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申请书大全 > 苏州活力岛【瓜岛上的火力中坚】
 

苏州活力岛【瓜岛上的火力中坚】

发布时间:2019-02-12 04:06:46 影响了:

  继《拯救大兵瑞恩》、《兄弟连》两部反映二战欧洲战场的大片之后,擅长战争片的美国导演斯皮尔伯格在今年又推出了新的战争片力作――电视剧《血战太平洋》。该剧以太平洋战场上美国海军陆战队的战斗为主线,逐一反映了瓜岛、格鲁彻斯特岬雨林、贝里琉岛、硫磺岛和冲绳岛等太平洋战场上的著名战役,堪称近年来反映二战、太平洋战场的战争片佳作。和斯皮尔伯格之前拍摄的几部战争片一样,《血战太平洋》非常注重对战场情景的刻画,对道具、武器装备的考证也非常严谨仔细。在第一、第二集反映瓜岛战役的剧情中,海军陆战队没有装备M1伽兰德步枪、M1919A4气冷式重机枪等武器,而是使用M1903A3步枪、M1917A1水冷式重机枪等旧式武器,以及只有海军陆战队使用的性能欠佳的M50莱辛冲锋枪,这种安排是符合当时历史实际的。当时,美军的步兵武器优先供应陆军,当陆军已经开始使用M1伽兰德步枪等新装备时,海军陆战队还在使用一战时代的老式武器。在这两集中,M1917A1重机枪的戏份很多,颇受观众瞩目。而且导演对这种重机枪的使用细节刻画非常到位,让观众对水冷式重机枪的使用也有了更准确的认识。本文要介绍的,就是这种诞生于一战、到二战时仍在使用的水冷式机枪――美国勃朗宁M1917A1重机枪。
  笔者在本刊第5期发表的《套筒式手枪的先驱――小记勃朗宁M1900半自动手枪》一文中,简要介绍了勃朗宁在自动手枪领域的设计经历,对于其代表作――勃朗宁M1900半自动手枪也做了较为详细的介绍。其实,勃朗宁不但在手枪领域有着辉煌的成就,他也曾涉足过自动步枪、机枪的设计。在19世纪末,勃朗宁率先发明了导气式自动原理,并且利用该原理设计了一挺导气式自动方式的重机枪――勃朗宁M1895重机枪。柯尔特公司曾购买该枪的技术专利进行了批量生产,美军也一度装备M1895重机枪作为制式武器。但是在美、西战争中,美军发现这种重机枪性能欠佳,并不能很好地满足作战需要。
  虽然勃朗宁因为发明了导气式自动方式被誉为“导气式元勋”,但在仔细研究了当时几种重机枪的技术特点后,他认为重机枪与其采用导气式自动方式,还不如采用枪管短后坐式自动方式更为合适。因此,他果断地撇开了曾经引以为豪的导气式自动方式,开始研制一种新的枪管短后坐式重机枪。1910年新枪的样枪问世,1917年2月向新闻界、政界和驻美武官进行了射击表演。由于之前很长一段时间美国国内存在严重的孤立主义情绪,对参战有很大的抵触,对武器装备的更新开发工作也不重视。因此,美军一开始并未对新机枪表现出足够的兴趣。但随着一战的进行,美国最终决定参战,此时才开始对勃朗宁设计的新机枪产生兴趣。1917年5月应美国国防部的要求,新机枪再次进行了射击表演,连续发射20000发无故障,获得了巨大的肯定。美国陆军当场和厂商签订了45000挺的订单,同年正式装备美军。该枪到1918年底共生产56608挺,主要装备一战时期的美国军队。1936年,在进行了一些改进后,改进型的M1917A1投入使用,在二战时期仍然是美军的制式武器。同时,M1917/M1917A1机枪还大量装备美国的盟友军队。
  
