整、创新组织设置。尤其是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期间,为了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的作用,如各村级党组织积极开展“学党章、佩党徽、扬党性”、“一岗双责”、“党员示范岗”等主题实践活动,使广大党员干部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自觉地树形象、比作风、竞先进,掀起了“比一比谁的责任感更强、比一比谁模范作用发挥得更好、比一比谁为群众办的实事更多”的热潮,大大提升了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

(五)突出激励保障,农村基层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得到增强。一是积极推行村“两委”班子任期目标责任制、村干部岗位责任制和村干部述职述廉制度,建立完善考核办法,定期实施考核,并实行考核结果与干部报酬、奖惩、职务升降相挂钩;二是定期评先评优,定期评选表彰优秀农村基层干部,大力宣传优秀村干部的先进事迹,激发村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三是以人为本,因地制宜,建立了农村基层干部养老保险办法,解决了农村基层干部的后顾之忧,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

二、当前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素质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当前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素质存在的主要问题 1、思想观念保守陈旧,制约了农村形势发展和需要。1、驾驭全局能力不强,制约了农村工作的有效推进。2依法行政的能力依然偏低。3战斗力、凝聚力不强。

4、班子结构不够合理,制约了农村基层干部整体水平的发挥。 5、后备干部储备不足,制约了农村基层干部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

(二)原因分析

1、农村基层干部自身主观因素带来的影响。

一是农村基层干部大多文化程度偏低,不注重对党的理论政策的学习,对教育培训认识不高,兴趣不大,缺乏应有的积极性,知识更新不及时,其政治业务素质难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面对新情况新问题往

往束手无策。

二是农村基层干部工作方式难改变。农村基层干部的职能由过去的以“管理”为主转向以“服务”为主,主要职能是教育、引导、示范、管理和服务,这对干部的工作作风和领导方式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建立一个适应农村市场经济发展的新机制上来。

2、农村基层干部选任机制不够完善带来的影响。

选人标准不够具体。目前,村级干部的选拔任用标准过于笼统,具体工作中贯彻起来不好把握、难以操作,致使某些村没有把“德才兼备、任人唯贤”的原则落到实处,没有选准用好干部。在本村确无合适人选时,就会出现降低标准的现象,影响了村级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战斗力。

3、村级后备干部的培养、激励、使用机制不健全带来的影响。

三、提高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素质的对策与思考

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各种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日益凸显,基层工作的难度越来越大,基层干部的任务越来越艰巨。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特别是提高农村基层干部素质显得尤为重要。因此,要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工作机制,全面实施农村基层干部“素质提升工程”,努力锻造一支想做事、能做事、做成事,群众公认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为推进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第五篇:乡镇干部队伍建设调研报告

康乐县共有15个乡镇,共有乡镇干部568人,其中科级干部170人,其中正科57人,副科113人,男159人,女11人,少数民族81人。乡镇作为最基层一级的地方政府机关,是贯彻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的最基本单位,乡镇机关干部是党对农村各项路线、方针、政策的直接执行者和农村工作的骨干力量。面对新的形势和要求,如何进一步加强机关干部队伍建设,使之担负起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重任,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必须认真加以研究。我们通过开展广泛调研,对康乐县乡镇干部队伍建设现状和存在的突出问题认真加以分析,并对有些需要加强和改进的提出了意见建议。

一、影响乡镇干部队伍不稳定的主要因素

1、干部思想情绪波动大。一是思迁情绪。有的乡镇干部因在乡镇工作时间长,或年纪比较大,或工作任务重、压力大或家庭负担重等原因,工作不安心,思想不稳定,要求变换工作环境,调整工作单位。调查发现,有一半以上的干部急于改变自己的现状,要求调动工作。二是埋怨情绪。乡镇干部常年跟群众打交道,群众素质普遍不高,要完成上级部署的各项任务,根本无法避免发生冲突,而乡镇干部没有一项执法权,出了问题是乡镇干部的责任,一旦发生冲突,倒霉的是干部,有理无理首先处分乡镇干部。三是工作难度增大。取消农业税后,乡镇工作重点转到了农业结构调整、计划生育、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信访工作、森林防火、安全生产以及各项惠民政策的落实等方面,在依法行政的大环境下,乡镇工作普遍存在“新办法不灵,老办法不行”的状态。

2、乡镇工作面临困难多。一是权力日益削弱。乡镇工作繁杂、责任重大,而权力却呈现逐渐萎缩和弱化的趋势。乡镇干部反映,依法行政当然好,但过分提高了群众的权益,法只约束了干部,对群众无可奈何。如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金的收缴过程中,乡镇干部只是负责收缴参合金,而在关键的监管环节却没有任何权力去监督,群众即使不参加合作医疗,但真正住院治疗时,也可通过冒名顶替等一些非正常手段达到享受合作医疗的好处。乡镇派出所、税务所、国土站、农技站、卫生院等站所,人力、财力、物力都由县级职能部门管理,乡镇已很难对这些站所进行领导、管理,可是这些单位的工作需要乡镇支持,一旦出了问题还要乡镇负责。二是债务负担沉重。全县15个乡镇中除极少数乡镇外,其余绝大部分乡镇都负有债务。由于给乡镇的办公经费有限,而乡镇运转费用一直以来居高不下,只能维持基本的运转,没有给干部职工安排福利待遇。三是村级组织薄弱。首先,村级班子后继乏人。一大批有文化、有技术、有本事、有威望的人外出务工经商造成新党员难发展,村干部难选拔,干部变换频繁。其次,农村党员作用有限。老党员因年龄文化的制约,虽说观念强,但发挥先锋作用受到制约。年轻党员由于入党时间短,对党的认识不深刻,党性观念不如老党员强,先锋模范作用难发挥。四是农民综合素质不高。近年来,农民的权力意识、民主意识、竞争意识和效益意识明显增强,而义务意识、法制意识、集体意识和奉献意识相对淡薄。致使在开展一些公益项目的建设中,人员组织难度大。五是村级经济发展滞后。村级集体经济非常薄弱,集体经济“空壳村”占有较大比例,致使基础设施投入杯水车薪,公益事业难以开展。六是上访频率居高不下。越级上访、集体上访、重复上访使乡镇干部一年到头奔波劳碌、神经紧张。

3、权责失衡加剧。一是对乡镇“一票否决”项目太多太烂,责任追究太多。据统计,目前对乡镇实行一票否决的达十多项之多,导致县直部门权力膨胀,形成乡镇对部门负责的不正常现象,也就造成了县里领导部门、部门领导乡镇。干部反映,县部门将所有的责任都推到乡镇,而上面给的政策又虚弱无力,乡镇干部要做许多本不属于自己工作范围的事,手中又没有相应的权力,但工作要做好,问题不能出,成果要有亮点。工作出了问题只处理乡镇干部不追究县直单位责任。二是部门利益化越来越严重。县直各部门都通过县委县政府发文落实任务和责任,县委县政府也把各项工作考评交由部门考评,导致权力部门化,部门利益化。

4、队伍整体结构欠合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一般职工多,行政干部少。调查发现,有部分乡镇本地干部较多,血缘关系、亲缘关系、地缘关系错综复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作的开展。三是年龄偏大的多,年轻的少。大专及大专以上文化的干部只占很少的一部分,其中很大部分都是通过党校学历教育拿到的文凭。五是传统型的干部多,开拓型的干部少。不少干部还是习惯于按经验办事。干部中大多数是事务型、平稳型的,真正懂经营、会管理、熟悉法律知识,善于驾驭市场经济的不多。部分干部满足于不出乱子、不捅漏子的工作标准,真正能够脚踏实地,提供服务,开拓创新,争创一流的干部不多。

二、影响乡镇干部队伍建设的主要因素

1、乡镇干部队伍活力不够。一是来源不足。由于乡镇工作艰苦,大多承担“急、难、险、重”的工作任务,待遇与县直机关一样,生活、交通不便,致使大部分乡镇干部都想方设法往县直机关调动,造成乡镇干部流失严重。县直机关干部没有强制到乡镇工作的政策,除了提拔,没人愿意到乡镇工作。但近年来,我县对新录用的大中专毕业生采取全部下基层的办法,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乡镇干部来源不足的问题,但由于近年来分配的大中专毕业生很有限,不能满足乡镇工作的的实际需要。二是流动不快。由于地理条件、经济状况不平衡等各种原因的制约,一般干部交流困难,特别是年龄在35岁以上的交流更加困难。三是出口不畅。乡镇干部中除了党委书记、乡镇长、会计、秘书等调动进城的比较多外,绝大多数乡镇干部进城机会少,由于职数限制提拔也越来越困难。

2、政策与实际有较大距离。如计划生育社会抚养费的征收上面强调要依法行政,但每一例超生对象的社会抚养都要通过法律程序起诉,再由法院去执行,显然是不现实的。资金总额虽说较大,但到千家万户,就显得太少了,群众对党和政府的关怀也不太领情。一些遵纪守法,国家集体观念强,从前将税费交清了的农民认为自己吃了亏。一些乡镇干部在完成乡党委、政府的各项指标,千方百计借钱垫付,现在群众的欠款收不到,三角债务无法化解。有些被调查者认为困扰乡镇干部开展工作最突出的问题是有些政策措施不太适应农村实际,不利于工作开展。

3、干部教育培训存在一些不足。主要存在六个不足的方面。一是重要求,轻落实。县委、县政府对乡镇干部的学习有明确具体的要求,但在实际工作中难以得到有效落实。二是重领导、轻队伍。对乡镇领导干部的学习要求提得多,机会给得多,但对一般干部来说,培训次数少,安排时间少,以致整个干部素质提高不快。三是重文凭、轻水平。有的乡镇干部把知识、学历、文凭、毕业证书视为同一概念,导致出现同一档次的文凭其“含金量”相差甚远的现象。四是重知识,轻素质。有些乡镇干部在学习过程中,着重放在知识储备上,而不是放在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提高上。五是重短训,轻长学。乡镇干部培训中各种形式的短训比较多,而以学年为形式,组织干部脱产学习较少。六是重理论、轻实践。在组织乡镇干部培训中,以课堂教学、书本知识为主,忽视多渠道、多途径组织干部在实践中学习。

