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设计 > 国画家蔡广斌教授:新水墨的国际化“新”路径|国画家
 

国画家蔡广斌教授:新水墨的国际化“新”路径|国画家

发布时间:2019-07-10 03:59:17 影响了:

  由中国常驻日内瓦联合国代表团主办,瑞中经济文化交流协会与上海鼎艺艺术基金协办,旨在向西方人展现我国当代新水墨艺术的《中国“水墨?新艺术”展》将于2012年9月13日开始在日内瓦联合国万国宫举行,届时,蔡广斌、刘庆和、武艺、魏青吉、冯斌、孙良、郑重宾、张正民、王非八位优秀艺术家的水墨作品将共同亮相。
  那么,本次“水墨?新艺术”展究竟“新”在哪里?参展的艺术家们又是怀着怎样的目标呢?为此,我们特意采访了蔡广斌教授,为我们详解本次“水墨?新艺术”展的方方面面。
  新水墨离西方人很近
  说到本次展览的意义,蔡广斌教授立即表示,新水墨艺术不同于传统水墨,它离西方人很近。“为什么要将中国的水墨艺术移至国外做展览呢?自然是要推进中国文化的。而西方人对于传统水墨也好、新水墨也罢,都不甚了解。”
  蔡广斌告诉记者,西方人对于中国水墨艺术的了解很有限,仅仅是通过诸如大英博物馆等一些藏有中国古代绘画的地方来认识整个中国的水墨艺术,这种了解无疑是片面而有偏差的,且往往局限于专门从事这方面研究的小范围学术界人士。对于当代艺术、当代新水墨而言,则更是知之甚少。然而实际上,区别于中国的传统艺术,新水墨除了在表达的想法和题材上与西方有所不同之外,艺术形式却是在保留了中国传统韵味外吸收了许多西方当代艺术手段。
  因而,蔡教授指出,这样的一种新水墨所展现出来的东西很国际化,西方人可以看得懂。那么,在西方通过举办这样的一个新水墨艺术展,则能够较为直接有效地让西方人看到中国的当代艺术,从而起到艺术的推广与交流作用。“虽然这次的展览规模还不是很大,但类似这样全方位、集体性的展览,还真的是很少见。”蔡教授肯定地说:“应该说,这次展览请到的艺术家,都是具有中国代表性的,可以简单勾勒出一个当代新水墨艺术的缩影。”
  新水墨的新艺术展
  那么,“水墨?新艺术”展除了展出的内容和主题会给西方人带去一股“新奇”味之外,还有哪些地方体现出“新”意呢?蔡教授接着向记者介绍,此次展览有着受众广、级别高等特点,是一场非常特别的展览。除了通常的文化圈圈内人士之外,各个国家及四面八方的各界文化、经济人士都会前来观看。而联合国的副秘书长、教科文组织的大使等多名重量级人物也将出席这次展览,共同向西方各个层次的人群展现中国当代水墨艺术之“新”,展现它究竟继承了中国文化艺术哪些优秀的东西,同时又与传统艺术有何种不同。
  “就好比我们常说的意境问题,”蔡教授聊得兴起:“传统水墨与新水墨的意境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在过去,古代的山水画表现的或许经常是一种空山无人的“远”,它更多地亲近于自然,继而表达诸多寄情山水的、理想化的东西。而到了当代,随着社会文化和社会生存环境的转变,意境这个词汇也已经发生了转化,更多地变为了一种个人的心理,然后通过艺术的形式将其抒发和表达出来。
  这也就说到了新水墨艺术的本身。新水墨的“新”又体现在何处呢?按蔡教授的话来说,就是对传统艺术、笔墨形式继承的同时,加入了当代新艺术观念的使用,在此基础上,由于个人心理化的加入,每个人又找到了自己的语言形式。这样一种骨子里保留着传统固有血液、又与西方艺术文化进行碰撞杂交的产物,就是新水墨之“新”的体现了。
