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设计 > 缔造铁流方阵_铁流
 

缔造铁流方阵_铁流

发布时间:2019-07-06 03:54:44 影响了:

  年轻的共和国成立后,坦克工业经历了从零到多,从小到大的发展,在发展期间,不仅建立起了生产、科研、教育相结合的工业体系,还在坦克装甲车辆的研制发展上形成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路线。到1985年底,中国坦克工业已经拥有了6个坦克车体厂、4个发动机厂、3个发动机配件厂、3个专业研究所,形成了较强的坦克车辆和发动机的生产能力。在工业布局上,一改往日集中分布的局面,资源配置和工业布局都做到了较为合理的优化。随着自身实力的不断提高,坦克工业已经成为了兵器工业重要的组成部分。
  坦克工业的主要成绩
  自1958年中国第一辆坦克下线以来,截止到1985年底,坦克工业共生产了中型坦克、轻型坦克、水陆坦克、履带式装甲输送车、自行火炮及各种配套车辆53种和各式发动机,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炮兵、海军、工程兵等军兵种提供了装备,为巩固国防做出了重要贡献。坦克工业也逐步形成了一个和由专业研究所、厂属研究所和高等院校相结合的坦克工业科研体系,培养和锻炼了一支具有独立研制能力的科技专业队伍,研制了多种坦克装甲车辆、发动机和部分配套产品。
  至1985年,在坦克及发动机科研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坦克装甲车辆的发动机的功率不断加强,火控系统也由原先的光学瞄准镜发展到自动装表、光点注入式及稳像式火控系统、弹道计算机、激光测距仪、符合控制双向稳定器、微光夜视观瞄装置;火炮口径也由原先的85毫米、100毫米线膛炮,发展为100毫米滑膛炮、105毫米线膛炮以及120毫米滑膛炮。炮弹则由榴弹和钝头穿甲弹发展到次口径脱壳穿甲弹、破甲弹;坦克防护由单一均质装甲钢到复合装甲,爆炸反应式装甲和各类屏蔽装置和三防系统、灭火易爆系统、热烟幕和抛射式烟幕系统等等。
  除了自身的发展,上世纪60年代坦克工业还承担了对国外提供军事装备和经济技术援助的任务。从1961年到1985年,中国共向13个国家提供了各种坦克车辆3600多辆,柴油机2100多台和各种零配件3900多万件。从1964年开始,先后援助了阿尔巴尼亚、朝鲜、巴基斯坦建设了3个坦克修理厂和配件制造厂的成套项目,并为受援国培训了技术人才。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对外开放,对内搞活”和“军工产品要出口”的方针指引下,从1981年到1985年,坦克工业与外商签订了多项外贸合同,中国的坦克车辆成批的进入国际市场,为国家创造了巨额的外汇收入,在中国军火出口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军火出口换取收入的同时,坦克工业还凭借自身雄厚的生产技术能力,在历次民品生产热潮中做出过显著成绩——尤其在改革开放初期,坦克工业又一次大规模的发展了民品生产并取得了初步成效。在80年代中期,坦克工业已经形成了30多种民品的生产能力,民品产值达到了2.2亿元(1985年币值)。从发展趋势上来看,各厂由初期的“找米下锅”发展为按照“产品相似,技术相通”的原则,初步确立了自己的支柱民品,开发了国民经济急需的为能源、交通建设服务的机械产品:坦克工业生产的高速柴油机、中型汽车,工程机械、石油机械、铁路车辆,矿山设备、冶金设备以及摩托车、抽油杆和缝纫机都已经在国内市场绽露头角,个别品种甚至进入了国际市场。
  依靠多年来的军品乃至民品生产,坦克工业造就了一支宏大的,具有良好素质的职工队伍,通过对职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文化技术教育的大量工作,提高了人员的素质,培养了一批批企业管理干部和专业技术人才,建成了一支作风过硬的坦克工业大军。到了80年代后期,坦克工业已拥有职195640人,这支宏大的职工队伍,继承和发扬了兵工人和军工战士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和公而忘私的献身精神,为中国的国防事业和国民经济斩蛇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坦克工业的发展经验
  早在坦克工业的创建时期,新成立的主管坦克工业的二机部第六局,就确定了“为国防前线服务,为装甲部队服务,尽力扩大零件自制,力求减少国外订货,为新厂建设准备条件”的方针。遵照这条方针,坦克工业的广大职工,艰苦创业,在极端简陋的条件下,承担了部队的坦克大修任务。随着生产建设的发展,在短短几年间又掌握了坦克制造技术。至此,中国坦克工业一如既往的坚持着产品质量第一的方针,产品质量得到了保证,也得到了部队单位的深深信任。
  60年代初期,坦克工业结合本国国情自行设计制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第一代坦克车辆,并依靠自己的力量研制出新钢种,使坦克生产材料完全立足于国内。在“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中,坦克工业的生产和科研遭受了严重的损失,但在广大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坦克工业仍然在逆境中有所前进。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坦克工业广大职工更加意气风发,认真贯彻了“调整、改革、整顿、提高”、“对外开放,对内搞活”和“军民结合”等一系列方针,使坦克工业又有了新的发展。
  坦克工业发展的先导和基础,自然是坦克科研工作的发展,早在“一五”计划后期,坦克工业在兴建两个新厂的同时,就开始建立科研机构,开展科研工作。前文提到的60年代初中国第一代坦克车辆的研制成功,加速了坦克工业新厂的建设和老厂的技术改造,70年代在研制新车的同时,又紧抓了配套车辆的研制工作。进入80年代后,除了在新型坦克研制中已取得可喜成果外,还在基型车的基础上发展了多种不同用途的系列产品(如59系列、69系列坦克和履带式装甲车系列等),促进了坦克工业的持续发展。
  此外,坦克工业还有计划,有重点的引进了国外先进技术,加快了建设步伐。50年代国家便有计划的成套引进苏联坦克修理和制造技术,改造老厂建设新厂,使新中国的坦克工业能在短期内由修理改为制造,较快的建成了坦克制造基地,一跃成为能生产坦克的国家。改革开放后,在对外开放政策的指引下,坦克工业的技术引进工作获得了很大的进展。通过有计划、有重点地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提高了科学研究的起点,缩短了新产品研制周期,缩小了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推动了坦克工业的技术改造,提高了生产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扩大了生产能力。
  在扩大坦克工业生产能力方面,对老厂的技术改造和扩建是一个很有效的途径,中国坦克工业的创建初期,是利用民用企业改建为坦克修理厂,技术技术及其薄弱或者几近于零。在学些和掌握坦克修理技术的同时,对老厂逐步进行技术改造,扩大零部件制造能力,完成了部队他宁可车辆的大修任务。在60年代初期,为了适应中国第一代坦克车辆定型投产的需要,坦克工业对几个老厂再次进行了较大规模的技术改造和扩建,用较少的投资和较短的时间把这些老厂改造成为坦克车辆和坦克发动机的制造厂。实践证明,通过对老厂的技术改造和扩建,充分发挥了现有企业作用,不断挖掘生产潜力,是坦克工业生产能力得以迅速扩大的有效途径。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