三、加强乡镇干部队伍建设的几点建议

1、要努力改善乡镇干部队伍结构。一是要把住入口。从县直部门有计划分层次地下派干部到乡镇,改善乡镇干部的结构。要出台政策,规定今后凡提拔为副科级实职的干部必须有3年以上乡镇工作经历;凡新录公务员必须到乡镇锻练3至5年方可进城;凡表现优秀的乡镇干部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提拔重用。二是要疏通出口。制定出台一些优惠政策,对一些年龄大,在乡镇时间长,的确有困难,不易继续在乡镇工作的干部要调整岗位或回调到县直机关单位,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三是促进流通。出台政策规定乡镇干部在同一地工作满一定工作年限,必须进行交流。

2、要认真抓好乡镇干部教育培训。在教育培训的内容上要具有针对性。要适应新形式的要求,突出转变乡镇干部的思想观念,工作作风及方法,着重加强党的先进理论知识、现代农村管理知识、农村实用技能知识、市场经济知识的教育培训。在教育培训的方法上要讲求实效性。对乡镇干部的要因地制宜,广开学路,通过举办报告会、专题辅导理论研讨、跟班学习、挂职锻炼等办法深化干部教育培训,提高教育培训效果。在教育培训考核上要注重严肃性。要建立和健全乡镇干部考学制度,对乡镇干部教育培训进行严格考核,将考核情况进入个人档案,作为提拔任用的一项重要依据,要把干部参训情况作为硬性指标纳入党委责任人任期目标责任和考核党委政绩的内容,对未经培训的新录用公务员不准上岗,未经培训的负责干部不准上任。考学不合格的要限期改正。

3、要科学界定乡镇工作职能。调查发现,乡镇范围内的事不分大小多数都由乡镇党委政府负责。于是造成乡镇机构庞杂,管了许多不该管,管不了、管不好的事情,结果费力不讨好。因此,必须科学界定乡镇职能。乡镇不要直接参与各项经济指标的完成,乡镇主要应承担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要大力培养和发展社会中介组织,让其履行市场化服务的职能。要将一些本应由县直职能部门完成的工作任务从乡镇干部的职责范围内剔除出来,让乡镇干部能轻装上阵,集中精力为群众办大事、解难事,真正做到执政为民。

4、要大力优化乡镇工作环境。一是要尽快解决乡镇权责不匹配,权力有限,责任无限的问题。二是要尽快完善一些政策、规定使之更加配套。三是要大力精减上级单位的指令性任务和各类文件、会议。四是要设法减轻乡镇债务,防止新增债务的形成。五是要大力加强村一级基层组织建设,着重抓好班子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加快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步伐。六是要加强农民教育,提高农民综合素质。

5、要真正关心乡镇干部。一是思想上要重视。要经常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体察民情,倾听基层干部的呼声,把握基层干部的脉搏,使他们感到自 己的工作得到上级的理解和支持,增强成就感和责任感。要帮助乡镇干部正确认识对待当前的困难,增强干好工作的信心。二是政治上要关心。建议在乡镇换届中,主要从乡镇干部中考虑提拔,对多年不能提拔又无法交流到县城的副职干部或多年在乡镇工作特别优秀但过了提拔年限的一般干部在非领导职位方面给予倾斜,解决政治待遇问题,享受主任科员或副主任科员待遇。三是工作上要支持。在工作上要经常出点子、找路子,使上级组织成为乡镇干部信赖的参谋部和咨询站,主动在工作上为乡镇排忧解难,要敢于为乡镇分担担子,理直气壮地当好乡镇的坚强后盾。四是生活上要关怀。建议采取以县统一发放工资的办法彻底解决乡镇干部工资不能按时发放的问题。对奖金、福利等也应出台相应的政策,尽量缩小乡镇与县直单位,偏远乡镇与城郊乡镇,贫困乡镇与富裕乡镇之间的福利待遇悬殊。对乡镇干部子女就业尽量在同等条件下给予优惠。

本网推荐其他范文:

关于建立乡镇干部激励机制的调研报告

乡镇干部作风建设调研报告

对乡镇干部选任工作的调研报告

关于乡镇干部队伍管理的调研报告

关于乡镇干部轮岗交流的调研报告

第1篇第2篇第3篇第4篇第5篇更多顶部目录第一篇:乡镇基层公务员行政能力调研报告第二篇:xx县从基层干部中招录乡镇机关公务员的工作调研报告第三篇:巴楚县加强改进乡镇公务员的考核和管理的调研报告第四篇:金龙山镇从优秀村干部中招录乡镇公务员工作调研报告第五篇:乡镇公务员考核调研材料更多相关范文正文第一篇:乡镇基层公务员行政能力调研报告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环境下,需要大量的基层公务人员直接引导、指导和服务。因此,提升基层公务员的行政执行力,意义重大而深远。而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尤其是县乡基层公务员的能力建设,不仅是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现实需要,同时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如何与时俱进、不断适应与满足新形势和新任务的需要,是公务员队伍素质能力建设的一个紧迫而重要的任务。

一、基本情况

自推行国家公务员制度以来,市公务员队伍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历经10余年的建设和发展,已经初步形成了一支能够适应形势发展需要的充满生机与活力、勤政务实高效的公务员队伍。截止去年年底,全市在职公务员共有1811人。其中:处级以上领导职务的有53人,具有科级职务的907人,分别占全市公务员总数的2.9%、50.01%。具有研究生以上学历的2人,占0.1%;具有大学本科学历的461人,占25.45%;具有专科学历的767人,占42.35%。在年龄结构上,45岁以上公务员为707人,占公务员总数的39.04%,35岁以下公务员441人,占公务员总数的24.35%。从总体上看,与1995年推行公务员制度初期相比,公务员队伍在数量上趋于精简,结构上不断优化,素质和能力上进一步提高。

二、公务员队伍能力建设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市公务员队伍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市公务员队伍在思想观念、行为方式和工作效率等方面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

(一)公务员队伍整体素质与农村经济发展还有差距。临湘市是一个农业大市,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市急需一大批掌握现代经济管理、企业经营管理、外贸、农业、旅游、畜牧养殖和各类法律法规知识的复合型行政管(更多精彩内容请访问首页www.haoworD.CoM)理人才来支撑和推进经济社会事业的快速发展。而目前我市公务员队伍专业结构比较单一,懂经济、会管理的公务员相对缺乏。虽然从比例上看,具备大学本科和专科学历的公务员占公务员总数的67.8%,但大部分是参加工作后脱产、半脱产、函授的进修学历,理论基础不够扎实,学习内容不够系统,对经济政策和管理知识掌握不够充分,因而,不能有效地开展工作,指导基层,切实为农服务。

(二)基层公务员处理突发事件、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偏低。由于改革开放和各种改革利益关系的调整,各类群体性、突发性事件不断出现,面对复杂局面,不少基层公务员不去认识、不懂分析、不会处理,片面地、孤立地看待和处理问题和矛盾,经常把问题上交,把问题扩大化,从而导致“到市、赴省、上京”的上访事件时有发生。

(三)公务员依法行政的能力偏低。随着我国依法治国进程的加快和人民群众法律意识的增强,公务员依法行政能力已相对滞后。有的公务员受传统重权轻法思想的影响,不尊重法律法规,工作中滥用职权,以权代法,以权压法,甚至目无法纪、为所欲为,违法施政;有的对上级、领导的招呼言听计从,从不考虑群众利益和法律后果。

(四)公务员队伍作风建设亟待加强。一是思想不够先进,观念陈旧。有些机关公务员精神状态和工作作风方面存在着小富即安、小进则满,安于现状、不思进取,追求安逸、不图创新等问题,这些将成为制约全市投资环境改善和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瓶颈”。二是服务意识不强、质量不高。一些部门、单位受利益驱动,过分强调部门和单位的权力,却忽视了应尽的义务,在工作中重管理轻服务,或只管理不服务,严重存在着服务缺位、管理错位和执法越位等问题,制约了全市发展的质量和进程。

三、加强基层公务员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

众所周知,基层公务员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最直接、最密切,大都担负着团结群众、服务群众、建设农村、稳定农村的重任,是引导群众积极发展的先锋队和主力军。其能力建设的优劣不仅影响民心向背、事业兴衰,更从某种程度上促进或制约着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的进程。为此,笔者认为,加强基层公务员队伍建设,更需要提高五种能力,发挥五员作用。

(一)提高公共服务能力,当好为民排忧的服务员

皇粮国税的取消进一步彰显出政府转型的决心,说到底是政府从审批型向服务型的转变。小政府,大服务已不仅仅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党在新时期坚持与时俱进、以人为本,为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所迈出的坚实步伐。当然,政府的服务离不开广大基层公务员的认真贯彻和具体操作。因而,提高基层公务员的公共服务能力便成了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提高基层公务员的公共服务能力,首先要彻底破除公务员的官本位思想,树立一心为民的公仆意识。从思想上、感情上、作风上真正解决好为群众与靠群众的问题,自觉做到时时想群众,事事为群众,处处靠群众,无私奉献,甘当人民的服务员。其次,要真心埋头基层工作,善于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基层工作的重点是三农,但涉及的领域却包括经济、教育、科学、文化、卫生、民政、司法、公安、计划生育等多个方面。面对复杂的工作,基层公务员必须认真克服服务缺位、空位,管理错位、越位的弊端,切实从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在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上下功夫,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以自身的良好形象和高效服务不断拉近党群干群关系,努力营造和谐、融洽的人文环境。

(二)提高驾驭市场经济能力,当好带民致富的导航员

搞好协调服务,发展农村经济是繁荣乡镇、富裕群众的重要途径。目前,随着乡镇综合配套改革的深入实施,其行政职能进一步发生转变,指导服务功能明显增强,这就要求广大基层公务员,要顺应形势发展的要求,尽快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在为群众生产生活提供服务的过程中,真正当好带民致富的导航员。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基层公务员首先要加强对市场知识的学习,通过学习加深对市场经济特点、规律及发展趋势的认识;其次,要善于结合当地实际,自觉运用市场规律指导农民的生产生活,特别是在围绕单户农民办不了、办不好的事情上,重点搞好信息、技术、资金、销售等全方位的服务。努力实现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再次,在指导农民依照市场规律追求经济效率的同时,还要从本地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高度出发,统筹好乡村、区域与自然环境间的关系,通过政府有限的管理,化解市场经济条件下不同利益集团间的不和谐音符,努力把蛋糕分好,切实增强广大人民群众发展经济奔小康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三)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当好知法守法的示范员

