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设计 > 与经典为伴 和圣人同行|与圣人同行
 

与经典为伴 和圣人同行|与圣人同行

发布时间:2019-08-02 09:33:14 影响了:

与经典为伴 和圣人同行

(2013年5月 日)

各位喜欢读书的同仁们:

大家晚上好!

今天,我将借助 “悦读会”这个平台,和大家分享一下儒家经典著作——《大学》,分享一下我读这本书一些心得体会

品读完这本儒家经典著作,就好像喝一碗心灵的鸡汤一样,如沐春风。《大学》这本书带给我许多的领悟和体会,主要可以概括两个方面:一是做人,二是做学问。朱子在《四书章句集注》这样说道:“大学者,大人之学也”。惟有懂得大学之道的人,才能获得大学问,才能成为一样从容智者。

我曾经很庸俗的认为,《大学》是“大人之学”,即做官的学问。这种想法,一直抑制了我看《大学》兴趣和积极性。后来看了南怀瑾的《原本大学微言》,我才明白这“大人”,并非是指在政府里上班的公务员。通读完《大学》全文我才明白,《大学》并非是做官的学问,《大学》是一本教人修身养性治国平天下的学问,一部可以帮助我们可以健康成长的文化经典。

《大学》原本是《礼记》中的一篇,宋代人把它从《礼记》中抽出来,与《论语》、《孟子》、《中庸》相配合,到朱熹撰《四书章句集注》时,便成了“四书”之一。《大学》的主要内容总结起来被称为“三纲八目七证”,三纲即:明明德,亲(通“新”,革新的意思)民,止于至善。八目即:格物,至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

平天下。七证即:知,止,定,静,安,虑,得。理解了“三纲八目七证”,也就基本理解了《大学》这部儒家经典著作。

1、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译文】:

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

【感悟】:

上大学的妹妹曾经问我:读书是为什么?为了考个好成绩、拿奖学金,给家人一个交待?在《大学》这部名著中,我找到了答案。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读书学习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考个好成绩、拿奖学金等这些,根本的目的在于“明德、新民、止于至善”。 读书学习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考个好成绩帮助我们能上一个好的学校或是将来有一份好的工作,学习是一个自我完善的过程,通过学习我们可以显明被社会繁杂琐事所掩盖的好的品德,可以革除旧的一些思想,使得我们的思想更加的纯净,以达到一种完美境界。一个人能达到至善,考个好的成绩或是找一份好的工作,那是自然之事。

2、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译文】:

知道应达到的境界才能够志向坚定;志向坚定才能够镇静不躁;

镇静不躁才能够心安理得;心安理得才能够思虑周祥;思虑周祥才能够有所收获。

【感悟】:

闭上眼睛深思这段话,在这个浮躁的社会里,能真正做到意志有定向、心不妄动、所处而安、处事精详的人确实很少了。一个人要有所成就,首先要明白自己的理想是什么或是要达到的境界。错的方向,我们再如何努力,也很难到达成功的彼岸。君子立恒志,小人常立志。君子之志与小人之志,最大的差别在于对理想的坚持。成功并不是一件说说而矣的简单事,在成功的路上,会存在着种种的艰难险阻,脑子里会冒着各式各样的想法,小人往往容易被现实的挫折所吓倒或是被各种想法所困扰从而迷失了方向,只有君子,才能坚持最初的梦想,克服艰难险阻,最终到达成功的彼岸。成功是需要一个过程,它就像农民种粮食一样,要经过春耕、夏播、秋收。在这个过程里,我们要耐得住寂寞,学会保持冷静,戒骄戒躁。宁静以致远,一个人只有在心平气和的情况下,才能将所有的思绪一一的沉淀,从而能够思虑周全,错误才会降到最低,提高成功率。

3、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译文】:

每样东西都有根本、有枝末,每件事情都有开始、有终结。明白了这本末始终的道理,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

【感悟】:

任何事物都有本末,本是内在的本质、根据;末是表露于外的结果、表象。事物发展也都有过程,有开端,有结束。本末、终始都是事物本身所有,不能由人意改变。办事情,解决问题,都要以本始为先,末终为后。抓住根本,依事物发展规律,循序渐进,方能成功。抓不住根本,只在枝节上下功夫,治标不治本,必定事倍功半,终至失败。不依事物发展规律,循序渐进,超越阶段,急于求成,也必将事与愿违,招致失败。不辨本末,舍本逐末,固然不能求成;只知本末而不晓终始,也终难达预期效果。

4、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诚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译文】:

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要想修养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思,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获得知识;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识、研究万事万物。

【感悟】:

这句说的是儒学八目,八目是指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它既是为达到“三纲”而设计的条目工夫,也

是儒学为我们所展示的人生进修阶梯。纵览四书五经,我们发现,儒家的全部学说实际上都是循着这三纲八目而展开的。所以,抓住这三纲八目你就等于抓住了一把打开儒学大门的钥匙。循着这进修阶梯一步一个脚印,你就会登堂入室,领略懦学经典的奥义。就这里的阶梯本身而言,实际上包括“内修”和“外治”两大方面:前面四级“格物、致知,诚意、正心”是“内修”;后面三纲“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外治”。而其中间的“修身”一环,则是连结“内修”和“外治”两方面的枢纽,它与前面的“内修”项目连在一起,是“独善其身”;它与后面的“外治”项目连在一起,是“兼善天下”。两千多年来,一代又一代中国知识分子“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尽心下》),把生命的历程铺设在这一阶梯之上。所以,它实质上已不仅仅是一系列学说性质的进修步骤,而是具有浓厚实践色彩的人生追求阶梯了。它铸造了一代又一代中国知识分子的人格心理,时至今日,仍然在我们身上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5、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译文】:

如果能够一天新,就应保持天天新,新了还要更新。

【感悟】:

一个的心灵就像花园,要想生机勃勃、满园春色,就要经常性养护,把一些消极的、不健康的思想杂草拔除。一个要想不断的完善,就应该做到“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精神上的洗礼,品德上的

修炼。

6、“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

【译文】

做国君的,要做到仁爱;做臣子的,要做到恭敬;做子女的,要做到孝顺;做父亲的,要做到慈爱;与他人交往,要做到讲信用。

【感悟】:

在这纷繁的世界中,在社会上扮演着不同角色,在家里我们是父母的孩子,在单位我们是领导的下属,在学校里我们是学生。不同的角色,有着不同的要求。所以,我们要找准人生的位置。在家里,我们应该孝顺父母,在孩子面前,我们要做一个慈父,在朋友面前,我们应该做一个讲信用的人„„

7、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译文】

有一位文质彬彬的君子,研究学问如加工骨器,不断切磋;修炼自己如打磨美玉,反复琢磨。他庄重而开朗,仪表堂堂。

【感悟】

孔子曾经说道: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君子的自我修养就像加工骨器, 切了还要磋;就象加工玉器, 琢了还得磨!一个人要提高自高的素质和能力,就应该严格的要求自已,就好像打磨玉器

一样,经过严格的考验。

生活在熙熙攘攘的物质的社会,当你感到迷茫或是困惑的时候 ,当你的心灵不知道该往那里走的时候,不妨在闲暇的时候,端上一杯清茶,翻开沉淀千年的文化经典,让你的心灵诗意的栖息。 与经典同行, 打好人生底色;与名著为伴, 塑造美好心灵。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