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申请书大全 > 看看拉萨新面貌:看看拉萨新面貌广场舞
 

看看拉萨新面貌:看看拉萨新面貌广场舞

发布时间:2018-12-28 04:36:32 影响了:

  拉萨,是世界屋脊上的一颗明珠,藏族人民心目中的圣城。 近50年来,在中央政府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力支持下,在西藏各族人民的共同建设下,古城拉萨正在发生历史性的变化。拉萨的变化,不仅体现在面积从昔日的3 平方公里扩大到50余平方公里,人口从3万人提高到近20万人,最根本的还是市政建设、城市功能、公共服务设施等各个层面上都有了很大发展,拉萨人的生活质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在此,我们为读者采撷一组发生在拉萨街头的细微变化,来反映圣城拉萨的全新面貌。
  
  报刊市场日益活跃
  
  不知何时起,小小的报刊亭占据了拉萨街旁显著的位置。这些面积不大的书报亭里摆放着数十种读物。“一个月弄个千把块钱,养老没啥问题。”从四川来的杨“亭主”乐呵呵地说。随着现代化城市进程的加快,人民文化素质的提高,拉萨报刊市场也日益活跃起来。 拉萨市邮政局报刊订销零售公司业务负责人卫东告诉记者,以前拉萨只有国营的3家报刊销售点,且销售种类单一,可供选择的品种少,时效性差,通常要晚到一个月。那时,订阅以及零售的200多种报刊杂志大部分属于政治类,文艺期刊只有《大众电影》、《十月》、《当代》等传统品种。 90年代初期,拉萨城市人口增加很快,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知识阶层进一步扩大,对报刊杂志的需求扩大了,知识性、趣味性的报刊也随之逐年增多。现在,仅拉萨市邮政局营业大厅内的报刊零售点就有780种杂志,可供订阅的报刊杂志有5000种之多。旺季时大厅零售点月销售额可达8万元以上。卫东说,我上学时,除了课本以外,可看的就是《西藏日报》,没有其他课外读物,甚至连参考书都没有。现在儿子达娃顿珠上六年级,藏文同步练习册就有好几种,我还给他买了不少带图画的科普书比我小时候看的小人书可高级多了。 在拉萨,品种丰富、时效性不是很强的刊物大受欢迎。“文摘刊物《读者》、《女友》、《青年文摘》等中国著名刊物卖得最好,其他像电脑、服装、医学、美容类杂志近几年也多了起来,最贵的电脑杂志卖到四五十元钱一本, 买的人还是很多。”拉萨邮政大厅报刊零售员次琼说。 为了提高零售报刊的时效性,拉萨邮政部门对零售类刊物采用特发方式,当月刊物1日以前便可抵达拉萨。此外,拉萨还将建成占地150平方米、西藏最大的报刊图书音像批销中心,促使报刊市场逐步正规化、规模化。 目前拉萨市国营报刊零售销售点已增加到14家,有的还配以方式灵活的音像出租和销售业务,销售时间也由每天的9个小时延长到11个小时,以满足上班族随时购买刊物的需要。此外,还增加了期刊预定等服务项目。 根据建设文明城市及读者的需要,拉萨市有关部门还在市区主要街道旁设立了阅报橱窗。人们可以随时阅读《人民日报》、《参考消息》、《西藏日报》等重要报纸。
  
  “厕所革命”改变传统习俗
  
  由于落后的传统习惯,过去,乡下人进城随处方便,拉萨街面上的卫生状况之差,是出了名的。经过市政府4年多的大力宣传和整治,如今,街头越来越多的现代化冲水公厕已经取代了“禁止随地大小便”的标牌。 漫步拉萨街头,不时可以看到标明藏、汉、英文的收费“公共厕所”,收费员通常是些老人或妇女,打着阳伞,守着一小桌货物,随时清扫厕所,尽职尽责。每人2角钱的收费,也能被绝大多数人所接受。 这些近年来陆续建起的道旁冲水公厕,成为拉萨市文明的一大标志,既方便了人们的生活,又使城市卫生状况大为改观。“拉萨近几年变化真是大,大街上基本见不到随地‘方便’的人了。在以前,这不可想象。”拉萨市民罗布感慨地说。 80年代末,罗布从内地毕业回到离开十几年的拉萨。他说:“那时,牛羊在大街上走来走去也没有人管,‘禁止随地大小便’的牌子下,污秽满地,让人觉得好气又好笑,恐怕全国找不到第二个这么脏、乱、差的省会城市了。” 拉萨市城市建设委员会负责人介绍说,拉萨市容市貌出现大改观开始于95年底96年初,特别是二环路以及其他主干道的建设促进了城市文明进程的加快。到目前为止,拉萨已建成公共厕所77座,集中在主干道两侧,同时启动了绿化等环境综合整治工程。 经过4年多的整治,古城拉萨卫生差的状况明显改善,虽然在布达拉宫山脚下、八廓街以及朝佛人群集中地区、巷道拐角处,仍存在不少被拉萨人戏称为“90度角”的“方便型露天公厕”,但是,“随地方便”现象已逐步从街头消失。
  