法治是社会有序运转的保证,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基石。广大基层公务员由于身处执法第一线,其法律水平和依法行政能力的高低,将直接关系党和政府的形象和法制环境的健康发展。所以,必须注重提高基层公务员的依法行政能力,只有通过他们的规范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才能带动广大农民群众法律意识的不断提高,真正促进法制与人的良性互动,逐步形成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为此,基层公务员首先要强化知法学法的角色意识。作为执法的主体,要把自觉学习各种法律知识,特别是与本职工作有关的法律知识作为提高自身执法水平的重要途径。通过认真学习贯彻《行政许可法》、《公务员法》等法律法规,不断强化依法行政观念,促进工作作风转变。其次,要强化执法为民的服务意识。基层公务员作为公职人员,往往手中都拥有一定的权力,然而权力来自于人民,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执法中要严于律己,牢固树立执法为民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坚决避免滥用职权和吃拿卡要的错误行为。切实将服务功能寓于依法行政当中,真正做到公正执法、真心服务。第三要强化推动普法的责任意识。基层工作中,公务员接触最多是对法制需求日趋增多的基层农民群众。加强法律宣传,是推动全民普法教育,建设和谐法治环境的重要内容。所以,基层公务员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既要做学法守法的模范,又要做执法普法的模范,这也是衡量基层公务员依法行政能力的重要因素。

第二篇:xx县从基层干部中招录乡镇机关公务员的工作调研报告

xx县从基层干部中招录乡镇机关公务员工作调研报告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注意从基层和生产一线选拔优秀干部充实各级党政机关”和相关会议精神,激励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工作热情,把更多作风端正、勤政廉洁、乐于奉献的干部招录到乡镇公务员队伍中来,使乡镇公务员的队伍结构更合理,充实乡镇公务员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提高乡镇公务员能力和素质,针对我县实际情况,结合市组明电?2014?68号文件精神,我县对全县从基层干部中招录乡镇机关公务员情况进行了细致调研。

一、基层干部的基本情况

农村基层干部是贯彻落实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的组织者、推动者、实践者,是团结和带领农民群众做好农村各项工作的主心骨,是推进新农村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带头人。长期以来,农村基层干部在艰苦的生产、生活条件下,扎根乡土,敬业奉献,为农村的改革、发展、稳定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和汗水。但是,受体制、机制的制约,农村基层干部却一直存在着提拔使用困难,“出口”不通、不畅的问题,许多为农村经济发展作出突出贡献、有能力、有丰富基层工作经验的同志却不能到更高的岗位进行锻炼和提高,施展自己的智慧和才华。

二、调研的具体内容

(一)xx县优秀村干部中曾经考录名公务员,大多数录用者表现良好,适应能力较强,工作积极性很高。如, xxx录用前是xx村党支部书记,录用到xx乡后,本人的责任感和工作积极性较以前更强,工作业绩更为突出,解决基层矛盾能力大增,能够很好的适应乡镇工作。从村干部中成长起来的乡镇干部解决处理群众反映热点难点问题能力极强,化解矛盾能力突出,处理各方利益关系的能力也非常强,同时也具备开拓创新精神,基层村干部大多是初中毕业后进修大专学历,不足之处就是理论文化水平有待进一步加强。

据统计,从2014年至今,我县共从基层干部中定向招录乡镇公务员名,涉及全县个乡镇。

(二)乡镇干部对定向考录乡镇公务员的政策评价非常好,有了这样的政策极大的调动了农村干部工作的积极性。为农村干部提供了一个进入国家党政机关工作的机会,增强了村干部岗位的吸引力。越来越多的人才和更多的农村精英愿意扎根农村,从而调动了广大农村干部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改变了部分农村干部得过且过,“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情况。激发了农村干部提高自身素质的自觉性。从而激发了广大农村干部学习政治理论和农村法律、法规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为提高农村干部的自身素质起到了很好的导向作用。

(三)群众对从基层干部中定向考录乡镇公务员评价较好。农村干部与农民有较多的共同语言,有良好的群众基础。他们长期在农村基层摸爬滚打,对农村、农业、农民的情况十分熟悉,有丰富的工作经验。而且,农村干部对基层工作有体会,对基层群众感情更深,这将使他们未来的工作决策和工作方法更贴近实际、更贴近群众,他们独有的经验和技能也将为公务员队伍带来新鲜活力与动力,能进一步增强基层公务员队伍的战斗力及其在群众中的亲和力。

三、意见和建议

(一)报考对象与条件方面

一是报考对象方面。建议沿用《广西2014年从基层干部中考试录用乡镇机关公务员简章》中所列条件,即:1、经县级以上组织人事部门选聘到村级组织工作满两年且在岗的大学生村官;2、各级派驻乡镇事业单位和乡镇所属事业单位在编在岗且工作满三年以上的工作人员;3、在建制村和社区(包括农村社区和城市街道社区,下同)“两委”班子中连续任职三年以上的村、社区干部。

二是报考条件方面。建议在报名与资格审查阶段要进一步放宽,报名学历上不要要求过高,年龄上也要适当放宽;进一步扩大奖励加分范围,调整加分方法。在进行加分奖励时,可借鉴其他省区考录公务员的做法,在笔试成绩项进行加分奖励,使先进模范人物能顺利进入其后的面试程序,以体现工作实绩突出、群众公认优秀的原则;进一步界定“优秀”的范围。在报考资格条件上对“优秀”没有硬性指标限制,只表述为“工作实绩突出,群众公认”,在具体操作上很难把握。

(二)考试内容方面

考试内容要多元化。考试内容的范围应当广一些,覆盖面宽一些,知识含量大一些,不仅要涉及党和国家现行的农村路线方针政策、农业农村知识,而且要增加一些解决农村土地管理、计划生育、土地承包、信访稳定、婚姻家庭等热点难点问题能力的内容,同时还应适当增加公务员应具备的行政能力素质方面的测试内容。考试题型要有开放性和启示性。需要死记硬背的题型,一般不宜出现。

(三)考录频率及录用的名额方面

一是在考录频率设臵上,建议沿用此前做法,在考录频率上设臵为一年一次,使广大基层干部有更多机会到乡镇任职。二是在录用的名额设臵方面,根据每年考录需要,建议应当适当放宽录用名额。

中共xx县委组织部

2014年6月26日

第三篇:巴楚县加强改进乡镇公务员的考核和管理的调研报告

巴楚县加强改进乡镇公务员的考核和管理的调研报告(调研)重要动态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部署,扎实有效地改进乡镇公务员的考核和管理,巴楚县组织精干力量,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采取深入调查了解的方式,对全县乡镇公务员的考核和管理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原因,以及下一步的对策作了较深入的调查研究。现汇报如下:

一、乡镇公务员队伍现状

自 1993 年国家实行公务员管理制度以来,至今已 10余载。在实施过程中,国家、省、市相继出台了多项有关公务员管理的政策、法规,经过实践积累,公务员制度不断的发展完善,公务员管理工作也不断的规范化和严谨化。但因各地区的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和人文的不同,公务员的管理情况也各不相同。经过调查,现对巴楚县公务员管理工作情况作如下说明:巴楚县十二个乡镇共有行政编制616个,现有公务员585人,其中:领导干部175人,一般干部410人。研究生1人,占总数的0.17%;本科94人,占总数的16.06%;大专317人,占总数的54.18%;中专135人,占总数的23.07%;高中35人,占总数的5.98%;初中3人,占总数的0.51%。

二、主要做法和经验

一直以来,巴楚县大力实施科教兴县战略,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公务员引进、培养和使用的优惠政策,促进了全县县公务员队伍的快速发展,初步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和质量的公务员队伍。

1、精心组织,多措施保证实践锻炼效果。一是建立实践锻炼基地。在全县范围内,选择发展形势好、工作任务重,干部能力强的乡镇作为实践锻炼基地,确保初任公务员有东西学、有事情做、有干部带。二是明确实践锻炼任务。要求乡镇公务员在实践锻炼期间认真学习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定期汇报学习、工作情况;参与一项为民办实事工作;记好一本工作笔记;撰写一篇有价值调研报告。

2、创造条件,多方式开展实践锻炼。一是定人帮带。安排乡镇领导担任帮带联系人,指导他们参与乡镇的各项工作,经常与他们谈心、谈话,为他们指方向、出主意、提意见,鼓励他们沉下身子、积极工作。深入农户、田间地头开展学习、走访、调研活动,引导他们积极思考当前农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瓶颈问题,研究解决的对策。二是定村实践。把乡镇公务员推到农村工作一线,挂任村(居)委会主任助理等职,安排他们参与村重点、难点工作,让他们在工作中熟悉农村、了解农业、认识农民。

3、搭建平台,多方位展示公务员才智。一是发挥乡镇公务员的专业特长。让他们全面参与村务公开、财务核算、文件归档等日常工作,将掌握的法律、计算机等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一方面提高了镇、村工作的成效,另一方面将新的工作方式、工作理念带到了镇、村。二是发挥乡镇公务员业务优势。将实践锻炼与计划生育、园区建设等重点、难点工作相结合,特别是将一些具体工作放手交给他们,让他们独当一面,锻炼他们的组织、协调和沟通能力,让他们学会化解具体矛盾、处理实际问题。三是发挥乡镇公务员的文体才艺。安排初任公务员参与组织乡镇及村各项文体活动,为群众送文化大餐。通过文体活动的开展,使公务员走

到群众中,学会了如何与群众沟通交流,了解到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进一步增强了群众观念。

