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申请书大全 > 2018五个更加注重内容_教材解读:应首先注重教学内容的确定
 

2018五个更加注重内容_教材解读:应首先注重教学内容的确定

发布时间:2019-01-30 03:49:54 影响了:

  我们一线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拿到一篇课文,脑海中首先思考“我怎么教”或“学生怎么学”已经成了习惯,往往先有了教学方法(所谓的亮点)再“制造”出相应的教学内容:而很少有人在明确“我教什么”或“学生学什么”的基础上再考虑“我怎么教”。备课时教学内容的确定和教学方法的选择,到底谁先谁后,谁重谁轻,谁急谁缓呢?笔者以为对教学方法的重视无可厚非,体现新课程理念的教学方法应该得到提倡和发扬;然而,在有效教学呼声日益强烈的今天。我们的当务之急是否应该在热衷于教学方法、教学艺术的浮华中冷静下来,首先把注意力先行在有效教学内容的确定上来呢?
  一篇课文的内容不能简单等同于现成的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蕴涵在教材内容之中的,需要教师用专业化的眼光去开发出来的。就小学生而言,他们一方面在教师的指导下借助教材练习怎样才能正确、快速地获得教材的原生价值,培养和提高作为一般社会阅读个体的阅读能力,促进精神成长;另一方面要学习作者“如何传播信息的信息”,即丰富语文知识,规范语言,获得言语智慧等。这两方面构成了语文教材的教学价值。教师需要发掘教材的教学价值,将教材转化为有用的教学内容,实现教材教学化的转换。笔者在实践与思考中发现,在解读教材时,我们可以分三步来合理确定教材的教学内容,思考三个问题:(1)这篇课文一般可以教什么?(2)这篇课文实际应该教什么?(3)课堂上将怎样更有效地教学这些内容?前面两个问题属教学内容的发掘和筛选,后面一个问题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联系起来,思考如何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一、发掘:这篇课文一般可以教什么
  
  同样一篇课文安排在不同的年段、不同的单元,它的教学价值是有所不同的,它所蕴涵的有价值的教学内容也相应不同。著名特级教师薛法根说:“语文教学的内容首先要发掘,而后是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学习发展的可能性进行选择、整合,并精心设计学习板块,让我们的学生在综合性的语文实践活动中,获得和谐的整体发展!”我认为合理地发掘一篇课文的教学内容主要是依据文本本身的教学价值以及《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总目标”和“阶段目标”。《心田上的百合花》原被编排在五年级教材里(现在已被删去),它是台湾作家林清玄的散文,富有诗一般的清新意境,寓言般的深刻寓意,对一个高年级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阅读深度。一株小小的野百合,演绎出一段美丽而又令人感动的故事。看似是塑造了一朵近乎完美的百合花,实则是通过“百合花”塑造了在作者看来因“尽心”而近乎“完美”的人的形象。展现了“灵性、精神的美”。那么我们拿到这篇课文。面对五年级的学生“一般可以教什么”呢?下面是我在解读教材时对一般可以教学的内容作的一个不完全的罗列: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积累本课的词语,如“不屑、嘲笑、讥讽、鄙夷”等词语,要指导学生联系语境进行体会、辨别等;
  (2)初步感受林清玄语言清新质朴、意味深远的特点:
  (3)读懂故事内容,理出文章的写作顺序,即“我要开花”和“花开了”两个部分。能够简要地复述故事内容;
  (4)简介林清玄个人生平和写作主张与特色,以及他的人生哲学;
  (5)在具体的故事情景中抓住重点词句感受文中那株百合完美的形象;
  (6)理解作者赋予那株“野百合”的深刻寓意;
  (7)理解题目的含义和妙处;
  (8)感受本文所创造的意境,理解“山谷”“断崖”“杂草”“蜂蝶鸟雀”等形象的象征意义;
  (9)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0)理解文中的修辞手法:排比、拟人、比喻等,体会表达效果;
  (11)理解本文运用对比衬托和直接描写相结合的手法,体会表达效果;
  (12)能用“不管……都……”造句;
  (13)写读后感受。
  事实上,还可以罗列许多教学内容。
  
