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设计 > 美文阅读【美文阅读版】
 

美文阅读【美文阅读版】

发布时间:2019-06-18 03:49:45 影响了:

  【主题窗口】  江上冰消岸青青,三三五五踏青行。  ——[宋]苏 辙《踏青》  学习语文不仅要读万卷书,还需行万里路。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民间文化非常丰富:剪纸艺术、二人转表演、图腾崇拜、舞龙灯、擂锣鼓……千百年来,那美丽的田园风光一直为文人所称颂,那浓浓的乡音乡情是历代不朽的绝唱,那美好的民间传说在世间广为流传,那闪烁着智慧光芒的谚语警句经久不衰。今天,让我们一起去民间采风,去关注我们身边的民风民情,探寻日常生活中的“学问”吧。
  【名家作品】
  米粽之忆
  □雷抒雁
  一想到端午节就要到了,心里就不免浸淫出一些温馨的情绪来,一整夜一整夜都会沉进回忆里,想的都是家乡和儿时的那些事情。
  想得最多的,自然是母亲。端午的先几天,母亲便赶夜给我做红布肚兜。又一针针用五彩丝线在那红布上刺绣一些蛤蟆、蜈蚣、蜘蛛,以及蛇蝎之类的小动物。那时,并不知绣这些东西有什么用,只是觉得五颜六色,绣得好看;母亲那时年轻,手巧眼也明亮,一边绣着一边还低声唱着歌儿,我只是趴在一旁,不眨眼地看着,一声不吱地听着。
  接着是包粽子。早一个月,母亲就到远处的苇塘里打下一把把宽宽的苇叶,阴干在屋子里。又从路旁的马兰草上剪下一根根长长的草叶。红枣大米红红白白,泡在瓷盆里;包粽时,便一张张捋平苇叶,包上糯米和红枣,菱形的粽子包好之后,再抽出泡在水里的马兰草叶,一头用牙咬住,用另一头去捆那米粽。那时,母亲年轻,手脚灵活,干什么活儿都利索。
  端午的头天晚上,开始煮粽子。只一阵时间,满屋里都是米的清香、枣的清香,以及苇叶、马兰草甜丝丝的青草香。从米粽一下锅,我就像只小苍蝇,总围着锅台转,怎么也轰不走。母亲说:睡觉去吧,粽子得煮一夜,明早吃才香哩!我说:不睡,我不困么。
  咕咕嘟嘟,粽子在锅里快乐唱歌。经不住这歌声和香味的催促,我的眼皮便开始打架。不知什么时候我被母亲抱到炕上,一睁眼,却天亮了。枕头边,是母亲放在碗里的一只粽子,香喷喷的味道,直往鼻子里钻,也不管没有洗手洗脸,端起碗就吃。我想我这一生再也没吃过那么香的粽子,母亲包的粽子。
  这时,父亲已站在门前,手里握着一把镰刀,要到野外割艾草去。我便三下五除二,穿衣登鞋,要跟父亲“趟露水”去。
  端午时节,已是仲夏季节,草木茂盛,到处是浓密的树叶,高深的青草。鸟儿藏在树林深处,不管有没有人走过,依旧长一声短一声地鸣叫。麦子已一片一片黄熟,心急的人家已开始开镰收割了。在阡陌上行走,不一会露水就打湿了鞋袜,打湿了裤脚。那时,父亲在前边割艾草,闻着那带着苦味的草香,我便想起母亲给爷爷熬药的味道来。
  一大捆艾草,父亲选了一些插在门楣上;剩余的,爷爷会把它拧成草绳。夏夜蚊子多,点燃草绳,闻着苦艾燃烧的味道,蚊子就不敢飞过来了。
  唉,一说到这些事,我就忍不住想掉眼泪。全是60年以前的事了。我的爷爷,那个默默劳作一生的人,1962年就去世了;我的父亲去世25年了,而母亲离开我也已近10年了。端午节其实也是个祭祀的节日,写这篇小文,想想那些逝去的亲人,也应算是一个纪念吧。