  结构特点
  
  勃朗宁M1917A1重机枪是一挺水冷枪管重机枪,从结构上可将其分为枪管、水冷套筒、机匣、枪机和闭锁机构、加速机构、击发机、受弹器、瞄准具和枪架等组件,下面将对其各个部件逐一进行介绍。
  枪管 枪管是武器与火药气体配合、承受膛压、赋予弹头一定的初速和旋速并引导弹头飞行方向的部件。勃朗宁M1917A1重机枪的枪管为固定式枪管,不能在射击中随时快速更换。枪管后端固定在框型的枪管节套上,穿过机匣前端的孔和水冷套筒在套筒前端露出枪口部分。
  枪管内部从后往前依次是弹膛、坡膛和线膛部分。弹膛用来容纳弹壳;坡膛为弹膛和线膛部分之间的过渡,用以引导弹头顺利嵌入膛线;线膛部分有4条右旋膛线,缠距254毫米,膛线阴线深0.1016毫米。
  水冷套筒 水冷套筒是水冷式机枪的重要特征,用以冷却枪管。勃朗宁M1917A1重机枪的水冷套筒为圆柱形,容量为3.3升。枪管在中轴线下方穿过水冷套筒,这样设计的意义在于当套筒内水较少、水位较低的时候,枪管还能尽可能浸没在冷却水中。水冷套筒前端上方安装有准星,前端左下方有蒸汽导出孔,在射击时接上软管,可以导出因连续射击枪管发热产生的水蒸气;前端右下方有出水孔,用于在不使用的时候放出剩余的冷却水。水冷套筒后端右上方有进水孔,用来向水冷套筒内补充冷却水。射击时为了防止水溢出,进水孔和出水孔都有一个金属旋塞密封,并有一根细铁链将金属旋塞连在枪身上。
  展示的该枪有一个多孔枪口消焰器,但笔者在查找了大量该枪使用中和展示中的照片,没有看到有类似的枪口装置,因此估计该装置是国内有人自行加装的。
  机匣 机匣用来连接全枪各部件,诱导枪机框带动枪机运动。勃朗宁M1917A1重机枪的机匣外形近似长方体,用铆钉装配连接,结构坚固,但质量和体积都较大。机匣前端与水冷套筒固定连接,内有圆孔容纳枪管;机匣上方装有表尺和受弹器,弹带从受弹器内穿过给机枪供弹;机匣右侧有长槽以容纳拉机柄运动;机匣后端安装有小握把和扳机组件:机匣下方前端连接有枪身连接轴,连接枪身和枪架,并提供枪身左右转动的轴;下方靠后位置有连接销孔,配合枪身连接轴一起将枪身固定在枪架上,并且连接枪架上的精瞄机;在机匣内部,有导轨供枪机框、枪管节套等运动部件在射击时运动。另外,在机匣内底面上还有闭锁突台,当枪机和枪管节套复进到位时,可以抬起闭锁卡铁使枪机闭锁。
  枪机和闭锁机构 枪机和闭锁机构部分是自动武器的核心,起到封闭枪膛、击发枪弹、完成自动循环、装填、退壳等功能。勃朗宁M1917A1重机枪采用枪管短后坐式自动方式,卡铁起落式闭锁结构。和很多常见的重机枪采用开膛待击方式不同,其采用闭膛待击方式击发。闭膛待击方式射击时运动的机件质量较小,射击震动小,有利于提高射击精度:但长时间射击枪膛温度较高,容易造成枪弹自燃,所以在重机枪上不常见。由于该枪设计较早,枪机和枪机框组件结构较复杂,零件数量也较多。
  勃朗宁M1917A1重机枪的枪机采用切削加工而成,外形大致为长方体。枪机由枪机体、取弹器、抽壳钩、击针、击针簧、拨机、阻铁、阻铁片簧、枪机复进簧、枪机复进簧导杆等组成。枪机体上方开有曲线槽用来带动受弹机动作,前端平面中央有击针孔以容纳击针,后端有一深槽容纳拨机、阻铁和阻铁片簧,后端面右上方有一盲孔,用以容纳枪机复进簧和枪机复进簧导杆。取弹器安装在枪机前端上方,在枪机后坐时从弹带 上取出等待进膛的一发枪弹,同时在机匣盖上取弹器压簧的作用下向下运动,将等待进膛的这发枪弹对准枪膛,同时将上一次击发后退出的弹壳向下挤出并抛出枪外,取弹器实际起到了取弹和辅助抛壳的作用。抽壳钩在枪机前端平面两侧,在枪机后坐时抽出击发后的弹壳,在枪机复进时抓住预备进膛的枪弹底缘将其推入枪膛。击针和击针簧都包含在枪机体内,击针尾部有凸起供阻铁勾住。拨机通过拨机销固定在机体内中部,上端从枪机后部的深槽上方伸出置于机匣顶端的缺口中,可绕拨机销转动,当枪机后坐时,拨机便向前回转,拨机下端向后转动将击针拨回,击针尾部凸起重新让阻铁挂住。阻铁安装在枪机尾端,靠阻铁片簧的弹力固定在上方位置,阻铁下端被击发机组件内的扳机勾住,扣压扳机带动阻铁克服阻铁片簧的弹力下降,释放击针打击枪弹底火。枪机复进簧缠绕在枪机复进簧导杆上,装在枪机尾端右上方的盲孔内,复进簧导杆的尾端从枪尾挡板的孔中露出。