4、强化考核,多形式加大管理力度。一是强化日常管理考核。乡镇对公务员的出勤情况逐日记载,并对其工作作风、态度、内容进行跟踪管理考核,对出现的一些问题,及时进行提醒、教育。二是坚持定期管理考核。每月召开工作交流会,由公务员汇报上个月工作完成情况和下个月的工作计划,交流工作体会、思考感悟,探讨工作方法与思路;由帮带联系人对他们的工作表现、工作绩效、精神风貌等进行点评;由乡镇村综合各种情况进行综合评分,对需改进的问题及时反馈给个人,并限期整改。三是实行定量管理考核。制定量化的工作考核办法,对乡镇公务员完成工作的数量和质量定量进行考核。对没有按期完成的,要求他们说明原因、限时完成;对工作质量达不到要求的,要求他们及时查漏补缺、整改提高。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几年来,巴楚县的公务员队伍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从总体上来看,公务员队伍现状同新形势、新任务和全县跨越式发展的要求还不相适应,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公务员的综合素质和基本技能还不能适应政府行政职能转换的要求。(1)公务员的基本文化知识和素养比较低。全县乡镇公务员整体学历比较低,拥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者不到 100 人。而这些人员中,有大部分是通过函授等继续教育的形式取得本科学历,正规全日制大学毕业者很少,所以政府行政职能转换对公务员要求较高的行政管理、公文写作、及办公自动化、网络化等基本技能均处于较低的水平。(2)公务员的专业技能比较差。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对行政部门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公务员更是责无旁贷。为了顺应市场机制,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国家实行了政府职能转变的改革,把领导型政府转变成服务型、协调型政府。因此,对政府行政人员的专业水平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所以,公务员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是新时期对公务员的新要求。而当前我县乡镇公务员专业水平处于较低的状态。对有些岗位工作所要的专业性很强的行政管理能力和岗位专业技术能力及法律法规与行业或产业政策比较欠缺,不能应用自如,甚至有些就是门外汉。(3)公务员的创新能力不够,创新意识不强。由于传统思想的影响,求稳定成了机关部分工作人员的主流。缺乏创造性的执行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指示。

2、公务员考核中流于形式,影响着公务员考核制度的健康发展。考核人员中有的认为“考核年年搞,哪有精力搞”,考核是一项复杂艰巨的任务,有的情面观念重,你好我好大家好,怕得罪人影响自己;有的不具备考核工作所需的专业技术知识,素质低下,难以胜任此项工作,导致考核结果失真。而被考核者素质不高,敷衍了事,表现为写个人总结和述职报告时三言两语。一些单位和部门对考核工作认识不深,宣传不利,许多人缺乏参与意识,把公务员考核等同于过去的年终评先进,优秀等次实行轮流坐庄,搞平衡,搞照顾或者搞论资排辈。

3、考核结果等次偏少,而且不重视考核信息的反馈,致使公务员考核的激励作用得不到应有的发挥。《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和《国家公务员考核暂行规定》都规定:公务员年度考核结果分为优秀、称职、不称职三个等次。按照公务员考核实施暂行办法,被确定为优秀等次的人数一般掌握在本单位、本部门参加考核人数的10%左右,最多不能超过15%。为了照顾到大小不同部门,一般单位的作法是,按照各部门实际人数乘以15%的比例和四舍五入的方法,将名额分配下去,结果产生了两个问题,一是不管部门工作优劣,一律按人数

分配指标,有指标就可评优,挫伤了公务员的积极性;二是四舍五入的办法使人数少的部门获得的评优机会,反而比人数多的部门多。称职等级较容易确定,这其中既包括相当一部分德才表现和工作实绩都比较好的公务员,也包括一部分德才表现和工作实绩比较差的公务员。然而,他们都享受同样的待遇,没有任何差别,难以起到奖优罚劣的激励作用。

4、考核结果的使用不当,对优秀公务员的奖励太轻, 影响考核的公正性和合理性。年度考核中被确定为优秀的公务员和被确定为称职的公务员,在职务晋升、晋级增资和奖金发放等方面实际上没有多少区别。

5、公务员培育力度不大。实用公务员是成长起来的“土专家”、“田秀才”,靠的是几年的实践积累掌握一定的专业技术,具有专业技术的比例不高。

6、公务员作用发挥不充分。一是为公务员服务不到位,对公务员没有足够的重视,公务员的潜能发挥不足;二是受经济条件的限制,为公务员提供物质等方面的支持较少,对公务员也缺乏系统有效的培训,导致公务员多侧重于自我封闭的学习,知识更新和继续教育跟不上,实际效果较差,公务员层次提高慢。

引起上述问题的原因很多,既有客观原因,又有主观原因,针对巴楚县的现状,现提出以下几点建议和设想:

1、澄清思想,提高认识,加强领导。近年来,考核中存在的问题,与考核者对考核工作不够重视有很大关系。因此要巩固已取得的成果,深化考核,突破解决考核中的难题就必须进一步提高认识,把考核工作提高到公务员制度的核心地位,只有把对考核的重视提高到推动和促进人事制度改革的高度来认识,考核才能进一步深化和完善,为此首先要加强考核者的再教育,把考核的有关规定和措施作为考核者任职学习的主要内容;并对被考核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让他们深刻认识到考核关系到每个人的工作和前途,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和配合考核工作的积极性,其次,把考核工作列入考核者的岗位职责和工作目标范畴中,从机制和制度的高度来加强他们对考核工作的领导,并坚决有力地贯彻执行。

2、要提高认识,加强公务员考核的制度化建设。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的领导要充分认识到考核在公务员管理中的重要意义,通过考核,对公务员的劳动和贡献作出公平合理的评价,做到功过、是非分明,既是识人、用人的基础和依据,也能鼓励先进,鞭策后进,增强公务员的责任感。所以,必须高度重视公务员的考核工作,加强考核的制度化建设。要把考核与实行岗位目标责任制结合起来,在实行目标化管理过程中,根据公务员岗位目标完成的情况来确定考核的等次显得过于笼统,在实际执行中较难把握,可比性差,两个情况相差不大的人,很难分出优劣。

3、考核标准要合适,要尽量具体化、量化。在公务员考核中,确立科学的考核标准至为关键。为此,建议首先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使每个公务员都有明确的职务、责任、权力和应有的利益,做到四者有机统一,为公务员考核提供科学依据,以利于公务员考核制度建设。其次增强现行考核标准的针对性,最好是每一个岗位都有相对应的考核标准,而非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笼统几条;再次要数量化,将德、能、勤、绩四个方面分配合适分值。考核标准量化以后,在考核中既容易掌握,又便于分出高低,就可以避免单凭主观意愿或随大流给被考核者评定等级了。

4、提高考核的功用,充分发挥激励竞争机制在考核中的作用。在考核中要充分注意到公务员作为人的社会价值追求和高层次的精神需求,要从公务员自身的需要来制定考核的政策与标准,把公务中的潜能开发,绩效提高与个性发展引入考核目的中来,即把考核结果公开用于满足公务员个人需要的各个方面,最大限度地发挥激励竞争机制在考核中的功用。

公务员考核管理工作是一项大的社会系统工程。抓好公务员队伍建设工作,必须坚持和实现党管公务员,进一步完善党委统一领导,不断创新党管公务员的方式和方法,建立切实可行的考核办法,让考核实现量化,提高考核效率,以便更好地了解和管理公务员的综合表现和工作能力。

第四篇:金龙山镇从优秀村干部中招录乡镇公务员工作调研报告

关于从优秀村干部中

招录乡镇公务员的工作调研报告

(金龙山镇)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注意从基层和生产一线选拔优秀干部充实各级党政机关”和相关会议精神,激励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工作热情,把更多作风端正、勤政廉洁、乐于奉献的优秀村干部招录到乡镇公务员队伍中来,使乡镇公务员的队伍结构更合理,充实乡镇公务员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提高乡镇公务员能力和素质,针对我镇实际情况,结合哈组通[2014]88号文件精神,我镇采取召开座谈会、发放调查问卷等方式对各个层面、具有代表性的优秀基层干部进行了细致调研。

一、基层干部的基本情况

农村基层干部是贯彻落实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的组织者、推动者、实践者,是团结和带领农民群众做好农村各项工作的主心骨,是推进新农村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带头人。长期以来,农村基层干部在艰苦的生产、生活条件下,扎根乡土,敬业奉献,为农村的改革、发展、稳定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和汗水。但是,受体制、机制的制约,农村基层干部却一直存在着提拔使用困难,“出口”不通、不畅的问题,许多为农村经济发展作出突出贡献、有能力、有丰富基层工作经验的同志却不能到更高的岗位进行锻炼和提高,施展自己的智慧和才华。

二、调研的具体内容

(一)金龙山镇优秀村干部中曾经考录1名公务员,他录用前是村党支部书记,此人录用后,仍下派在原单位兼任党支部书记职务,结果本人的责任感和工作积极性较以前更强,工作业绩更为突出,解决基层矛盾能力大增,兼职几年后调任到乡镇政府担任领导职务,能够很好的适应乡镇领导工作,工作业绩非常突出,本人刚调入政府工作时不是很适应,但是本人密切联系群众,严格要求自己,认真调查研究,虚心学习,钻研业务,很快的进入领导角色。从村干部中成长起来的乡镇干部解决处理群众反映热点难点问题能力极强,化解矛盾能力突出,处理各方利益关系的能力也非常强,同时也具备开拓创新精神,基层村干部大多是初中毕业后进修大专学历,不足之处就是理论文化水平有待进一步加强。

(二)乡镇干部对优秀村官考录乡镇公务员的政策评价非常好,有了这样的政策极大的调动了农村干部工作的积极性。为农村干部提供了一个进入国家党政机关工作的机会,增强了村干部岗位的吸引力。越来越多的人才和更多的农村精英愿意扎根农村,从而调动了广大农村干部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改变了部分农村干部得过且过,“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情况。激发了农村干部提高自身素质的自觉性。从而激发了广大农村干部学习政治理论和农村法律、法规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为提高农村干部的自身素质起到了很好的导向作用。

对已经录取的公务员,工作能力、处理基层矛盾问题能力非常突出,同时自己虚心学习,认真调查研究,钻研业务,摆正自己的

位置,当好领导参谋,对乡镇公务员职位非常适合。

(三)村民对优秀村干部考录乡镇公务员评价非常好,首先从优秀村干部中考录公务员,有利于挖掘和利用农村优秀的人才资源,提高基层公务员队伍的战斗力。农村干部与农民有较多的共同语言,有良好的群众基础。他们长期在农村基层摸爬滚打,对农村、农业、农民的情况十分熟悉,有丰富的工作经验。而且,农村干部对基层工作有体会,对基层群众感情更深,这将使他们未来的工作决策和工作方法更贴近实际、更贴近群众,他们独有的经验和技能也将为公务员队伍带来新鲜活力与动力,能进一步增强基层公务员队伍的战斗力及其在群众中的亲和力。