  我面前现在正放着几个米粽,是从超市购来的。我不想急急忙忙打开它,那形状使我想起既往的端午节,想起永远不会再有的母亲给我煮的红枣米粽,香喷喷的,让人止不住要落泪……
  (选自《今晚报》2010年6月12日,有删改)
  阅读感悟
  文章以米粽为行文线索,叙述了家乡包粽子、插艾草的端午习俗及端午节的来历,表达了“我”对儿时端午节和母亲的怀念之情。特别是对文中母亲的描述,让我们见到了一个勤劳、能干的母亲:她手巧,干什么活儿都利索;她爱她的儿子,赶夜给“我”做红布肚兜,在一针一线中融入了浓浓的母爱。本文语言富有表现力如“咕咕嘟嘟,粽子在锅里快乐唱歌”,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米粽煮在锅里头的情形,表达了作者对米粽的热切期待之情,给人以真切的感受。
  【美文欣赏】
  卷个春如醉
  □无 歌
  吃春卷是件快乐的俗事,饕餮之口一张,口角不免生津,眉梢春风漾漾,正对应了古人所谓的“咬春”。蔡襄诗云“春盘食菜思三九”,可见“春盘”之于老食客,犹如恋人相思病苦。古时“春盘”即今日大江南北风靡的“春卷”。
  春卷系用干面皮包馅心,经煎、炸而成。清代无名氏《调鼎集》介绍了三种制法:“干面皮加包火腿肉、鸡等物,或四季时菜心,油炸供客。又,咸肉腰、蒜花、黑枣、胡桃仁、洋糖共剁碎,卷春饼切段。单用去皮柿饼捣烂,加熟咸肉、肥条,摊春饼作小卷,切段。单用去皮柿饼切条作卷亦可。”这份小吃,既包馅(咸、甜均可)又有卷,还热烘烘的。
  春卷皮须摊得薄,柔韧,不容易破。我母亲做春卷,习惯把春卷皮摊在桌上,抹点辣酱,往一侧铺一张脱过水的香菜叶,撒上用沸水焯熟的绿豆芽、煮熟的银丝粉条,将上述焖菜挤去汤水堆成长形,再撒上碎羊肉、姜末、盐、葱作馅,卷起来就是春卷。
  做春卷要讲究季节,最好在春节前后。那时街市上豌豆角小辫子翘翘,芫荽肥头大耳,包菜无“骨”,红萝卜发育得皮亮心脆,令嗜春卷的人食指大动。第二是备料的时间要充足。由于刀工要求十分细致,所以第三还得有好心情。当然不必像初恋约会那么虔诚,但至少不要失魂落魄到将手指头切下来。
  舒婷写过一篇《春卷》,况味独特,“春卷在厦门,好比恋爱时期,面皮之嫩,如履薄冰;做工之细,犹似揣摩恋人心理;择料之精,丝毫不敢马虎,甜酸香辣莫辨,惊诧忧喜交织其中。到了泉州,进入婚娶阶段,蔬菜类炖烂是主食,虾、蛋、海蛎、鳊鱼等精品却另盘装起,优越条件均陈列桌上,取舍分明,心中有数。流传到福州,已是婚后的惨淡经营,草草收兵,锅盔夹豆芽,粗饱。”揣摩久之,不禁莞尔。
  我一个朋友吃越南菜时,春卷是必杀之物。他说,上菜时都是三件一套:一小碟、一小盘、一小篮。碟里是蘸料:柠檬汁和鱼露,夹杂着切成细如发丝般的红、白萝卜丝。小盘中装了金黄酥脆的春卷,皮是很薄的越南米纸,馅是用粉丝、木耳和鸡肉等做成;另外,还有一种是香芋丝和麻虾做成。小篮子里装了生菜叶和薄荷叶。吃的时候要把春卷放在生菜叶里,再放上一两片薄荷叶,卷起来之后蘸上柠檬鱼露调料吃。吃下去满口薄荷的香气,只一口就足以降服味蕾。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