  和枪机配合完成闭锁的部件是枪管节套。勃朗宁M1917A1重机枪的枪管节套为方框形,用螺纹和枪管连接,枪管节套和枪管之间的螺纹可以用来调节弹底间隙。枪管节套后端有突起,顶在发射机中的枪管复进簧导杆顶端,枪管复进簧通过其导杆推此突起使枪管节套和枪机复进。枪管节套后部有可以上下移动的闭锁卡铁,两端有突轴在枪管节套外侧面露出。当枪机和枪管节套复进到最前方位置时,闭锁卡铁下端被机匣底面上的闭锁突台顶起,闭锁卡铁上方进入枪机下方的闭锁卡槽内,使枪机闭锁。当枪管带动枪管节套后坐时,闭锁卡铁两侧的突轴在击发机两侧定型板斜面的作用下下落,使闭锁卡铁上端从枪机闭锁卡槽中脱出,完成开锁动作。
  加速机构 枪管短后坐式的自动武器,当后坐刚刚开始时,枪管是和枪机组件一起后坐的。但后坐一段距离后,枪击组件会与枪管脱离,完成开锁、退壳、装填下一发弹药和闭锁等动作。让枪管与枪机组件在后坐中脱离的方式大致有两种:一种是用刚性方法让枪管停止后坐,枪机组件继续后坐。例如54式手枪和勃朗宁大威力手枪,前者通过铰链、后者通过斜面加突耳让枪管与套筒(枪机组件)脱离并硬性阻止枪管后坐,套筒(枪机组件)继续后坐完成自动循环。另一种是采用加速机构突然加快枪机后坐速度完成枪机组件和枪管的脱离,勃朗宁M1917A1重机枪采用的是后一种方式。在发射机组件的前方有两个凸轮加速子,凸轮加速子上端处在枪机和枪管节套之间,当枪管节套后坐猛烈撞击加速子时,加速子上端快速向后回转,拨动枪机下方的突出部使枪机加速后坐与枪管节套脱离。由于是凸轮带动枪机加速后坐,在这个过程中,枪管并不是突然急停,而是在枪管复进簧的作用下逐渐停止后坐,枪机和枪管节套脱离的速度曲线比较平缓,因此抽壳动作不像通常武器那样突然猛烈,断壳等事故发生概率比较低,抽壳钩等零件使用寿命也较长。
  击发机勃朗宁M1917A1重机枪的击发机组件为框形,内有扳机,扳机轴装在击发机框内,一头露在枪尾外可扣动,另一头和阻铁下端配台,扣压扳机后,带动阻铁下降完成击发动作。除了扳机外,枪管复进簧及其导杆也安装在击发机框内,击发机框前端则安装有加速枪机后坐的两个加速子凸轮。
  受弹器 用弹链或弹带供弹的自动武器,受弹器是一个重要的部件。受弹器一般由枪机组件带动,左右拨动将弹链或弹带内的枪弹一发一发横拨到输弹位置。勃朗宁M1917A1重机枪的受弹器装在机匣顶部,向后拉受弹器盖卡笋可打开受弹器。在受弹器盖上有拨弹杠杆,拨弹杠杆中部通过拨弹杠杆轴固定在受弹器盖上,后端有一导柱与枪机上方的曲线槽配合,带动拨弹杠杆左右拨动,前端则与拨弹滑板连接。拨弹滑板下有拨弹齿,用来将弹带上的枪弹从左到右一节一节拨入输弹位置。在受弹器底座上还有阻弹齿,阻弹齿能被弹带上的枪弹从左到右压倒,但无法从右到左压倒,使枪弹被拨入输弹位置后可靠定位,不会反向向左滑动。
  瞄准具勃朗宁M1917A1重机枪采用机械瞄准具,由准星组件和立框式表尺组件两大部分组成。准星组件装在水冷套筒前端上方,准星体为片状,装在准星护环内。立框式表尺组件装在受弹器盖顶端,由表尺、表尺座、游标、照门组成。表尺从下往上刻有1-26的数字刻线,代表100码~2600码的射击距离(1码等于0.9144米),按下游标两侧的卡笋,可使游标上下移动,设定在需要的射程刻度上。表尺框顶端还有微调转轮,转动转轮可以精确调节游标所在的刻度。表尺座左侧有一手轮,转动手轮,表尺座可以向左向右做一定角度的偏转,以调整射击提前量和风偏。另外,为了补偿由于右旋膛线造成的射弹定偏,表尺导轨轻微向左倾斜。
  枪架 勃朗宁M1917A1重机枪的三脚架采用前二后一布局,三条架腿都可以独立调节角度适应各种地形。高低机、方向机都可以自由转动和锁定,将机枪固定在需要的射向上。为了减轻质量,枪架两侧的扇形板上开有镂空刻槽。在枪架的后部有精瞄机,通过插销和枪身机匣后下方的连接销孔连接,转动精瞄机上的高低转轮和方向转轮,机枪的枪身可以做细微的调节,精确瞄向目标。在枪架左侧的扇形板上,有用于固定弹箱的卡槽,可将弹箱挂在枪架上。
  
