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设计 > 大学生创新创业点子300【三一的创新基因】
 

大学生创新创业点子300【三一的创新基因】

发布时间:2019-07-08 03:53:10 影响了:

  18年来从零开始,到行业中国第一、世界第六,三一成长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创新,就是公司累计投入约50亿元构建创新体系  不久前,财富中文网正式发布“2012年最具创新力的中国公司”排行榜,腾讯高居榜首,三一重工排名第三,成为国内工程机械行业排名最高的公司。
  “三一这18年的时间从零开始,到行业中国第一、世界第六,以及在众多评选中名列前茅,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创新,就是公司累计投入约50亿元构建创新体系。”三一重工总裁向文波在谈到公司高成长高排名时表示。
  三一重工——这家让卡特彼勒、施威因、小松等这些位列全球500强的工程机械大佬们防范有加的公司,十几年来,不仅分食了它们的市场,而且正雄心勃勃地向更多被它们霸占多年的产品和全球市场发起进攻。如果不是它,中国的混凝土泵车、高吨位履带起重机等很多工程机械产品,可能会像十几年前一样,90%仍然是这些大佬的天下。
  2010年10月,三一重工就成为中国机械行业首家市值过千亿的上市公司。上市8年来,三一重工从单纯的混凝土机械领军企业转变为全面综合的工程机械生产商。与此同时,三一的销售收入和利润均以50%以上的年增长率向前推进。
  据记者了解,三一每年研发投入约占销售额的5%-7%,而世界一流的工程机械企业也不到4%的水平。高于行业水平的大投入,使得三一通过持续创新,实现了内生型增长,对外部经济条件的依附减弱,即使是面对经济周期,也能应对从容。
  技术创新的溢价也让以三一有足够的资本来回馈投资者。从2003年三一重工上市以来,从股市募集资金仅19.9亿元(首次IPO募集9.34亿元以及2007年定增募集10.56亿元),而累计现金分红则达37.34亿元,是募集资金总额的1.88倍,为工程机械行业之最。换言之,公司从资本市场募集的资金已经成倍地以现金方式回报给股东。
  从1995年三一的第一台混凝土拖泵下线到今天,三一重工从300万起家,到现在的1370亿市值,三一也成了全球最大的混凝土机械制造基地,占有国内50%市场份额。在一些人眼里,三一勇于创新,值得赞赏,但在另一些同行眼里,三一却是一个不讲规则的搅局者。
  显然,三一并不欣赏传统“中国制造”的做法,不管怎么说,随着中国日益成为全球重工巨头竞逐利益的巨大市场以及“中国制造”的必然升级,十多年来精耕主业、以创新求发展的的三一不得不浮出海面,锋芒初现。
  打靶式创新
  三一主打的混凝土泵车头大身长,粗算下来,一辆售价两百多万的泵车相当于2千多台空调、二三百台平板电视、三四万双袜子和难以计数的玩具。在生产中也没有密密麻麻、一道紧挨一道的生产工序,通常一个车间可见的不过十几个工人有条不紊地安装、焊接着各种零配件。对于那些更大、价值上亿的煤炭采掘 履带设备起重机,工人们不得不在露天空地进行组装,否则无法开出车间大门。
  三一每年生产产品不过数千台,可是每台产品的利润至少30%以上。显然,这与一般“中国制造”差别甚大。
  在三一创始人梁稳根看来,中国企业在进入一个产业之前,应该弄清楚:这个产业,哪些是我们的优势,应该干好的,哪些没有优势,但必须要干的,哪些是我们没有优势,必须放弃的。他认为工程机械就是中国企业有优势,而且必须要做好的。
  “这个行业的特点是多品种、小批量、劳动密集、技术密集,销量以千台计,这就决定了它不是依靠生产自动化和流水线作业制造出来的,它是靠人工作业;同时它又包含很多复杂的技术,比如智能控制、材料技术、液压控制,而中国的人力优势不仅体现在生产线上的工人,还有大批一流的科研人才,他们愿意从事这个行业,而且薪酬只是国外的几分之一”。
  梁稳根曾经把做企业比喻为射击比赛,有的企业打“飞镖”,有的选择打“固定靶”。高技术行业就像是空中移动的飞镖,几千万上亿美元投资研发一种新技术,一旦比别的企业慢了一步,或者押错了方向,这些投资就全部报废。而这样的风险,中国的民营企业没几个可以承担。但做工程机械就是打固定靶,比如一个混凝土泵车,它的结构和技术经过多年积累已经非常成熟、固定,许多专利已经过时,不存在什么技术壁垒,中国企业第一枪没打中,可以接着打第二枪,第一台研发失败了,可以继续。而一旦成功了,就走稳了第一步。
  三一的起步始于打“固定靶”。上世纪九十年代,工程机械行业处于洋品牌肆虐时期,原装进口占据了95%以上的国内市场,当时企业技术发展无外乎两条路线:其一,采取“拿来主义”,即引进国外技术;其二,遵循依葫芦画瓢模式,走模仿路线。然而,这两条路线在三一都被否决了。
  三一重工执行总裁、首席专家易小刚回忆道:“我们也试过技术引进,但是别人看不上我们。而模仿永远只能跟在别人后面走,不可能做到世界一流,因此只能逼得我们自主创新。”
  三一在初创期主业定位就非常明晰。除了日常开销,所有经费都用于支持混凝土泵车的生产。但现实很快令他们的梦想受挫。拖泵的一个核心部件是液压控制系统,三一面临着两难选择:国外设备昂贵的价格不是三一能支付得起;而用国内引进技术生产的设备,质量又不过关。
  当时的三一处于极度困难时期,由于没有核心技术,引进国外技术遭遇失败,使得三一困难重重:产品积压、货款拖欠、资金链断裂等问题,企业发展岌岌可危。同时,这些磨砺使得梁稳根深刻认识到中国机械制造业落后和受制于人的根本原因,他在反思后得出结论:与其引进技术跟在人家后面亦步亦趋,沦为生产车间,不如另辟蹊径,以自我创新掌握发展主动权。
  易小刚的加入,开辟了三一自主创新的新时期。1995年,易小刚发现,混凝土拖泵的高低压切换要靠接不通的管子。于是他设计了一个可以旋转90度的阀门进行切换,可是这个方案当时遭到了很多人的反对,这些人认为,国外设计的都是用管子,不能轻易换。当梁稳根咨询易小刚得知他的方案可行后,认为一味模仿国外是没有突破的,力排众议给予支持。就这样,三一有了自己第一个专利。
  在当时,关键零部件依赖进口是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发展的瓶颈。如拖泵上的核心零部件集流阀组以前只有日本的石川岛能生产,然而这家企业自己也生产拖泵整机,在三一的拖泵成为他们强有力的竞争对手时,日本企业便扼住供货咽喉,通过抑制供货量来削减三一整机生产的数量。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