  超市受到市民欢迎
  
   两年前才走进拉萨市民生活的小百货“超级市场”(也称自选商场),如今已经在古城拉萨遍地开花,受到各族群众的欢迎。 在开业才4个多月的“万家福”超市,购物的人络绎不绝。超市收银员告诉记者,这个占地面积56平方米的小超市,食品、日用品种类多达8000种,平均每天的销售额在5500元以上,周末来此的顾客有400人左右,平时光顾的也不少。 1997年5月1日,拉萨市粮食局面对市场挑战,创办了拉萨第一家超市“贴心人便民超市”,开创了西藏超市业先河。短短两年时间,“贴心人”便民连锁店已经发展到了10家,遍及拉萨繁华地段,仅前两年就盈利100多万元。随之而起的个体超市也发展到10家,其中两家还是有眼光的藏族女老板所开。 据介绍,这些超市以经营食品、日用品为主,经营规模小型化,经营状况普遍较好,缴税高于一般商店和饮食店。进货渠道正,货真价实,无疑是超市受到欢迎的主要原因,此外,花色品种繁多、市场反馈及时也是超市在竞争中获胜的重要因素。中国银行西藏分行的宗吉一位“超市爱好者”说,在没有超市以前,她购买食品通常到百货公司、商场等,但这些地方购物很不方便,每一样商品都要“劳驾”售货员,不能“随心所欲地挑选”。而超市购物方便,货物新鲜,价格也适中,“令人满意”。 在“金叶”、“佳佳乐”、“贴心人”等装修洁净而明亮的超市,记者看到,有品牌、标明物价的食品、日用品摆放整齐,令人耳目一新。超市良好的购物环境已经越来越被广大拉萨市民所看重。
  
  
  
  
  情调酒吧进圣城
    红砖墙,青石地,安静的烛光,轻柔的音乐,数盆花卉郁郁葱葱,这间充满情调的小屋有个别致的名字音乐厨房。 “音乐厨房”位于拉萨横贯东西的北京路上,它的北京主人叫祁联。 “我设计的酒吧是美式风格,古朴而有味道,偏于怀旧。在拉萨这个古典的城市中创造现化意味很浓、洋味十足的酒吧,不是别有味道吗?一方面吸引国外客人,另一方面我希望能为拉萨注入一种新的消费文化。”向阳的木桌前,祁联用他那浓浓的北京腔说着自己的得意之作。祁联今年5月份第一次进西藏,他原打算到西藏旅游,来了以后,却被拉萨浓郁的民族风情所吸引,留了下来。 “我觉得拉萨的歌舞厅很快就会没有市场,因为时代在进步,人的品位也是如此,拉萨人的文化层次比以前有很大提高,在文化需求方面的要求会越来越高,我对情调酒吧的市场很看好。”虽然到拉萨时间不长,出过国、留过洋的文化人祁联对于拉萨已经很有自己的见解了。 从酥油茶、青稞酒到啤酒、饮料乃至咖啡、红酒,拉萨人不仅对“喝什么”讲究起来,对“喝”的环境也越来越讲究。前几年风靡一时的茶馆现在生意已经大不如前,有“茶座”的歌舞厅也日益冷落,“品位”与“情调”两个词的运用频率高了起来,拉萨酒吧文化初显端倪。 距离“音乐厨房”100米处,蓝白色相间的“罗达斯”门面活泼大方,纯木质的装修设计令人耳目一新,一座老式火炉旁,几位藏族年轻人正喝着啤酒聊天。这样的场景,会让你误以为自已身在异域。“到这里来的藏族顾客比较多,差不多占到三分之二。”老板说。一向懂得享受生活的拉萨人自然不会忽视别致的环境。 “我常和几个好朋友一起到这里来喝点什么。”“音乐厨房”的主顾、西藏广播电台记者央诊说,“你会觉得,在淡淡的烛光中欣赏自己喜欢的音乐,那种感觉真的很好。喝什么,倒无谓。”说话时,里查. 马克斯磁性的嗓音从音箱中轻柔飘出,在古色古香的大厅里弥漫开来。
  
