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设计 > 革命情结五世果:法国大革命爆发的原因
 

革命情结五世果:法国大革命爆发的原因

发布时间:2019-07-08 03:49:07 影响了:

  地处海口市中心的人民公园是深受群众青睐的美好去处,冯白驹将军雕像和纪念亭,就坐落在大英山顶开阔地上。将军注目正前方,神态庄严。冯白驹将军曾是琼崖党组织的核心领导者,是琼崖的擎天柱。雕像基座正面刻有邓小平同志题写的“冯白驹将军”五个遒劲有力的金色大字。每逢清明节或7月19日将军逝世纪念日,不管是风天还是雨天,常常会见到一位年迈苍苍的长者,专程赶到这里祭拜,神态凝重,情绪低沉,独自一人,久久不肯离去……他就是当年冯白驹的老部下,名叫王汉仁,今年已经是93岁高龄。
  不久前,我在澄迈县金江镇下大潭村老人家中,见到了他。他虽然头发已经全白,但精神饱满,笑容满面,特别是那身合体制服,和别在上身兜里的钢笔、带在左腕上的手表,给人一种别样的沧桑感。当话题聊到战争年代那段不同寻常的历史,老人立刻站了起来,边挥动手臂,边竹筒倒豆子般大声讲起:
  我1918年出生于贫困的农民家庭,1937年由父母做主结婚,生下两男一女,女儿因生病,当时投身革命事业,生活非常困难,无钱医治,已病逝。婚后没几年,我参加共产党地下工作。1943年正是抗日高涨年份,受红色革命根据地领导冯白驹的委托,当起我军联络员,帮助购置运送枪支弹药以及传递重要军事密函。在当时的形势下,运送武器、密函的要道,经常有国民党、日本鬼子拦路设岗严查,随时有生命危险。但为了我军胜利,已把生命置之度外,想方设法,躲过敌人的严查,顺利把武器密函送到我军领导人的手中。
  1950年海南解放后,组织安排我到金江筹建创办县邮电局。1951年1月至1953年6月负责澄屯线邮件送递工作。每周3次肩挑40~60斤书信、包裹送到目的地,第二天返回澄迈。1953年6月调回县邮电局工作,1953年11月至1959年7月,曾到福山、中兴、白莲一级邮电站从事创建工作,并担任过支局长职务。1959年8月调回福山邮电支局任局长……风风雨雨几十载,不管调到哪里,不管分配做什么工作,冯白驹将军那种对事业舍生忘死、无私无畏、兢兢业业、勤勤恳恳的革命精神,始终激励着自己,是战胜困难、圆满完成各项工作的巨大动力。
  特别是当遇到挫折,不被理解和信任时,也能正确对待。在福山支局工作期间,因受县里一位领导指使,找辆牛车帮运两桶柴油被查处,下放劳动教养一年。期满后等待返回原单位上岗,一等就15年。1979年曾经申请平反,但未得到结果,1989年县局下文批准回原单位复职工作,也未得到结果,一直到现在。
  老人家的客厅,宽敞明亮,整洁有序,正中的红木桌椅、沙发,落落大方,气度不凡,周围墙上布满了照片、挂历、奖状,无形中,为这个家庭的美好、和睦增添了浓浓色彩。其中,一帧“百忍成金”的条幅,格外显眼,看得出它在主人心目中的分量。王老汉见我注视这条字幅,便深有感触地讲起:从古至今, “忍”始终是人们修身养性的重要话题之一。看起来,似乎只是个性、气质问题,其实更是精神世界的一种涵养、一种度量,乃至不失为一种美德。历史上千年不衰的佳话——卧薪尝胆的越王勾践和千古称道的名相蔺相如,就是留给我们的最好事例。无数实践证明,忍,不仅仅是社会上为人处事的一种行为准则,而且它与心情愉悦、健康长寿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人的一生,“万事如意”只能是理想的追求、愿望,现实中是不可能达到的。相反,磕磕碰碰、坎坎坷坷,不顺心,不如意,倒是无所不在。每当遇到这些情况,是茶不思、饭不想、睡不宁、闷闷不乐、愁眉苦脸、百思不解,甚至是仇怨难抑、痛心疾首、愤愤不平,还是当个人的利益受到损害时,以“忍”化解矛盾,使心理得到平衡,保持平和的心态,怀着爱心看待周围一切,都是对每个人的考验。正如古人总结的那样,“静心海纳,食均神怡,小忍息气,喜怒适逸”,或是“忍得一时忿,终身无恼闷。”只有能做到忍的人,才能做到养生所倡导的恬淡虚无、精神内守、志闲而少欲、人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的高尚境界……末了,老人拍着胸脯洋洋得意地说,如今活到93,还是这么硬实,这么乐观,真的要感谢这个“忍”哪!
  在客厅四周墙壁的挂件中,挨着“忍”字条幅,还有一张大尺寸的彩色照片,同样引起我莫大兴趣。那是2009年春节拍下的“全家福”。老老少少50多人,除了仍在老家务农的外,不乏在外地读大学、做生意、当公务员的……的确是个幸福、美满的大家庭,正像照片上所标明的那样:“五世同堂子孙贤,福寿双全万事兴”。
  在“全家福”照片上,坐在王汉仁身边的老伴今年93岁,不但眼神好,耳朵灵,身子骨很硬朗,而且记忆力不减当年。聊过去,陈芝麻烂谷子活龙活现,尤其当年修建松涛水库和加潭水库那阵子,刚刚步入不惑之年的王奶奶是工地数一数二的“穆桂英”,不管是凿石还是担土,不管是下雨还是刮风,披星戴月,没年没节,连周围小伙子都不得不竖起大拇指,流动优胜红旗在她那里简直就是扎下了根。十分健谈的王奶奶,有机会就跟别人翻腾翻腾这些老账,不知有多么开心,多么荣耀。如果留意的话,还会发现在王汉仁老人的身边,始终不离那根龙头手杖。其实,它除了作为一种行动上的辅助工具,更主要的是老人十分心爱的友情化身。那是去年开春,应一位朋友盛情邀请,前去“山水甲天下”的桂林旅游,短短几天,早出晚归,几乎是马不停蹄,神仙洞府七星岩,乘船穿洞象鼻山、漓江画廊千叠翠、阳朔古城世争奇……这些天,他的好友,看到老人一直陶醉在景色如画、风光迷人的祖国美好大自然中,是那么开心,那么忘我。离开时,孩子般依依不舍,意犹未尽,朋友便又选择了这根意义深远的龙头手杖相赠。龙是中国最大的神物,最大的吉祥物。几千年来,它从未离开过人们的生活,朝野士庶都尊它为动物之长乃至万灵之长。普通民众也视龙为神物、灵物、吉祥之物,称子孙为龙子龙孙,称女婿为乘龙快婿。在老人晚年的日日月月,手中这“龙”将伴随着他度过漫长一生的最后岁月。
  编辑/鲁湾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