三、意见和建议

(一)报考对象与条件方面

一是适当放宽报考条件。在报名与资格审查阶段要进一步放宽,报名学历上不要要求过高,年龄上也要适当放宽。二是进一步扩大奖励加分范围,调整加分方法。在进行加分奖励时,可借鉴全省考录公务员的做法,在笔试成绩项进行加分奖励,使先进模范人物能顺利进入其后的面试程序,以体现工作实绩突出、群众公认优秀的原则。三是进一步界定“优秀”的范围。在报考资格条件上对“优秀”没有硬性指标限制,只表述为“工作实绩突出,群众公认”,在具体操作上很难把握。因此,建议最低标准应当为本人或本人所在村分管工作受到过区级以上表彰。

(二)录用程序方面

建议报名时有民主推荐程序。从优秀村干部中考录乡镇公务员要以乡镇为单位,进行民主推荐。参加推荐的人员由所在乡镇党政领导、驻镇企事业负责人、乡镇机关中层干部、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主任等组成,通过民主推荐,真正让优秀的村干部脱颖而出,参加考试。

(三)考试内容方面

考试内容要多元化。考试内容的范围应当广一些,覆盖面宽一些,知识含量大一些,不仅要涉及党和国家现行的农村路线方针政策、农业农村知识,而且要增加一些解决农村土地管理、计划生育、土地承包、信访稳定、婚姻家庭等热点难点问题能力的内容,同时还应适当增加公务员应具备的行政能力素质方面的测试内容。考试题型要有开放性和启示性。需要死记硬背的题型,一般不宜出现。

(四)考录频率及录用的名额方面

一是在考录频率设置上,鉴于农村人才的成长周期大致要经过一届村党支部或委村换届,根据农村基层党支部、村委会每届任期三年的规定,在考录频率的设置上每3年考录一次为宜。二是在录用的名额设置应当适当放宽。

二〇一四年九月十六日

第五篇:乡镇公务员考核调研材料

**镇公务员考核调研材料

自2014年《公务员考核规定》文件实施以来,我们**镇强化组织,扎实工作,公务员考核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现就我镇近年来公务员考核工作的主要做法、成效、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今后公务员考核工作思考浅析如下:

一、我镇公务员考核工作的基本情况:

我镇政府机关核定公务员编制数为76名,2014年年末镇实有公务员人数为72名,参加考核人数为72名,通过个人述职,民主测评,综合评价,主管领导评鉴,考核领导小组研究,评出优秀公务员10名,占单位总人数的13.89%,称职60名,占单位总人数的83.33%,2名为新招录公务员不定等次,占单位总人数的2.78%; 2014年年末镇实有公务员人数为68名,通过测评,评出优秀公务员11名,占单位总人数的16.18%,称职60名,占单位总人数的88.88%,2名为新录用公务员不定等次,占单位总人数的2.94%;2014年年末镇实有公务员65名,通过测评,评出优秀公务员11名,占单位总人数的15.9%,称职57名,占单位总人数的82.6%,1名为新招录公务员不定等次,占单位总人数的1.5%。

二、考核工作中的主要做法:

(一)坚持五个原则:

一是坚持实事求是原则。公务员考核工作做到实事求是,坚持公平、公正、公开,进行阳光操作,并实行保密和回避制度,平等对待每一位公务员。

二是坚持发扬民主的原则。通过征求意见、民主评议、民主测评等方式,全面了解公务员的实际情况,并邀请企事业单位、

垂直管理单位、村级基层代表参加考核,切实做到考核面广、扩大范围,力求全面、全方位的对公务员进行考核。

三是坚持注重实绩的原则。采取平时考核和年度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对其工作完成情况、实绩大小做到有依据评价。

四是坚持按章考核的原则。每年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机关公务员目标管理考核意见,做到严格按照考核意见进行考核,不打和牌,不随意取消和更改考核结果。

五是坚持多方面考核的原则。做到多种方式、多层次、多角度、多渠道,全方位进行考核,具体抓好四个结合:上级考核与下级考核相结合,群众公认与自我评价相结合,平时考察与定期考核相结合,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相结合。

(二)创新考核办法,努力提高公务员考核的准确性和合理性。

明确被考核对象,全体在职机关中层干部及工作人员,副镇级以上干部由市委组织部统一组织考核。总体上按照“德、能、勤、绩、廉”五个方面要求进行考核,突出以下重点内容:

(1)从制度入手,规范平时考核工作。将平时考核体现在日常管理的细微处。以制度规范平时考核的各项指标。我镇要求在平时考核的共性基础上,结合工作实际,制定切合实际的管理制度,并以此作为平时考核的内容。如每年年初都及时出台《机关干部工作目标管理考核意见》和《部门单位目标考核意见》,有效规范公务员工作。考核工作还实行末位轮岗制、谈心谈话制等制度,使得平时考核有据可依、有章可循。

(2)从操作环节入手,加强年度考核工作力度。我镇十分重视年度考核工作的可操作性,在量化考核标准、严格考核程序、

提高考核质量方面作了一些尝试。细化量化考核指标。在考核中我们对德、能、勤、绩、廉五个方面作了细化,逐层分解成多个指标,使大家在德、能、勤、绩、廉的掌握上有一个统一的参考标准,

考德:干部政治觉悟和思想品德。

考能:组织协调和领导能力、解决分析问题的能力、独挡一面的工作和管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专业知识水平、身体健康状况等。

考勤: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组织纪律性、工作责任感、工作在岗率和工作效率。

考绩:统筹工作实绩,做到平时考核与年终考核相结合,实行滚动考核。

考廉:干部廉洁自律情况,树立清廉形象。从而使测评过程能更充分地体现民主化的要求,对提高干部考核工作的针对性、准确性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3)从激励作用的发挥入手,注重考核结果的使用。考核的效果,一是以考有成效为方向,进一步规范平时考核工作。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实践证明,平时考核必须形成规章,建立制度,我们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一个完善平时考核工作的意见,以规范平时考核工作。二是以考有所据为支点,进一步完善年度考核标准。考核标准在公务员考核中至关重要,我镇现行的年度考核以德、能、勤、绩、廉为基础,主要考核干部的工作成效、工作作风和廉洁自律等情况,三是以考有所用为目标,进一步完善考核工作的“三个机制”。干部考核工作必须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反馈机制和回访机制,只有这样,才能构筑完整的年

度考核体系,才能真正有助于干部的工作和成长。

三、工作成效:

经过几年的考核实践,我镇充分认识到,考核工作作为一项基础性的工作,在公务员管理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通过考核,加快了我镇公务员管理的制度化建设。从我镇公务员管理的运行情况看,考核工作作为公务员管理的中心环节,使得公务员管理制度中的各个环节环环相扣,紧密联系。考核贯穿于公务员管理的全部过程,它既是一种评价方式,也是一种监督手段,考核作为任免奖惩的依据,使得公务员管理有了一个尺度和杠杆,也增强了公务员管理的可操作性。考核工作做得好,公务员管理也就更加有据可循、合理公正。

2、通过考核,加强了我镇公务员的能力建设。考核促进了机关工作人员的政治素质和思想道德水准及业务能力的提高。通过加强对“德”的考核,使机关工作人员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保持了勤奋廉洁、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精神面貌。同时,考核还促进了机关工作人员业务水平和业务能力的提高。通过加强对“能”的考核,在机关掀起了学习的热潮。机关工作人员的文化层次普遍提高,目前,我镇机关公务员大专以上学历已占96%以上。机关公务员的法律意识也明显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能力也进一步增强。

3、通过考核,加大了我镇激励竞争机制的建设步伐。近年来,通过做好考核工作,在我镇初步形成了促进干部成长的激励机制。从操作层面来看,考核结果的合理使用,对广大公务员起到了鞭策作用,在任免、奖惩、工资、福利等方面,“干好干坏”

不再一个样了,这对于广大公务员来说,就是一个积极的导向,考核对公务员工作绩效的检查、评价,促使大家忠于职守、改进工作、提高效率,从而为竞争机制的形成和完善提供了条件。

四、考核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自2014年实施公务员考核规定以来,我们就考核工作的改进和完善也做了一些思考,采取了一些措施,但在操作中,我们仍发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1、考核内容缺少量化指标,难以保证考核结果准确性。公务员分布在不同的岗位,工作的内容及工作的性质不一样,公务员的职位职责和所承担的工作任务也不一样。定性有余,定量不足,把握有难,操作不易,难以保证考核结果全面、客观、准确。

2、平时考核时紧时松。平时考核是公务员考核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年度考核的重要基础。但是偏重年度考核,轻平时考核,未能把平时考核贯穿公务员考核始终,对平时考核的标准不具体,未能如实的体现绩效管理的内容。

3、考核的激励导向作用发挥不够。考核的目的在于激励先进,鞭策后进,考核结果的合理使用,能进一步提高考核工作的影响力,增强考核工作的权威性。然而,我镇在“奖优惩劣”方面有了一些突破,但做得还不尽到位,具体表现在考核结果尚未充分运用到识人用人之中,真正做到以实绩选人、凭德才用人,“下”的问题也未能在考核工作中得到充分体现,只是简单的轮岗交流处理。

五、今后改进和完善公务员考核思考方向: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平时考核是指导、检查、激励、鞭策公务员正确履行职责、努力提高素质,保证完成任务的重要手

段。建立健全平时考核制度是公正评价公务员工作实绩和德才表现的客观需要。注重平时考核,加大平时考核力度是避免年度考核工作走向虚化、考核功能走向弱化的有效途径。只有加强平时考核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公务员平时考核制度,加大平时考核工作力度,将平时考核与年度考核有机结合,发挥合力效应,考核的功能和作用才能更好地发挥。

2. 在考核方法上求突破。目前公务员考核仍停留在定性考核阶段,必须逐步向定量考核与定性考核、日常考核与定期考核相结合的方向努力。要根据部门的职能特点,把业绩量化划分为若干单元,设定完成日常工作绩效和质量的量化值、创新工作量化值、创优工作量化值等,强化业绩的量化考核考评。总之,德、能、勤、绩、廉等方面能量化的指标尽可能量化,避免考核工作凭印象,评优评先搞平衡的做法。同时,要根据考核目标体系,搞好平时、季度、半年考核工作,发现公务员履职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及时指出纠正,防止年终考核算总账。总之,做到平时业绩考核与年度考核相结合,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相结合,建立起以业绩考核为导向的绩效考核评价方法,这样才能增强考核的针对性与有效性。