  射击时各零件动作
  
  打开受弹器盖,将弹带的第一发子弹放在阻弹齿右侧的预备输弹位置,合上受弹机盖,拉动拉机柄向后到位后释放,枪机复进,第一发子弹被推进枪膛完成首发装填。扣压扳机,扳机带动阻铁克服阻铁片簧的弹力向下运动,与击针尾部的待发突起脱离,击针在击针簧作用下向前撞击子弹底火击发子弹。
  子弹击发后,在后坐力的作用下枪管和枪机一起后坐,处于闭锁状态下的枪管、枪管节套和枪机一起后坐8毫米的行程后,击发机前端的定型板将闭锁卡铁两侧的突轴下压,闭锁卡铁向下运动,上端从枪机下方的闭锁卡槽内脱离完成开锁动作。当后坐的枪管节套撞击击发机前端的两个加速子凸轮时,加速子凸轮快速向后转动,加速子上端撞击枪机下面的突出部,枪机加速后坐和枪管节套脱离,打开枪膛。
  枪机后坐,压缩复进簧。同时枪机前端上方的取弹器从弹带上取出第二发子弹,而枪机前端平面两侧的抽壳钩则将枪膛内已经击发的第一发子弹弹壳抽出。取弹器抽出第二发枪弹后即被下压,第二发子弹逐渐下降对准后膛,而第一发子弹的弹壳被向下挤出,从抛壳口抛出枪外。
  在枪机后坐的过程中,由于拨弹杠杆后端的导柱卡入枪机上方的曲线槽中,随着枪机的后坐,拨弹杠杆被带动做逆时针摆动,前端连接的拨弹滑板向左移动,使拨弹齿跳到第三发子弹的左侧。
  拨机用插销固定在枪机后部的深槽内,其上端位于机匣盖顶端的缺口内,当枪机后坐的时候拨机下端向后拨动击 针复位,使击针后端的待发突起重新被阻铁挂住,完成待击。
  当枪机后坐到位撞击枪尾的缓冲垫,停止后坐,在复进簧的作用下向前复进。此时,拨机被带动向反方向转动,下端与击针脱离,枪机在复进时撞击加速子上端,加速子向前转动,使枪管节套与击发机定型板解脱。当枪机通过加速子作用于枪管节套尾端时,枪管便与枪机一同复进,同时枪管复进簧进一步推枪管节套和枪管向前。枪机通过加速子传递给枪管节套的力,足以保证及时闭锁。
  枪机复进时,受弹机盖内的拨弹杠杆由于枪机上方曲线槽的作用顺时针转动,带动拨弹滑板向右滑动,将第三发子弹拨到预备输弹位置。同时,取弹器在导弹突笋的作用下上抬,放开第二发子弹,第二发子弹被推进枪膛,取弹器继续上抬,越过第三发子弹弹底,最后在压簧的作用下扣住第三发子弹底缘,准备在下一次后坐时取出第三发子弹。
  当枪管节套复进到接近发射位置时,枪管节套下方的闭锁卡铁被机匣底部的闭锁突台上抬,闭锁卡铁上端卡八枪机下方的闭锁卡槽,完成枪管节套和枪机的闭锁。枪管节套和枪机复进到位时,扳机头部再次下压阻铁,阻铁再次下降释放击针,完成第二次击发,如此循环往复完成自动发射。
  
