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申请书大全 > 【旱片死角变成稻香飘溢的土地】 稻香歌词
 

【旱片死角变成稻香飘溢的土地】 稻香歌词

发布时间:2019-02-13 04:29:24 影响了:

  我是什邡市湔氐镇中和村支书。湔氏镇地处成都平原但却是全市旱情较重的镇,而中和村地处湔氐镇尾水地段,旱情更为严重,加上这里的土地又是恳荒的土地,土层瘠薄,渗透量大,蓄水抗旱力弱,是全市有名的早片死角。长期以来,由于受缺水干旱影响,全村2400余亩水稻产量常年徘徊在亩产350~450kg之间,旱情严重的年分亩产甚至只有250kg。每年一到栽秧季节纠纷不断,干群关系紧张。全体村组干部,没日没夜的守在河边井边协调村民用水,解决纠纷。怎样解决全村水稻用水问题,提高水稻产量?作为村干部,我心里十分着急。
  2007年10月的一天,我突然想起了2年前参加什邡市委党校举办支部书记培训学习时,四川省农科院的专家吕世华老师给我们讲过的一堂课,当时吕老师就讲到了水稻覆膜节水抗旱技术。我想如果把他请到我村来指导培训,能把这项新技术应用推广起来那该有多好啊!但又想到农科院的专家工作十分繁忙,能到我的这个小村庄来吗?我立即翻出课堂笔记,找到他当时留给我们的电话号码,怀着试一试的心情拨通了电话,让我感到非常高兴的是他愉快的接受了我的邀请。
  2008年4月18,吕专家如约来到了我村举办培训班,他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耐心详细的讲解,大家认真的记着这项新技术的栽培要点,我看得出大家对这项新技术是乐于接受的。
  2008年5月2日,我组织村民在本村10社冯明发的责任田召开了水稻覆膜栽培现场会,详细地介绍了这项技术及其操作要点。参加过培训班的村社干部和社员在现场会后也开始陆续试种。一周过去了,秧苗在缺水的情况下长势与传统栽培的秧苗相比格外嫩绿,分�生长出奇的快,甚是喜人。
  就在大家跃跃欲试准备试种的时候,“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了。由于我村距震中直线距离不足20km,顷刻间房屋跨塌,家园被毁,人员伤亡严重,人们无心去关心农业生产。急待收获的大蒜子,急待栽培的秧苗,急待扶起的木耳架,急待安抚的群众,我感到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无助。
  5月14日,吕老师来了,极重的灾情让他心酸难过,他迅速把我村灾情向省农科院领导做了汇报。院领导非常重视我村灾情,冒着余震不断的危险,王书斌书记和黄钢副院长等带领专家先后数次来到我村指导抗震救灾,恢复生产。水稻生产急需的薄膜送来了,木耳架急需的铁丝送来了,学生的文具送来了……帮助广大村民重新树立了战胜灾难的信心和决心。我们在组织大家搭建好过度房的同时,开始了恢复生产的繁重农活。
  但地震对灌溉渠系的损毁和停电加剧了旱情。而苗到不等时,快要错过栽插的最好时间,吕老师看在眼里急在心里。5月21日他从资阳市雁江区和简阳市组织了几十名志愿者来到我村帮助栽插秧苗,志愿者们不辞劳苦地在我村各组帮助村民插栽,恢复生产。通过1周时间大家的共同努力,水稻栽插完成90%,水稻覆膜栽培面积达到200余亩。
  望着长势喜人的覆膜栽培的秧苗,村民脸上露出了满意笑容。9月初覆膜栽培的水稻陆续开始收获,每亩增产100~200ks不等。通过实践证明,这项技术可节约用水70%以上,每亩节约劳动力10个以上,节约肥料1/3,而且控制了田间杂草,这项技术的好处让朴实的乡亲们折服。大家纷纷表示来年一定采用此项技术。
  2008年9月11日,由四川省农科院、中国农科院、什邡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科技救灾覆膜水稻收获日暨灾后重建院市科技合作签字仪式”在我村13组举行,这个名不见经传的村民小组,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客人――四川省农科院、省农业厅的领导和专家、中国农科院的专家、德阳农业局和什邡市委、市政府及相关局的领导,四川电视台、四川日报、四川农村日报、《四川农业科技》杂志、《共产党人》杂志等媒体的记者们齐聚在此。这片曾经饱受旱魔欺凌的土地顿时热闹起来。领导和专家们兴致勃勃的来到田边和农民攀谈。媒体的记者穿梭在人群中采访,专家们亲自测产。当四川省农科院李跃建院长宣布测产结果为亩产640kg的时候,全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2009年是我们灾后重建工作繁重的一年,村两委决定将在全村普及这项先进技术。我们相信,采用该技术节省的劳动力,节省的开支,增加的产量和收益,将十分有助于我们的家园重建工作。这项技术解除了我们的缺水烦恼,旱魔不再让我们害怕,旱片死角之村将变成稻香飘溢的土地。
  
  (通联:四川省什邡市湔氐镇中和村618400)

猜你想看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8 - 2022 版权所有 职场范文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 备案号:沪ICP备18009755号-3