3. 加大对考核结果的使用。与评先表彰、职务晋升挂钩。在评选先进、职务晋升时,优先考虑平时考核优秀的公务员,对基本称职、不称职以及末位公务员要组织提高培训,建立待岗、降职机制,以加大考核工作的激励、鞭策作用。

读了本文的人还看了以下的范文:

乡镇公务员调查报告

乡镇公务员述职报告范文

2014年乡镇公务员述职报告

初任公务员调研报告

关于“公务员”的调研报告

第1篇第2篇第3篇第4篇第5篇更多顶部目录第一篇:乡镇“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调研报告第二篇: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调研报告第三篇: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调研报告模版第四篇:“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调研报告第五篇:联村联户,为民富民个人调研报告更多相关范文正文第一篇:乡镇“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调研报告

我国目前的人口13亿多,约有9亿农村人口,农村的经济发展影响着我国经济的整体发展,长时间来我国的农村经济发展缓慢,严重的制约了我国农民的增收致富,教育发展不理想,资金不到位,农村失学率一直高于城市,城乡结构不合理,城乡居民财富差距扩大,两极分化严重,不能让我们的农民群众共享改革开放成果。农村市场发育严重滞后,农产品商品率十分低下,产供销体系没有建立,资源配置无法优化;农村人口众多,农村教育水平极其低下,农村劳动力严重过剩。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城乡居民贫富差距越来越大。为贯彻落实《中共玉门市委关于在全市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的实施方案》(玉发【2014】10号)以及执行《玉门市疾控中心2014年“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实施方案》(玉疾控【2014】15号)文件精神,落实联村联户干部任务,是达到宣传政策、反映民意、促进发展、脱贫致富的目的。

一、基本情况

(一)东湾村基本情况玉门市昌马乡东湾村位于昌马乡东南处,全村人口789人,共计221户,耕地4850亩,党员48人,4个党小组,成员7人,交叉任职,全村困难群众34户99人。

(二)帮扶对象基本情况潘述山,家庭人口1人,无劳动力,耕地面积0亩,因无劳动力而致贫,家住东湾村二组,年人均纯收入不足千元。常言道:“工作要上去,干部要下去”。执政为民,说到底就是要切切实实为基层群众解决问题、谋取福利。而要达到这样的目的,就必须进村入户,走到群众当中去,接接地气,倾听他们的呼声,了解他们的诉求,帮助他们排忧解难,以脱贫致富。甘肃省委决定在全省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正是加快全省脱贫致富步伐的实际举措。此举,一定会得到广大群众的拥护和欢迎。我们必须看到,“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必须把握节奏,有计划、有重点、有步骤,分期分批进行,保持工作连续性,一步一个脚印,为基层解决实际问题,帮群众脱贫致富,否则就成了“应景之作”。为确保“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深入扎实开展,我们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思想上重视,集中精力安排部署,可以通过集中辅导和讨论交流的方式,认真学习理解惠民政策,对难以把握和有疑问的地方,集中联系咨询相关业务单位,努力做到把政策吃准吃透,做到准确理解,灵活应用。有些干部“进村入户”仅仅是为了完成任务,人到位了,心思和精力没有到位。虽说该看的地方看了,该去的地方去了,就是发现不了问题,对基层的情况若明若暗,心中无数;有的下去指手画脚乱指挥,不仅没有解决问题,反而给基层添了乱,引起群众不满。

二、实施了走访纪实制度,联户干部将走访时间、走访对象的基本情况、反映的问题、意见建议等,认真详细地记录下来,作为下一步开展好联户走访工作的“参考书”。

三、真心实意做好事。按照胡总书记‘七一’讲话要求,做好新形势下的(请你支持:WwW.HAOwOrD.com)群众工作,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着力点,重点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群众中的各种思想问题,往往与实际问题联系在一起,不解决实际问题,思想问题也难以得到有效解决。要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公仆意识,用实实在在的行动服务群众,千方百计谋民利、造民福,真心实意排民忧、解民难,尽最大努力为群众多办好事、多办实事,才能真正感召群众、凝聚群众。村民反应比较多的现阶段问题都牵扯到农产品的生产、运输等。如:道路路况较差,老百姓出行、生产、生活方面的存在困难。与此同时积极联系农业技术专家,进行农业技术专题授课。

四、密切联系群众。做好群众工作,首先必须从心底里视群众为亲人,拉近与群众的距离。当前,群众主要的意见,集中反映在“门难进、人难见、事难办”。要充分发挥这次“联村联户、为民富民”活动的优势、了解民情、反映民意、解决矛盾,不断改革和完善党群沟通主渠道的定位职能和运作方式。真正把群众看成是自己的衣食父母,怀着赤诚之心、赤子之心,主动和群众接触、主动与群众交流、主动向群众问需,真诚地与他们交朋友,认真解决好他们的实际困难。

五、紧紧依靠群众。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人民群众的意见和经验,是党制定政策的基础”。领导者的思想是否符合实际、作出的决策是否正确,人民群众感受最直接、最真切、最具体。要坚持眼睛向下,放下架子,甘当学生,问需于民,善于从群众的实践中汲取营养,觅得良策,真正使群众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依靠群众的力量解决问题、推进工作。做好群众工作,必须善于向群众学习,时刻把群众放在心上,尊重群众、相信群众、帮扶群众,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六、积极引导群众。坚持既深入群众、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又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引导群众的工作方法,因势利导,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依靠群众自身的力量做好群众工作。

第二篇: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调研报告

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调研报告

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是一项立足当前、惠及长远的大事、实事、好事。按照县委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的总体部署,我委高度重视,广泛动员,迅速行动。我委联系村为***镇***村,联系6户贫困户。通过近一段时间深入全面的走访了解,以及与镇村干部、村民群众进行座谈交流,对***村发展状况和贫困原因进行了认真调研、科学分析,共同研究制定了***村五年发展规划和近期工作目标,提出了脱贫致富的具体措施。

一、发展现状及贫困原因分析

***镇***村共有7个村民小组,310户,1386人,耕地2200亩,人均1.6亩。***村位于**县东北部沙缘区,干旱多风沙,降水少,蒸发量大,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年平均气温6.90c,年平均降雨量183.3mm,年平均蒸发量2834.7mm,最大沙尘暴日数47天,属典型沙漠气候,耕地严重沙化,生态环境十分脆弱。近年来,***村以发展设施农业和规模种养为目标,在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取得较大突破,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改善,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在产业发展上,该村积极调整种植结构,按照“设施农业+规模种养业”的主体生产模式,2014年栽植枸杞300亩,利用妇女小额担保贷款36万元,建设养殖暖棚74亩,使全村养殖暖棚规模达121亩,粮经草比例为40:56:4,夏秋比例为3:7,种植结构更趋合理。在基础设施建设上,该村以

交通、水利为重点,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新修斗渠2.16公里,维修渠道0.4公里,改善灌溉面积600亩,基础条件进一步改善。

***村群众贫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是受经济基础薄弱、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等客观条件方面的制约,另一方面,更是群众思想观念落后、自身素质不高、劳动力缺乏等主观方面造成的。归纳起来,我认为有三个方面的深层次原因:

一是思想保守是最大的障碍。大多数群众小农经济意识根深蒂固,满足于自给自足,自主投资创业的主动性不高,有想法,没办法。有发展养殖业的计划,但缺少资金、技术,只能等待观望,依靠政府扶持,不能想办法自主创业致富。以特色农业发展来说,大部分农户习惯于种植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把脱贫致富的希望寄予外出务工,群众对发展特色农业思想认识不到位,管理技术欠缺,肥料投入不足,主体作用发挥不充分,只看到眼前利益,没有长远眼光,造成特色农业发展缓慢,增收后劲不足。在发展养殖业上,虽然大部分群众的积极性很高,但缺乏敢闯敢干的意识,以零星的家庭圈养为主,没有形成规模、形成产业。

二是知识匮乏是最大的矛盾。从入户调查的情况来看,大多数家庭劳动力只接受过小学或初中教育,文化程度低,接受新生事物能力差,捕捉致富信息、把握市场机遇的能力不足、意识不强,与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形势不相适应。大部分群众对现代农业实用技术了解掌握不够,不能很好地指导

农业生产,习惯于传统的生产模式;一部分群众对各类职业技能培训重视不够,不仅自己不愿参加各类实用技术培训,而且对子女中职、高职学习不重视、不支持,认为这是浪费时间、浪费财力。对政府倡导的产业发展方面的培训,觉得自己没有发展产业的打算,有热情就参加,没热情就不参加,思想落伍,知识、技能匮乏,致富本领不强,造成事与愿违,收入增长缓慢。

三是基础薄弱是最大的瓶颈。群众居住条件比较差,全村310户1386多人,没有一处小康文明生态家园,50%的农户还居住在80年代修建的土木结构房屋。部分村社道路由于受当时村庄规划的影响,路面狭窄,小弯较多,特别是遇到雨天,泥泞不堪,群众出行困难;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特色农业灌溉设施配套不到位,抵御干旱灾害的能力不强;村级卫生所设施配套不到位,缺医少药,群众看病难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二、帮扶工作的思路、目标和措施

认真分析***村的贫困现状,既要明确当前帮扶解困的具体目标,落实措施,抓实见效;又要科学制定致富小康规划,培育富民产业,统筹推进。根据县委的整体部署和经济社会发展思路,***村帮扶工作的总体思路是:紧紧围绕“宣传方针政策、反映社情民意、化解矛盾纠纷、助推农村发展、加强基层组织、转变工作作风、大力推广典型”工作任务和县委的工作部署,以加快全村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培养锻炼干部、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推动转型跨越、实现富

民强村为目标,依托本地资源,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帮助联系户脱贫致富为核心,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改善道路和水利灌溉基础设施和教育条件,积极宣传政策,教育引导,理顺稳定群众情绪,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狠抓扶贫政策到户,狠抓区域发展,突出解决贫困人口收入问题,稳定增加贫困农民收入,提高农村贫困人口的生活质量和综合素质,促进全村社会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在具体工作中,重点落实以下几个关键措施:

