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设计 > 客家传统民居建筑——德先楼的审美探析:紫金德先楼客家屋
 

客家传统民居建筑——德先楼的审美探析:紫金德先楼客家屋

发布时间:2019-06-24 03:54:26 影响了:

  摘 要:客家传统民居建筑是中国古建筑的一朵奇葩。本文从八个方面简单阐述紫金县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德先楼的美,以引起社会各界对这一古建筑的重视,进而携手保护好、传承好这一祖先留下的宝贵遗产。
  关键词:客家传统民居建筑;美学
  中图分类号:J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24-0197-02
  在客家地区有着数以万计的奇特建筑群,这些神话般的山村民居建筑就像是一曲曲“凝固的音乐”,是中国古建筑的一朵奇葩。河源客家民居作来其中的一部分,同样承载着深厚的历史信息和文化内涵,体现着河源地域建筑的风貌特色,延续着河源人民生活的传统风俗。
  德先楼位于河源市紫金县南岭镇高新村,是乡土艺术客家文化的“古董屋”,是河源地区为数不多且保存完好的典型客家民居建筑,且南岭镇地处河源、惠州、汕尾、梅州四市交界的特殊位置,故该楼可作为考察南岭乃至紫金近现代历史文化不可多得的实物证据。
  从客家传统民居建筑的本质特性来分析,德先楼的美感主要表现在如下八个方面:
  一、环境美
  客家民居建筑追求的是天人合一的环境理想,它一方面表现为强化、突出建筑与环境的整一和合,注重建筑环境的人伦道德之审美文化内涵的表达;另一方面,又表现为追求一种淡雅质朴之美及对自然的直接因借,与山水环境契合无间。
  德先楼位于山峦叠嶂,溪流密布的南岭镇,始建于清光绪二年(1876年),坐南向北,建筑面积约2080平方米。随着一条蜿蜒曲折的小路拾级而上,它背倚我县最高峰武顿山、文笔峰,整座建筑掩映在万绿丛中,两侧有清澈小溪自北向南逶迤而流,光照充沛,空气清新流动,像从山间长出来一样,与青山绿水构成一个和谐的生态系统,环境优美静雅。
  二、造型美
  客家传统民居建筑的美体现于其造型。
  德先楼整体建筑分为上下两座,落差八米,用左右横屋拖出两杠连接,用余坪隔开,禾坪主要用于晒谷、乘凉和其他活动。横屋拖出两杠一进两间,一间为斗门。上座面阔40米,进深23米,五间三进,两层,高11米,两头横屋,横屋后面两个五层角楼。下座面阔52米,进深17米,十一间二进,三层,前进两侧两个七层角楼,右边角楼在文革期间拆成五层。建筑结构前低后高,这样有利于采光、通风、排水、排污。
  整个造型规模宏大,错落有致,主次分明。
  三、结构布局美
  中国传统建筑强调“尊者居中”,讲究“左右对称”,所以平面常作对称均齐布置,客家建筑将这一原则发挥得淋漓尽致。
  德先楼以正堂为中轴,两侧横屋左右对称,中间一天井。厅堂是家族祭祀、执行家法、婚丧礼仪等活动的场所,横屋位于中轴两侧。整座建筑分为上下两栋,共有122间房,上下栋均设有通道,彼此互相连通。主楼有大小厅堂13个,天井7个。开敞的厅堂、天井、庭院、廊道、巷道以及通透的门窗自然通风, 犹如一个连通器皿,具有良好的通风效果。整座宅院错落有序,整齐对称,主次分明,井然有序,形成了一个客家宗族社会和功能齐全的群体生活社区,这种聚居方式表现在建筑上讲究的是“天人合一”。
  四、文化内涵丰富