  “这一次的展览自然也会有政治、文化、经济、艺术等各领域高端人士参与的研讨会。”蔡教授说着也显得很期待:“而明年,我们也计划在北京进行相类似主题的展出,还会请一些国外相关领域的重要艺术家前来。”
  传统、现代、国际化
  而谈到关于新水墨与传统水墨的风格变化、发展历程,蔡教授更是仿佛有说不完的话。他接着告诉记者,之所以完全选择新水墨艺术并积极地进行推广,也是源于其独特的魅力。
  “其实,我们这一批画新水墨的艺术家,也都是从传统一步步走过来的。”蔡教授感慨地说:“文化的发展与碰撞使得水墨艺术不可避免地在发生巨变。”应该说,新水墨具有非常强的先锋性和前卫性,是一种精英艺术。传统的笔、墨、纸材料的使用其实是有很大局限性的,非常难以掌握。如果不是在技艺、笔法等各方面都有了一定的造诣,想要很好地驾驭并去实验新水墨,几乎是不可能的。用传统的古代山水画、花鸟画的眼光想要去看待和理解新水墨所表达的东西,也是无法做到的。
  那么新水墨是如何走到今天的呢?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西方的艺术随着文化一起大量地引进中国,很多艺术形式都被我们所照搬。而到了上世纪90年代,中国的当代艺术才开始寻找自我,一直到2000年之后,才开始真正找到了。新水墨走过的历程也正是如此。而蔡教授又介绍说,实际上近三四年,西方的一些艺术专业领域已经开始慢慢了解当代水墨,“他们对水墨应该是有一些概念了,至于这些概念是否清晰、准确?那就是我们这一次展览想要去做好的事情了。”蔡教授笑着说:“并且,这样的一种新水墨的国际化也是我们所希望的。”
  蔡教授认为,如果每年都能有一定的类似这一次的相关展览,再加上参加各个综合性展览,新水墨一定会被西方逐步认可。而随着西方专业人士的渐渐关注,又会反过来自外而内地对中国艺术领域、中国社会乃至老百姓产生积极的影响。对于现在新生代的年轻人来说,新水墨的国际化同时也会带来其在本土的发展前景。
  个人心理化的反思
  而说到艺术家的个人创作风格、理念,蔡教授也给我们回顾了他的创作历程。伴随着新水墨的“寻找自我”,蔡教授个人也在90年代中期开始,逐步将创作的内容向个人理念的方向进行探索和发展。他举例说,他创作了一幅借古人之意的作品新《寒江垂钓图》就是一种意境上的古今对比。古人的垂钓图是一种文人精神,讲究的是意在画外、人与自然,而到了今天,无疑是完全不同的。“我要去钓鱼,可能就变成了闲暇时候的一种享受,也许还要离开城市中心很远。再有什么会所啊、人工鱼塘啊,这意境又怎会一样呢?”
  2000年以后,蔡教授创作了《窗》系列的作品,更多地体现了城市生活中的各种反思。而2008年至今,蔡教授的作品又进一步地向个人精神内涵的内容上深化。“这实际上也是一种内在需求的体现,是一种自我理解之后的艺术表达,而这些,都往往是当代人所共有的、一种内在意识的显露。”蔡教授分析说:“就好比我个人,对于自己的生存环境、身边事,还有一些历史事件行为的反思和表达,构成了我创作的两大方向。”
  而对于参展的其他8位艺术家,蔡教授也是推崇备至:“应该说,我们从北京、上海、广州、江苏都请到了富有代表性,同时也是当代水墨第一方阵的优秀艺术家。而他们带来的作品即使不一定是他们的代表作,也一定是围绕当代艺术及其理念的最新成果。”可以说,无论是表现人物,抑或是抽象水墨,这些艺术家的作品都可以反映当代水墨的一种主流。“这样一种本土化、精神化的东西,无疑是切中心理要害的,感受新水墨的力量、寻求国际化的技法和心理需求的探索,”蔡教授最后补充道:“我想,这些就是我们所想要去做的。”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