一是改善基础条件,夯实发展基础。基础设施建设薄弱是制约***村贫困的最大“瓶颈”。要抢抓发展机遇和政策机遇,积极实施一批路、水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从根本上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要积极争取上级政策投资扶持,动员群众投工投劳,加快村组主干道路整修硬化和生产道路拓宽沙化,切实解决群众出行比较困难的现实问题。要争取水利部门投资,在特色农业配套建设灌溉设施,增强农业抵御干旱风险能力。要扎实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杜绝垃圾随手扔、门口堆、随风飘等不良现象,不断改善村容村貌和人居环境。

二是发展富民产业,拓宽增收渠道。要围绕产业抓增收,帮助贫困村、贫困户做好产业规划,选好致富项目,落实发展措施,不断拓宽群众增收渠道。要按照产业互支互促,循环一体的发展思路,高起点、大规模、全覆盖推进特色农业和暖棚养殖业扩量提质增效。要以种植枸杞为生产方向,一

方面,要加强现有枸杞种植规范化管理,强化技术培训,加大投资力度,充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组织群众按季节要求和技术规程,及时落实各项标准化管理措施,促其尽快丰产达标,发挥效益,促进农民增收。另一方面,要按照适宜区全覆盖的要求,采取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相结合的办法,充分发挥群众有发展养猪、养鸡、养羊的传统优势,因势利导,积极为群众提供资金、信息和技术服务,不断扩大规模,提升养殖水平。要引导群众组建专业合作社,延伸产业链条,使特色农业和暖棚养殖业成为群众增收致富重要渠道,大幅提高主导产业在农民收入中的比重。

第三篇: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调研报告模版

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调研报告

按照县委“联村联户、为民富民”活动领导小组要求,为确保全县“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深入有序开展,使“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这一行动落到实处,通过在林业局的统一组织安排下,我们深入**乡**村“双联”家庭,通过与帮扶对象进行面对面、心贴心地交流,详细了解了帮扶对象的家庭情况,倾听了帮扶对象近期最需要解决的困难,为农户讲解了县委的“双联”政策和近年来党的惠民政策,并通过农资帮扶等方式为“双联”户解决了春耕困难。

一、基本情况

**,家中*口人,*个劳动力,有耕地x亩,其中孜然套种玉米x亩,家养猪x头、羊x只、鸡x只,2014年人均纯收入x元;xx,家中x口人,x个劳动力,共有耕地x亩,其中栽植葡萄x亩,孜然套种玉米x亩,家养猪x头、羊x只、鸡x只,2014年人均纯收入x元。

二、帮扶对象贫困原因

1.家庭经济基础薄弱。家中人多地少,妻子患病,养育的子女多,他们家中面临两个孩子上学和妻子看病,这些问题都需要经济作为支撑,但他们由于家庭经济基础薄弱,就能解决暂时的困难,发家致富更是无从谈起。

2.土地劳作收入微薄。近几年,普遍存在农作物种植投入较大,农作物产量不高,价格偏低,土地耕作收入微薄等状况。有 1

时候,由于文化程度偏低对市场信息把握不准,也不敢有大的投入。

3.缺乏脱贫致富技能。在帮扶的农户中,普遍存在因缺乏应有的劳动技术技能,只能成为廉价劳动力,辛苦一年,却收入不高,大多只能满足自己一人的消费需求,没有多少积蓄。在交谈中,有些帮扶对象表示想发展养殖业,但他们一方面缺乏资金和技术,另一方面担心销路,一些脱贫致富的措施无法实施。

三、帮扶措施及建议

根据实地调查了解,农户致困的主要因素是缺少劳力和信息技术。结合“双联”户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行动方案和实施办法,采取“党委政府引、优惠政策扶、典型示范带”,坚持实行扶贫与扶志相结合,物质帮助与观念转化相结合,应具体抓好以下工作:

1.以进村入户、政策法规宣讲、实地调研、座谈讨论等方式,结合春耕备耕生产,帮助帮扶对象理清发展思路,落实发展计划,为贫困户宣传党的惠农政策,带去致富信息项目,助农增收,脱贫致富。另外,从调整种植结构、规模养殖,促进农民增收。

2.在农忙季节和节假日进行物质帮扶,为帮扶对象解决化肥、生产、生活用品,帮农户劳动,干干家务。每个月进村入户不少于3次。

3.结合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做好帮扶贫困户劳动力技能培训,培养新型农民,提高贫困户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增加贫困户收入。

4.坚持扶贫与扶志结合,引导贫困户转变思想观念,破除陈

规陋习,克服过去养成的“等、靠、要”思想,牢固树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靠政策引领、能人带动、自食其力、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坚定理想信念。

第四篇:“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调研报告

根据全县“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统一安排,我3次深入自己的联系点—星火乡王家庄村,围绕该村发展的“家底”是什么,制约因素有哪些,脱贫的出路在何方等一系列问题,采取发放调查问卷征求意见建议、召开不同层次座谈会交流等形式,在对王家庄村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剥茧抽丝”式的分析思考中,形成了发展规划和帮扶对策。

一、牢牢把握村情分析发展现状

王家庄村共有7个村民小组200户811口人,耕地面积2175.1亩,塬面面积821亩,仅占37.7%,山地1354.1亩,占62.3%,人均2.68亩,低于全县平均水平。定植果园687亩,退耕还林面积2216亩,三荒造林面积2100亩。农业种植以小麦、玉米为主,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小而杂,主导产业以苹果业为主,养牛业没有形成规模,农民收入主要依靠传统农业和外出务工,是一个比较典型的以农为主、以粮为纲的贫穷村。从事二、三产业人数较少,全村从事建筑业的30户,从事运输业5户。xx年,农民人均收入2994元,低于全县人均收入18.8个百分点。

摸清底子只能找对路子。在调研的过程中,我重点走访了14个因不同原因而致穷的贫困户,召开了不同层面的座谈交流会。在交谈中,农民普遍反映,虽然村上整体比较贫困,但近年来发展变化比较大,他们有着深切感受。综合各方面反馈的情况,我认为王家庄村有四个方面的发展优势,在一定程度上为实现小康目标奠定了殷实基础。

——农民求富愿望比较强烈,发展思想内力集聚。从座谈情况来看,贫困户虽然因各方面原因处于贫困状态,但是求发展、求富裕、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比较强烈,或抓好果园培植管理、或修建住房民居、或购置现代化农具、或外出务工创收,对家庭收入项目和居住条件改善都有着明确打算。由于塬地大面积种植苹果,粮食种植逐渐向条件艰苦的山地靠拢,耕作中存在诸多不便,农民饱受劳苦,进行梯田整修、改造产田的愿望强烈,自主投工投劳的热情高涨。粮食种植投资大、效益低,农民自己也有了一本“收支账”,对于经济作物种植和农业新技术应用所带来的实惠,感同身受。绝大多数群众求富思富的思想“内驱力”,必将成为尽早脱贫致富的动力之源。

——苹果产业发展势头较好,增收渠道有望拓展。王家庄村属于星火乡苹果产业起步最早、发展势头最好、最有望率先产生经济效益的村。据统计,全村塬面耕地已有83.7%纳入苹果栽植范围,苹果产业户人均占有果园面积0.85亩,最多的户达到11亩。 xx年,已经有少数果树零星挂果,预计在2014-2014年将开始大面积挂果,届时苹果产业将成为农民家庭收入的重要渠道。在座谈中,我向23名群众发放了调查问卷,其中92.9%的群众最关注苹果产业发展,认为最急需措办的实事是提高产业发展水平。在即将挂果的攻坚期,农民在果园管理方面投入精力多、时间长,如白银科户苹果种植面积达到11亩,今年他放弃了外出打工的念头,专心进行果园管护,有他这种念头的农民在王家庄村不在少数。村上加大了果园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的投入,xx年,采取贷款和自筹等方式,投资32万元,在292亩果园完成了引水通电和防护栏安装,有效解决了果园浇灌难、管护难的问题。

——生产生活条件逐年改善,发展基础不断夯实。xx年以来,村上先后实施了扶贫开发整村推进项目、农电线网改造项目、自来水入户项目和村级道路硬化项目等,农民生产生活条件较之以前有了较大改善。全村目前建成牛棚80座,72户建成了沼气池,接通了沼气。除庄湾社外,其它6个社全部重新布设了高压线路和入户线路,新安装了2台大功率变压器,电力不足的问题有效解决。190个户接入了供水管网,从临近的罗家坡水厂引入了自来水,入户率达到95%,人畜饮水不再困难。xx年,村上多方筹措配套资金,投资85.4万元,水泥硬化村级主干道路3条4公里,交通条件进一步改善。同时,实施了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广播电视入户率达到100%。

——村级班子能够履职尽职,组织保障比较有力。一个坚强有力的村级班子,既是一面鲜明的旗帜,也是一种无声的号召。在调研过程中,我对该村班子履职情况进行了重点了解。王家庄村现有村干部4人,担任村干部年限最长的已达到30年,最短的也有14年,普遍具有多年的村级事务管理经验和较强的群众组织能力、社会管理能力以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从调查问卷结果来看,85.7%的群众认为村干部能够胜任目前工作,78.8%的群众希望本届村“两委”班子继续留任,群众普遍认为村班子坚强有力、团结协作,热心村级事务,模范带头作用发挥较好,在村中威信较高。去年果园引水时,村班子成员主动跑部门、搞衔接,申请县上水利部门免费投放水利管道5700米,有效缓解了资金压力。

二、抓住发展瓶颈深挖致贫根源

只有把致贫的原因找准,把根源挖深,才能把思路理清晰,把措施定具体。导致该村贫穷的原因不是单方面的,制约因素诸多,我认为主要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一是从群众素质来看,受教育程度低、致富技能欠缺导致农民致富能力不强。在调研中,我发现,该村农民整体受教育程度不均衡、产业技术掌握不到位、致富技能欠缺的问题比较突出。村上统计数据显示,该村小学文化程度以下的人口达到407人,所占比例高达50.2 %。文化程度偏低,导致农民接受新事物、新观念、新技术过程缓慢,在学习产业技术、掌握致富技能上事倍功半、提升过慢。全村现有的320名青壮年劳力中,能够熟练掌握建筑、运输、养殖、餐饮等实用技术的仅有35人,占10.9%。绝大多数外出务工人员因缺乏一技之长,一些收入高、待遇好的行业进不去,只能选择从事建筑小工、餐饮服务等劳动强度高、工作时间长、收入低的重体力工种,严重地制约了农民增收。就果产业而言,全村能熟练掌握果业技术的人屈指可数,多数农民在果园管理和技术关口只能依靠县、乡技术人员,甚至由乡、村干部及果业技术员代劳,日常管理和技术要求跟不上。同时,由于农民自学能力弱,对于农村实用技术教材和农家书屋藏书读不懂、学不会、用不上,虽然求富愿望强烈,但是苦于创业无门,只能盯着几亩地,守成有余,闯劲不足。