  中档品牌服装吃得开
  
  “这里居然还有真维斯!”几位过路女孩望着JEANWEST的门面惊叹不已。北京中路近期开业的"真维斯"专卖店,明亮的大厅、大幅宣传画吸引了不少过路人驻足观看,两位红衣僧人则好奇地拿着一条纯羊毛围巾,议论着款式和价格。 “全国统一价位的真维斯服装在内地60平米左右的专卖店月销售额至少在8000元以上,作为西藏地区的第一家,我估计这里的生意没问题,一个月几千块钱小意思。”专卖店姓李的负责人这样说。 100至400元价位之间的中档品牌服装越来越受到拉萨人,尤其是年轻人的欢迎。“品牌是第一位的。”天歌专卖店老板在谈起他的成功经验时说。在位于拉萨市繁华的娘热路口处,天歌专卖店“波斯登羽绒服”的大型户外广告牌十分抢眼。这个面积不到30平方米的小店面,因为在拉萨打响了一场“牌子战”而变得家喻户晓。 在内地的大中城市,品牌服装早在80年代中期就获得了成功。而在同一时期,拉萨人的生活仍然十分封闭。路途遥远和交通不便大大影响了拉萨与现代化生活的接轨。“那时,能给大人小孩子买几件新衣服就不错了,没有人讲究那么多。”一位藏族妇女显然没有忘记那些紧巴巴的日子,“现在,手头有些钱了,给旺堆(其夫)买衣服也得拿得出去的,不能让人笑话。” 买衣服讲究牌子不过是近几年的事,90年代以前的拉萨,“生意非常好做”,货物进到拉萨短时间内便销售一空,同时,其服装档次之低在全国省会城市中也是数得着的。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拉萨有条件讲究品牌的人越来越多,工薪阶层和年轻人对此更为看重。在这种状况下,拉萨中档品牌服装生意火爆,“有个性、有品位”的更是出手不愁。
  
  “流动的风景”方便乘客
  
  “去年我换的‘桑塔那’,今年又被淘汰了,拉萨人现在‘打的’认车,我们只好换,在内地也很少有地方坐车这么高档。”来自四川的出租车司机杜普一边驾驶着崭新的“桑塔那2000”,一边深有感触地说。 杜普90年代初到拉萨开出租,那时,大街上跑的都是“长安”、“奥拓”和“少林”等中国的低档车,1996年前后,拉萨的出租车行业发展很快,红色“夏利”成为环城主要风景,也有少量的“桑塔那”神气活现地出现在街头。仅仅两年的时间,桑塔那已占据了拉萨的大街小巷,夏利车也从“的士”行列中消失了。紧接着,好象接到通知一样,豪华型桑塔那数月内“繁荣”,“桑塔那2000”成为拉萨主打出租车。 “内地出租车没有拉萨的豪华,”杜普感慨地说,“成都的出租车大部分还是‘小奥’,‘夏利’有一些,‘桑塔那2000’基本上是单位用车。” 出租车换型频繁,市民和外地游客成了受益者,车子高档了,可“10元钱走遍拉萨城”的老规距却没有变。 拉萨市公交公司琼达经理提供这样一组数字:拉萨市目前有1000辆出租车,600辆中巴,在这个总人口不足20万的城市,这些车辆已完全满足市民及流动客人的需要。不过,对于普通市民来说,10元钱的“的士”和2元钱的“中巴”还是显得有点贵,他们无法靠此来保证长期的上下班。今年,拉萨市利用无锡援助的11辆公交车,开通了8条市内公交线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坐车贵”的问题。可仅仅这些,并不能让拉萨市以及附近郊县的百姓坐上便宜又方便的车。据悉,拉萨市政府已经意识到完善的公交服务体系可以带来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并做出承诺,向内地学习,进行站点建设,完善公共交通,方便更多人。
  
  郊区兴起度假村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拉萨市民双休日不愿呆在家中消磨时光,他们更多地选择到野外去,感受乡村气息。拉萨郊区随之兴起了一批“度假村”。 据统计,沿拉萨市周围现在已有各类度假村16家。这些度假村离市区10公里左右的路程,多在山脚下,树林中,充满了原野气息。 堆龙德庆县“雄巴拉曲度假村”是拉萨最早建立的度假村。园内古树参天,常年不冻的雄巴清泉据说有治病驱乏的功效。除了帐篷和一两间茶室外,度假村内通常见到的是绿树、鲜花和草坪。 目前拉萨最大的“疆觉曲米度假村”位于娘热乡巴尔库村,背靠拉鲁草场,四周柳树成荫,风景优美,总投资1200多万元,建筑面积3900多平方米。度假村内休闲亭、帐篷、游泳池等设施一应俱全。经理巴桑是位私营企业家,他告诉记者,度假村前年开业时,生意就很不错,去年5至10月份,纯收入可达30万元人民币。 疆觉曲米意为彩虹泉水。民间流传说五世达赖喇嘛在位时,一天雨后出现了一道奇异的彩虹,彩虹一头架在布达拉宫上,另一头落在了拉鲁草场一处泉水中。彩虹泉水因此得名。 各式各样的度假村为富裕起来的拉萨人休闲提供了最大方便,也使得藏族传统的“林卡节”日益丰富。 60岁的老人索朗12年前随儿子来到拉萨,那时,老人全家到野外过林卡节,吃的东西要早早地准备,种类也没有现在这么丰富,只有一些简单的藏民族传统食品:带上一锅土豆烧牛肉,外加酥油茶和青稞酒,便是一天的美餐了。 现在,老人全家和亲朋好友出去游玩时,带上钱包就可以出发了。度假村为他们准备了帐篷、啤酒、自助餐、水果以及10多种饮料。 每到晴朗的周末,坐着中巴或是打个“的”,到郊区度假村去潇洒一番,这已经是拉萨人双休日的新时尚。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