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申请书大全 > 【作文:从造句开始】 写好作文从造句开始
 

【作文:从造句开始】 写好作文从造句开始

发布时间:2019-01-29 04:18:16 影响了:

  学生用“好像”造句。低年级的小朋友会这样写道:“弯弯的月亮好像小船”;“妹妹的脸蛋好像红苹果”。比喻准确,语句通顺。可到了中高年级,学生写的比喻句竟然还是不外乎“天上的太阳好像个大火球”之类的言语。这就像学生在写一个人的外貌时用“他有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一样千篇一律。这样的语言是僵化的,是没有生命的,每一个词句都不是学生心里所想,不是学生内心所抒发的言语,它缺乏情境性和对象感。
  造句,不是简单的“顾名思义”之后的概念:就是用一个词语,凭空造出一个句子。相反。造句是一门艺术,它是在一定的语境中理解和运用词语,是学习和掌握规范化语言的重要途径,对巩固所学词语、发展思维有着重要作用。
  
  对策之一:造句要有对象感。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曾说过:“没有对象。这些话就不可能说得使自己和听的人都相信有说出的实际必要。”也就是说,如果没有对象感,那么就失去说话的意义,也正由于"教师对造句这种语言训练缺乏对象感的认知,学生造的句子总像一张平面图,即使是美的,但不具有任何感情色彩,不是内心的语言。而只有在造句的时候有了对象感,你的语言才有温度。
  特级教师薛法根教学《给家乡孩子的一封信》教学片段:
  
  片段一:
  师:这段话中有两个词,能表达巴金爷爷虽然不能给每一个同学回一封信。但对家乡孩子饱含着深厚感情。让你最为感动的是哪两个词?
  生:“终于”这个词能表达巴金爷爷的感情。
  师:(在“终于”这个词下加圈。)为什么“终于”能强烈地表达这种感情呢?
  生:说明巴全爷爷写一封信很吃力。
  生:虽然写得很吃力,但是经过努力,还是写成了。说明了巴金爷爷对家乡孩子的热爱。
  生:“多么……多么……”也能很好地表达感情。
  师:这两个“多么”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在里面?
  生:说明巴金爷爷热切地希望能看到家乡孩子的笑脸,听到他们的话语,非常想念孩子们。
  师:你能从中感受到巴金爷爷是怎样一个人呢?
  生: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
  生:巴金爷爷和蔼可亲。
  生:巴金爷爷多么喜欢孩子。
  师:是呀,就是这样的一位老人,虽然不能亲自回家乡看望孩子,但是他非常真诚。
  片段二:
  师:如果你收到巴金爷爷的信。你会如何回信?信里应包含哪些内容呢?
  生:可以针对巴金爷爷的信进行答复。
  生:发表对他的教诲的看法。
  生:说自己最想对巴金爷爷说的话。
  师:相信同学们此时都是饱含着对巴金爷爷的深情去回信的,请你们选择其中一个内容,用上“多么……多么……”表达自己的情感。
  有对象,才有情。品析文本,揣摩语言,一个副词“终于”,一个关联词“多么……多么……”都表达了巴金爷爷内心强烈的情感。如何指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运用这个关联词,那就要让学生眼前似乎就真正站着这一位可敬的慈祥老人,答复着巴金爷爷的信中的内容,对着他说着自己读信后的感受,谈论自己对学习对生活的理解。“言之有物”才能“言为心声”。
  
  对策之二:造句要有情境感。
  
  《天火之谜》一文,用“不足为奇”造句。学生的作业:生1:小学生上网玩游戏不足为奇。生2:他语文考试得了90分,我们不足为奇。生3:他今天迟到了,全班同学不足为奇。每句话都很通顺,但是没有一句话能正确地表达词意,没有一个句式能恰当地运用词语。为什么不足为奇?前因后果没有交代明白。
  讲评课,我抛出话题讨论:你是如何看待小学生上网玩游戏的现象的?请学生进行讨论。有的学生表示赞同,因为现在已经进入信息化的时代,家家户户都有电脑,连一些退休的老爷爷老奶奶也喜欢上网打牌,在空余时间没有电脑几乎不知道要干什么。网上购物,网上聊天,都是很时尚的,小学生上网打打游戏也是很正常的,这叫顺应潮流。但是有的同学有不同意见,我们小学生不能沉迷于游戏中,许多网络游戏能消磨人的意志。我随即请学生用上“不足为奇”发表对小学生上网玩游戏现象的看法。有一学生这样写:“随着经济的发展,家家户户几乎都增添了一位新成员――电脑。小学生学会使用电脑,上网玩玩游戏已经不足为奇,我们班级有好几个游戏高手呢!”还有学生写:“虽然小学生玩游戏已经成为了时尚,连我奶奶看着哥哥玩电脑游戏也不足为奇,但我觉得不能沉迷于电脑游戏,因为这样会危害我们的身心健康。”
  造句也要讲究情境。“求境”即指句子要写具体,指导学生造出来的句子要有前因后果,句子反映的内容要具有情境性,具有时空氛围。以“你是如何看待小学生上网玩游戏的现象的?”为话题进行了讨论。以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作为突破口,创造了适当的情境,让学生置身于情境之中,造句的欲望被激发了,那样的句子便会脱口而出。大大减轻了学生造句的难度,比空坐在位子上冥思苦想要好得多。大家在这样活泼有趣的课堂中切切实实地掌握了“不足为奇”这个词的造句方法,这样的训练是有效的。
  对策之三:造句要有适当的距离感。
  《黄山奇松》一课要求用“饱经风霜”造句。学生的造句几乎千篇一律:学校的松树虽然饱经风霜,但仍然生机勃勃。他们能正确运用“饱经风霜”这个词语。但是如果对学生的要求只停留于这一层面,那么学生的语言永远得不到发展。因为这个词语对学生来说过于陌生。他们只内化了课文中的原句:迎客松姿态优美,枝干道劲,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他们只是在掌握饱经风霜一词的基础上,模仿原句写了一句话。所以,教师要做的就是要引导学生走出教材。让学生与教材产生一定的距离感。
  怎样让学生与教材产生一定的距离呢?必须丰富词语的内涵。“饱经风霜”是指经历过长期的艰难困苦,课文中的松树只不过是经历艰难的事物之一。请你闭上眼睛回忆一下,哪些人或者哪些物也可以用“饱经风霜”这个词来形容?学生闭眼在记忆库中搜索,有学生说:菜场里看见卖菜的农民的脸可用“饱经风霜”一词形容。为什么?因为他很瘦,眼角和额头有很多皱纹。有学生说:爷爷的脸饱经风霜。有学生说:街上乞讨的人也是饱经风霜的。还有学生说:学校旁小弄堂里那一条破旧不堪的路也可以用饱经风霜来形容,因为它已经遭受了无数人、无数车的践踏……
  学生走出了教材,思维打开了,除了会模仿课文中的原句造句,更有了自己的创造性。“天真冷,菜场上,那一位老农正用干瘦的手整理着青菜,偶尔抬起头招呼买主,我看到了那张饱经风霜的脸,但眼睛却显得很有神采。”“行走在观音弄,稍不小心,一脚便陷进了一个不深但也不小的坑,自行车在弄堂里发出的独特的声音,似乎是饱经风霜的水泥路在呻吟。”一个人,一样物,在学生的笔下都富有了情感。皮亚杰认为儿童不是通过被动模仿来掌握造句规则的,他们在造句中不仅有概括性的同化作用,而且还有创造性。只有学生与教材具有一定的距离感,学生才能不仅同化,还能创造。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