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申请书大全 > [独树一帜]独树一帜可以形容人吗
 

[独树一帜]独树一帜可以形容人吗

发布时间:2019-02-12 04:20:19 影响了:

  瑞典是一个北欧小国,但却是防务大国,其军工科研制造能力绝非等闲。JAS-39“鹰狮”战斗机、“哥特兰”级AIP潜艇、“维斯比”隐身艇等等这些大家耳熟能详的武器杰作均出自瑞典人之手。瑞典的潜艇更是在世界潜艇中独树一帜,尤其是在二战结束后的50年内,其发展经历了由模仿到独立研制的过程,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特点,走过了与其他潜艇制造国家完全不同的道路。如今,瑞典已经跻身世界先进潜艇技术国家的行列。
  
  早期探索
  
  早在1885年,瑞典的工业家索尔斯坦•诺登费尔特与英国牧师雷维伦德•加勒特合作建造了排水量60吨的“诺登费尔特”-I号潜艇,这是有史以来瑞典人在潜艇领域的第一次尝试。这艘不足20米长的潜艇使用蒸汽机为动力,水面航行状态时使用螺旋桨推进的正常模式前进,而在水下航行时,利用保存在高压容器中的水蒸气推动潜艇前进。“诺登费尔特”-I号潜艇共配有3名艇员,艇上的氧气能够供他们连续工作6个小时以上。1885年秋季,“诺登费尔特”-I号潜艇在瑞典的朗茨科鲁纳港试航,试航取得了巨大成功,后该潜艇被希腊购买。
  在“诺登费尔特”-I号潜艇研制成功后,诺登费尔特又在其基础上建造了两艘型号相同的潜艇,分别命名为“诺登费尔特”-Ⅱ号与“诺登费尔特”-Ⅲ号。这两艘潜艇水面排水量达到100吨,水下排水量更是达到了160吨,艇长30.5米,比“诺登费尔特”-I号长了约10米,装备了功率为186千瓦的“蓝姆”蒸汽机,采用单轴单桨推进。随着尺寸的增大,艇员也增加到7人。该型潜艇最大下潜深度为15米,并且还在艇首安装了2具鱼雷发射管,另外还装备了2挺“诺登费尔特”型机枪。在获得成功后,土耳其与俄国相继购买了这2艘潜艇。后“诺登费尔特”-Ⅱ号成功装备土耳其海军,而“诺登费尔特”-Ⅲ号在交付过程中发生搁浅事故,后被拆解。
  
  这3艘“诺登费尔特”号潜艇虽然都没有装备过瑞典海军,但是作为一种探索,它们为瑞典的潜艇发展开了一个好头。
  时间转眼到了19世纪末,当时美国先进的“霍兰”型潜艇技术不断成熟,各国海军纷纷前往学习,瑞典当然也不例外。1900年,瑞典派遣海军工程师卡尔•瑞奇森专程前往美国了解学习“霍兰”型潜艇的先进技术。“霍兰”9号也就是SS-1“霍兰”号是美国海军历史上装备的第一艘潜艇,它是美国海军潜艇部队的先驱,也是美国海军发展现代潜艇的起点。学习了“霍兰”型潜艇的技术后,在皇家海军的积极推动下,瑞典的第一艘潜艇终于在1904年建成服役,命名为“鲨鱼”号。卡尔•瑞奇森在设计“鲨鱼”号时,参考了许多“霍兰”型潜艇的技术数据,其水下排水量127吨,艇首装备有一具457毫米鱼雷发射管,艇员11人。
  “鲨鱼”号服役后,卡尔•瑞奇森针对主机可靠性不高等缺陷与不足,改进设计,研制出了UB-2级潜艇,1909年瑞典皇家海军建造并装备了3艘UB-2级潜艇。UB-2级排水量比“鲨鱼”号大三分之一,其水下排水量达到230吨。在UB-2级潜艇之后,为了提升本国潜艇的研发与制造能力,瑞典先后从意大利与德国引进了多艘潜艇,这些潜艇对多年后瑞典潜艇技术实力逐渐完备起着重要的作用。当时的考库姆公司经过不断的学习与实践,逐渐承担起瑞典本国潜艇的制造任务。
  
  “鲨鱼”级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的U型潜艇无疑是一群可怕的幽灵,辉煌的战果是其先进性能的最好佐证。1945年,二战结束,缴获的各型U型潜艇是盟军各国的重点瓜分对象。美国、英国与前苏联根据1945年波茨坦公告的精神,将缴获的U型潜艇作为战利品予以分享。经三方协商,将缴获的德国潜艇中的30艘由三国平均分配,每国各得10艘。可以说当时各国战后的第一型潜艇都具有浓重的德国U型潜艇的影子。二战时,瑞典是中立国,没有经历残酷的海战,也意味着无法分享先进的U型潜艇技术。
  