  仿制和派生型号
  
  勃朗宁M1917A1重机枪装备部队后得到了很高的评价,被认为是一种性能可靠的支援武器,水冷枪管的持续射击能力也相当出色。因此除美国外,还有多个国家仿制生产该枪。
  瑞典在二战之前曾引进仿制了勃朗宁M1917系列重机枪,将口径改为瑞典制式的6.5×55毫米,定名为Ksp m/36重机枪,很长一段时间一直是瑞典军队的制式武器。20世纪70年代,大多数Kspm/36重机枪已经退役,少数将口径改为北约制式的7.62×51毫米后用于训练。除口径不同外,瑞典的Kspm/36重机枪和美国原版的M1917重机枪另一个明显区别在于握把的样式,美国M1917重机枪的握把类似转轮手枪的握把,而瑞典仿制的型号则采用两个D形握把。
  波兰在二战之前也仿制过勃朗宁M1917系列重机枪,定名为Ckm wz.30重机枪,使用波兰制式的7.92毫米毛瑟步枪弹。该枪曾经被波军用于抵抗德军入侵的战斗,波兰沦陷后大量被德军缴获,因为使用的枪弹和德军一样,所以被留用作为守备部队的武器。
  挪威在1929年也曾引进仿制勃朗宁M1917重机枪,定名为M/29重机枪,用来替代老旧的法国哈奇开斯M1914重机枪。M/29重机枪在挪威军队中一直装备到1940年,挪威被纳粹德国占领后,剩余的M/29重机枪也被德军留用装备驻扎在挪威的占领军。
  上世纪20年代,正处于军阀混战中的旧中国也开始仿制勃朗宁M1917重机枪,仿制的型号于1921年10月10日定型。由于1921年为民国十年,因此定名为三十节式重机枪。三十节式重机枪在外形上和美国原型枪有细微区别,主要在以下方面:
  一、三十节式重机枪因仿制时间较早,一起测绘仿制的是早期型号的枪架。与后来常见的后期型枪架不同,早期枪架侧面没有镂空减重的槽,为平板状。此外,仿制的早期型枪架架腿不是每个都能调解角度,只靠两个前架腿来调解火线高。而美国生产的M1917A1重机枪大多配用的是后期型的架腿。当然,无论是早期型还是后期型架腿,都是可以互换的。
  二、三十节式重机枪机匣右侧后方有分解钮,转动分解钮可以分解枪尾,而美国产的M1917系列重机枪分解枪尾靠的是拨动小握把下方的枪尾挡板卡笋。
  三、美国产的M1917重机枪,枪身尾端固定插销座固定在底座上,长期使用会因受力产生龟裂破损,改进后的M1917A1重机枪上插销座改用铆钉固定在机匣侧面。而国产三十节式重机枪的插销座为一个整件,而且固定在机匣外侧,比美国原型枪的设计更加坚固。
  四、三十节式重机枪的枪机拉机柄用细铁链连接在枪架上,枪架侧面有一个插座,分解枪身拆下拉机柄后,可将拉机柄插在插座上防止丢失。美国产的则没有这个插座。
  三十节式重机枪是根据勃朗宁M1917重机枪实物逆向测绘仿制生产的,没有原型枪的生产工艺技术资料,因此生产质量不如美国原型枪。当时,中国生产三十节式重机枪的兵工厂主要有上海兵工厂和汉阳兵工厂。三十节式重机枪一直生产到抗战结束。
  由于M1917A1重机枪采用水冷枪管,虽然持续射击性能较好,但是过于笨重,在沙漠等干旱缺水地区使用受到很大限制。因此,美国也试图将其改为气冷式枪管,最终诞生了M1919A4重机枪。M1919A4重机枪的机匣和内部结构与M1917A1相同,但枪管改为气冷式枪管,大大减轻了质量。气冷枪管的M1919A4重机枪在二战中大量装备美军,主要作为连用机枪和半履带车、吉普车上的车载机枪,以及航空机枪使用。除了使用气冷枪管外,M1919A4重机枪的枪架也做了很大改动,采用简洁的前一后二式三脚架,比原M1917A1重机枪的脚架轻便了许多,但M1919A4重机枪也可以装在原M1917A1重机枪的枪架上。在二战中,为了进一步减轻质量,还诞生了加装鱼尾式枪托和两脚架的M1919A6轻机枪,主要作为轻机枪使用,但内部基本结构和动作原理与M1917A1重机枪没有明显区别。但是,不论是M1919A4还是M1919A6都没有速换枪管的能力,因此持续射击能力不如M1917A1重机枪。
  
