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设计 > 微博的特性及其舆论监督功能分析_舆论监督名词解释
 

微博的特性及其舆论监督功能分析_舆论监督名词解释

发布时间:2019-06-30 03:58:28 影响了:

  摘要:微博已经成为当今全球最炙手可热的新媒体,作为一种新潮信息传播工具正在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渗透人们的日常生活。不管是传统的社区,博客,还是门户新闻平台,在信息的即时传播和信息分享上都远远及不上微博所拥有的便捷。文章主要从微博的概念、特征及其舆论监督功能方面展开阐述。
  关键词:微博;特征;舆论监督
  微博为公众带来了新的话语空间,改变着信息传播的模式和公众的媒体习惯。微博的出现标志着媒体信息传播走进了崭新的历史时代。
  一、微博的概念
  国内知名新媒体领域研究学者陈永东在国内率先给出了微博的定义:微博是一种通过关注机制分享简短实时信息的广播式的社交网络平台。其中有五方面的理解:关注机制:可单向可双向两种;简短内容:通常为140字;实时信息:最新实时信息;广播式:公开的信息,谁都可以浏览;社交网络平台:把微博归为社交网络。
  微博的通俗解释:微博提供了这样一个平台,你既可以作为观众,在微博上浏览你感兴趣的信息;也可以作为发布者,在微博上发布内容供别人浏览。发布的内容一般较短,例如140字的限制,微博由此得名。当然了也可以发布图片,分享视频等。微博最大的特点就是:发布信息快速,信息传播的速度快。
  微博包括两方面的含义:其一,相对于强调版面布置的博客来说,微博的内容组成只是由简单的只言片语组成,从这个角度来说,对用户的技术要求门槛很低,而且在语言的编排组织上,没有博客那么高。 其二,微博开通的多种API使得大量的用户可以通过手机、网络等方式来即时更新自己的个人信息。
  二、微博的特性
  1.草根性。微博客草根性更强,且广泛分布在桌面、浏览器和移动终端等多个平台上,有多种商业模式并存,或形成多个垂直细分领域的可能,但无论哪种商业模式,都离不开用户体验的特性和基本功能。微博的草根性可从三个角度来看,一是微博的注册形式简单,通过邮箱就可完成注册;二是微博的操作简便易学,对没有互联网基础的人来说也不困难;三是微博发布的信息短小精悍,却影响巨大。
  2.便捷性。在微博客上,140字的限制将平民和莎士比亚拉到了同一水平线上,这一点导致大量原创内容爆发性地被生产出来。微型博客的出现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真正标志着个人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博客的出现,已经将互联网上的社会化媒体推进了一大步,公众人物纷纷开始建立自己的网上形象。然而,博客上的形象仍然是化妆后的表演,博文的创作需要考虑完整的逻辑,这样大的工作量对于博客作者成为很重的负担。“沉默的大多数”在微博客上找到了展示自己的舞台。
  3.背对脸。与博客上面对面的表演不同,微型博客上是背对脸的Follow(跟随我),就好比你在电脑前打游戏,路过的人从你背后看着你怎么玩,而你并不需要主动和背后的人交流。可以一点对多点,也可以点对点。当你 follow 一个自己感兴趣的人时,两三天就会上瘾。移动终端提供的便利性和多媒体化,使得微型博客用户体验的粘性越来越强。
  4.原创性。微博网站现在的即时通讯功能非常强大,通过QQ和MSN直接书写,在没有网络的地方,只要有手机也可即时更新自己的内容,哪怕你就在事发现场。
  三、微博的舆论监督功能
  1.微博舆论监督存在的问题。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也许这是对网络时代最好的诠释。在大多数人对微博舆论监督满怀信心之时,也应该看到由于微博的进入门槛较低,网民的素质参差不齐,“公民记者”也不受专业记者的职业道德约束。微博围观的过程中,会出现网民非理性的现象,例如语言暴力、****、群体极化、谣言和炒作等。同时,由于信息传播的海量、迅速,存在信息泛滥混淆监督视线,信息误读、群体极端带来监督错位,信息虚假、侵权削弱监督之威等一些问题。
  2.建立长期的舆论监督引导机制。面对网络发展的大环境,对微博的舆论监督应从宏观和微观层面进行正确引导。宏观层面的引导主要是指政府通过提供法律层面的保障、营造良好的“氛围”及做强主流媒体,把好网络传媒环境关;微观层面的引导主要是指门户网站和传统新闻媒体对微博舆论的引导,前者可通过调整传播机制来避免虚假信息或者错误信息的传播、培养“意见领袖”及实行网络微博实名制来实现,后者可通过真实的、理性的报道及搭建互动平台来实现。
  从近年来发生的微博舆论事件中我们可以看到微博舆论带来的社会冲突和某些不和谐因素,这就需要政府和传统新闻媒体、门户网站的共同努力,需要建立一个长期的引导机制。
  四、小结
  微博是这个时代智慧的结晶,是一种潮流的象征,是一种生活方式的改变,是一种新的社交方式的形成。而我们这些处于微博世界里的用户们,需要合理、有度、有判断力地去利用它,使得微博拥有更大的发展空间,成为社会舆论监督的利器。
  参考文献:
  [1]关思佳.谈中国互联网的微博时代[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30).
  [2]刘春雁.大学生微博使用状况的调查与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上半月综合版),2011(2).
  [3]刘丽清.微博虽“微”足值道尔——微博特性之浅析[J].东南传播,2009(11).
  (作者简介:张诗悦(1990-),女,吉林长春人,本科,吉林大学文学院。)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