  然而,同样垂涎U型潜艇先进技术的瑞典人是幸运的:1946年8月,瑞典在其领海海域打捞出一艘二战期间沉没于此的德国U-X XI潜艇(U-8503号)。瑞典人立即对其进行详细彻底的分析与研究,获益匪浅。与此同时,瑞典正在研制战后的第一型潜艇,从这艘德国U-X XI潜艇上学得的技术被最大程度地注入到新潜艇的设计当中。虽然工期被延迟了,但总的来说新潜艇的设计工作还是顺利的。1954年首艇建成服役,被命名为“鲨鱼”号。
  “鲨鱼”级大量借鉴U-X XI潜艇的先进技术,整体上达到了当时的先进技术水平。水面排水量720吨,水下排水量900吨,艇长66米,装备2台功率为619千瓦的皮尔斯蒂克柴油发动机和2台ASEA型电机,采用双轴推进,最大航速20节(水下),艇首装备有4具533毫米鱼雷发射管,备有8枚鱼雷,艇员40人。“鲨鱼”级共建6艘,最后一艘于1958年服役。“鲨鱼”级的技术水平与当时美国、英国与苏联建造的潜艇水平相当,它的建成服役是瑞典潜艇建造技术的一次巨大飞跃,也是瑞典现代潜艇技术的良好开端。
  
  “天龙”级
  
  在成功建造了“鲨鱼”级潜艇后,瑞典的潜艇建造脚步并没有放慢,紧接着在20世纪50年代末,瑞典开始设计建造“天龙”级。“天龙”级基本保持了“鲨鱼”级的设计思想与先进性能,外形也与“鲨鱼”级相似。“天龙”级最大不同之处在于改用了单轴推进设计,而且达到了水下22节的高航速。“天龙”级首艇于1960年建成服役,水面排水量835吨,水下排水量950吨,艇长69.3米,动力与“鲨鱼”级相同,采用2台皮尔斯蒂克柴油发动机和2台ASEA型电机,在艇首有4具鱼雷发射管,备有12枚鱼雷,艇员36人。“天龙”级同样建造了6艘,第6艘于1961年建成服役。6艘“天龙”级在瑞典海军的序列中服役了20多年,于80年代才全部退役。
  
  “河鲈”级
  
  “河鲈”级潜艇并不是新设计建造的潜艇,而是将瑞典海军中的老式U-1级潜艇改进而成。受50年代美国海军常规潜艇“加皮”计划的影响,瑞典海军对9艘U-1级潜艇中的6艘进行了现代化改装,改进后的潜艇被称为“河鲈”级。
  
  “河鲈”级被改装成一型反潜潜艇,艇首装备3具533毫米鱼雷发射管,备有12枚TP40型线导反潜鱼雷。“河鲈”级水面航速14节,但水下航速只有9节。6艘“河鲈”级潜艇一直服役到1970―1976年间才陆续退役。
  
  “海蛇”级
  
  “海蛇”级潜艇(A-11B型)是瑞典第一型具有本国特色的潜艇,它逐渐摆脱了国外潜艇尤其是德国潜艇的影子。瑞典是世界上第一个将X形尾舵应用于战斗潜艇的国家,从“海蛇”级开始,瑞典的所有潜艇均采用X形尾舵设计。在“海蛇”级潜艇之前,美国海军就进行过相关研究,“大青花鱼”号潜艇进行了X形尾舵的实艇改装试验并且获得了成功,但是并未在之后的潜艇上应用该技术。使用X形尾舵主要目的是为了在近海浅水中机动时提高尾部的安全性。因为X 型尾操纵面在满足不超宽、不超出基线的前提下,相对于十字型尾舵可具有更大的展弦比,提高操纵面的操纵能力和效率。X尾舵的使用实践表明,它可减小回转时的横倾角,大大减少尾舵卡住时造成的严重后果,提高潜艇的安全性和水下动力抗沉能力。当一个舵面(或一对舵面) 卡住时,可通过反向操纵同对舵面中的另一舵面产生与舵卡舵面相反的力和力矩,来实现潜艇的直线定深航行。X形尾舵机动性好,尤其适用于在沿海多岛屿的浅水中活动的中小型常规潜艇,荷兰“海象”级、澳大利亚“科林斯”级、德国212级等潜艇均采用了X形尾舵设计。
  “海蛇”级共建5艘,首艇于1967年服役。“海蛇”级的指挥台围壳非常巨大,靠近艇首位置,水平舵也采用了围壳舵方式。整个艇体短而粗。“海蛇”级水面排水量835吨,水下排水量950吨,长近70米,装备2台功率为619千瓦的皮尔斯蒂克柴油发动机和2台ASEA型电机,单轴推进,最大水下航速22节,艇首装备有4具533毫米鱼雷发射管,备有12枚鱼雷,艇员36人。
  “海蛇”级的建成服役不仅使瑞典潜艇研制摆脱了国外风格的束缚,使自身研制水平达到一个新的高度,也为后来的“水怪”级、“西约特兰”级乃至“哥特兰”级潜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90年代中后期新加坡分两次向瑞典订购了4艘二手 “海蛇”级潜艇,改称“征服者”级。首艇“征服者”号于2000年3月抵达新加坡,新海军为此专门组建了171潜艇中队。2004年6月,最后一艘“百夫长”号在樟宜海军基地正式加入171中队服役。
  
