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设计 > 我们村里的人在线播放_我们村的人
 

我们村里的人在线播放_我们村的人

发布时间:2019-07-19 03:55:12 影响了:

  当年妙宽从厦门环岛路走过,她心里很纠结。环岛路依山傍海,风光绮丽,满眼青翠,满耳涛声,她心绪难平。  那时候妙宽面临一个选择,做这个选择似乎很简单,其实不容易。当年她在厦门近侧的漳州生活工作,漳州向称闽南重镇,土地肥沃,物产丰富,以鱼米之乡、花果之城闻名。漳州人喜欢自比乡人,戏称市区芗城区为乡下区,龙文区为农民区,以显乡趣。漳州是妙宽的故乡,她出生、成长以及成名的地方,其家人、朋友共同的家园,她在这方沃土长成,顺风顺水,已经走上一条坦途,在很多人看来,她有了一个很好的基础,未来走向非常明晰,既平稳顺遂,又前景广阔。
  但是她突然面临一个新机会:离开自己的故乡,前往厦门履新。厦门与漳州近在咫尺,各方面落差却大,那边是特区,一座现代化都市,非乡下农民区可比。对很多人而言,类似机会十分难得,不须斟酌,做何选择不言而喻,于妙宽却是相当困难。
  我清楚当年她心里的纠结,因为我在某种程度上也参与造成。记得妙宽刚告诉我可能离开,询问我有何看法时,我直言相劝,说何必呢?你在这里现在的情况挺好,以后还会更好。
  我估计当时有不少人这样劝她,特别是我们这些文友。我们生活在一座很温暖的小城里,这座城市很像一个大村落,村中建筑寻常而乱,道路不甚平坦,公共设施比较初级,但是人际环境很好。村民们彼此相熟,沾亲带故,知根知底,相对纯朴,多与人为善,大家相处、交往、办事相当轻松。我们这个村子里有一群写小说的,彼此相得,大家有如同在一支乡间吹鼓队里,有的打鼓有的敲锣,村中红白喜事总是少不了,大家聚在一起总有一种自己人之感,很和谐很愉快。
  我自认为是本村该队之一员。我比妙宽年长,当年我与青禾、海迪号称村中小说三剑客,因为年龄和阅历缘故起步略早。到了妙宽以她的小说闯入圈中,我们忽然知道身边有这个女孩,她是个眼科医生,小说写得如此漂亮,一时非常欣喜。我们很快就发现妙宽为人秉性跟我们十分相像,不愧同村之人。那以后我们大家共同经历了村中大事小情,眼见得妙宽在文学道路上一步步向上,最终弃医从文,主编一本文学刊物,自身亦创作丰硕,果实累累,如家乡近郊九湖果园初夏的荔枝。当年妙宽在村中广受注意,被相关部门列为拔尖人才,重视培养,有党派相邀,各方相请,朋友相劳,难得她除了自身的工作与创作,很愿意为社会公益耗费时间与心力。时我曾供职于地方宣传部门,有大事常劳妙宽,她没有推辞,欣然接受,认真而为,都获得成功。
  所以我劝告妙宽留下。以我观察,她在我们村发展空间很大,无论在文学创作,还是在社会事务上。我觉得时日迁延,她有可能走上一条亦文亦政之路,有关部门似乎也在把她往那方面推举。她的离去将放弃已有的和可能即有的,似乎挺可惜的。
  妙宽听从我们的劝告,决定留驻家乡。她去了厦门,正式表示婉辞。却不料人家非常看重,并不放弃,再三动员,且想尽办法,帮助解决了一系列问题。感动之余,妙宽不免纠结。她到环岛路走了一趟,最终下定决心,去了厦门。朋友们不再多嘴,转而祝愿,从此那座城市里多了一位我们村的人,我们进城时多了一个地方可去。
  一晃至今,已经十余年过去,我还一直记着当年她述说过的纠结,记起她曾经放弃过的那些东西。时过境迁回头再察,我发觉她很有勇气也很坚强,敢于面对新的环境和新的生活,能够克服各种困难,走出自己的道路。这十余年时间里她的轨迹显得更为单纯,与文学相伴更为紧密,取得的文学成就更为人刮目相看。她精心创作的长篇传记小说《天堂没有路标》,描绘了厦门籍著名妇产科医生林巧稚的故事,得到广泛好评,获得五个一工程奖。这个重大奖项其实早在此前已经在我们村与她相逢,当时她的长篇报告文学作品《忠诚》被五个一工程奖评委力推入选,却因为一个意外原因失之交臂,到了厦门她才终于名至实归获得该大奖。
  到了现在,妙宽离村进城时日已长,她已经重塑了自己,创造了自己的新天地,但是她还是她。不久前,我到北京参加她的新作《城里城外》讨论会,我感觉这部长篇小说是她最好的作品之一,它让我备觉兴奋,尤其是它的题材和背景给了我一种巨大的亲切感,因为它写的是我们村里的故事。显然妙宽还是我们村里的人,无论她去了哪里,生活于何方。
  之所以有这种发现,可能因为我也一样离开故乡,落脚于另一座城市,但是乡音不改,乡情依旧,我始终觉得自己属于那个村子。于是就拿这个题目述说妙宽,略做笑谈。

猜你想看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