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设计 > 其理何在,“无米之炊”?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其理何在,“无米之炊”?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发布时间:2019-07-18 03:57:26 影响了:

  在作文教学领域,“无米之炊”之类的提法不少,对于这些似是而非、模糊不清的常识性说法,如不加思考就盲目搬用,只能降低语文教学的效能,销蚀语文教学的科学理性。  一、“无米之炊”新解
  学生习作为什么那么难?大伙儿都说,难就难在“无米之炊”。教学实践证明,我们对“无米之炊”的日常理解是错误的,即错误地指向了作文内容,以致我们把作文教学的主要精力用于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积累写作素材。这难道是无可厚非的吗?我们作文教学做了太多错误、不讨好的分外之事,甚至偏执于为别人打工,忘却了自己的分内之事。结果呢?丰富多彩的生活经验和无序堆放的写作素材,依然让学生“望米兴叹”,却无法把散发着生活气息的“糙米”煮成香甜可口、可供食用的白米饭。这一字之蔽几乎把我们的作文教学拉回到人类的史前时代,实在害人不浅!
  宇宙地球太阳,树木花草虫鸟,马路行人街道,学校社区家庭,老师同学家长,上课培优竞赛,听讲讨论作业,烦恼喜悦忧愁,婚姻爱情生活,贪官污吏人犯,虚拟现实想象……一切沉默的混沌,当是我们司空见惯的吧?孩子们从来没有脱离过实际生活——真实生活也从来没有离开过孩子们,孩子们一直身在其中。诚如蒋方舟在12岁发表的《正在发育》中所言:“大人根本不了解我们小孩的生活,把我们想象得太天真、太简单啦。我们的生活,是他们绝对想象不到的。”《正在发育》里丰富的词汇所涵盖的复杂的景象表明,孩子们从来不缺乏而是一直有着他们自己独特的生活体验、感受和积累。然而,在堆积如山的学生作文本上,为什么这一切都很难被我们读到,而只能偶尔出现在120多年前的《爱的教育》里呢?问题的关键是,这种生活素材何以不能被说出来、写出来?
  所以,在作文教学中,“无米之炊”之“米”,不是指学生“无话可说”,即不是指作文内容,而是指其何以不能“说出”,即学生不知道如何运用书面语言形式去驾驭书面语言内容。
  这些混沌中的沉默,均来自我们的生活世界。而在语言世界里,如此纷繁的世界可以简单分为可言表的世界和难以言表的世界。可言表的世界包括学生的现实生活和想象世界,在小学阶段,尤其要强调学生想象写作。可言表的世界,要进入书面语言的表达世界,首先需获得我们的主观觉解——接受、觉知、感受、理解,并且必须服从书面叙事傲慢而没有商量的线性规则,即要清理你杂芜的视界,裁枝剪蔓,以突出你的表达对象,用“能指”去规约“所指”,用线性、沉滞的文字去表现非线性、活跃的世界。作文难就难在这儿。
  生活是非线性的,我们对生活的感知、感受、感情也是非线性的,由生活而来的经验是以非线性的方式并用非线性的内部语言储存在我们的意识之中,是先在、隐匿、扑朔迷离、混沌、无序、跳跃、断裂、缺乏逻辑关联、尚未获得觉解、无法激活运用的主观自觉。书面语言叙事则是线性的,即把可体察而非先在、显在而非隐匿、有迹可循而非扑朔迷离、清晰而非混沌、有序而非无序、平实而非跳跃、连续而非断裂、有逻辑关联、获得觉解、可激活运用的主观自觉转换成线性书面语言—— 一字紧挨着一字,密不透风却又娓娓道来。学生尚未掌握熟练的、可资运用的书面表达技能及态度——线性的书面语言叙事能力,即学生不知道如何运用文字形式去表现已有的和向往的生活。这种用文字表现生活的能力及其意愿、兴趣和自我效能感尚在孕育之中,多数人均告难产、胎死腹中。
  所谓“无米之炊”的惯常隐喻,是一种极端典型的无关痛痒、不负责任却又很霸道、指手画脚式的常识,没有任何逻辑实证依据,值得我们好好反思和实践检验。多样反复、喜闻乐见、关联有序、科学规范的作文训练则是治疗这种无端习见的良方。(注:关于写作能力的有效训练,另文探讨。)
  这种与写作相关的线性书面叙事能力的有效训练太匮乏啦!导致这种匮乏的原因当然是复杂的。除了应试教育的挤压,就现实和未来而言,在作文教学内部,根深蒂固的实体写作能力的惯性思维的钳制当是其主要原因。其表现是小学作文教学只重视写作技巧等显性目标的训练,而轻视甚至忽视小学生写作动机的培育,即只重视怎么写的训练,而忽视为什么而写的问题。由此,作文成了一种纯技巧训练,嬗变为一种异己甚至压迫自己的活动。这是小学作文教学本末倒置、效率低下、难以有所突破的重要原因。
  二、小学生作文动机的培育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突出强调了表达意识、表达意愿、表达兴趣和表达自我效能感的重要性。写作是主观性、动机性极强的精神活动。小学作文教学中,线性书面叙事能力的训练过程,是不断启迪、激发、培育学生表达意识、表达意愿、表达兴趣和表达自我效能感的过程。线性书面叙事能力是由学生的表达意识、表达意愿、表达兴趣和表达自我效能感驱动、生发出来的。表达意识、表达意愿、表达兴趣和表达自我效能感四者均属写作动机。写作动机是指引起、维持、推进个体写作活动,并使该活动朝着写作目的行进的内在原因。
  (一)小学生写作动机包括作文交往动机和作文成就动机
  1.作文交流动机
  交往动机又叫亲和动机,是指个人在社会生活中与他人亲近、交流、往来以获得关心、理解、接纳、合作的动机。写作交往动机根源于人作为群居动物的本能需要,可以满足学生的归属、爱和尊重的需要。写作是一种书面交往,是实现交往动机的手段。口语交际中,交际双方均在场,存在直接的身心接触,可以使用语言和非语言的各种辅助表现手段,如停顿、语调、指点、手势、姿态、面部表情。口语交际主要依赖语境、说者听者轮流、调整思路、补充信息、诠释话语、变换主题和不断生成的共有信息。写作活动是一种只能借助文字形式的线性独白,读者是不在场的,作者必须充分预设读者的已知信息和阅读预期,应有“为谁而写”的读者意识。书面语篇一旦形成,语境必须是自足的,作者无法补充、诠释、变换主题。写作活动是为了寻求理解的表达自我的过程,是形成作者自我意识和读者意识的过程。小学作文教学尤其需要重视表达意识的培育。
  形成小学生作者意识和读者意识的最好方法是作文互动交流。作为读者,师生、家长可以与作者直接对话,充分表达自己的阅读疑问、质询、感受和见解,作者可以参与到作品的阅读与分享进程之中。作文互动交流,不仅是实现作品交往价值的必由之路,也是梳理、扩展和完善作品的过程。如面批、全班和小组作品展示交流、作文博客评论、作文QQ交流、作文MSN等都是很好的互动交流形式。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