  “水怪”级
  
  “海蛇”级是一型成功的潜艇,瑞典海军对其相当满意,当然缺点与不足依然存在。在“海蛇”级服役之后,瑞典使用了计算机对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与评估,发现了若干设计的不足。针对“海蛇”级的一些缺陷,瑞典于70年代初期开始在“海蛇”级的基础上设计一级新的常规潜艇――“水怪”级(A14型)。
  “水怪”级共建3艘,分别于1980―1981年服役。水面排水量1050吨,水下排水量1145吨,主机采用了一台功率为1566千瓦的MTU柴油发动机与一台功率1150千瓦的热蒙特-施奈德型电机,单轴推进,最大水下航速20节,艇首装备有533毫米鱼雷发射管6具、400毫米鱼雷发射管2具,共装载鱼雷12枚,艇员19人。
  “水怪”级装备有2种口径鱼雷发射管,533毫米用于发射TP61型重型鱼雷,400毫米用于发射TP43型轻型线导反潜鱼雷。除了发射鱼雷外,艇上的鱼雷发射管还可以在执行布雷任务时施放水雷。值得一提的是“水怪”级装备了2台Censer932型计算机,用于全艇作战信息数据和武器系统的管理与控制。由于装备了计算机,“水怪”级的自动化水平非常高,艇员仅有19人。
  1987年11月,瑞典海军对“水怪”级的首艇“水怪”号进行了改装,增加了一个长度为8米的舱段,这个舱段装的就是不依赖空气推进装置――斯特林发动机。世界上4种典型的AIP技术是:闭式循环柴油机(CCD) AIP、斯特林发动机(SE)AIP 、燃料电池(FC)AIP、自主式水下能源舱(MESMA)AIP,瑞典人走的就是斯特林发动机(SE)AIP的路线。早在60年代末,瑞典的联合斯特林公司就开始了斯特林发动机的研究,1982年该公司开始研制潜艇用的V4-275斯特林发动机。
  
  1989年4月加装V4-275发动机的“水怪”号常规潜艇重新服役,这是世界上第一艘改装斯特林发动机的AIP潜艇。联合斯特林公司于1988年完全合并到考库姆公司,同年,考库姆公司开发出了V4-275R Mk2型斯特林发动。新发动机提高了可靠性,平均大修时间提高到2000小时,最大轴功率仍为75千瓦。新的V4-275R Mk2型斯特林发动机装备到后来的“哥特兰”级AIP潜艇,这是后话。
  