二是从产业发展来看,投入高收益低、产业结构比较单一导致增收效益不高。国家税费改革后,不再向农民征收税费,并且每亩补助52元的粮食直补,但近年来,化肥、地膜、种子等农业生产资料价格节节攀升,而粮食价格却基本保持平稳不变,种粮只能让农民停步在吃饱饭、满足基本生活的阶段,致富奔小康无从谈起。我与农户粗略算了一账,按照今年的农资价格,种植一亩小麦除投劳外,投入高达240元,以目前的粮食价格,每亩地净收益只有350元左右。在收获季节,因劳力不足,如再雇劳收割、打碾,每亩地的收益将更加有限,这种高投入、低收益的农业模式,使得土地产出在农民收入方面所占比重非常小。果业发展上,群众将大部分劳力投入果园管理中,既没有资金、也没有精力从事其他创收项目,苹果产业前期投入大,见效慢,在尚未转化为经济优势的情况下,增收渠道非常有限。定植苹果后,全村“果粮争地”现象较为突出,果农种粮吃饭只能依靠山地,但山地地质不好,耕作难度大,投入成本高,粮食产量低,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农民负担。

三是从基础设施来看,发展相对滞后、生产条件较差导致村级发展基础不牢。据村干部介绍,全村1354亩山地,其中25°以上的陡坡地面积达到1004亩,15—25°的坡地也将近350亩,这些土地进出道路不畅,现代化农具进不去,产出的粮食回收难,种、收全靠畜驮人背,老百姓只能自我调侃地称之为“扁担庄稼”。郭前沟社1.5公里的主干道路至今仍是土质路面,排水不畅,坑坑洼洼,晴天尘土飞扬,雨天泥泞不堪,群众意见很大。庄湾社45户的用电线路仍为低压线路,电力故障时有发生,电压过低时农户夜间的基本照明都成问题,并且输电线路老化严重,安全隐患比较突出,给农户生产生活用电及安全造成了很大威胁。村上主干道路宽度仅为3米,双向车辆交汇基本要“你躲我让”,随着村上的发展,以目前的路面,难以大型汽车通行和果品外销运输的需求。目前仍有395亩果园没有通电引水,也没有安装防护设施,用水用电跟不上,果园管理难度大,基础设施建设亟待加强。

四是从经济状况来看,集体经济收入过低、无力措办实事导致改善民生实力不足。村上无村办企业,集体经济收入来源主要依靠部分集体用地退耕还林补助、公用地承包费和转移支付的村级办公经费,全年仅为1.39万元,除去每年的报刊征订和办公运转等费用后,所剩寥寥无几。但每年村上办公费用、农民培训、果园管理等支出都在10万元以上,尤其是果园管理方面,乡村两级采取各承担一半费用的方法,每年都为农户无偿投放化肥、农药、地膜、套种作物籽种等,在集体收入不能保障的情况下,只能采取贷款的措施来解决,这对于本就薄弱的村集体经济无疑是雪上加霜。重重负债之下,村两委班子虽有心干事,但无力办事的问题显得尤为突出。比如,近几年,周边许多村都建起了文化活动广场,村上虽也有设想打算,但苦于没有资金,只能望而兴叹。全村虽然有95%的农民参加了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但由于医疗报销需要接通互联网,4.8万元的接口费用农民无力承担,村上也无力承担,群众看病、买药费用无法就近报销,只能年底到乡卫生院“算总账”。

五是从家庭支出来看,婚嫁看病建房支出大,负债过多导致农民收支失衡。该村近年来因结婚、患病、子女教育、修建房屋导致贫困或返贫的现象比较普遍。据统计,全村现有在校大学生和高中生65人,供读一个大学生每年支出在1.5万元以上,供读一个高中生每年支出在1万元左右,过高的教育支出使许多家庭陷入了困境。由于该村所处地理条件较之塬区乡镇较为落后,加之受社会风气影响,近年来结婚所需彩礼节节攀升,去年已经高达9万元,123户因儿子结婚而债台高筑。还有部分家庭因患重大疾病不得不四处举债,以我联系的王润堂家为例,王润堂因患腿部恶性肿瘤,先后3次在西安等医院住院进行手术治疗,前后花费15万多元,除新农合报销4万多元外,至今还有11万多的外债,这对一个本就收入微薄的农家来说,无疑是一个天文数字。同时,由于受近年“5.12”地震、“7.23”暴雨等自然灾害影响,农户举债建房的现象也比较多,这些都是导致贫穷的重要因素。

六是从劳作投入来看,青壮年劳力外流,老龄化比较严重导致发展劳力供给不足。目前该村16岁以下的人口有173人,占全村人口的21.2%,60岁以上的老龄人口有120多人,占全村总人口数的14.8%,下剩的劳动年龄人口,40%选择外出务工,实际留在村内的劳力少之有数,绝大多数家庭中只剩老人、妇女和儿童,这部分人体力不足、劳动效率不高,但却承担着家务、种养和果园务作等多项繁重的劳动任务。同时受年龄、教育程度等各方面条件所限,自我发展的能力不强,劳作技术掌握不够。随着村内苹果产业快速发展,技术要求越来越高,劳动强度越来越大,目前劳力现状显然远不能满足果园管理需求。在调查中,我了解到,有一户3口之家,儿子长年在外打工,两位老人年龄都在50岁以上,家中定植了9亩果园,种植20亩山地,还养了3头牛,这么重的劳动量,让我在对他们身体能否承受充满担忧的同时,也对耕作和果园管护质量产生质疑。

第四、抓住农民自我教育这一核心,在加强农村文化建设上做文章。要对现有村部进行维修扩建,加大配套建设力度,配齐配全相关设备设施,把村级活动场所和“农家书屋”的作用真正发挥起来,建立定期开放和值班制度,丰富报刊、图书内容,组织党员群众积极开展文化知识学习,满足农民对文化知识的多元化需求,最大可能地为农民创造学习条件,引导农民学知识、学文化,在全村营造崇尚学习、尊重知识的良好氛围。要切实加大帮扶力度,开展“金秋助学”等活动,对单亲家庭和因子女教育致贫的家庭进行帮扶,给予适当资金补助,助推科教兴村。要持久深入地开展好“和谐五星”创评活动,培育树立一批文明新风先进典型,形成尊老爱幼、团结和睦、邻里互助、文明卫生、积极向上的良好村风。要加大文化设施建设力度,在村内修建农民文化健身广场1处,配套篮球架等体育健身器材,为群众开展文体娱乐活动提供场所。鼓励民间文化人才组建各种健康的农民社团组织,开展健身活动、知识竞答、特长展示等活动,用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占领农村文化阵地。

第五、抓住村级班子建设这一保障,在发挥基层党组织及党员作用上做文章。党组织是农村工作的领导核心,党员队伍是推动农村发展进步、维护农村和谐稳定的中坚力量。要积极创新模式,组建专业经济合作社、产业党小组、农民工工会等组织,不断扩大基层组织覆盖面。引导村“两委”班子认真落实“双议双评”、“四议两公开”工作法,掌握党员群众对村级经济社会发展的所思、所盼,珍惜民力、集中民智,用最广大党员群众的意愿确定思路、指导工作,关心群众疾苦,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多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落实好党员“三卡”管理制度、支委学习制度、议事决策制度和民主生活会等制度,鼓励村干部参加函授教育,抓好支委成员素质提升、任务完成、作风建设的督促考核。严格落实“三会一课”、民主评议党员等基本制度,积极创造条件,组织党员干部到外地参观学习,落实好党内关怀激励措施,培养优秀的村级后备干部,增强党员的示范带动意识,切实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第五篇:联村联户,为民富民个人调研报告

个人调研报告 范立峰

(2014年8月26日)

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市、县“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动员大会精神,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形势,顺应广大人民群众新期待,立足推动转型跨越新实践,着眼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新要求,我多次深进自己的联系村,围绕两户联系户发展的“家底”是甚么,制约因素有哪些,脱贫的前途在何方等一系列题目,采取面对面交谈征求意见建议等情势方式,在对刘川村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分析思考中,构成了发展规划和帮扶对策,帮扶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为进一步加强帮扶力度,通过活动为老百姓做更多的实事,好事,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现初步形成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动帮扶工作的思路、发展目标和对策建议。

一、基本情况

(一)全村基本情况

刘川村地处正宁县东南部,陕甘两省交界,与陕西旬邑县职田镇相接。海拔1100米,年均气温8.3℃,降水量640毫米,无霜期180天左右,全年降水量集中在7、8、9三个月,春旱严重,自然条件差,山地面积较大。由于受自然条件、经济条件的等诸多因素的制约,该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比较艰苦。一是在调查中发现,缺乏资金和没有技术特长

是导致困难户贫困的主要原因。二是病、残致穷,生活困难。生病无钱医治的困难户在该村有一部分。虽然农民享受到了“新农合”等医疗待遇,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看病治病的负担,但是有的农民遇到病情稍重一点,由于医疗费用高昂,一般农民家庭无法承担,贫困家庭更是承受不起。另外家庭成员中有残疾人丧失劳动能力,没有经济来源,也是导致家庭贫困的原因之一。

(二)联系户基本情况 高广存,现年77岁,全家两口人。高广存年高多病,妻子张月英74岁,无劳动能力,家中因为缺乏劳力,无力经济收入来源,现处于贫困状况。

张崇坤,现年76岁,全家两口人。妻子赵丛仙72岁,两人年事已高,体弱多病,缺乏劳动力。不能解决贫困现状。

二、建议及对策

“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的落脚点就是为了群众。面对农民群众对脱贫致富的极度渴望,要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富裕、农村发展,必须以更加科学的思路、更加务实的举措和农民群众更能接受的方式,找准制约因素,抓住薄弱环节,下大功夫、花大气力加以解决。

希望以下其他精彩范文能帮到你:

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调研报告

县邮政局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调研报告

xx县xx镇xx村“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调研报告

“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调研报告

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调研报告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