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设计 >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_新课程下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析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_新课程下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析

发布时间:2019-07-21 03:44:50 影响了: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初中物理教学要求改变过去重知识传授为鼓励学生自主探索,注重培养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掌握科学原理。课堂作为教学的主阵地,其有效性直接关系到学生知识、能力的提升。可见,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师教学活动的根本目标。何谓“有效教学”?笔者认为有效教学就是在相同的教学时间内,取得最佳效果的教学过程,即在相同的教学时间内,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学习目标的达成度最高的教学过程。
  本文结合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实践和理论,从教学准备、课堂活动、教学反馈三个方面探析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一 更新教学理念、明确目标、精心设计,是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
  1.更新教学理念,确立学生主体地位
  教师与学生在教学中是矛盾的双方,教师必须摆正自己的位置。素质教育要求教师的课堂教学必须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转变学生是“容器”、“观众”的传统观念。“教”是为了“学”,“教”要服从于“学”,当今的物理课堂教学,应把教学的侧重点由教师的“教”转到学生的“学”上来,从而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2.了解学情,确定教学目标
  物理教学要求教师在分析学情的前提下有计划、有针对性地确定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灵魂,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能使教师明白课堂教学中教什么、怎么教以及教到什么程度等核心问题,这既是教学的起点,也是教学的归宿,教学过程必须围绕教学目标来展开。教师要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根据学生的不同兴趣爱好、知识储备、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需求以及学生不同的思维和学习方式从知识、技能、情感、价值观等方面确立教学目标,实施课堂教学策略。
  3.分析教材,优化教学设计
  课堂有效教学要从研究教材开始。教材是通过不同的专家研究制定的,各版本教材不管是在内容还是在内容的编排顺序方面都煞费苦心,符合科学性和实用性,但不同的专家对课程标准的理解、研究角度不同,在编排教材时无法切实地考虑所有学生的情况。因此,教师在分析、处理教材时,必须认真研读课程标准,以新课标为准来研究和使用教材中的知识内容。笔者建议教师在富余时间内可以参考不同版本的教材,科学地安排符合学生年龄和接受能力的教学内容,在不给学生增加负担的前提下,将使用的教材内容拓展、延伸。例如: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实验,要求学生从实验数据中总结出斜面的机械效率与斜面倾斜程度的关系。为了让学生真正理解掌握这一规律,教师可在学生实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从理论上加以推理论证。
  针对初中学生学习物理的特点,在备课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对学生终身学习愿望、科学探究能力、创新意识及科学精神的培养;其次,要使学生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形成尊重事实、探索真理的科学态度;再次,要突出教学的重点、难点,并且根据重点、难点的内容,采取不同的解决方法,例如一些抽象的知识要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方式,对于新的知识要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此外,在教学设计中要善于设置情境,多联系生活来丰富课程并构建生动的课堂。
  例如:在“磁场”的教学中,【引入】(提出问题)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是什么?(多媒体演示)人拉木块在水平面上运动,这是我们看得见的力的作用——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已学的旧知识)。【演示引导】在铁架台上用细线悬挂一泡沫小球,用嘴吹小球,小球摆动——气流的力作用的结
  果(原理同上,已学的知识)。【实验探究】(学生动手,主动获取):铁架台上夹上木块,用细线把小磁针吊放在木块附近;取下小磁针,再将铁钉用细线吊放在木块附近;在铁架台上夹上条形磁铁,用细线把小磁针吊放在磁铁附近。【观察发现】小磁针的偏转方向发生了改变,说明磁体对小磁针产生了力的作用,这种力的作用是看不见的。【讨论归纳】(学生通过实验,集体讨论)在磁体周围存在的一种人眼看不到的物质, 它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确实是实际存在的(新知:磁场概念)。这样的教学设计贴近学生生活,从生活走向物理,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二 科学组织教学环节,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是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思维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我们要给学生提供一个真实的物理情境,这些情境可以是一个出人意料的实验,可以是一个十分神奇的魔术,可以是学生的切身体验,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例如:教学“大气的压强”时,老师首先问学生想不想听故事、想不想感受一下故事中当时的热闹场面。学生都说想。老师便声情并茂地讲起了“马德堡半球实验”的故事,在绘声绘色地讲述时,利用多媒体展示“马德堡半球实验”的音像资料,学生观察生动直观的场景发出赞叹声,一下子便将学生们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教学中。在此引课环节中,教师利用讲故事的形式借助多媒体手段,使教学活动由静止单调的语言描述变为生动形象的影音再现和动态直观的体验,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轻松地突出了本节课的重点。
  2.引导思考,让学生求知解惑
  教学过程的总体思路应是“带动、互动、行动”,但在实际教学中,常常是教师说得多,学生参与得少,学生的主体作用没有体现出来。所以,教师就要分析难以产生互动的原因,要思考教师提问的问题,如问题是否太笼统,以致学生不知如何回答。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学生产生的问题,并对这些问题进行筛选和加工,敏锐地抓住课堂的反馈信息,适时地、巧妙地设置“认知悬念”,使学生产生探究问题的动力。
  例如:“测小灯泡电功率”的实验,此实验的电路连接是初中物理电学实验中最常见最典型的,可以完成多个电学实验。学生在连接电路时经常出现小灯泡不亮的现象,教师借此引导学生思考小灯泡不亮的原因,学生根据亲身体会分析讨论找出原因。
  3.注重实验探究,突出知识形成过程
  认知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思维的展开程度和自主求知意识是学生理解知识、掌握技能的关键。可见,认知不仅取决于教师的讲解和传授,更在于教师把握课堂活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物理新课标提出: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各版本物理教材都为学生设计了众多的“实验探究”,在物理概念和规律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些探究实验,启发学生自主设计探究实验,亲身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体会物理知识的形成过程。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