  “西约特兰”级
  
  70年代末,老式的“天龙”级常规潜艇已经服役了20年,瑞典皇家海军于是决定建造一批新潜艇用来替换“天龙”级,这便是“西约特兰”级(A17型)常规潜艇。“西约特兰”级是“水怪”级的优化改进型,主要更新了通信、电子设备和情报处理系统,还使用了新型IPS-17型数据自动处理系统。“西约特兰”级是一级攻击力能强大到可以用恐怖来形容的潜艇,它在艇首布置了9具鱼雷发射管,其中6具533毫米鱼雷发射管一字排开在上、3具400毫米鱼雷发射管一字排开在下,分别发射TP61型533毫米线导反舰鱼雷与TP431/451型400毫米线导反潜鱼雷。
  “西约特兰”级共建4艘,分别于1987―1990年服役。“西约特兰”级水面排水量1070吨,水下排水量1140吨,艇长48.5米,装备2台820千瓦的V12A/15柴油机,一台热蒙特-施奈德型电机,单轴推进,水面航速11节,水下航速20节,艇员28人。另外艇上还装备有AR-700-S5警戒雷达、I波段导航雷达、CSU83舰壳式被动搜索与攻击声呐、Flank被动搜索声呐。“西约特兰”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一直是瑞典海军潜艇部队的主力。
  有了之前购买“海蛇”级的良好合作历史,新加坡人又相中了“西约特兰”。应新加坡的要求,瑞典考库姆公司为4艘“西约特兰”级加装了AIP舱段。改进后的“西约特兰”级排水量达到1500吨,艇长增至60米。2005年11月,新加坡正式宣布引进改进型“西约特兰”级AIP潜艇,命名为“挑战者”级。有了瑞典先进潜艇的加入,新加坡的潜艇力量在东南亚已经十分强大,尤其是“挑战者”级AIP潜艇的引进,更是让其如虎添翼。
  “哥特兰”级
  “海蛇”级的老迈催生了“哥特兰”级。由于“水怪”号加装斯特林发动机舱段,后续一系列试验结果相当令人满意,于是瑞典决定在“哥特兰”级上正式采用斯特林发动机(SE)AIP系统。
  首艇“哥特兰”号是世界上第一艘实用型AIP潜艇,它于1992年11月20日开工建造、1995年2月2日下水、1996年7月1日正式交付瑞典皇家海军使用,它的服役标志着常规潜艇进入一个新的实用阶段。“哥特兰”级采用水滴型、单壳体结构设计,艇长60米,水面排水量1240吨,水下排水量1490吨,最大潜深300米,动力装置为2台MTU柴油机、1台考库姆公司的V4-275R Mk2型斯特林发动机、一台电机,单轴推进,水上航速11节,水下航速20节,艇员28人。“哥特兰”级的整个艇体被中间舱段隔成艏、艉两个密封舱,中间舱段设有一个逃生系统,与艏艉两个密封舱相通。
  “哥特兰”级采用赛尔休斯技术公司研制的9SCS MK3指挥和武器控制系统,该系统有3个多功能控制台,与艇上的局域网连接在一起,可同时对多个目标的运动参数进行处理与显示,然后引导几枚鱼雷对这些目标进行攻击。艇首有4具533毫米鱼雷发射管,用来发射TP62型533毫米线导反舰鱼雷、2具400毫米鱼雷发射管,可以发射TP432/541型鱼雷,可携带18枚鱼雷,还能装载48枚水雷。此外还装备了Argo 700A警戒雷达、I波段导航雷达、CSU90艇壳式被动搜索与攻击声呐。在装备TP62(出口型号就是大名鼎鼎的TP2000)重型鱼雷后,“哥特兰”级的攻击能力又有了更大的提高。
  TP62型鱼雷由瑞典FFV公司和博福斯公司合并成的瑞典军械局研制和生产,是在TP617型鱼雷基础上研制的,但原来的能源舱只装高浓度过氧化氢,导线放线器由后舱移至过氧化氢舱之前,后舱腾出的空间装了煤油,尾部的一对正反转螺旋桨被一台泵喷射推进器取代。TP62型鱼雷由于采用了新型的结构和元器件,长度比TP617型鱼雷缩短了1.28米,重量减轻了611公斤,最大航速提高了5节,最大航程提高了15公里。这一改进相当可观,尤其是长度的缩短,直接导致装备它的“哥特兰”级设计长度缩短了3米。TP62系列鱼雷以其先进的性能确立了在世界重型鱼雷领域的地位,其研制成功也标志瑞典鱼雷技术水平达到了一个令世人瞩目的高度。
  2004年10月28日,瑞典国防部宣布:按照美国海军与瑞典军方达成的一份租用合同,一艘瑞典海军“哥特兰”级潜艇及23 名艇员将于2005 年上半年赴美国圣迭戈舰队司令部,执行为期至少一年、用于美军舰艇对常规潜艇进行探测和跟踪训练以及改进美军现代反潜战术方面的训练任务,年租金为2100 万美元,且不排除一年后续约的可能性。
  “哥特兰”号于2005年6月底,通过一艘起重船运抵圣地亚哥,两周后第一次出海。根据与美国海军的合同约定,该潜艇每年将会提供120天的水下训练机会。据美国第三舰队司令丹•培根介绍:“在过去的两年里,他们至少有250天在水下,对于所有我们提出的要求,训练结果都超出了我们的期望。” 2006年初,两国达成了第二个一年协议,使“哥特兰”号继续部署在圣地亚哥。2007年2月,美国决定与瑞典结束该合同,与其他国家进行合作,为太平洋舰队提供类似的训练。虽然“哥特兰”级“留洋”时间不长,但却受世人瞩目,其意义也很不一般。
  “北欧海盗”VIKING计划与下一代潜艇A26
  
