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美术教师工资 [农村美术教师专业发展中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摘 要]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化,基础美术教育在城镇中小学已基本上得到普及和提高。但是,在广大的农村,学校美术教育的地位依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农村美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进程严重滞后。本文在分析了农村美术教师专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对策。
[关键词]美术教师专业发展 问题分析 对策
一、农村美术教师在专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目前,我国农村美术教师专业化的进程相对滞后,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可从学校内部机制和美术师资力量两个方面加以分析。
1.就学校内部机制而言,农村学校美术教育的地位依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表现为以下三方面:一是美术教学得不到应有的重视,美术教育的功能和意义也被否定而轻视甚至忽视。美术学科长期以来被作为“副科”、“小三门”的地位没有根本改观,课时被占用的现象时有发生;二是学校没有针对美术专业特点的科学评价机制,使得美术教师在考核、评职中往往靠后,成了教师队伍中的弱势群体;三是学校对美术教学的设施和材料投入远远不足,美术教学的基本物质资源严重匮乏。有人戏称农村学校的美术为“三无”教育(学校无教师、课堂无设施、学生无学具),可见美术教学在农村学校中的尴尬处境。美术是一种造型艺术,美术作品的存在必须依托于具体的物质材料。美术教学离不开造型实践,缺乏必要教学资源的美术教学势必是畸形的教学,而畸形的教学则无法给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足够的养分,最终造就了“发育不良”的美术教师。这些情况都严重地影响了美术教师的教学积极性。有相当多的农村美术教师在这种氛围中根本就不懂自己的职业,没有足够的激情投入到教育教学中去,随之失去了自主发展的动力。
2.就美术师资力量来看,农村美术师资力量相对薄弱,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1)职前学历层次偏低。农村中小学美术教师第一学历层次普遍较低,专业本科、专业专科的教师不到总人数的一半,另外还有部分非专业的兼课教师存在。教师学历偏低在某种程度上也表明其专业素质偏低,甚至在某些方面还存在严重缺失的现象。在新形势下,这一状况妨碍了他们对新的教育理念、教育思想的接受和应用,从而难以适应我国现代化建设,特别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笔者通过访谈了解到,部分农村美术教师在新课程实施中,在美术教学的理念、价值取向、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依然较普遍地存在着认识上的误区。很多教师对新课标的理念不够理解,还不能真正用它来指导教学;教学中主要依赖于自身的经验,存在很大的随意性。可见,现有农村美术教师的素质结构已经不能适应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了。
(2)职后培训缺乏实效性。目前,我国农村美术教师有近半分别参加过不同级别的培训,但在职培训并没有真正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回顾以往的美术师资培训,主要存在三方面的问题:①在培训内容上,多依照本科课程结构体系,以素描、色彩、国油版专业技能课程为主、理论知识为辅的模式,教师极为欠缺的相关知识得不到有效补充;②在教学形式与方法上,也多沿袭大学院校的方式,缺乏针对性,对中学教学缺乏实际的指导意义;③考核标准缺乏规范性,在管理上也存在松散无序的现象。这使得部分受训教师花费了时间、精力却没有收获实效,从而影响了其职后培训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二、加速农村美术教师专业化进程的对策
1.创建有利于美术教师专业发展的校内环境。首先,要从思想上、制度上、物质设施的投入上重视美术教学,还美术课应有的地位。首先,各校应该依据《美术课程标准》的要求,配备基本的美术教学设备与材料,开通图书、网络等获取美术信息与资源的渠道,为教师创造有利的自学环境和必备的物质条件,以解决美术教学基础设施缺乏这一老大难问题;其次,要根据美术教学的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使美术教师能够享受公平的待遇,为农村美术教师专业化的健康发展创建健康的环境。
2.拓宽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途径。随着美术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新型美术师资力量的匮乏已经成为最严峻的问题,教师现有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文化知识、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等方面已跟不上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因此,教师专业发展的问题自然就成了课程改革关注的焦点。结合农村地区美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现状,笔者认为,教师自主发展和接受培训是促进其专业化成长的两条有效途径。
(1)在教学实践中寻求自主发展。教师自主发展的途径因其具有个体性、针对性强、投入低的特点,已经成为广大教师自觉接纳的形式。鉴于农村美术教师专业化相对滞后的现状,美术教师更应自觉增强自主发展意识,对日常的教学工作要始终保持敏感性和探索愿望,并通过不断学习,掌握信息和更新知识,在提高理性认识和实践能力的基础上不断改进教学工作。教学能力的发展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有赖于课堂教学实践和同行间的相互交流。
第一,边教边学,自我反思。教师的专业成长应立足于学校和课堂,课堂是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的实践基地,是教师发展专业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最佳场所。因此,教师要努力在课堂教学创设民主、协商的课堂管理方式,加强与学生的互动,要与他们多倾听、多交流,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意见,并积极接纳其意见和建议;要对教学效果及时进行归纳、总结、反思,通过教学反思不断地丰富和完善专业素养。
第二,同行交流、相互促进。实践表明,同行教师间经常性地开展集体备课、教学观摩、评课活动是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由于农村学校的美术教师人数少、分布散,同行之间的教学观摩、听课评课等教研活动往往被忽视。针对这种状况,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有必要定期组织所属各学校的美术教师开展教学观摩、听课、评课等教研活动,使不同年龄、不同教龄的教师互相观摩和交流,从不同的案例中获得最直接有效的经验,并成为自己有用的教学参考。
(2)增强职后培训的实效性。阻碍农村美术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有很多,有基础建设方面的,有教育教学制度方面的,还有教师教育方面的,等等。对教师个体,首先应分析眼下阻碍其专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什么,是否属于职后培训所能解决的问题,然后再有目的地选择培训内容。
第一,实施补缺型培育课程。中学美术教师的继续教育应当是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为目标的继续教育。针对现职美术教师教育理论知识缺乏、专业知识和技能结构不合理、教育教学研究能力薄弱的现状,培训课程就要具有针对性,实施查漏补缺型教学培训,以达到在短期内提高教师知识结构与技能素养的目的。
第二,开辟多样化的培育途径。鉴于以往的培育形式方法单一、缺乏针对性,致使教师缺乏学习积极性,新的培育方式应该根据农村中小学美术教师的实际需要,改变以往以讲座为主的方式,开辟多样化的途径,如采取示范观摩、师生讨论、学员交流等方式展开课程教学。学习方式上可以导入研究性学习,结合教学实践中存在的实际问题,由几名教师组成一个小组,模拟教学情景,展开专题研究。授课教师可以由大学教师、中学一线优秀教师、知名教育专家、地方知名美术工作者等联合组成师资培训队伍。
参考文献:
[1]钱初熹.美术教学理论与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尹少淳.美术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