  传统民居之所以能激发人们的审美情感,是由于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审美意蕴,使人们联想到当时的生活形态、时代背景和文化精神,从而引起人们情感上的共鸣,身心愉悦,最终进入一种“悦志悦神”的审美状态。
  德先楼正堂敞亮而庄重,门额上方塑端楷:德先楼。门匾上方彩绘梅兰菊竹、人物故事等图案,二层放四个花窗。上厅置檐屏,四条麻石方柱,异形柱础,麻石雕刻裙脚,上置十四块精美木质穿雕和装饰窗花,中置“济怀堂”浮雕,檐门眉下置雀替,构思巧妙、工艺精湛、美轮美奂。两侧贴堂联,劝勉后代,流露出教化意蕴,作为对客家人教育模式的一种有益补充。
  德先楼的外观造型是客家历史背景、人文内涵的物化表征。它有助于激发家族的自豪感、凝聚力、向心力。四周墙壁包围,中轴对称,以正堂为核心,这些特点无一不渗透出深刻的文化内涵,反映了以血缘为纽带的家族体系观念自觉地维系着客家社会稳定和发展的传统家族文化,反映出客家先民在不断迁徙和与他族的摩擦与融合中不由自主地加强封闭意识的社会文化传统。
  五、建筑技术独特
  客家人为了适应山区生活,克服复杂地形,解决多雨潮湿环境,有各种灵活多样的建造典范。德先楼地处南岭地带,潮湿多雨,以花岗岩石条基脚,青砖为外墙,青砖为封火檐,石门夹;圆顶灰塑封火山墙,灰瓦,龙舟脊。虽历经一百年风雨岁月,却依然坚固如初,风采依旧。
  六、装饰美
  客家民居建筑在装饰方面很考究。德先楼石雕、木雕随处可见,成为民居不可缺的艺术组成部分。如屋檐、门匾、檐屏、雀替、麻石柱础等大量使用镂雕、浮雕、彩绘手法,雕刻彩绘寓意吉祥的梅兰菊竹、花鸟虫鱼、人物故事等艺术图案,取材广泛,囊括了历史典故、神话传说、民间习俗各个方面,构思巧妙,工艺精湛,美轮美奂,形象生动地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展望。
  自然之物的点缀、文墨的点缀、修饰物的点缀,再从题字、绘画到工整的对联,都提升着居住环境的文化内涵,深刻地表现着客家民居建筑的美和内涵,也无不反映着客家人生活的情趣和精神的追求。
  七、安全防御性强
  客家民居建筑的防御性功能不仅表现在对自然的防卫,更重要的是对外族和盗匪的防范。
  德先楼地处偏僻山区,匪患猖獗,为增强防御性,其四角碉楼高高耸立,造型突兀跳跃,冷峻威严。各碉楼内均设有内阔外窄的了望孔和枪眼,形成交叉火力网,能从各个方位监视楼下敌情,有效地起到防卫作用。内部设为通廊式结构,相互连通,构成一个完整的群防网络,甚为安全。
  八、科学实用
  客家民居建筑都巧妙地建立了完善的排水系统,在社区内的房前屋后有规划地开挖了纵横交错的明沟暗渠,使宅内外的雨水、生活用水流向宅前的池塘、溪流,妥善地解决了排水防湿问题。
  德先楼采用花岗岩石基脚、青砖外墙、大理石柱础等手法以达到防潮的效果。还在后山坡地上开两道向下弧形的花台,这种半圆形花台主要的目的在于能够缓解山洪对房屋所造成的冲击,从而减少洪水对建筑的损害。门前的小溪河流、菜畦田园,屋后的“风水林”起到遮阳护阴的良好作用。
  综上所述,客家传统民居建筑——德先楼仿佛在诉说着生生不息的客家文化精神,诉说着客家人的价值取向、民俗心理、思维方式和审美理想,给人以无限的遐想。作为一名基层的文博工作者,我们有责任、有义务保护好,传承好这一祖先留下的宝贵遗产,不能让“历史记忆”在这一代人中消失!
  参考文献:
  [1]郑杰.浅析客家传统民居建筑的审美表现.西南大学学报,2007年04期.
  [2]浅谈客家传统民居建筑中色彩的情感.客家研究辑刊,2003年02期.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