  
  早在1994年,北欧斯堪的纳维亚地区的几个国家就已经开始探讨联合研制常规潜艇的可能性。
  “北欧海盗”计划源于芬兰、丹麦、挪威和瑞典于1994年底签署的一项有关防务装备的协议。2年后,丹麦、挪威和瑞典成立了一个由海军官员和工程师组成的项目组,负责“北欧海盗”计划的可行性研究。1997年这三个国家开始对新型潜艇展开预研工作,并提出了代号为K9的设计概念。1999年,项目组提交了一系列研究报告,明确三国将联合建造10艘新型潜艇,丹麦和挪威各4艘,瑞典2艘,总费用将比各国独自设计建造节约20%。2000年,瑞典考库姆公司、挪威康斯堡防务与航空航天公司和丹麦欧登塞公司联合组建了“北欧海盗”潜艇公司,作为“北欧海盗”潜艇计划的主承包商。
  三个国家对“北欧海盗”计划的主要性能要求是:采用新式AIP系统;降低信号特征,具有很强的隐蔽性,提高隐身效果;增加传感器的探测范围;能够运送特种作战部队;强大的通信与数据交换能力;有发射包括反舰导弹和对地攻击导弹在内的远程攻击武器的能力;有很强的对抗反潜鱼雷与反潜机的自卫能力等。K9的AIP系统将采用新型斯特林发动机,与“哥特兰”级相比具有更大的潜深与可靠性。另外,该艇还具有良好的武器兼容性,可以发射三国的主战鱼雷。设计者还将通信系统和远程雷达与武器系统进行有机结合,提高反侦查能力,而且能与其他作战单位随时保持联系。潜艇的排水量大概在1100吨至1700吨之间,艇长50~60米。
  “北欧海盗”计划一直进展缓慢,由于经费问题,挪威于2002年6月决定退出,与芬兰一起成为该计划的观察国。挪威的退出无疑使“北欧海盗”计划的前景变得黯淡,但是瑞典与丹麦于2003年5月签署了一份合作协议,决定继续投资为期18个月的计划定义阶段2(PDP-2),并且由瑞典考库姆公司担任PDP-2的主承包商。之前不久,瑞典政府批准下一代新型潜艇开始进入设计阶段,并且认可了瑞典武装部队对这一阶段的订单。考库姆公司副总裁表示:“这对考库姆公司和瑞典海军而言,都是非常积极的决定,目前的研究仍将继续下去,这是非常重要的。这项决定也是一个明确的信号,表明瑞典希望发展潜艇,而我们在该领域是非常成功的。”可是好景不长,由于经费问题,其余各国相继退出,“北欧海盗”难逃夭折噩运,最终在2004年下马。
  “北欧海盗”夭折后,瑞典需要有一型新型潜艇代替老式的“西约特兰”级,于是新型潜艇A26型计划浮出水面。2006年,以瑞典国防装备局为主承包商的A26计划正式启动,考库姆公司负责设计与建造,2008年开始建造,计划在2015年前服役,设计服役期为30年。新型潜艇依然采用X尾舵,装备新型斯特林发动机。A26潜艇火力强大,主要武器是重型鱼雷,在艇首鱼雷发射管旁边设有大口径发射管,可以释放并回收无人潜航器。A26的另一项独特设计是它装备有可以升起的舰炮,用于水面上的低烈度交战。与之前的瑞典潜艇相比,A26的适用范围更加广泛、作战性能更加优异。最终新型潜艇的未来如何,我们也将拭目以待。
  
  结语
  
  瑞典是一个潜艇研制强国,从它在世界潜艇发展史上的多个第一就可窥见一斑:第一个将X形尾舵应用于战斗潜艇的国家、第一个为潜艇加装AIP舱段的国家、装备第一艘实用型AIP潜艇的国家……瑞典的潜艇技术在世界上独树一帜、自成一家。80年代中期,瑞典考库姆公司击败德国霍瓦兹造船厂,赢得澳大利亚海军471型潜艇(“科林斯”级)的合同便能说明其雄厚实力。尤其是瑞典在AIP领域40多年的研究,使得“哥特兰”级最终建成服役,开创了AIP潜艇实用化的先河,拉开了AIP潜艇发展新时代的序幕。人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瑞典未来的新型潜艇必将是一级又一级的精品之作!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