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设计 > 株洲歌剧英雄_株洲歌剧艺术发展述略
 

株洲歌剧英雄_株洲歌剧艺术发展述略

发布时间:2019-06-24 03:53:58 影响了:

  摘 要:歌剧作为株洲的强势剧种,起步于上世纪60年代,曾创排上演了许多深受群众欢迎的歌剧剧目,《从前有座山》荣获首届文化部“文华奖”、《沥沥太阳雨》荣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株洲也被时任中国歌剧舞剧院院长乔羽称为“音乐之城,歌剧之乡!” 进入新世纪后,株洲的歌剧艺术在传承中推陈出新、在普及中精品发展、在兼容并蓄中更具特色,为株洲歌剧的繁荣和发展谱写出灿烂的新篇章。
  关键词:株洲;歌剧之乡;歌剧艺术
  中图分类号:J8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24-0116-01
  由于精品与佳作不断,株洲被公认为是我国歌剧界的“绿洲”。1959年,在株洲市委领导的亲自关怀与协调之下,从北京调来建筑部歌舞团的部分演员作班底,再选调部分本地演员,正式组建了 “株洲市文艺工作团”,即后来的株洲市歌舞剧团。与此同时,株洲的歌剧演出活动,就在这样一无所有的情况下开始了新的起步与发展,经过五十多年的不断发展壮大,以及各级领导对歌剧艺术事业的大力扶植和支持,现在的株洲不仅有一支高水平的歌剧创作队伍、一支高质量的歌剧表演团体,更形成了热爱歌剧艺术的广泛观众基础,这样好的氛围无一不对株洲歌剧艺术的发展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一、株洲歌剧的初步繁荣
  早在七十年代初,株洲创作演出的小歌剧《送货路上》就在全国产生过较大的影响。该剧以清新的笔触,歌颂了社会主义新风,之后还拍成了戏曲片在全国放映。此后,株洲相继上演了许多深受群众欢迎的歌剧剧目,诸如:《洪湖赤卫队》、《红珊瑚》、《海霞》,以及后来经过改编的《爱之歌》、《特别代号》等,还有小歌剧《刘四姐》、《红松店》等。经过这一阶段扎实的业务训练和频繁演出,歌剧表演队伍在专业能力和表演技巧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然而,早期的株洲歌剧创作具有明显特征的同时,也具有明显的缺陷,它们不同程度地运用戏曲写意戏剧观,唱、做、念、舞等各种表现手法,强调走单一民族化道路,而如何学习并借鉴西洋歌剧特长,运用西洋歌剧多彩绚丽的舞台技术和博大精深的空间表现,则因时代原因而受到限制,所以在音乐的完整性、音乐手段的丰富性和音乐如何与戏剧相结合等方面始终没有进行深入的探索。
  二、株洲歌剧的荒芜期
  十年动乱期时期,“样板戏”独霸剧坛,戏剧舞台出现了畸形繁荣而又极端萧条的景象。在所谓“现代革命京剧就是歌剧”的指导原则下,歌剧在“**”中被打入冷宫。同样,株洲的歌剧艺术也受到了严重的摧残。基本上都是按照“样板戏”的一套理论和实践,将文化艺术中得“革命化”推向了至高点,并用“三突出”塑造高大完美的英雄形象,完全忽视了歌剧对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当下生活的反映和歌颂,因此这个阶段的株洲歌剧创作简单单一,平面化明显,在表现生活的深度、力度和美感方面都受到了影响。
  三、株洲歌剧的丰收期
  改革开放之后,株洲的歌剧创作演出活动也出现了蓬勃发展的好势头,并在八九十年代进入了歌剧史上的一个丰收期。株洲市歌舞团先是恢复了过去的一些保留歌剧剧目,接着便重点着力启动歌剧新作品的创作工作。第一个走出株洲的创作剧目是轻歌剧《小巷歌声》,作者是杨梁斌。1986年12月该剧参加全国歌剧交流演出,荣获创作与演出双优奖;1988年9月应文化部和中国歌剧研究会的邀请进京演出,并先后在民族宫及中南海剧场连演四场,场场爆满。文化部代部长贺敬之动情地说:“《小巷歌声》为首都吹来一股改革开放的清风,这是一出与青年观众直接对话的好戏。”
  整个八十年代是我国歌剧观念变革和歌剧艺术探索和整体崛起的黄金时代。各种新的文艺思潮、戏剧观念和作曲技法也在歌剧界强势登陆并对创作实践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特别是八十年代接连不断的全国歌剧汇演,催生了歌剧新作品的涌现,也对株洲歌剧艺术的全新发展带来了重大契机。
  终于,在1988年株洲剧坛的一个重量级的剧本《从前有座山》问世了,作者是饮誉全国戏剧界的女作家张林枝。该剧由“株歌”排演后,1989年参加湖南省第二届“洞庭之秋”艺术节,一举夺得11个单项奖,并被省内外专家们认定是一部最具潜质的好戏。不久,由文化部和中国歌剧研究会共同决定:在株洲举办一次全国歌剧观摩演出,有来自中央及各省市的15个歌剧院团参演。东道主株洲市歌舞剧团献上的佳肴就是《从前有座山》。在座谈会上,贺敬之深情地说:“株洲这次除了戏演得好,在接待工作上也安排得如此严密、细致、周到,确实不容易。我想‘株洲’这两个字,必将在中国歌剧发展史上闪闪发光。”中国歌剧舞剧院院长乔羽也为株洲欣然题词:“音乐之城,歌剧之乡!”1991年下半年,经党中央和国务院共同批准的全国首届国家级戏剧大奖“文华奖”在北京揭晓:株洲的《从前有座山》名列歌剧“文华奖”之首,共获五项大奖:即文华剧目奖、文华导演奖、文华舞美设计奖、文华作曲奖、文华表演奖。该剧也代表着整个八十年代株洲歌剧创作的最高水平,充分体现了株洲歌剧艺术完美而又独特的巨大魅力。
  这二十几多年,株洲的歌剧创作可谓是迈向了一个新的高度。特别是剧本文学创作, 结构严谨、细节丰富、文词绚烂、 语言生动、人物个性突出、创作技巧大为提高, 进入比较成熟的阶段。
  四、新世纪株洲歌剧的创新与开拓
  进入新世纪以后,为了适应观众审美欣赏的要求,株洲越来越重视歌剧舞台的表演艺术。2000年初,由株洲歌舞剧团在省内选中并投排的歌剧《沥沥太阳雨》,编剧胡笑蓓,以其凝重的艺术特色在戏剧舞台上绽放华彩。2001年7月,该剧赴省参加建党80周年优秀剧目展演,获湖南省第七届“五个一”工程奖的优秀剧目奖和湖南省田汉戏剧大奖。2002年8月,该剧应文化部“哈尔滨之夏”音乐节组委会的邀请赴哈市参加全国第三届歌剧音乐剧调演及哈尔滨之夏音乐节,再次将“歌剧之乡”株洲的又一精品力作推上全国歌剧舞台,《沥》剧荣获优秀剧目奖及8个单项奖。2003年底,正式接到中宣部通知:该剧荣获全国第九届“五个一”工程奖的优秀剧目奖。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