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设计 > 之乎者也歌词解析 [如何自学“之乎者也”文言词]
 

之乎者也歌词解析 [如何自学“之乎者也”文言词]

发布时间:2019-07-18 03:58:41 影响了:

  摘要:要改变文言文教学那种枯燥乏味地沉闷局面,就要把教和学联系起来,教是为了更好地学,教师为了达到以后不教,“授之以鱼,莫若授之以渔”,因此,变“之乎者也”为“自学则会”是当前我们中学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应力求做好。
  关键词:之乎者也;文言文;教师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10-0046-01
  一谈起古人,就离不开他们所念的古书,一谈起古书就离不开“四书五经”。要现代中学生念好“四书五经”比登天还难,不用说“四书五经”就是浅易的“一书一经”他们都是“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那么对于文言文,我们如何段句朗读,读懂文意?其实只要我们掌握了阅读古文的技巧,这些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
  文言文重要的组合方式可用一个“公式”概括“文言实词+文言虚词+固定文言句式”三合一融合而成文言文的句子,因此,在教学上可以从这三个方面入手。
  1.文言实词的教学
  为了扫除阅读时的障碍,应给学生讲解清楚古今字(即我们讲的通假字):异体字、繁简字。通假字不认得,就会读错音,解错义;繁体字不认识,就无法进行阅读。记得上课时提问一学生朗读《论语》六则里的第一则,该生念道“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shuō)乎?”我请他翻译,他解释道“学习按一定时间复习,这种方法应该说出来,让每个人都来议论。”这就是不识通假字所闹出的笑话。古汉语里有很多连用的单音节词,不要把这些连用的单音节词误认为双音节词。如《廉颇蔺相如列传》:“有瑕,请指示王”在现代汉语里,“指示”是一个词,表示上级对下级、长辈对晚辈的训示、教训,而在古代汉语中“指”和“示”是两个词,“指”是用手指或指出,“示”是给……看,连用表示“指给……看”。再如“当时”,古汉语中“当”和“时”是两个词,“当”是适应、适值;“时”是时机、时势,当时连用是“适应时势,适应时机”的意思。因此文言文教学中一定要放慢脚步把这些字词好好地弄通弄懂。古汉语实词教学中除了连用单音节词之外,还应注意一些偏义复词,这些偏义复词不要按一般并列结构的合成词来理解,例如“异同、缓急、得失、动静、忘记、成败、风雨、车马、人物、窗户、江河”等。“人者无毛羽以御寒暑”中寒暑就是偏义复词,解释为“御寒”而不是“寒冷而炎热”。
  学好文言文实词还要弄清古今词义的异同。古今词义的异同有三种情况:A、古今意义基本相同;B、古今意义完全不同;C、古今意义有同有异。对于这三种情况,辨析时应求同存异。古今词义变化具体表现为词义增减和词义的改变两方面。词义增减如: “坟”在古代有“水边的高地、土堆”的意义,又有“典籍、坟墓”,现代汉语中只保持“坟墓”这一词义。词义的改变有以下四种情况:①词义扩大,词义由个别变为一般,局部变成整体,具体变为抽象,扩大了应用范围。如“狂”本义“指狗发疯”,扩大为“人疯癫”再扩大到“其他一切事物失去常态”,应用范围扩大了。②词义缩小,由一般到个别,泛指到特指。如“朕”先秦时是普通的第一人称代词和“我”、“吾”一样,秦始皇后转为皇帝自称,缩小了应用范围。③词义转移,《诗经?小雅》中:“念彼共人,涕零如雨”中“涕”由原先“眼泪”义转移为“鼻涕”,再如“乐府”由原先“采集诗文的官署”,转移为“一种诗体”。④词义引申,由本义引发出其他意义。如“兵”本义是器械,如“短兵相接”引申为持械之人,即士兵、军队,如“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再引申为军事,战争,如“纸上谈兵”。不论是连用单音词的教学,偏义复词的教学还是词义的扩大、缩小、引申,它们都有较大的趣味性。我们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文言实词教学上应把学生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作为突破口,调动学生学习文言的积极性。
  2.文言虚词的教学
  文言虚词的教学,重在积累。常见的文言虚词有:
  2.1 代词:①人称代词,例如,第一人称,“吾、我、予、朕”;第二人称,“汝、尔、若、而、乃”;第三人称,“其、之”。②指示代词:近指代词,“是、此、斯、兹”;远指代词,“彼、夫”表示“那、那个、哪里”;无定代词,“或,莫”表示“肯定或否定无定代词”。③疑问代词:指人物,“谁、熟”;指物,“何、胡、奚”;处所,“安、恶、焉”;指原因,“胡、奚、何”。
  2.2 副词,应弄清常见副词“少,稍、颇、但、特、固、盖、相、见”的用法。
  以上文言虚词的用法应给予归类分析并指导学生自读文言文,真正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变"之乎者也"为“自学则会”,提高学习效率。
  3.文言句式的教学
  文言实词与文言虚词的组合方式就成为闻言方式,常见的文言句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3.1 判断句。常见格式是①……者,……也,②……,……也,③……,……④……者也在谓语前加“非”就变成了否定判断句。
  3.2 被动句。常见格式是①“为”+动词,②“见”+动词,③“见”+动词+于+行为的主动者。
  3.3 常见的固定结构或惯用句式。格式为①“奈何”、“如何”、“若何”(“奈……何”、“如……何”、“若……何”),②“无亦……乎”, ③“何……之有”,④“无乃……乎”,⑤“得无……乎”,⑥孰与(孰若……)
  教学上,老师如果急切地想把上述所讲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和文言句式塞给学生,那可能会造成教师在讲台上“唾沫横飞”,学生在下面“垂涎三尺”的可怕局面,整个课堂就会像一潭死水,泛不起半点涟漪,因此,怎样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这是一门艺术而不单单是技术了。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追求优异的成绩……不但同我们教什么有关系,而且同我们怎样教和怎样引起学生的兴趣有关系”。每篇文学作品都是“情动而辞发”,“为情而造文”,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力求挖掘每篇古文的动情之处,充分发挥和利用情感因素,带领学生“披文入情,披文入理”。让学生“高高兴兴地学,有滋有味地学”(叶圣陶语),例如,讲到文言文《捕蛇者说》“今川之野产异蛇,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可医者。”而“永之人争奔走焉”为何会出现此种情况,原来“可当其租税”答案一出,中心自然迎刃而解。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