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设计 > 试讲稿模板高中历史【试论高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
 

试讲稿模板高中历史【试论高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

发布时间:2019-07-04 04:09:08 影响了:

  摘 要 提高历史课堂教学实效性途径和方法,关键要以人为本,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探究学习等多方面入手。  关键词 提高;历史教学;实效性  一、什么是历史教学的有效性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指什么?教育部课程改革专家组核心组成员余文森教授指出:从专业角度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通俗地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
  历史教学的有效性是对历史课堂教学提出的更高要求。“有效教学”是指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学功能和作用,向45分钟要质量。然而,在现实的课堂教学中,一些教师并没有理解教学目标真正的含义。他们在制订教学目标时,要么过分注重知识的传授要么过分注重能力的锻炼,不能使教学目标得到全面地贯彻。使课堂演变成讲说课或者干脆将课堂变成了游离于教学目标的辩论会,看似华丽,实则哗众取宠,收效甚微。
  事实上,新课程并不排斥或贬低知识本身,恰恰相反,新课程所要求的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是希望学生能在活动中得到新知,著名的教育家杜威就主张从做中学,无论时代如何发展,我们也不能抹灭知识在教学中的作用。它既是学生发展的根本保证,也是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坚强基石。因此,准确全面地理解教学目标的真正含义,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根本保证。
  二、如何提高历史教学的有效性
  第一,以人为本,为教学的根本立足点。《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了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也就是说,教学的立足点在学生,一切要以学生的需要为需要。学习的最高境界是乐学,如果知识内容能使学生产生兴趣,那么学生就会积极地参与其中。因此,教师要精心创设有效的学习情境,让学生不知不觉的爱上高中历史课。马克·吐温比喻:“肥皂与教育不像大屠杀那样会伤害许多人,但从长远看,肥皂与教育更能致人于死地。”好的创设情境的方式无疑会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若不然,就如同心灵的屠宰场,将学生学习的热情一并扼杀。
  第二,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陶行知先生说:“好先生,不是教书,乃是教学生学。不仅教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教学生会学。”历史教师必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只有把他们内心的强烈的学习渴望激发出来,教学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让学生直接参与学习过程,激发他们对历史的直接兴趣。比如我在讲新课标必修1《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一课时,老师首先提出设问:(1)中英两国远隔重洋,19世纪中期从英国航行到东方的中国必须绕非洲好望角,主要交通工具还是帆船,至少要4个月。相距如此遥远的两个国家,为什么会爆发战争呢?(2)这场战争为什么叫**战争?(3)英国发动侵华战争仅仅是为了保护罪恶的**走私吗?(4)**战争中国为什么会战败?这样,使学生感到新奇,被吸引住了,从而激起求知欲,由此展开新课的学习。
  第三,引导学生探究学习,提高历史教学有效性。探究学习是在学生在主动参与的前提下,根据自己的猜想或假设,在科学理论指导下,运用科学的方法对问题进行研究,在研究过程中获得创新实践能力、获得思维发展,自主构建知识体系的一种学习方式。探究性学习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主体性,有利于学生自主地学习个性发展所需要的知识,使人类群体的智力资源有效转化为个体智力资源,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健康的社会情感,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而这些品质都是终身学习社会所必需的。如我在讲《罗斯福新政》一课内容中,我就把对“罗斯福新政的认识和评价”这一问题交给学生自主去处理。学生根据自己的认知,从不同的角度对罗斯福新政进行了评价,既有利于认识的升华,也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完成。充分尊重学生主体,鼓励学生敢于向既定规律挑战,向权威挑战,批判地对待人类的认识成果,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正是历史课堂教学追求的目标,也是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最本质的体现。
  三、结语
  教师是课堂45分钟的引导者,我们广大教师应积极探讨及实践高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提高教学质量。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目标不仅是要改革学生的学习方式,而且将改变教师的专业生活,改变教师以往固有的角色地位。将学生的学习方式正由传统的接受式学习向创造性学习转变,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从传授知识的角色向教育促进者转变。作为传统知识的传授者,教师是知识的惟一拥有者,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教师单独拥有权力,学生主要在教师的控制和监督下进行学习。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成为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 燕国材教授也曾说:“教师要有一桶牛奶的高业务素质,才能使学生形成一杯水的业务素质。”“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教师自己的知识如长流水,才能以清泉灌溉学生。只有老师会思考研究了,才能教出会思考研究的学生来。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