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设计 > 大学生志愿者开展志愿服务 大学生志愿者服务工作开展的新路径探索
 

大学生志愿者开展志愿服务 大学生志愿者服务工作开展的新路径探索

发布时间:2019-07-07 04:05:46 影响了:

  摘要:大学生志愿者作为当今中国社会青年志愿者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经一段历史时期的发展,取得长足进步,但是其运行过程仍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完善。以淮安市某高校为例,分析了当前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现状,对志愿者团队的发展提出了一种从招募规范、强化服务机制,培训规范、强化品牌效益,保障规范、强化团队效益三方面深化大学生青年志愿者服务工作的新模式。
  关键词:志愿者;大学生;路径
  作者简介:胡巍威(1983-),男,江苏淮安人,淮阴工学院设计艺术学院,助教。(江苏?淮安?223001)
  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25-0125-02
  联合国将志愿者定义为“不以利益、金钱、扬名为目的,而是为了近邻乃至世界进行贡献活动者”。[1]国内学术界一般认为:“自愿参加相关团体组织,在自身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在不谋求任何物质、金钱及相关利益回报的前提下,合理运用社会现有资源,志愿奉献个人可以奉献的东西,为帮助有一定需要的人士,开展力所能及的、切合实际的具有一定专业性、技能性、长期性服务活动的人”。1993年,团中央审议通过《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我国青年工作战略发展规划》,指出新世纪青年文明工程从青年志愿者、青年文明号、青年文化园三个方面展开。1994年12月5日,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在北京成立,意味全国性的青年服务组织正式建成。2000年,中国志愿精神凝练为“奉献、友爱、互助、进步”八个字。2007年5月1日,江苏省人大制定《江苏省志愿服务条例》,意味着江苏省志愿服务有法可依,各项志愿活动上升到一个新的平台。大学生志愿者作为青年志愿者的主力军,是促进高校与社会联系的桥梁之一,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充分发挥社会教育的功能,利于大学生克服自身的实践不足。
  一、当前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现状
  大学生志愿者服务作为青年学子社会化的有效途径之一,大学生们以自己的辛劳、智慧奉献自己的青春。我国志愿者大体可分为四大类:社区志愿者、青年志愿者、国际组织在中国的志愿者、“草根组织”志愿者。[2]江苏省高校大学生志愿者服务类型主要概括为三类:一是国家政策性志愿服务如西部计划、苏北计划、绵竹计划、海外计划,主要限于毕业班学生;二是政府、学校主导型志愿服务如大学生党员义工进社区、大型国际国内赛事及会议、雷锋月志愿活动等,涉及面广、类型多、分层次、时间长短不一,此类志愿服务活动为主导形式;三是学生自发性质的志愿服务,规模和成效有限。针对上述志愿类型,笔者选取淮安某高校大一至大四2000名学生进行随机抽样性调查,具体内容见表1。
  毕业班同学对国家政策性志愿服务还是乐意的,比较感兴趣,报考意向强烈,但考试、面试选拔后参与的人仅占少数。低年级同学是志愿活动的主力,有大概三分之一的同学愿意参与志愿服务。
  大学生志愿服务,是大学生志愿者利用自身的时间、技能等资源,为社区居民慈善事业、公益事业提供帮扶。
  二、大学生志愿者志愿服务存在的问题
  大学生志愿者在国内高校兴起,虽经过了一段时期的实践,但仍存在着种种不完善之处。志愿者培训缺乏系统性、长效性,学生缺乏主动参与性,活动层次有待提升。培训课程是否结合大学生时下服务项目开展针对性教育,能否对大学生的能力提升有促进作用,都制约着志愿服务的效果。
  大学生自发组织的志愿活动限于组织者个人能力,在服务过程中个人自身经验及视野等要素制约活动成效。志愿服务内容作为服务的重中之重,项目策划的优劣程度直接关系到志愿事业能否可持续发展。如何管理好志愿者队伍是推动志愿服务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长期以来高校内部各志愿者团队及公益社团各不相属,各自开展活动,不利于活动的统筹安排及资源互享。为此,丁红莲、王志凝提出推行“注册志愿者制度”,这样不但有利于管理部门对青年学生广泛参与志愿服务进行有效激励和引导,还有利于全面掌握志愿者及志愿活动情况的基本信息,建立动态的志愿者资源数据库,以便日后有针对性地通过活动对青年学生的各方面能力进行培养。大学生志愿者因年级变化及社团换届出现人员调整,导致新老成员衔接脱节,不利于长期项目的推进及项目的连续性。陈瑛在《对大学生志愿者活动机制的几点思考》一文中指出:开展大学生志愿者活动要与提高道德认识相结合,对大学生志愿者进行科学考评、定期交流、表彰等。[3]
  另外,志愿服务参与的主体为低年级学生,学生的身份决定了参与者的时间分配,低年级学生参与积极性较高,但与课程、外出实习出现冲突,也为长期项目的实施设置了障碍。高校青年志愿者队伍存在不稳定性,志愿服务的积极性随着入校时间的增加而呈现惰性,高校的志愿服务对象简单固化,缺乏灵活性,有些志愿社团没有很好的巩固好自己长期服务的阵地,志愿服务缺乏有效的保障规范,难以发挥品牌效应。
  三、志愿服务新模式的探索
  大学生青年志愿者是一群具有一定思想觉悟、热心社会公益事业的在校大学生,他们利用业余时间,结合专业特长提供无偿服务。为深入推进志愿者服务,可以尝试以下措施。
  1.招募规范,强化服务动机
  志愿者招募秉承自愿、奉献的原则,激发青年大学生自身的道德觉悟及良知,公开招募,自愿报名,尊重大学生主动参与性。当代大学生客观上已具备一定的认知、分辨及实践能力,主体意识较强。学校相关部门及学生团学组织在招募志愿者的时候,要广泛发动宣传,扩大消息的覆盖面与影响力。
  目前,“90后”在校生占主流,其特点是过分追求自我与个性张扬,易缺少理想与信仰,志愿精神缺乏教育。针对此情况,在招募的时候,将志愿者精神的内涵理念融入招募过程,使之意识到自己是无私奉献。大学生志愿服务作为在校生一项社会实践活动,它以义务服务为媒介,同时又促进大学生思想境界的提升,完善学校的育人机制。志愿者组织自成立的那一刻起,便肩负着为社会、为他人奉献的责任,可以说是新时期雷锋精神的延伸,也是青年大学生不可推卸的一项历史使命。以淮安某高校为例,该校自2008年便自发开展大学生志愿者与城市社区联谊活动,作为学生第二课堂拓展自己的综合素质。2009年以来,淮安市政府部门组织高校开展大学生志愿者进社区活动,该校以此为契机迅速与清河区长西街道人民路社区、长西社区、河堤路社区、引河路社区开展对接,招募77名志愿者以及4名志愿者指导教师。该校志愿者充分发挥专业特点,将社区志愿服务作为第二课堂历练自己。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