  编制和使用
  
  勃朗宁M1917A1重机枪是二战时期美国陆军和海军陆战队主要的营级支援武器,装备营属火力支援连的机枪排。下面分别介绍美国陆军和海军陆战队中M1917A1重机枪的装备情况。
  二战时期的美国陆军步兵营下属三个步兵连和一个火力支援连,火力支援连下属一个连部、一个迫击炮排和两个机枪排。迫击炮排装备6门81毫米迫击炮,而两个机枪排每个排都装备4挺勃朗宁M1917A1重机枪,因此每个步兵营装备8挺M1917A1重机枪。虽然当时气冷式的M1919A4重机枪已经大量装备部队,但营属火力支援连有充足的车辆,水冷的M1917A1重机枪质量较大的缺点不突出。而水冷使枪管的持续射击能力是气冷式的M1919A4重机枪无法比拟的,因此仍然装备营属火力支援连下的机枪排。质量较轻的M1919A4重机枪主要装备步兵连下属的火器排。由于步兵连编制较小,很多情况下步兵需要人力携带武器徒步行军,因此质量较轻的M1919A4重机枪比较适合。
  海军陆战队步兵营的编制和陆军基本相似,也是下属三个步兵连和一个火力支援连,但火力支援连的机枪排数量是三个,因此每个海军陆战队步兵营装备12挺勃朗宁M1917A1重机枪。海军陆战队步兵营装备更多的机枪主要是因为太平洋战场上以步兵战斗为主,和敌人装甲部队交手的机会很少,因此海军陆战队步兵营中不需装备反坦克炮等武器(相反,陆军步兵营直属一个反坦克排,装备有3门57毫米反坦克炮),而是装备更多的机枪来应对步兵战斗。
  在电视剧《血战太平洋》的第一、第二集中,导演非常细致地展现了架设M1917A1重机枪的细节:选择好机枪阵地后,副射手放下三脚架展开固定,射手将机枪枪身架设在枪架上,同时副射手有一个很重要的动作――安装水冷套筒的蒸汽软管――如果不安装蒸汽导管导出蒸汽,射击发热产生的水汽会暴露机枪阵地位置。接下来,射手打开受弹器盖,副射手协助装好弹链,竖起表尺,拉动拉机柄上膛……在笔者看过的战争影视剧中,这几乎是最细致地展现机枪架设的过程了。在阻击一木支队的夜战中,重机枪的火力支柱地位也表现得淋漓尽致:只要重机枪在持续射击,日军的冲锋就很难奏效,而只要重机枪一条弹带打光在换弹带的间隙,日军就抓住机会迅猛地发起冲锋,此时重机枪的交替射击就很重要,用以弥补火力空挡。在影片中,美军阵地上的重机枪多次打光弹带停下来装填,这种表现就很真实。一部成功的战争片之所以成功,除了故事情节引人入胜外,很重要的就是对武器装备以及战斗场面的描绘必须尽可能真实,这才能给观众真正的现场感,让观众的情绪融入剧情中。相反,如果当观众正在为紧张激烈的战斗激动得心跳加快,或者为催人泪下的情节感动得热泪盈眶时,突然看到飞夺泸定桥的红军战士拿的是司登式冲锋枪,发现新四军战士正拿着56式冲锋枪“猛烈开火”,或者看到某英雄主角身中数弹,依然抱着一挺捷克式轻机枪喊着“同志们为XXX报仇啊!”用腰际射击姿势不加瞄准疯狂扫射几十秒钟不换弹匣时,刚才的激动和感动毫无疑问会消失得无影无踪,取而代之的是巨大的失落感和不屑一顾的嘲讽。不错,艺术允许虚构和写意,但在虚构和写意之前,必须先搞清楚哪些是可以合理虚构写意的,哪些是必须像工笔画那样仔细描绘马虎不得的,否则,再好的剧情配上拙劣的枪械道具和粗制滥造的战斗场景,都会是“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汤”的效果。
  二战早已成为历史的一页,瓜岛上的血雨腥风也已经离我们远去。老旧的勃朗宁M1917A1重机枪早已退役,成了博物馆里的展品,静静地躺在那儿让我们端详和品味。然而,它背后的那些故事,以及它所经历的那一场场战斗却是今天的我们所无法忘记的。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