  二、筛选:这篇课文实际需要教什么
  
  我们从一篇课文中可以发掘出的“一般可以教学的内容”是很难完全罗列出来的,但是一篇课文实际上真正需要教师教、需要学生学的内容是有限的。从“一般可以教什么”中筛选出“实际需要教什么”是教师充分研究、把握学情的结果。同一篇课文对不同的学生,实际需要教学的内容是不同的,需要针对具体情境中的这一班学生乃至这一组、这一个学生。根据如何使他们更有效地达到既定的课程目标,来选择“实际上需要教什么”。例如课文《雾凇》对吉林的学生和苏州的学生,所选择的实际教学内容肯定要有所不同。那么如何来进行有效地筛选呢?我觉得首先要从“一般可以教什么”中确定“什么不需要教”。薛法根老师说:“我赞成三个‘不讲’:学生已经懂了的,不讲;学生自己能读懂的,不讲;老师讲了,学生还是不懂的,不讲,留到以后再讲。如此,就能筛选出真正需要教师精心教学的重要内容。善于取舍,是教学智慧的体现。”这里的“讲”,我理解为“教”。我还想补充几点:这个内容更适宜其他课文中教的(如分角色朗读等),可以暂时不教;这个内容不是主要的,又很花费时间的。可以不教。尽可能多剔除“不需要教”的,才能把教学内容提炼得很精粹,任务规定得很集中。
  再回到《心田上的百合花》,就上面罗列的教学内容中,我觉得(3)(4)(8)(9)(11)可以列为“不需要教”或“不急于教”的内容。如教学内容(3),课文虽然是一个寓言故事,但是适合诵读教学,复述教学不是很合宜;教学内容(4)虽然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有益,但是林清玄的写作主张、人生哲学对大部分学生来说理解有困难:教学内容(8)和(11)根据《课标》的阶段目标,更适合到下一学段中进行教学;教学内容(9)不适宜本文,在其他以对话为主的课文中训练更经济……这样剩下的实际需要教学的内容只有8条了。
  
  三、整合:怎样更有效地教学这些内容
  
  “实际需要教学的内容”确定下来,并不意味着可以逐条进行教学了。接下来,教师就要根据所选教学内容之间的联系和学生的生活实际与学习需要进行有效整合,设计适合学生的语文学习活动,特别是融合听说读写、有思维容量与思维深度的综合性语文实践活动,实现一项语文实践活动达成多项语文教学目标,促进学生多方面的发展。绝不是巧合,让我们来看看薛法根老师执教的《心田上的百合花》一课,他就是在确定了以上8条“实际需要教什么”的基础上进行了有效的整合:
  第一板块:读读词句,初识林清玄
  学生读课题,老师介绍作家林清玄。而后出示五组词句:
  (1)偏僻 遥远的山谷 高达数千尺的断崖
  (2)努力吸收水分和阳光 深深地扎根 直直地挺着胸膛
  (3)灵性的洁白和秀挺的风姿
  (4)晶莹的水珠
  那是极深沉的欢喜所结的泪滴
  (5)从未见过的美
  触动内心那纯净温柔的一角
  朗读指导要点:(1)静心朗读,用心体会语词的形象和情感;(2)这是课文中的部分语词,你读了有什么感觉?(清新质朴、意味深长等)
  第二板块:走进文本,感受形象
  (1)要求学生用发现的眼光去阅读课文,思考从中读到了怎样一株百合花,提示学生特别要关注课文中描述百合花的语词、语句。用心体会。可以用准确简练的词语来概括百合花的形象。
  (2)组织学生交流:发言的同学先朗读描述百合花的语句,然后描述自己所读到的百合花是怎样的。其他同学要认真倾听。如果对同一个语句,有不同的理解,可以进行补充发言。
  (3)这样优美的文字,我们要把它读到心里才对!请大家选择优美的片段练练,用我们的声音来表达!
  第三板块:深化主题,领会寓意
  (1)课文是描述一株近乎完美的百合,到底是什么使杂草变为美丽的花?师用语言创设情境,抓住“纯洁的念头”,三次引读(百合先后三次说的话)。
  (2)你知道它为什么能“近乎完美”?组织学生交流,归纳:信念使生命有了意义;信念使人生有了价值;信念使成长有了力量。
  (3)组织讨论:课文写的是山谷里的百合花,可课题为什么写成“心田上的百合花”呢?提示:联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读一读,想一想。
  第四板块:情景表达。倾吐心声
  不是所有的百合都有这样的信念,如果有一株没有这样的念头,你会怎样劝劝它、打动它、感动它?请写一段话,用上“不管……都……”。
  写后交流,点评。
  教学内容的确定决定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方法能否正确选择决定着教学内容能否有效走向教学目标。发掘、筛选和整合是教学内容确定的有效步骤。但并不是唯一的途径。这和教师的教学理念、语文素养以及教学内容的关注点不同有关。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